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個加班的夜晚


跨越階層這四個字實在太虛,階層是什麼樣的,怎樣才叫跨越?

先別提跨越階層吧,工資翻番難不難?

假如年薪十萬,三年後要怎麼變成二十萬?升職?副業?投資?升職難不難?一份堪當主業的難不難?投資的本金和渠道難不難?

已經如此之難了,別說跨越階層,十萬到二十萬僅僅是改善生活而已啊!


窮人跨越階層有多難?

說實話,窮人跨越階層從來就沒有容易過。

現在具體到底有多難呢?這個難度還真不好說。

古代與當今90%的家庭和個人都是窮人

按道理,現在的窮人,家庭年收入10萬以下的窮人,吃穿問題不大,偶爾可以下下館子,子女也能上到大學,甚至還有私家車。這種資源對比古代的窮人,那還真是好多了。

目前我國絕對貧困,真的是所謂家徒四壁的窮人已經下降到2%,這個比例已經很低了,而且政府這兩年會去解決。

如果放在古代,所謂家徒四壁,絕對貧困的窮人估計至少也有個20%、30%吧。相對古代,我們現在的窮人整體還是絕對貧困的會少很多,可以支配的資源會多不少。

不過,如果把那些還有土地跟蹤的自由農民與佃農也算上,跟我們現在年收入10萬以下的家庭對比,這個整體比例估計不會比現在所謂家庭年收入10萬以下的窮人比例低太多。

某種意義上,古代與當今90%的家庭和個人都是窮人。

從古到今,一般窮人大規模跨基本不可能

而這些廣大的窮人要想跨越階層,從古到今,一般情況下,大規模的跨越階層是不可能的。

首先,生產力不允許。

現在10%的家庭資產都在千萬以上,年收入至少上100萬。你想想1億家庭如果達標,年收入就在100萬億了。2018年我國一年生產總值含各種固定成本都還不足100萬億,更不要說100萬億純收入了。

現在如此,古代生產力低,更是如此了。

其次,分配製度不允許。

古代按照奴隸分配,土地分配,擁有大量土地,奴隸的人成為大富豪,實現富裕或者財富自由。

現在按照資本分配,擁有資本的人可以進入上流階層。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存款,看看保證基本的家庭花銷之後,還有多少錢可以用來投資,可以作為資本使用。

一份數據顯示,超過50%的家庭沒有存款,意味著這些人不可能擁有資本收入。不排除一些人還忙於各種還債當中,根本騰不吃手來。

另外,剩餘50%的家庭有存款,不少人可能就幾萬存款,這些錢在缺乏社會福利保障的前提下,很多人也是不敢動的。何況,現在一些投資門檻還比較高。很多人也沒有依靠這些錢組織生產獲得資本收入的可能。

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資本收入。

每一年資本收入拿走國民收入的50%,大致20萬億,平均到不足1億左右個人,應該至少20萬。一些資本收入少的人,也夠不上10%的階層。

而其他沒有資本收入的7、8億勞動人口才分享20萬億元收入。這種分配模式也就決定了,窮人大規模跨越也是不可能的。

而古代社會,奴隸,土地都有限,分配更加不公,那個時候10%的家庭與個人人口更少,富裕程度會更低,窮人跨越階層的可能性更少。

再次,和平的環境更難以出現大規模的階層跨越。一般情況下,古代社會的窮人資源等更加匱乏,比我們現在的窮人更難跨越階層。從而古代奴隸社會的世爵世祿,封建社會的門閥世家等一度盛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前者跨越三代上千年,後者從西漢到兩晉至少幾百年,還不算科舉之後的社會。

好在古代社會,往往戰爭等特殊社會劇變會引發社會出現大規模的階層跨越,這種跨越往往比較血腥。

比如,劉邦代表的沛縣集團,朱元璋代表的淮西集團等不少人通過農民戰爭,實現財富重新分配,實現階層跨越。即便如此,整體比例依然很低的。

然後,學習改變階層很有限。

古代奴隸社會往往奴隸有巨大功勞,能夠改變階層。封建社會,通過學習改變階層,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兩漢等一些時代是察舉制度,一開始創建者為了選賢任能,公平,後面就被玩壞了。有錢有勢的10%的階層霸佔了這個渠道,窮人家的孩子越來越難以通過學習改變階層。從而當時有這樣的民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到了魏晉時期,最終演變成為門閥世家,更是讓窮人階層難以跨越階層。甚至劉宋時期,窮人出身的皇帝家族,皇帝的舅舅到這些門閥世家裡面去都不招他們待見,門閥世家已經到了非常病態的地步。

隨著科舉制度的誕生,好像變得公平一些了,一些窮人子女通過學習改變了命運。然而,隨著科舉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上層階層子弟佔據優勢,窮人家的孩子通過科舉改變命運也就越來越難了。

現在大家發現,相對公平的高考,對於窮人子女也越來越不友好。北大清華等高校,越來越容不下窮人家的孩子。某種意義上,現在的高考跟以前的科舉制都是一樣的,在重走過去的老路。

因此,窮人跨越階層從來沒有容易過。

整體上,現在窮人跨越階層的概率會比古代好一些,好的程度非常有限。現在窮人跨越階層依然非常困難,也就是小概率事件。

特別是當今,對於大多數窮人來說,無法改變他社會底層的命運,無論他多麼努力,大概率都是改變不了的。這裡面除了上面這些因素,市場壟斷因素也出現了。

很多人意識到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階層或者說命運,只能自我頹廢,放棄,這就是一些西方青少年的現實。

跨越階層的希望

回望人類發展的歷史,窮人跨越階層是相對困難的。

好在,我們正在追求消滅窮人,實現共同富裕。

這種共同富裕就依賴於高度發達的生產力。

最終,消滅窮人,實現所有人的階層跨越,最終還是要靠生產力。

越發達的生產力就意味著我們可以花更少的時間,精力,可以獲得基本的衣食住行,徹底解除生存危機,消滅貧困,實現普遍富裕。

越發達的生產力,越造就普遍富裕,越意味著我們能輕易滿足生活,越能積累錢作為資本。

而越發達的生產力,越能積累資本的社會,資本才會失去支配社會分配的能力。從而,實現按勞分配,解決社會貧富分化的問題。

人與人之間只有正常的勞動收入差異,不會再有資本收入差異,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會縮小,社會更加公平。

正如十多年前,一位西方學者說過,現在第三世界國家不是苦於資本主義生產力,而是苦於不發達的資本主義生產力。

古代以及當代窮人難以跨越階層,根源在於不發達的生產力,當代發達的資本主義生產力約束,而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極為發達的智能生產力已經萌芽,還遠沒有普遍到來並走向成熟。

窮人跨越階層的希望就在這裡,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訂閱號【今昔漢唐】


晚上跟朋友聊天,朋友跟我憤憤說去一些資本飯局碰到的那些目光炯炯尋找獵物的女孩。我說,這世界上平凡的人太多,但不甘於平凡的人更多。她們因為不甘,才會把每次的機會當成走投無路和孤注一擲。十賭九輸,更何況她們沒那麼多賭資,慾望會教會人代價。如果真的成功了,也是倖存者偏差的事。但大都市,無時不刻都需要這樣的傳奇以彰顯可能性。


40歲的你和我是一個階層嗎!

最近看到一個對我來說並不新鮮的新名詞「新窮人階層」,新窮人階層,是僅靠勞力或智力賺取不低也不高工資的人群,他們沒有被動收入、不動產,同時不具備理財和儲蓄的能力,因為眼界和格局的限制,使得其事業上有一道玻璃天花板無法躍升,他們可能會花費兩個月的工資去買最新款的iPhone,但是幾乎沒有存款,對理財和金融知識一無所知,他們有時和中產階層的底層非常接近,但區別在於,自己在所在區域沒有根基和人脈,同時,會被某些意外損失瞬間擊垮,比如重疾或意外傷殘等。這些都是對這一階層的特點描述,但這些特點歸結到一起就可以稱之為「新窮人階層」嗎?暫且不論這個概念是否合理,但這些特點對於某些人而言簡直就是量身定製,此時不禁想問,那又怎樣?你有解決的辦法嗎?其實,歸納這些特點,歸根結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眼界和格局的限制。那如何擺脫這種限制,或者說如何脫離這一階層,說點具體的:第一,時刻保有警惕敬畏之心,人生之路如流水,不進則退,時刻不停奔跑努力,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從而提醒自己更新認知,對大環境的進步懷有敬畏之心;第二,培養閱讀習慣,功利性的書要專心讀,成長性的書要廣泛讀,這無需多說,認知上的提升才能避免無知的勇敢;第三,歷人,要交往,要有選擇的交往,正能量的積極的樂觀的要主動交往,當然在生活中同時兼具這些特點的人很少,但可以學習正面的、感謝負面的,正面的用來激勵自己,負面的才是激發成長的動力;第四,歷事,人生原本就是不確定的,有些人終其一生尋求穩定和諧,但求而不得,其實擁抱不確定是最大的確定,時間在推進,物是人非,只有內心的強大才能遊刃有餘應對各種問題,保有內心的寧靜和穩定。說了半天,給年屆40歲我們一點建議,從現在開始,今天你比昨天進步了嗎?


階層如果那麼好跨越,那那些上層拼了幾代人也只為了保住自己目前的地位的努力何在呢?

想要憑自己一代人就超越別人幾代「聰明人」的積累本來就挺「天方夜譚」的吧。


不團結

一盤散沙

就永遠跨越不了階級

偉人早已經看透一切


我弟昨天高考成績出來,考了556分。

他一年級到五年級是在村裡上學,六年級到初中是在小鎮上學,然後考上縣城裡一所不錯的高中,如今他就要填寫志願去大城市上大學了。

這算是階級上升嗎?

應該算吧,我弟是我家第一個大學生,到這代終於有個跳出農門的,只是已經時代不同了。

而我純屬犧牲品吧。

小學是在我爺爺那村上到一二年級,有天我媽和我爺爺的矛盾爆發,她一氣之下把我帶到我外婆那村上學。

後來又因為戶籍問題,我要上六年級就不得回到我爺爺那邊小鎮去上學,那裡將聚集附近村落上完五年級的孩子,我們都將成為住宿生。

鎮上小學的風氣不好,都是農民後代,缺少管教和關愛的不在少數。天性調皮的孩子總是愛惹事,有事的地方就不會太平。

我突然從一個住在家裡上下學的孩子成為上下學都在校園的孩子。安全感下降,孤獨感上升,我想回家,可又不得不留下。

初一時和同村同學接觸到網吧,從此迷戀上穿越火線。後來為了合群,和一群屁大點的孩子抽煙打牌。好像不那樣就驅散不了心中的不安和焦躁。

在校園裡,我看到太多人性的惡,那是一個失序的世界。

加上在家裡我也感受不到父母關愛,從小我就活的很壓抑,性格也變的越來越孤僻。

初中上完我便再也沒去上學,後來智能機普及,我才有了了解這個世界的渠道,看了有上百本書,我的人格我已經修復了不少,但可能這輩子無法復原了。

我現在不想結婚,不想後代來這世界遭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