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很好。6岁就是——可以肆意任性,想发火就发火,想生气就生气,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无论怎样,都会被轻意原谅的年纪呢。关于原因列举,有好多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呢,比如:

1.你努力了这么久,尝试了这么多次,真的太历害啦,是有耐心认真的好宝宝呢。

我们一起系扣子玩吧,扣子好调皮,不愿意被扣眼抓住呢。是要我先帮扣眼套牢扣子,还是你自己再系著玩呢,或者我们玩点别的,吃点好吃的。2.你做的很对,不当面乱批评别的小朋友呢,我们一起聊天好开心。那位小朋友没有在炫耀,只是他自己觉得好,真实的表现出来了,看著有点得意呀,他是真的觉得那样很好,很坦率,没关系的。你观察力好强,以后我们可以少看别人的缺点,多观察别人的优点,多发现惊喜和好玩的事,到时也记得讲给我听哟。3.关于引导。多肯定她,少质疑她,相信小朋友都很好。有时换一种思路,引导他忽略不开心。少指出小朋友的性格问题,会负强化,多鼓励她前往乐观的方向吧。

敏感本身没什么不好,可以发现黑暗、阴影,也能用敏感发现阳光、快乐。

小朋友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不要用担心包围她,小朋友会不安的。用爱陪著她,看著她快乐就好。后面的细节。那两位小朋友很直接率真呀,你说不玩了,她们马上就找到了解决办法,两个人玩。你先拒绝才引出她们两个一起玩的结果。不要不开心呀,是你决定先不和她们两个玩的,看她们两个都没有不开心呢。所以不怪她们呀,要是你后悔,就加入她们。想一起玩,就少拒绝,多参与。

想玩什么,可以先提议。

少数服从多数。拒绝别人,别人就不太会再想听你解释为什么,不想被拒绝第二次了。用小朋友能理解的语言,给她一种另外的视角、解释,仅供参考。上高年级的课,头会晕。她的问题,可能是你的问题。要小朋友快乐,就自己先开心起来。要小朋友不敏感,就自己迟钝一些。言传身教。她会像,你给她看的你的模样。但你爱她,不一定要她非成为你理想中的样子。

相信,小朋友可以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因为,你爱她,她会变成她自己,即使你不那么看得惯,但你还是最爱她。别担心。她是个好孩子。你开心,她就开心了。

以上。感谢阅读。


不要夸她聪明,夸她的努力。重点放在她勇于努力尝试上,而不是只看到结果成败。

很喜欢英文里的这句「nice try!」,可是在中文里没找到对应的口语化翻译。常对孩子说说这句吧。----------

拿题主举的系扣子为例,可以这么说:丫丫刚才一直在尝试把扣子扣好,尝试了4、5次呢!(描述你看到的)丫丫有点著急了是不是呀?要知道,妈妈像丫丫这么大的时候,也不是一次就学会扣扣子的哦(帮她表达她的情绪,表达你的同理心),丫丫能自己尝试这么多次,真的特别特别棒呢!愿意尝试和学习的小朋友最棒了!(肯定她的努力,说明你的立场:不看重结果)等下次丫丫再扣扣子,喊妈妈一起给你加油好不好?(强调以后还有学习的机会)

这段对话里最重要不可缺少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表达出对她焦急情绪的理解,一个是表达出你对她尝试行为的赞赏。

这样能淡化她对失败的挫败感,也拉进母女的距离。另外孩子是家里长辈的镜子,平时生活中要提醒自己和家人不要急躁和太以结果导向,给孩子做好榜样。

怎么和那些性格超级敏感的孩子相处?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孩子,无论你怎么小心翼翼,他都极度的敏感,心理非常容易受伤。一般我们会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误,但是最近,科学育儿类微信公众号「常青藤爸爸」分享了一篇文章,告诉我们这很有可能不是家长的问题,而是有些孩子也许天生就属于高敏感人群。同时,作者也给高敏感孩子的家长,提供了几个很有价值的建议,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首先,作者描述了高敏感人群的特点。文章引用了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博士伊莱恩·阿伦的研究结果。研究认为:高敏感人生下来就对环境中的细节捕捉非常敏锐,对每一种变化都有非常深入的思考,而且会做出比常人更加强烈的反应。

那这群人都有什么特质呢?伊莱恩·阿伦概括为四个典型特质:

第一个特点是深度处理。意思是说,高敏感人群看问题都特别深刻,他们思考总是要比同龄人想得深刻很多,而且都显得超乎年龄的成熟。

第二个特点是过度活跃。其实人的大脑对行为判断有两个系统,一个叫做行为抑制系统;另一个叫做行为激活系统,「高度敏感」的人就是「行为抑制系统」太活跃了,他们每走半步都要思考一个世纪,这样的好处是行事会非常谨慎,但坏处就是很容易过度消耗大脑的能量,并且让自己焦虑到无法思考。

第三个特点是情绪高反馈。也就是说高敏感的人「共情」能力太强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这本来不是坏事,但问题在于,他们自己共情能力很强,但不能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不能达成和他一样的「共情程度」,矛盾经常就是这么产生的。

高敏感人群的第四个特点是对细节的变化极度敏感,他们对细节捕捉的能力都明显高出常人。

了解了高敏感人群的特质,再来说说如果你的孩子就是高敏感人群,父母应该怎么做呢?作者提出了五个建议。

首先,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了解双方的底线。

父母需要明确知道的是,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孩子的性格和父母不一定相似,所以父母和孩子都有义务去了解对方的性格和边界。

作者认为,没有必要害怕伤害或者为了迁就,而故意压抑自己,尤其敏感的小孩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你在伪装,另外,大人们越不能坦诚地表现真实的自己,孩子就越不知道该对父母做出怎样的预期,所以,哪怕是吵架,父母和孩子都要让对方知道对方的界限在哪里,这样反倒可以更好地互相适应和理解。

第二个建议是,如果你的孩子比别人慢半拍,不要催促他。

因为你的孩子慢只是比别人想得更仔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正在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如果这个时候被你打断了,他们一定会心情沮丧。

第三,如果孩子害怕新环境,可以给他事先留下退路。

很多敏感的孩子脑回路非常复杂,因此,要让他们去做一些新的尝试会非常的困难。所以在鼓励他们勇敢地去尝试之前,一定要事先告诉他们还有退路,比如你可以跟他说,「我坐在这等你,你不想玩了就过来找我」。也可以找一些熟悉的信息来打消孩子对于陌生环境的焦虑,比如告诉他,待会在新环境可能会遇到以前的小伙伴。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提前把这些「有利」条件也加入脑回路中,而不是自己陷入很负面的思考,越想越害怕,最后直接拒绝新的尝试。

第四,要教会敏感孩子说「不」。

对于敏感的孩子,经常遇到一些小的批评就反应过激,所以父母要告诉他们,自己其实也有不接受批评的权利,让他们不要一直陷在自责中。

最后,要感谢高敏感孩子,他可以让你变得更加优秀。

因为家中有个高敏感孩子,就好像安装了一个24小时的监控探头,他可以发现你任何做得不好的地方,并且毫不留情面地指出来,这就逼得父母更加注重细节、变得更加优秀。


就目前您所描述的,我说一下我的想法。通过您举的第一个例子,我看到的是一个抗压能力偏弱,容易产生情绪的孩子。第二个例子,我看到的是一个不直接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的孩子。要么是缺乏表达的勇气,要么是缺乏表达的能力。一个孩子抗压力偏弱,情绪起伏大,不直接表达,并不一定是管教过严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没有强有力的模仿对象造成的。您的问题补充中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位和蔼的,善于说教的母亲,但同时让我感到一种软弱和啰嗦。这是我的感受,您不必为此担心或生气。我只是真实的表达,也没有对您不满或指责。

您在对敏感和迟钝进行定义时,我也觉得敏感好,因为那是一种敏锐,聪明的才敏锐,但是您的孩子真的是敏锐吗?还是因为内心脆弱造成的过分在意外界?为什么孩子在听到「那我们俩玩时」会觉得两个小朋友是不跟她玩了,而不是觉得「我可以在这段时间,玩点别的」,然后自己开心的玩去了。而如果她希望能和两个小朋友一起玩,那又是为什么她没有表达而是采取负气离开的逃避方式?我认为这些才是您需要更多注意的地方。

您现在的教育方式给我的感觉是过于执著于鼓励式教学,这样做的危险是让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孩子过分外归因的状态,认为一切都是外界的错从而无法为自己负责。同时,我建议您不妨试著少一些说教,多倾听孩子,鼓励她独立,让她自己解决问题。我用您问题补充中提到的例子做一个说明:当她说希望自己呆著时,您应该尊重她的决定,这是她自行揣摩,平静的机会,您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在孩子寻求您的帮助时,您要多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让孩子多说,然后再给出您的建议。如果您经常性讲道理,而不是倾听孩子,也会降低孩子的自信,您的态度虽然不严厉,但长期说教却也是对其心理上的严厉。相反,合理的准确的偶尔态度上的严厉也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谢邀。 看题目描述我觉得题主自己钻牛角尖了,把对[明天]的担心拉到了眼前让自己忧虑。

其实孩子长大未必会像题主你想的那样要强,你只是把自己的一些体会,附加在现在的孩子身上,用成人的标准和思维方式衡量孩子。其实孩子跟你想的根本就不一样,你并没有你想像当中那么了解你的孩子。 你是不是很少表扬她?你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你能不能回忆一下你在她这个年纪渴望的喜欢的事情?我感觉你的孩子缺乏你对她的认可。(她认为其他小孩各种问题是为了提醒你:我没有这个缺点,我很能干,快表扬我!)

并且从题主你跟孩子的对话来讲,你的说话方式太过复杂了。你可以举一些跟孩子实际相关的她能理解的例子,而不是用成人的话术去把她绕晕掉。 比如题中[聪明人能体会迟钝的快乐],这件事情你看到孩子两眼放光的部分是她认为你终于表扬她聪明了!并且这句话的深意大人都没几个理解完全,能做的到的更少。我个人不认同这理念,开心就好了,和聪明没逻辑关系。

按照题中所描述的场景,其实你的小孩是没有做到的,所以她并没有理解你的整句话。你可以让孩子举个例子给你听,你可以通过她举的例子来判断她是否理解了你的话。

如果是我,按照题中描述的场景,我是不会对小孩有这种要求的,只要她开心就好了。你可以直接和小孩说:妈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陪你玩,你要学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然的话一个人孤孤单单多寂寞啊?聪明的妞妞(小孩名字),你能不能想个游戏大家一起玩呢?

跳大绳,鱼儿游啊游,你还可以和她们一起玩儿,帮孩子融入,等她们玩儿熟了,你在旁边看就好了。

分析解决问题可以,别评价别的小孩,引导孩子说他人优点:妞妞,小红这句话说的不好,你觉得怎么说好呢?小红有没有好的地方?我们把优点都学过来~

和孩子一起的气氛轻松点儿,多玩儿少说话~

平时多带孩子外出旅游,让孩子和一堆孩子在一起观察她帮助她,别急著讲道理,陪伴她慢慢长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