二,什麼是佛法裏說的示現,誰能給個明明白白的答案?是如來藏。不是說人法無自性嗎?

三,忍辱波羅密是一種苦行嗎?是修空性還是修如來藏?是不是為了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四,什麼是空覺空?

五,邏輯是二元我見的產物。

六,佛經中所有的比如放光等等,是不是心光,一切我們直覺神話的地方,都是發生在精神世界,只是後人把它象徵在了物質世界?七,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一切時空與未知,心---如來藏。萬法---無自性(法無我),識---無自性(人無我) ,唯---只有無自性(畢竟空)。以上就是中道空義。二,緣起性空就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非一非異,能所雙亡。真正達到徹底明瞭緣起性空就是大圓鏡智。


人無我法無我說的是人空法空。沒有「我」,沒有做者,則自然根塵脫落,片葉不沾。這就是所謂的般若智,般若梵文裏即根塵的意思。人也空,法也空,若佛法究竟如此則流於斷滅。那比起唯物主義的斷滅論,也高明不了多少。在這諸法的生滅相中,有一個知道這諸法生滅的,唯祂是不滅恆常的。這個不變的,可以稱做佛性、真如、自性、如來藏、本覺,外道稱為真我、梵。如來藏離一切相,又即一切法。含攝一切萬法,本身又空無形象。若要強說其相,則覺性智慧遍照萬法,佛法又稱其為常寂光。所以說如來藏非常非斷,常斷俱含;非有非空,空有具攝。趣入斷常不二、空有不二、煩惱與菩提不二,聖凡不二,輪涅不二的不二法門。

楞伽經的但有心動轉皆是世俗法就是說的空性不可以用思維語言理解表達?

空性可以用語言和思維表達,但是表達出來了就不是空性本身,所以真正的空性是離言的。其實不光真正的空性離言,任何事物的本質全部都是離言的,比如甜味,你表達出的甜味並不是真正的甜味,而甜味本身永遠都不可能表達完整,空性也同理,它可以被描述,但是永遠不會被完整的描述

二,什麼是佛法裏說的示現,誰能給個明明白白的答案?是如來藏。不是說人法無自性嗎?

通常是指大乘佛教中的化身佛,或者大菩薩的意成身來度化一切有情。比如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大乘佛教不承認他是一個真人,認為他只是一個化身佛,也就是指是神通變出來的假人,這個假人的作用就是傳法度人,稱為示現,而那個真人就是指報身佛,大乘佛教認為報身佛永遠活在色究竟天,並且可以釋放無量的化身去示現。

三,忍辱波羅密是一種苦行嗎?是修空性還是修如來藏?是不是為了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苦行可以算修忍辱,因為忍有三種,分別耐受願忍,安受苦和諦觀察忍,別名也叫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而苦行多半屬於修法忍或者無生法忍。忍辱菠蘿蜜是菩薩道,它的目的不是單純的為修空性,因為很多阿羅漢不修忍辱同樣可以成就般若智慧。菩薩道的特點是力求完美,佛教稱為圓滿,實際上就是我們現代人講的完美主義,忍辱菠蘿蜜只是完美的解脫者的品質之一,但它不是必須的。菩薩之所以要有忍辱菠蘿蜜,這是因為他需要表法,需要成為眾多弟子的榜樣,所以六度的每一個菠蘿蜜必須完美無缺,必須圓滿的到彼岸,但是不忍辱可不可以解脫?不佈施可不可以解脫?完全可以的,只不過作為菩薩來講,他屬於老師,老師就不能用60分的分數線了,而必須要用100分的分數線


建議你看一看慧律法師的《楞伽經》佛法講座。要有條理的修學。不要這麼東一耙子,西一掃帚的學。這麼東問西問,你只能越學越糊塗。

我看你都問了半個月了。還在「但有心動轉皆是世俗法」上轉呢,這是楞嚴經中一個偈頌中的兩句,這要要整體來作解,不能這麼斷章取義的來解釋。這是說入如實門住,無分別。有人告訴你嗎?你認識到了嗎?

無論是學般若,還是唯識,都要從本門的修行法門行為總持,以此為基,來廣學般若、唯識,沒有你這樣沒頭沒腦的,盲目修行的。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從五戒十善,從因果上開始修吧。跟著師父把基礎打好,依照本門修行次第來修行的好。


1 研究指頭與真實的月亮南轅北轍。

2 佛學不是哲學更不是文字學。一頭扎進文字堆裏何時是個出頭之日?


人身外是宇宙,宇宙外是無界,無界外是善界;

善界是宇宙本源,濃縮成人的靈魂靈性;

無界是宇宙母腹,濃縮成人的精神思想;

宇宙是物質範疇,濃縮成人的身體;

人是宇宙本源善界、宇宙母腹無界和宇宙的三一濃縮體;

由於人的靈性靈魂源於宇宙外無外的本源空間,人的思想源於宇宙外無界,

所以宇宙萬物則能被人類思想感知和裝下,這就是原理。

理解以上構造,世間一切經文不解自通。

至於說的法相,是這樣的:

用眼睛看見的是有形有性的相,即肉身相,這是物質範疇;

閉上眼睛用思想想到的,並且超越地球範圍的,就是法相;

用靈性感知想到的,並且超越宇宙到達宇宙外面的,就是終極相。

物質範疇的事物是千變萬化瞬息更替的,超越宇宙物質範疇到達宇宙外的無界,就是靜定不滅的,是靜止永恆的,到了無界外的善界空間裏,就是光明極樂完美無暇的終極存在,

人的靈魂,源於善界。


現代語言哲學的研究,認識到語言和指稱的任意對應關係,對於佛教禪修經驗為基礎的各種語表,只有相同相似經驗才能進入初步理解繼而深入,所以想理解佛教名相的所指,只能去禪修中心學習訓練,取得相當經驗以後才能去了解這些問題


只要樓樓好好讀一本經書,讀很多很多遍就能理解。謝邀


你在紙上畫個三維空間,然後它其實還是二維,無限性和特點無法描述,但是可以輔助你思考。其實空一定是對應有,這是樸素的哲學,無能出其右者。大般涅槃,進入空,也是因為不再起念,起念就入輪迴。但是起唸的原肯定還在吧。好比你玩個電腦遊戲lol什麼的,有個大神起名叫佛祖,1v5輕輕鬆鬆,有掛機送雞的都所向披靡,然後他覺得玩這個遊戲好煩,很無趣。他開始學會關屏幕,關音箱,關電源,然後發現有的時候是心理放不下還想開機玩,然後又開始磨練心性。最後教了一幫人如何戒斷lol。關了電腦,就空性了,打籃球的性和玩電腦的性比也是空性,但覺性是不生不滅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