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是认命后开始努力,实现了自己;有的人是不认命然后努力寻求改变,你是怎么样的?

另外我还好奇,之前在原生家庭框架下思考自己,并寻求改变的人,比如听原生家庭相关的课程,在咨询中讨论这个议题等。你们在接受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微小」的观点后,之前的「创伤」或「困惑」消失了吗?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想了想还是说说我的原生家庭吧。

姐弟三人,我是老大,父母感情不好,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是家常便饭,并且和奶奶住前后院,姑叔伯三天两头回去看奶奶,所以我们家的事他们都知道并参与其中,奶奶和妈妈关系恶劣,妈妈的娘家人也参与到父母的关系当中。

爸妈重男轻女,爸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并嫌弃自己的孩子,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好,妈妈不识字。奶奶在怀爸爸的时候去算了一卦,说这个孩子对她不好,于是奶奶回家又蹦又跳的要把孩子折腾掉,可是我爸还是坚强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奶奶让爸改称呼其为「婶婶」,我想这也是后来我爸嫌弃我们并且一直没有离开奶奶出去住的根本的原因吧,妈妈是她兄弟姐妹几个当中唯一一个没上过学的,我推测过,她应该也是不受父母待见的一个。我刚生下来就扔给了我奶奶,后来奶奶一直在我面前说妈妈的不是,于是我跟妈妈对抗,青春期最厉害,因此得到的母爱也少,由于参与了爸妈的纠纷,在我上初二那年的一天就被舅舅从写字台前的凳子上拎起来问:说!你爸去哪儿了!!爸爸每天都是嫌弃般的叨叨,控制欲极强,嫌弃妈妈,嫌弃孩子不够好,高一那年我就得了神经官能症,吃药休学,后来只能算是缓解了一下,并未完全康复,之后我一直在父母年前努力表现,无论之后的高二高三还是距今为止前三年的自己,都是想在父母年前证明自己,父母势利,我也因此而曾变得急功近利,后来发现自己掉进了这个圈里,那之后再也不再争取在他们年前证明自己,开始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老公结婚第一年,我猛然发现我似乎很像我爸,对另一半挑剔,嫌弃,于是有意识的改掉了这个毛病,同时也意识到了命运,我的成长经历,我的心理缺乏造就了他就是我的另一半,他对我很好,可以说在一点点弥补我缺失的爱,我的性格也因此变得好了许多,开始有了耐心,有了爱心,开始喜欢小动物,喜欢孩子,写到这里突然发现曾经的急功近利也像我的爸爸,曾经想在父母面前如此费尽心力的证明自己也像我的爸爸,不一样的是,我意识到了命运,意识到了应该一点点的过好平凡的日子,一点点的做好平凡的事情,人生走了太多的弯路,而今才找到了正确的起点……

我妹,父母总说她笨,从小就是,说她傻人有傻福,数学从来不及格,她也自始自终认为她确实笨,而作文在上学期间却不止一次被老师当例文表扬,可父母从来没有表扬过,脾气不好,我们仨人从小不和,父母也从来不问,前年听说她和她老公吵架,老公给她下了碗面,她「啪」一声给人打翻在地……我曾经给过她1000块钱,没想要,做姐姐的嘛,觉得应该的,但又觉得给的太少,但是后来遇到一些问题急用钱,又问她借,她却以为我要问她要回那1000块,再三解释,甚至有一年她过生日我在外地在网上给她叫了份蛋糕,她却拿著蛋糕端详这说「弟,你敢吃吗?恶不恶心?」「啪」扣到了垃圾桶里……性格活波,自卑敏感又多疑……

我弟,父母期望最高的一个,研究生读完公派出国留学失败而归,说自己回来找不到工作,在国外时要自杀,急躁,悲观,不懂生活,至今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出国回来我问他「水果沙拉怎么做」,他说「不知道」,去年,在我和我妈发生矛盾的时候,他帮著我妈跟我吵……现在在县城做一名高中老师,总觉得他成家会有问题,希望他在做好自己之前不要成家……这就是在这种家庭这种父母下长大的三个孩子,原来的我,和现在的我妹,我弟的共同特点,悲观,自卑,敏感,多疑又容易焦虑……走了太多的弯路,今天才启航……但是仍然坚信,水滴石穿,命运可以改变

18岁之前影响很大,18岁主要靠自我调整。


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很小,在我看来,我是不认同的。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但不是造成我现在处境的决定因素。生活了二十几年的环境,怎么可能会影响很小,而且原生家庭造成的一部分消极影响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努力的动力。只有努力让自己强大,才可能尽早脱离原生家庭。决定我现在处境的是我个人的偏好性选择以及意志力,我不喜欢我的原生家庭,所以我特别喜欢成年后不与父母同住的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不必忍受唠叨,不必为了讨好别人亏待自己。看了人间失格,有句话触动很大,妈妈喜欢我长头发,假如为了让妈妈高兴而留长发,觉得自己很卑鄙。是啊,为了迎合别人的兴趣,我为什么要让自己受这么大的委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我已为人母,一遇到父母吵架,还是习惯性的选择迎合,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说话,这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活得好抑郁。


1.在你不具备疗伤的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别轻易的去揭自己和别人的伤疤,否则就是二次伤害;

2.当问题已经超出了自己能解决的范围,一定要懂得求助;

3.不以助人自助为目的心理咨询都是耍流氓;

4.处理情绪在处理问题之前,对原生家庭的思考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至少对释放压抑的情绪是有好处的;

5.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每一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有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是阻止我们继续探索问题的理由;

6.人都有选择性关注,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有批判精神特别好,但像我这种知识尚浅,不能融会贯通的人,个人觉得选择性吸收对自己有用的观点对我更有利;

7.很多年形成的创伤,就是一个大冰块,想用手把它融化,是需要时间的;

8.当我已经接受了一个观点,自己也用这个观点发现了很多东西之后,另一个相反的观点出来,难道就能否认我的这些东西吗?我觉得不能,但是多一个理解问题的思路,可能能减轻不少人的固著。

暂时想到这么多,来自一个心理学入行不久的小白的见解,仅代表个人!


首先我认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肯定是有影响,这个在我自己及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很明显能发现。

其次看到武志红老师最近微博下的一些评论之后感觉好像有些人对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些误解。个人认为,所谓影响,是一个中性词,有好有坏,不同的家庭造就了不同的个人性格,才有了形形色色的社会。没有说那种性格是好,哪种性格是不好,因为每个人都很自恋,甚至有时会开一下上帝视角想要解救别人,但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所以说「认命」不太恰当,或者说认知自己的特点,活出自己的人生更合适一些。

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都是「他」基于自己的认知和个性,对「我」的评价。既然「他」跟「我」本身想法就不同,为什么还要在意「他」的评价。

抑郁、失败、糟糕等灰暗的词语,是不是更多的是「我」对于「他」的评价的反应呢?并不是「我」的真实情况。


我大概都不是两者之一。

现在很多心理学说都在说一个人的什么什么来自原生家庭。确实,以前造就了现在的我们,但是我们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对自己的认同和别人对我们的认同。三者构成了现在的自己。也就是不管你以前收到什么样的伤害,在一定条件下,我相信你还是可以重塑自己。我没有收到过原生创伤小的言论。但我现在深深地被这种创伤所伤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