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看到了我家宝宝,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女儿也是这样,动不动就躺地上、床上打滚儿打挺哭~~忽然感觉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了。

现在她刚满三岁,每天不停地说著各种自己长大了,「xier长大了,可以自己穿衣服了」「xier长大了,不用抱了,可以自己走路了」,还会说自己伤心了,自己还没准备好……

不由得让我感慨,孩子长大得太快了,两岁左右的时候还满地打滚儿哭,现在竟然天天宣称「自己长大了」。

言归正传,说说我当时是如何应对那段孩子动不动就「满地满床打滚儿哭」的日子吧~~

一、尽量满足宝宝的要求,只要不是特别过分,不涉及到安全问题,都尽量满足

比如说,吃饭的时候想让我一边读书一边吃饭。比如说,不要洗脸,要擦脸,因为洗脸眼睛不舒服等。再比如说,喜欢一件衣服,即使脏了,也不脱……

随著长大,宝宝的自主能力越来越强,也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些选择,而且很多事情大都是小事,比如说自己要做「第一个按电梯按钮」的人,与其让孩子为此大哭大闹,莫不如尊重孩子的想法。

就像 @柒宝麻麻 在她的回答中:一岁半宝宝不顺心满地打滚,脾气大该怎么办?提到的孩子的秩序期,处于秩序期的孩子喜欢按照固定的流程、顺序办事。

也许这样才能让他们感觉到满满的安全感吧~

二、涉及健康安全的事情会提前制定规则

比如说想吃糖,一天只可以吃一颗,看小猪佩奇动画片,一次只看一集。

从沙发上尝试往下蹦,坚决制止,拿著硬的木棍想要碰我的头,坚定的眼神看著宝宝说「不可以,木棍硬,碰到人会疼」。

然后宝宝自己就会把我们平时说的做的当成规则来遵守,只要我们说到做到,小孩子比大人执行的还要好。

三、允许孩子哭闹,发泄情绪

小宝宝嘛,总难以避免时不时大哭一场,很正常呀,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有时还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想要发泄出来,更何况一两岁的孩子了。

有的时候是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有的时候还可能是困急眼了闹觉,有的时候可能身体不舒服……

这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要用火眼金睛判断孩子因为什么原因哭,即使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要「允许孩子哭」,因为孩子也需要发泄自己的情绪。

依然记得自己小时候哭得时候,父母在旁边会厉声喝道「不许哭」,「别哭了」,结果就是自己哭得更委屈,然后父母就更生气,自己更更委屈得哭……

我不想我的孩子这样,所以从我女儿xier出生开始,只要她哭了,排除尿了、饿了、渴了等身体不适,我都会允许她哭完。

有时还会说「哭吧,哭够了告诉妈妈哦」,然后就在旁边看著她哭,或者抱著她,基本上她每次都是哭一会,会让抱抱,然后很快就没事了,就开开心心地玩耍了。

有的时候,我看著她快哭完了,会问她「哭完了吗?」她会抽泣著回答「xier哭完了」,或者「xier还没哭完呢」,捂脸~~

有一次她哭够了,又开心地在床上蹦来蹦去,爸爸说了一句「xier怎么不哭了啊?」她答道「xier玩著呢,所以xier不哭了」。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满地打滚儿哭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方面的问题,预防磕碰著。我家柜子等都做好了防护措施,所以每次xier躺地上哭得时候,我就在她身边默默地把地面收拾干净~~

四、告诉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怕孩子哭闹,允许孩子哭闹,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

会让孩子更不容易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哭闹,因为他/她知道,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他/她哭闹,而满足他/她的不合理要求,一个人哭闹,而没有收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下次就会换一种表达方式了。

每次xier哭完我都会找个机会问她「刚才因为什么哭呀?哭闹妈妈有时候猜不出来呀,下次可以不哭,直接说话告诉妈妈……」

这样做的结果是,她每次哭一会就自己不哭了,而且事后会主动分析她自己刚才因为什么哭了。

她会说「妈妈把纸尿裤放凳子上了,xier(她习惯称呼自己的名字)就哭了」「妈妈没有这样子,xier就哭了」,还有「xier困了,就哭了」……

更多更专业的如何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看看 @Eleven丰收妈妈 在这篇回答下的专业介绍:一岁半宝宝不顺心满地打滚,脾气大该怎么办?

所以,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尽量让孩子拥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权利喽,把这件事看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用平常心对待,不急不躁、不悲不喜、平静地陪伴左右,抱著这样的心态我们也不那么容易崩溃发脾气(^^)

当然孩子不顺心哭不会看场合的,有的时候会发生在外面公共场合,我会试著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她尽快停止哭闹,以免影响到别人。可是在家里的时候,就会平静地陪著她,让她哭够~~

养育孩子的过程,真得是陪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有很多暖心时刻,也有很多让人崩溃的时刻,回头望去会发现,孩子成长的速度远超出我们的想像,多些耐心与理解、尊重与包容,让孩子内心深处填满爱与安全感。

我是 @记忆的瓶子Pinky 在这里分享读过的好书,用过的好物,进行的英语启蒙,陪读的中英文绘本,以及一些育儿小心得,点击下方可以查看更多育儿干货内容,育儿路不易,我们一起结伴同行,比心??

英语启蒙 17问答|早教机选择| 大咖书单

绘本共读 0-2岁中文绘本|0-2岁英文绘本|亲子阅读常见问题解答好物分享 母婴神器|0-12个月玩具| 0-3岁玩具|母婴电器育儿干货 新手爸妈必看 | 如厕训练|疫苗接种|母乳喂养|带娃出行|坐月子独自带娃好书阅读 孩子:挑战| 养育女孩| 父母的语言 | 自控力 |学会提问 |朗读手册

@知乎亲子


首先,「脑子还没长好」,别跟他计较。

如果我们认为这是「坏毛病」,就会比较著急、生气,希望去纠正,或者运用说教、批评等传统的方式,让孩子更生气。但其实,这是适龄行为,就是符合孩子年龄的行为

孩子的理智脑(上层大脑)发育尚不健全——《全脑教养法》
  • 因为孩子的控制情绪、表达和管理情绪的上层大脑,理智脑(前额叶)的区域还在发育

理智脑是进化得比较高级的大脑,负责理性思维,控制著身体和情绪,是管理情绪的地方

情绪脑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十分发达,而理智脑要到25岁才发育完全(发育完全是指生理构造上趋于成熟,但一个人的理智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年龄是一个必要的生理基础)。

这也是为何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的理智大脑还没有发育好,是仍在施工的房子。

全脑教养法(经典版)/西格尔科学教养系列京东¥ 28.93去购买?

  • 孩子天然比大人容易发脾气,满地打滚,很多1岁半的孩子都会,但7岁就很少了。
  • 这类问题就像尿床、不会刷牙不会洗澡一样,属于「发展适应性」问题,会随著大脑和机体发育趋于成熟,结合适当的引导,会好转的行为。

丰收2岁之后,就基本不打滚了

其次,把「情绪」和「情绪表达方式」分开处理。

普及一下基本的【情绪管理】的知识:

  •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有意义。
  • 我们真正不接纳是其实是「糟糕的情绪表达方式」,比如尖叫啊,摔东西啊,满地打滚等。
  • 我们需要「把情绪和情绪表达方式」分开处理:「接纳情绪,节制言行」。

图片原创,禁止转载

对待成人,我们自己的情绪管理也一样,你要管的不是「情绪」,而是「影响别人的言行」。

  • 「你可以生气,但不能在这里满地打滚,影响别人。」
  • 「你可以不高兴,但不能说坏妈妈,这个词我不能接受。」

示范给孩子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比如「你可以哭,可以不高兴,但扔东西不可以。你可以跺脚或大声告诉我们你很生气。」

当然,孩子这么小,不会一说就见效,但这是传递价值观的核心,要持续、平静去告诉孩子。

前阵子奇葩说的辩题《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其实说到底:

  • 情绪不用藏,人人有情绪,天经地义,你不是我,你咋知道我有多生气呢?
  • 但崩溃是指言行,就要看场合了,看是不是有破坏性了。

这就是情绪管理的核心原则啦,有兴趣可以关注我和我的收藏夹,有关于成人和儿童情绪管理更多的内容。

高情商父母Say No话术|让孩子听话,就是不让他做自己吗?Eleven丰收妈妈的视频 · 13.5 万播放

具体怎么说,可以参照上面这个视频。

最后,把「愿望」和「言行」分开处理。

父母往往想不通的是:理解和接纳孩子?难道我要给他吃吗?要无限制满足他吗?当然不是。

科普下「儿童情绪简化模型」,帮助大家学会「翻译孩子的情绪」。

图片原创,禁止转载——整理自《萨提亚冰山模型》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第2版)/世图心理萨提亚家庭治疗系京东¥ 32.29去购买?

「儿童情绪简化模型」分三层:

i. 最上面一层是行为:哭闹、打人等,最容易被看到的。ii. 中间一层是情绪:开心、伤心、生气、害怕等。iii.最下面一层是需求:这个需求不是指「我要吃冰淇淋」,而是指「我想要吃冰淇淋的愿望被理解了,被看到了,被认同了」。这就是人类共有的被接纳和被爱的底层需求。

不顾后果,肯定不行,再怎么哭都不行。大人往往只关注「给不给吃」「能不能做」,也就是第一次层,行为层。告诉孩子「哭也没用,生气也没用」,但很少关注到第三层,就是认可孩子的愿望,让他觉得被理解

工作关系,经常接触0-6岁儿童情绪管理的咨询,我通常与父母分享的「话术」是说:

  • 「你可以这么想,但不可以这么做。」;
  • 「你可以生气,但不能打人」

就是把孩子的「愿望」和「言行」分开处理,允许和接纳孩子的愿望和情绪,但节制孩子的言行。

那么具体的,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呢

A. 反馈孩子的愿望,说出孩子的感受。

  • 「你还想再玩一会儿是吗?你还不想走。」
  • 「你很失望,你有点不高兴。」

B. 描述具体画面

  • 「你看到那个小朋友拿著冰淇淋,你就很想吃。」
  • 「你很伤心,玩具突然被哥哥抢走了」等。

这样能让孩子觉得,我们是真的看到了他的需求,是真的理解,而不是假的共情。

对孩子有求必应?到底要应什么?Eleven丰收妈妈的视频 · 9.3 万播放

C. 允许孩子体验负面情绪,对不恰当的言行say no。

  • 「你可以生气,但不能在这里满地打滚,影响别人。」
  • 「你可以不高兴,但不能说坏妈妈,这个词我不能接受。」

情绪虽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情绪给别人带来的影响,也就是情绪表达方式、孩子的言行,是有好坏之分。所以,当他们犯错了,我们要纠正或制止,他们做对了,我们要去鼓励。

D. 在执行规则的时候,孩子大哭大闹让我们心烦意乱的时候,一定要少说话.

如果宝宝已经习惯了用「没完没了的哭」来闹情绪,一定是因为这种方式有效,可以达到她的目的,或者,这是父母「最怕最烦」的方式,哪怕事情不能被满足,在情感上,这是可以有效「缠住」父母的方式,让父母「难受」的方式。

所以,你可以保持尽量平和冷静,装作「若无其事」等几秒钟、几分钟再回应,不要太著急去说服,让宝宝觉得你会被他的哭闹缠住。毕竟不是任何需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被满足的。

时间久了,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就发展起来了。

少强迫,多坚持;少生气,多坚定。

先唠到这儿,有帮助给我点赞呦~

@知乎亲子 @知乎日报

我是懂心理学,研究育儿,更会实践的丰收妈妈。

更多儿童情绪管理的回答,请关注我和我的收藏夹


柒宝小时候,我没少凶过他,每次凶过他之后又抱著他说对不起,抱著他痛哭~

为他的无辜,为我的无助~

一个人,什么都要做,小宝宝可不管你忙不忙,尤其分离焦虑期,恨不得时时刻刻的缠著你,上厕所都得抱著。

那时候,知道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和宝宝发火,但是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暴躁起来甚至拍过孩子,失控后看著宝宝无辜望著你的小脸又觉得内疚难过。

后来才知道,控制不住情绪源于不理解。

我们总觉得孩子怎么这样,越忙越闹,没完没了。实际上,我们不知道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很多特殊时期。

秩序期,出生就有,会要求身边的某些人或者事按照固定的流程走。比如,必须妈妈陪睡,必须爸爸推车,下车必须从某一面下,吃饭必须用固定的碗。

分离焦虑期,一般发生在一岁到两岁之间。具体表现为特别黏某个人,不能接受他的离开,要不然会很害怕。

叛逆期,一般两岁开始,有名的T2。这时候萌发了自主意识,具体表现就是喜欢反著来,你说东他去西。那时候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让他穿衣服不肯穿,叫他脱又不肯脱。

小孩子不会说话,交流只能靠比划。你不理解他,他也不理解你。于是双方各种矛盾就来啦~

控制情绪源自于理解,推荐看看这本书:

捕捉儿童敏感期 孙瑞雪著作 珍藏版 育儿书家庭教育早淘宝¥ 24.70去购买?

当你知道了孩子发育的各种敏感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孩子,可以冷静下来想办法。

你的宝宝现在可能正处于秩序期~

你要总结出来宝宝平时有什么习惯,比如什么事情按照什么顺序,什么事由什么人做,这种非原则性的问题可以按照宝宝的习惯来。

并不是存在什么孩子不听话、故意找事,这只是一个孩子的需求,爸爸妈妈要试著去做最了解孩子的人,尊重他的小习惯。

可以尝试著,猜一猜孩子想做什么,替他说出来。然后你会发现,你猜对的时候,孩子的眼神都亮了。

然后你再告诉孩子,我们下次可以试著想办法告诉爸爸妈妈,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慢慢的孩子就会明白,他得用沟通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哭泣~

这需要一个过程,要记住原则性问题坚决执行,非原则的问题和孩子商量~

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套装(共淘宝¥ 62.40去购买?

同样的,还有很多事情,爸爸妈妈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做好准备,在宝宝这些问题到来前才能不慌乱。

请关注 @柒宝麻麻 ,学习更多科学育儿故事

击垮母亲的是不是孩子的一场感冒?

哪些礼物能让妈妈应对育儿压力?有个睡渣宝宝,突然感觉活著很没意思,要怎样继续生活的希望?带娃带到崩溃,我的脾气越来越差,该如何调整?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一、为什么孩子会发脾气?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发脾气。

成年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一定),但学龄前的孩子,几乎都没有学会控制情绪。

一般2~3岁是发脾气的高峰。这常常是沮丧情绪的一种表现。

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想要更多的独立,讨厌被限制,但此时的孩子,能力明显还不足。

而且,又不知道如何妥协,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失望或限制,也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他们只能发脾气。

二、为什么孩子总爱在父母面前发脾气?

因为他们不相信其他人有如此坚强的神经来容忍他。

只有在你面前,孩子才会肆无忌惮,也会愿意去尝试一些可能危险或困难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没关系的,有老妈在。

三、怎么办?

1.要冷静。

如果你自己爆发了,孩子会自然会效仿你的行为。

你吼叫,他也吼叫;你打他,他也学会暴力。

不要让气氛太紧张,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或许有效。

2.也可以让孩子冷静一会儿。

让他发泄一下情绪,他会冷静下来。

也可以利用「冷静一下」的方式,把他放在一个单独的地方,但要安全,隔绝其他活动,明确告诉他,你爱他,但是,你不能接受他的这种行为。

「冷静」的时长,临床医学《儿童保健学》教材美国儿科学会的观点都差不多,大概是年龄+1(分钟)。

3.规则要明确。

如果你不同意他边吃饭边看动画片,那就明确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告知他,而且一定要执行。

你的犹豫甚至前后不一就是孩子发脾气的重要原因。

4.重在预防。

预防的最好方法是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

最好是二选一,否则可能难度太大。比如:「你是想去公园玩还是在家玩小火车?」或者「你是想穿这件红色的衣服还是那件蓝色的?」

四、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如果孩子具有以下表现之一,请咨询儿科医生。

1. 四岁以后,发脾气的情形持续不变或者更严重。

2.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伤害自己或他人,或者破坏财产。

3.孩子经常做噩梦、极端叛逆、不服从上厕所训练、头疼或胃痛、拒绝吃饭和上床睡觉、极端焦虑、性情乖戾,或者总是黏著你。

4.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屏住呼吸并且晕倒。


家有小娃刚两岁,题主困扰天天见。

一哭二闹三打滚,遍地抓崽手脚忙。

路人围观指指点,脸上尴尬好难堪。

运功平气装笑脸,左右道歉满头汗。

————做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何其难。


表达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而克制,是成年人才有的修养。

社会化的成长过程里,我们用了数十年怕是才终于慢慢学会了:平息自己瞬间的暴怒,压抑自己不能忍的失望,想哭的时候转脸假装眼睛进沙,想怒喊的时候驱车50公里找个没人的地方。

而这些,孩子都不会。孩子只会苦恼,打滚,撒泼,这是他们唯一本能就掌握的模式。

当我们想明白了这一点,大致对于孩子的闹脾气,首先可以减少困惑和怒气,大可不必因此而责备孩子的性格


如何应对孩子的脾气?

这个问题,相比于认为它是一个「管教话题」,我更觉得这是一个「理解和共情」的话题。

我们大家都说要理解孩子,但是一旦对著胡闹的孩子,一瞬间就很难做到了。其实孩子哪里是胡闹?不能再大庭广众之下哭,不能打滚,这些在成年人觉得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一岁半的孩子其实根本不知道。在他来看,他只是需要表达自己的不满,抒发自己的情绪,达到自己的诉求罢了——这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基本心里诉求吗。

所以,应对因为不遂愿而胡闹的孩子,首先就是转换家长为中心的视角:

尴尬,没面子,因为孩子胡闹而另家长在公众场合手足无措,快点平息孩子,连哄带骗都行,要么怒喝,只要别闹腾就行

我们先从家长自己的这些情感中跳出来,从粗暴否定孩子情绪的错误中跳出来,从孩子的对立面站到他的共同面。

所以,具体的行动可以有这样几个步骤

  1. 共情

先弄清楚孩子愤怒的理由。一岁半的还有有些可以语言表达,有些还不能清晰说出,但是作为家长,需要有能力找到孩子不开心的问题和想要达到的目的。

首先家长需真的做到不管孩子多胡闹,自己都要很冷静,不要失控。家长要成为孩子情绪的稳定剂而不是助推器。

小xixi也会经常突然哭闹,我和xixi爸这时候一般都会用非常平静的语言问她:xixi想要什么?xixi不要哭著说,这样爸爸妈妈听不懂,好好说。

这时候xixi可能还在苦恼。但是我不会改变语调和情绪,依然保持很平和温和的语调,继续对她重复上面的话。一般重复一两次之后,她就会好好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2:给一个冷静期

彻底置之不理,爱哭就哭当然不是一个好办法。

这会给孩子带来:「我不重要,我的情绪没有受到关注」的挫败感。

但是经历了无数次孩子哭闹之后,我发现,孩子在情绪爆发期是很难讲道理的,但是经常在她逐渐冷静下来,就可以有效沟通了。

这和我们大人相处很相似不是吗?夫妻两人吵架,正在气头上,嘴上都是不饶人的。半天时间过去了,多半又会冷静下来,于是反思自己做的不对。这种情感的展现模式,在孩子身上也是看得见的。

家长可能要做好心理准备,忍受一些因为孩子哭闹的尴尬。讲真,爱面子如我,后来也理解,相比照顾孩子的情绪,我在大庭广众之下背负一个管教无方的家长名声其实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当然,如果孩子哭闹严重影响了周边秩序,那就尽快把孩子抱到一个人少的地方,让她宣泄一会自己的情绪。

保持孩子在自己的视线内,但有一点距离,让她哭一会,但不要让她感到彻底被冷落,而是让她感到,当她能冷静下来时,爸妈会第一时间回应。

3: 有针对性满足孩子的诉求

孩子哭闹必定有所诉求。这些诉求,要有针对性来对待。

(1)合理诉求适当满足:积极帮助孩子去达成是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2)有争议的诉求,有技巧满足:

这一点值得重点说一下。孩子有时候提出的诉求,家长乍一听是断然拒绝的,但其实,如果能站在孩子角度去考虑,或许,我们可以寻找到另一种更有效的满足方式。

举例来说,xixi是个好奇心很重,看见什么都要抢过来玩一下的孩子,大概在1岁八个月的时候,看见大人拆快递用剪刀,总想抢过来玩。让孩子玩剪刀当然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我当时就立刻拒绝,呵斥了她不能玩。她很失望,立刻开始大哭大闹。xixi爸爸过来,把剪刀递给孩子手里,很温和的对她说

:xixi想看看剪刀,爸爸可以陪著你看一看,但是这是大人的剪刀,很危险,会把手手弄破,xixi玩一下就要还给爸爸,xixi是小孩子,可以玩小宝宝的剪刀。然后就一直守在孩子身边,教他怎么拿剪刀,怎么用剪刀剪了一下纸。玩了一小会之后,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爸爸说:好了,现在玩完了,xixi把大人的剪刀还给爸爸,爸爸给你拿小宝宝的剪刀玩。出乎我意料,孩子居然完全没有反对,很开心的把剪刀还给了爸爸,还自己说:这是大人的剪刀,很危险。

相比我直接禁止的方式,爸爸的做法更好地尊重了孩子的诉求,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满足了孩子探索得愿望,还顺便给孩子设置了应有的界限:不能玩大人的剪刀。于是也受到了更好的效果。

4:对于确实不可以满足的诉求应对方法

(1)明确态度,坚持拒绝,讲清楚道理

不是所有问题都依靠哭闹可以解决。这是孩子成长路上,大家必须逐渐让她意识到的。否则,他们就会永远依赖这个杀手锏。而走出父母的庇护,没人对此买单。

所以,一岁半开始,孩子可以开始慢慢学著接受一点点失望了。

只是家长需要控制好节奏和方式,用温和的方式让孩子逐渐接纳有些事真的是求而不得的人生真相。

对于完全不能接受的孩子的诉求,当她发泄完情绪,稍微冷静一点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抱著孩子,首先让他感到自己的愿望没有被满足,不是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然后用一些生动的方式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的原因

虽然一岁半的时候,孩子大多数还都似懂非懂,但是一点点灌输这些道理,正是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过程,有时候也正好是给孩子的认知早教机会。

比如孩子想要用手去拿盛著很烫的水的杯子,我就会用很夸张的方式,给孩子演绎什么是「烫」,假装被烫到之后很疼很恼火的样子,虽然他可能一时还不能理解,但是面对妈妈声情并茂,表情滑稽的表演,经常也会破涕为笑。

(2)转移注意力

必须要说,转移注意力绝对是我用的次数最多切效果最为立竿见影的,应对一两岁小宝宝哭闹的好办法。

其实小孩子的关注点都很细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很短,很容易被身边其他的东西所吸引。一旦关注了别的东西,之前的诉求似乎一瞬间就忘记了。

有时候对于我说不明白,孩子也理解不了,又很难缠的要求,我就会使用这一招。

比如当她哭闹的时候,我就突然好像若无其事的走到一边,发现了一个新的好玩的东西,惊讶的叫起来:哎呀,这里居然还藏著一个小兔子呢?这个小兔子好可爱啊!它的耳朵居然又这么长呢!

然后,孩子立刻被我吸引过来,抹干了眼泪儿跑过来看小兔子了

这个做法呢,说来似乎有点对孩子不地道。但是也是真的管用哦!


人生如戏,养娃则先要当戏精。带孩子这一年半载,我为了有效跟孩子互动,不是扮猴子,就是演小猪,一惊一乍,时哭时笑,演技也已经炉火纯青咯~

以上,就是我的对策和套路。希望对题主有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