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个人比较喜欢张先的「三影」,不过个人感觉可以变成「五影」,其描写生动逼真。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三影之一」

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归朝欢·粉落轻妆红玉莹》)「三影之一」

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剪牡丹·野绿连空》)「三影之一」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春思》)


其实"生动逼真,入木三分"可能还只是今人与古人穿越了时空后对"物"的感知相叠,百代易过,而江山未改,产生与文字中的观想似曾相识的感受是一种灵气。

然而最珍贵的应当是对"情"的共通,很多保留在古人生活之中的情感在现代社会之中已经逐渐消弭,例如柳永笔下的那种"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月净雨雾般的凄切别离之情,大多数寻常客只可远观,而不能扑火,那种隔山隔海会重来的和恋人之间的千丝万缕的折磨伤感,或许已被封存作一千年前的都门帐饮无绪。

有一年春天在苏州小住,恰逢雨季,夜间大雨如瀑,水声和车轮滚过的声音交杂,隐隐还有昆曲的声音通过广播断断续续地传来,时高时低。小院子的东北面修筑了一座仿古亭,可以给人避雨,再往后看去是半高不低的小山坡,芭蕉树长得极为旺盛,叶大如船,被雨水击打得摇摇欲坠频频低首,好似珍珠扑玉琳琅击节。

那时节坐在亭间,四下空无一人,想起十多年前的旧事,能够恰当描摹出心境的,只有"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一句,很多以为太过遥远而被遗忘的故事似乎就在一瞬间如惊天海雨扑面而来,以致泪流满面。

高三毕业后,9月份大家各自升入不同省份的大学,南来北往,西去东来,很多人此后再也没有见过,我在大雪封城的图书馆里瑟缩著手准备期末考。

那时对大学生活的各种不适应常常让人觉得焦躁抑郁,每天的时间似乎都在图书馆阅览室最里面的书架后消磨,近乎一种郁达夫式的沉醉如梦。那时候收到远在重庆小K的信息,只是一句"最近过得怎么样?",看到书上说:"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发给她看,足以惨然一笑。

十三岁那年初春和父母登山,登上秦岭沣峪的高山草甸,山顶上的积雪还未消融,高山芦苇和翠竹生长在山顶上,远远看去还以为整座山是白色的花苍青的叶。

下山时突遇大风,气温骤降,刮起碎雪朝人身上扑来,散客们都停在原地不敢再走,我裹著冲锋衣瑟瑟发抖,抬起头再看时,山岭依旧苍茫如故,那一瞬间,才体会到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写"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是何种情貌,那份人类面对天地之间的孤独苍凉和对命运的琢磨不透几乎是永恒的话题。

情与貌,略相似,大抵"感同身受"不外如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