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同比下滑是意料之中的,只是期待这个数字别太冰冷。

除了中汽协的销量数据,乘联会的也值得参考,而且乘联会的下滑幅度还要更惨烈。

以两个维度看,参考乘联会的统计口径:1月综合销量(相当于零售端)为169.9万辆,同比下滑21.5%,环比下滑20.8%;1月批发销量(也就是批发端)为158.9万辆,同比下滑21.4%,环比下滑26.6%。


1月受春节影响,2月受疫情影响

1月份,春节提前,节前有效销售时间不足20天,理论上零售同比跌幅可能达到30%。

参考乘联会1月周度零售数据:1月第一周(1-12日)同比增速下降13%,1月第二周(13-18日)同比增速增长31%,正负叠加,前18日同比增速还增长了3%,这说明节前消费热度仍然拉动了车市增长。

但是,随著春节来临,1月第三周、第四周开始进入冷冻期,同比增速下滑到-49%,所以1月全月跌幅达到了-21%。

疫情在全国拉响警报是从1月第三周开始的,并非1月销量下滑的主因,但因此导致部分经销商的零售活动提前结束,加剧了下滑态势。

2月份,疫情对汽车市场的影响会正式爆发。

继续参考乘联会2月周度零售数据:2月第一周(1-9日)同比增速下降96%,基本探底;2月第二周(10-16日)同比增速下降89%,有所恢复,但仍然艰难;注意,我发这张图的时候,2月第三周还没结束,并非一台车没卖,只是乘联会在为空的地方填写了零。

惨烈的是,2月前16日同比增速下降达到了92%。

疫情导致封城封路,消费者闭门不出,各地经销商的开业数量也很少,客流探底,除非特别急迫的购车需求才在疫情期间购车。

至于2月以后能否快速恢复,一看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促消费举措,比如佛山已经开始「买车给现金补贴」了;二看厂家和经销商的自救能力,汽车长产业链能否快速复工复产。

究竟消费端是否出现「报复式消费」,还需要观察,目前无法判断。


黑天鹅事件后,车企出现新的分化

每个月,车企销量TOP 10榜单也值得关注。

继续参考乘联会1月批发销量:一汽-大众夺冠,以月销超18万辆的成绩,领先第二位近6万辆。随后是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吉利汽车超越东风日产,排在第四位。长安汽车表现出色,排在第六位,长城汽车滑落到第十位。日系继续发力,一汽丰田第七,广汽丰田第八,东风本田第九。

春风得意的当属一汽-大众,1月新车销量184631辆,同比增长14.6%。考虑到一汽-大众在2019年销量突破210万辆,居车企销量首位,势头正盛。

上汽通用上升到第二位,1月销量125464辆,同比下滑30.5%,复苏的火焰艰难燃烧;上汽大众显然遭遇了滑铁卢,1月销量113000辆,同比下滑40.5%,为TOP 10榜单最大跌幅。

吉利汽车排在第四位,1月销量111838辆,同比仍下滑了29.4%。开年不利的市场局面,纵使拔尖的自主品牌也难以幸免。

长安汽车1月销量79374辆,同比增长4.1%。但凡逆市增长的都是好同志,长安汽车的胜负手依靠于热度颇高的CS75系列,以及后续全面铺开的PLUS车型,在自主品牌阵营不可低估了。 长城汽车排在榜单最后一位,同比跌幅达到了33.3%。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曾经的常客上汽通用五菱意外跌出榜单。 而日系品牌共有4家跻身TOP 10,形势依然大好,其中,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同比微增。

2020年,即使在头部市场,分化的格局也越来越微妙。


还是要说点鸡汤的话,保持信心,春暖花开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千面社会。

这场危机,其影响面是深远的,余波会继续向远处传递。

原定4月下旬举行的北京车展延期了。 虽然业内早有心理准备,但作为关键节点的北京车展延期,之前车企所做的产品规划、营销规划势必要推倒重来。另有消息称,北京车展或延期至第三季度,那么,成都车展、广州车展都将受到影响。

牵一发而动全身!

1、经销商端几乎断流,很少会有用户上门,汽车消费在短期内受到抑制。

车企纷纷站出来了,希望与经销商共渡难关,对考核指标进行松绑,优化某些服务类考核,融资批售予以免息支持,物流运输灵活调剂。

同时,线上直播兴起。如今,打开抖音、快手,经常能刷到经销商一线销售人员的视频或直播。无论被动,或是主动,当汽车销售也逐渐依赖于线上引流时,传统的线下模式可能会被重塑。

2、车企延迟复工,春节后的生产计划被打乱。需要注意的是,汽车行业是一个长产业链,供应链的上游企业一环接一环。任何一家复工节奏跟不上,整体的生产节奏都会受影响。

作为疫情风暴眼的湖北省,当地2019年汽车产量为224万辆,占全国汽车生产总量的8.8%。如今生产停摆,其影响可见一斑。

另外,受各地封路、封村影响,人员返程也是一个大问题,对汽车物流的影响也很大。每一环节的困难,都对车企回归正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句话印在了上汽通用五菱抢产出的口罩外包装上,相当令人动容。

困难于各车企而言,都是摆在眼前的,但更多的车企仍然承担起了疫情时期的特殊责任。

截止2月10日,全国大大小小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为疫情捐款已超10亿。

能够生产救护车的车企,春节无休,正加班加点生产。

借助全球渠道,多家自主品牌也在全球扫货,采购紧缺医疗物资,支援疫情一线。

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等车企正在加速投产口罩等生产线。以上汽通用五菱为例,口罩日产量可达到170万只。

身在汽车行业,是欣慰而自豪的,有担当,可担当。

鸡汤一下,期待著疫情过去的那一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名义上今年1月份从24号开始春节放假。但是大家都知道的,很多物流公司从18号就开始停工了。

和物流一样,大大小小的工厂基本上到了1月中旬也停了。物流都没了,哪来的原材料加工?

还有无数的在各个公司工厂企事业单位上班的、自己做小生意的等等等等,都在盘算著早点回家过年。

所以,按照常理,1月份实际上的销售窗口也就半个月。

再加上,今年这个特殊的疫情影响,能跌18%都是很漂亮的数字了。

2月份还会更低。

但疫情过去,人们会懂得一件事:有个私家车还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时刻能出门能挡住病毒。

所以后面的车市,会反弹,会火。


这只是开始,更差的情况还在后面


春节假期占掉8天

单从一月份来说,倒觉得疫情影响不大


由于春节原因,单看1月份没有意义,要看1月2月或者第一季度


疫情之下、情理之中的事,不叫下降,是疫情下的正常销售


看待什么?通过对汽油车各种歧视性政策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做法碰壁了。

油里面一半是税,而电动车买车有补贴,民用电也有补贴,还有车牌优惠,结果销量照样腰斩。

如果,不放松燃油车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又不肯启动房地产,我不知道经济增长保6%靠什么。


一月份下降是因为今年春节比较早,物流在本月中下旬就不发车了。

另外,各主机厂在12月也已经完成目标冲刺,一月也会保留一定的余量。

再者,想著买车过年用的消费者,考虑到下定,提车,上牌的时间,一般也在12基本就完成了下定,春节前更多的是上牌。

对比往年二月份的春节,其实情况并不怎么差。

而且相信自带疫情过后,大家会发现应急状态下有私家车的好处,应该会有更多首次购买消费者产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