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追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题主应该是想说:「沉迷」追星。

所以先要讲一讲:什么是沉迷?

对一件事,家长和孩子的感受是不同的,有时孩子对很多东西只是随便搞搞,但是在家长眼里很容易会被翻译成「迷恋」。

然后有些极端的家长就会决定让孩子接受「电疗」。。。

介于题目只有一句话,而没有任何具体描述。所以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 孩子只是有了一个爱好,但不影响生活。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家长就需要反思自己 —— 是不是太过于将家庭的氛围,长期控制在一种低气压的情况下。


当然,由于无法分辨是否题中的孩子是否真正的痴迷,所以也要讲一下真正的痴迷。

无论是迷恋游戏、还是疯狂追星,其实都源于这个人在现实的生活中找不到「发泄」的点。

凡事追星无法把握尺度的人,那他的精神生活必定是贫瘠的。而这个贫瘠的原因,就是源于家长的早期教育。

一个人如果生活有趣,那他不会沉迷于网路。他在现实里如果活得高兴快乐,他有某种爱好,也不会痴迷那些飘渺的东西,以至于影响生活。

感觉单一,人就会痴迷。

——李玫瑾

痴迷一个虚幻的东西,那必然是在回避现实的一些东西。酗酒逃避、网路逃避、游戏淘避、追星淘避······

逃避不快乐,去追求快乐。所以,你要让他拥有别的快乐。

就比如你找到他的某个兴趣点(这么多年作为家长,总要知道他喜欢点儿什么),假设是游泳,那给他报一个游泳班,用一个假期,对他的进步给予鼓励,对他的成果按时检验。用另一件事替换他追星的时间。


还有一个环境问题,就像一个希望孩子读书的家长,那家长自己必须要读书。

这里不知道题里的人是否有这个问题,所以,仅仅作为延伸,而不针对个人。

如果家庭里没有什么健康的家庭活动,没有什么让孩子培养爱好的机会,甚至家长自己都没能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那就不要抱太大的指望于一个孩子会自发的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为,早起孩子的行为来源于模仿,而就是这些模仿,在渐渐形成他的性格。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很多家长,不要每天找一些乱七八糟的新闻,用各种寒门出贵子的精神胜利法开解自己的不负责任,然后将一切归罪于孩子本身的愚蠢。

首先一个不那么优秀的家庭,出了一个很优秀的孩子这本就是概率极低的事件。即便是在某些彩票不那么腐败的日子里,这件事都比中彩票的概率还要低。

并且,你并不知道那个寒门的家长,是不是虽然没有钱,但是有很好的教育方式,能给这个孩子养成很好的性格;或是那个在你眼里优秀的孩子,除了优秀的成绩,其实心理状态早就被原生家庭折磨的破败不堪。

任何现在要面对的问题,都不会是现在才埋下的祸根,小事往前找两三年,大事想像自己十年之内的行为决定,是否行差踏错。

我不知道一个迟到的反思和修正能不能扶正一条忘记修缮的路。但是还能知道的是 —— 现在不修的话,十年后,等他二十四岁不再是孩子的时候,双方都还会有新的眼泪要流。


提供的线索太少了。只能凭空臆想

是不是父爱缺失?

孩子会对父亲有崇拜的情感,若父爱缺失。这些情感无处寄托,只能寄托在网路上美化出的偶像身上。

如何判断,可以看一下孩子崇拜的是谁

偶像是不是类鹿晗的,偏女性气质的男性?

如果是,这类的偶像不具备强烈荷尔蒙的攻击性侵略性,反而足够温柔可以提供很强的安全感,可以满足孩子情感寄托的需求。又不太像男女之间的爱情。

如何解决?给予爱,需要注意的是,父爱缺失不一定是父亲的问题。母亲过度分离父女之间的关系,父亲忙于工作,生活都由母亲照顾。或者父母感情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孩子安全观的缺失。

最后,描述的太少了,我也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如果孩子实在太严重,影响生活。可以偷偷去预约心理医生,请教解决方案。


给他听周董的 听妈妈的话 然后让他听偶像的话。

开玩笑。

现在小孩追星肯定不会是周杰伦了。如果是你大概也觉得没问,不会跑来提问了。

嘛,要看追的是什么星。

如果是小众明星,或者好歹有一些作品的明星,那就还好,把握好度就可以了。

但如果是x某那种流量明星,或者棒子国那种保质期两年的唱跳团……问题就很大,非常大!

首先看小孩喜欢的明星本身——某些流量明星,不仅没实力,连偶像都不配做,不知道什么是美,耍帅都不会,卖丑自以为帅,其公司营销策略也是不论褒贬只要流量——这说明了很多问题。

一个娱乐业的从业者,连什么是美怎么耍帅都不知道素质得有多低!又不是喜剧或谐星靠自黑让观众笑,偶像卖丑当帅是什么东西?偶像就该帅,但他乐于卖丑换骂声关注,说白了就是没脸没皮。公司不论褒贬只要流量,说明其公司毫无道德底线。

棒子国二三线唱跳团——平均保质期两年,跟大多数国产手游一样,收一波智商税就跑。这种的不只粉丝是韭菜,偶像自身也只是消耗品,被资本用完就丢,卫生纸一次性饭盒一个概念,不可回收。韭菜为卫生纸疯狂,何必呢。

如果小孩喜欢这些明星,说明小孩的思维方式有问题,问题很严重。

他严重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也缺少独立判断的勇气和能力,明明很糟糕,很丑很烂的东西,明明是没有价值,纯粹是消费引导的东西——你喝雪碧背后不会冒出冰块,喝运动饮料不会突然精通运动——道理完全一样。

一颗会思考的脑子大多不会喜欢这些明星,但是他喜欢。

除了小概率的口味独特,就剩大概率的——只因为别人喜欢他就喜欢,只因为宣传人多,宣传声音大的就是好的。

这非常危险,如果保持这种思维方式,长期不能认识到问题所在,那么就可以早早下结论,这娃这辈子一眼看到头,不会有出息了。

毕竟,自古统治者都望愚民,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自然只配当最底层的韭菜。


人类内心的需求永远不会停息,想改变一种需求,一定要用另外一种来代替。对于追星这种需求,如果他自己够强大,他就会认识到明星的肤浅;如果他自己就是足够优秀,甚至出类拔萃,他就很难对这些明星看上眼,亦或,他已经这么优秀了,追个星星无伤大雅。

所以,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追星,而在于培养他成为真正的自己。

软硬兼施,声色俱厉,循循善诱,这些都可以。唯一不能的,就是不知所措。你是父母,在他成年以前,你是他能够成为一个人的唯一的导师。


我觉得说太多没用。

我这辈子没把别人当做我的信仰,也没花功夫去捧谁,去追逐谁。

多看书吧,我觉得看书真的很提升境界。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的人是谁。

我应该会说爱人,这个答案里没有明星啥的。

我眼里只有敬佩,欣赏。

如马云,王健林,马化腾,雷军,任正非,等等这一列,我都觉得很敬佩,毕竟能在一个领域做到极高的位置。

但是我最敬佩的那一列,应该是特斯拉,爱因斯坦,米开朗琪罗,牛顿,陈景润,达芬奇,在知识行列做到极限的人。

多看书,建立完整的三观,我觉得在想去疯狂的喜欢一个人,那就很难了。

因为你的格局一大,看到的人就不止面前的人了,看得更远,也就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去为一个和自己没接触当然人疯狂。

至于怎么让孩子看书,看我id下面几个字,哈哈哈。

不打广告了,言归正传,还是潜意识去培养,哪怕是网文也应该让他看,多看书对于格局提升真的很大,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的世界,多看几个世界就很难局限于自我的小世界里了。

普通追星没错,十四岁,多读书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