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自答

关于立志的问题,我提问的时候是因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凡其学之不勤,必志之未笃也」这两句话的不解,同事还有我对于生活中确实做不到勤学,从而认为自己「立志不笃」,一心想著如何笃志,所以提的这个问题。问题是,何为立志,也是想知道如何立志(笃志)。

今天终于有所悟,所以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初是因为学而不勤才想弄明白关于立志的问题,今天明白了,原来勤学和立志并非绝对的因果关系,或者说立志必然勤学,但勤学不一定是立志了。同时,立志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我要当科学家,当世界首富,当君子圣人这种(注意重点,是「我要当」三个字),立志是立一种三观,立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换句话说,之前我要当科学家等等,是以科学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科学家每天认真学习五个小时,我也要学习五个小时,科学家每天运动一小时,我也运动一小时,并以此认为自己最终就会成为科学家(或世界首富,圣人)实际上这些行为都是在模仿,模仿这些牛人的外在表现,而没有看清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我认为,这些牛人之所以每天认真学习五小时,每天运动一小时等等,是因为他们心中就是这么想的,他们的三观就是这样的,我们普通人晚饭后,打开电视看电视剧,乐呵呵的挺好,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想法所导致的行为,是三观的外在表现,是最自然的表。科学家们也是,只不过他们把看电视换成了学习,因为他们的三观就是这样的,就是晚饭后要学习的三观。

有人可能会问,那我不学他们的外在表现,学他们的三观,学到了,完全掌握了,就能成像他们一样的人了,这下可以了吧?那我还要说,还真不是,三观这东西,真不是说我学别人的,模仿别人的就能完全学会的,因为这东西是由自己内心理解确认后,向外发散产生的。科学家觉得,「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所以才会学习五个小时,这句话就是科学家的三观,也是他笃信的志,而你如果理解不了,不能笃信这句话,那每天也学习五个小时,简直是煎熬。

总结一下,立志,并非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啥也不想,就是每天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样很累,就像我要当科学家,每天学习五小时的例子;立志是反求诸心,但求本心,根据任何书中所写,看后有了感悟,或者经历什么事,心中有所感悟,根据这些感悟而形成的三观,在顺应自己的三观去做事,找感悟,立三观,才是立志,三观愈加坚定,志向愈笃。


志就是方向,方向包括人成为的方向以及想做出成就的纬度。三十岁认知基本完成大概,那就需要定一个可以成就的方向。人的精力目前是有限的,比如巴菲特股票,乔布斯电子,盖茨软体。牛人伊隆马斯克也只是物理学开发新产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