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不喜欢楼上这个回答,须知《史记》没必要为两千年后的时代负责,是你要看山,不是山来就你。

怎样看待《刺客列传》?如果你是诗人,大约能感受到刺客列传里一种极其中国和极其汉代的美学。壮阔、激烈、生死恩仇都分明,一股责无旁贷的丈夫气。这种美学对于中国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塑造是有关键的作用的,也是不可缺乏的。

如果你不是,刺客列传对于研究先秦至于汉初的门客、豪族、游侠,基层统治和文化风尚,生死观念也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就算是复仇,也能看出复仇和血亲复仇盛行的文化意义的,能看出个体与家族的关系。简单粗暴一句黑社会,还是别看史记了。


为什么史记这种大部头正史要加写一篇刺客列传,我猜一下。可能是为了告诉位极人臣的高管,是一朝天子,你们是天,你们一声令下,浮尸百万,流血飘橹,有道是天子一怒,流血千里。我们是蜉蝣草芥,是平头百姓,是卑微到尘土的人,但匹夫一怒,流血十步,别把人逼急了,谁他喵扛得住一刀。 我觉得意义就是警告??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河山,英雄造。

————《满江红·民国肇造填满江红志感》李叔同1912

尧舜的心,荆轲聂政的血,神农黄帝的遗孽。

————闻一多1927

太史公只是留给后人一个念想:先秦没有猥琐的人,那里有这个衰老民族的元气。


史记中最好的文章之一,个人最喜欢的篇章,读来酣畅淋漓,慷慨悲壮。


刺客列传涉及的五个主要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专诸属于统治者内部夺权。

豫让和聂政倾向于私恩私仇。

曹沫和荆轲是在外交场合试图劫持或刺杀对方领袖。

由于齐桓公有心称霸,无意与鲁国纠缠,所以曹沫得逞了。

而秦始皇时期秦国国力远胜六国任一,即使刺杀成功也不过是另立新君,劫持签约也不能保证对方不会日后毁约。

总体上,刺客对于小范围的精确打击有点用,但在大的形势面前用处非常有限。


刺客列传,是真正反应中国汉代价值观的作品。

中国人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荣辱?

从刺客列传来看,很显然中国人对待生命是很受道家影响的。生命也不过是万物之一,宝贵但也不至于无法超越。


《刺客列传》宣扬了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思想,以及顾小家私义而不顾国家大节的反动理念。已然完全脱离现代社会需要,不适合用于现代教育,是没有养分可以吸取,且应该予以摒弃的一篇糟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