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实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做不到在孩子犯错时,绝不对孩子生气、发脾气。

虽然我会极力克制自己,但是有时候仍然会忍不住大声的批评孩子。

目前,我只能「修炼」到:可以生气,但是尽量不要大声喊叫;如果发脾气、大声嚷嚷了,要道歉,让孩子知道「发脾气、大声嚷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紧接著也会和孩子详细聊聊,我为什么会发脾气,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导致我大声喊叫的,以及我和孩子都要为刚才所做的不恰当的行为道歉、认错,并且允诺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毛病。

如果当著孩子的面发脾气大喊大叫了,最好花点时间弄清楚应该对孩子说些什么,比如:

「对不起,我刚才大喊大叫了。我们可以谈谈刚刚发生的事情吗?」

「对不起,即使我很生气,我也不应该这么说。我应该先暂时离开,等我们两个人都冷静下来之后再谈论刚刚发生的事情。」

我也曾经和孩子发脾气,当著孩子的面把他的墨镜给摔碎了:

夏天的一个晚上,吃完晚饭出门,孩子非要戴墨镜出门,解释了几遍说天黑了,看不清,但孩子就是要坚持戴。我一生气,直接把墨镜扔在地上,碎了一地。就一瞬间,孩子哇哇的哭了,很伤心,自己还去一块一块的捡地上的碎片。 宝妈闻身赶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都冷静一下然后解释发生什么事了。最后让我给孩子道歉。 平息几分钟之后,我跟孩子道歉了:「对不起,爸爸错了,不该发脾气扔墨镜了,下次不再摔东西了。一会儿看看能不能把眼镜粘好,如果粘不好,爸爸赔你一个新的。」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孩子没有错,他就是单纯想戴著墨镜出去,没有想过天黑会看不见;我当时非要让他想到这一层面,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了。即使我当时把他的墨镜摔坏了,他也没明白我为什么不让他戴墨镜出去;即使我把他狠揍一顿,估计他以后碰到类似情况,还会这样。

2. 如何控制发脾气的一些简单方法

面对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应该怎么克制自己,不去做对大人、小孩都没有好处的事情呢?

一旦注意到自己要发怒的时候,可以尝试做一些事情来让自己平静下来:

  • 深吸一口气,尝试减慢呼吸
  • 做一些舒缓放松的事情,例如听一些音乐,翻阅杂志或只是看著外面。
  • 出去散步或跑步,找个地方安静几分钟
  • 如果心律减慢、肌肉放松,则说明正在慢慢平静下来
  • 反思回顾一下刚刚发生的事情,这可以帮助我们从经验中学习,并在将来更好地处理类似情况:问问自己:」这有多重要?我为什么会为了这个事情和孩子生气?「,」我要怎么解决这种情况?「

3. 孩子的行为真的是「错误的行为」吗?

有时候,当我们仔细观察孩子,就会发现有些不良或者错误的行为,可能只是一些「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他们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或者相应的技能,或是因为失望等导致的「原始脑」行为[1]

比如说,学龄前的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小学期间打人,或者在家里打爸爸妈妈。他们打人时,可能是他们的情感受到了伤害,比如孩子可能会仅仅因为没有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或者要求被拒绝,就感到沮丧,他们的攻击行为(打人)可能是因为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怎么做。

如果这时孩子能够得到大人的帮助,由父母引导孩子如何提出自己的需求,在自己被人拒绝以后应该怎么办等等这些「实操技能」的培训,他们就会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通过沟通、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当孩子可以理解父母的语言以后,父母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了。告诉孩子,人可以不高兴、生气或者愤怒,但是不能打人;当感到生气的时候,可以告诉对方:「我生气了,因为我想玩这个玩具了,我不想再继续等了!」

另外,父母也不要打自己的孩子,以此向孩子表明大人是不可以接受的,并且好好想想自己也有喜欢打人、发脾气的习惯。比如,你是否经常让孩子回自己的房间,经常责骂和批评,并且总挑孩子的毛病?经常打人的孩子,其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是寻求报复,他的信念是「我感受不到归属和自我价值,这让我很伤心,所以我想报复。」

当我们打孩子的时候,怎么能教会孩子不能打别人呢?

孩子的要求虽然千奇百怪,行为方式更是「惊喜不断」,但孩子的需求无非集中在三个方面:陪伴,探索,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他们所有的要求其实都可以追溯到这三个方面的诉求。

比如毁坏家里的东西。孩子在墙上画画,他们可能当时认为在墙上画画很好玩;他们有时会通过毁坏东西来寻求报复或表达自己的愤怒。这两种情况下 ,父母都有责任在不惩罚孩子、让孩子用于承担其行为的后果的情况下,帮助孩子修理或者更换被损坏的物品。

可以让孩子参与收拾,要和他们一起重新刷墙,用肥皂和水擦洗铅笔印,或擦洗地板。不要因为孩子犯错而惩罚他们,但要让他们看到如何改正。为了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可以事先和孩子达成一致,他们可以在哪里画画等有可能造成破坏性的活动。

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学会:犯错误没关系,而且他们能够在不遭受痛苦或者受到羞辱的情况下弥补错误;孩子们也会学到,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别人不会替他们承担后果;他们还可以学会选择在哪里进行不同的活动才合适,这也是一种社会技能和礼貌。

「Children learn more from what you are than what you teach.」

W.E.B. DuBois

希望知友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如何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冲突的,共勉!

参考

  1. ^正面管教


这个事很难控制,只能尽量控制,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每次都控制的住,那个不是人,是神。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因为很多时候大人对孩子发脾气并不一定全因为孩子犯错。想想你累的要死要活没人能帮你一把,孩子还在旁边大喊大叫和你舒舒服服躺著,无所事事的时候孩子在旁边上窜下跳,你的承受力能一样吗?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好,也不是大人自控力不好,很多时候是大环境如此。别对自己要求太多了。努力去做,但做不到的时候就接受自己做不到。而且发了脾气也不是不可挽回的。发完脾气之后可以和孩子聊聊,不要把自己高高在上的当家长,而且当做朋友,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再和孩子聊。

可以和他解释一下自己发脾气的原因,不要说什么妈妈为你怎样付出了,你还不懂这些话,而是要说清楚发脾气的原因,比如妈妈今天上班的时候遇到了很难解决的事情,没有做好,心里很难受,刚才你在旁边喊的时候妈妈还在想工作的事情,一下子没忍住才发脾气了,但是妈妈不冲你,妈妈心里很难过,你可以理解妈妈吗?一般这样说了,孩子都会理解的,不要把孩子想的什么都不知道。我儿子从小就是这么沟通的,他现在两岁,和他说什么基本都能理解。比如他故意用脚踢我玩,我会说妈妈很疼,你希望妈妈疼吗?他就会说不希望,还会说妈妈对不起。然后会给我揉揉,也不再踢了。

孩子相处其实很简单,越平等越简单。孩子没有我们想像中的脆弱,也没有想像中的什么都不懂。他们小小的脑袋里真的装了很多东西。


自从意识到自己也存在解决问题没耐心、管理情绪有待提高之后,就意识到要在亲子关系中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怎样管理情绪、处理问题。所以现在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发脾气或者能很快收住脾气,耐心跟他磨,有时候讲道理,有时候耍无赖,有时候讲条件,有时候吓唬他,有时候逗逗他,我发现这样比简单粗暴的发脾气压制效果更好,因为我家是男孩子,自我意识强,容易有逆反心理。


强力控制自己 + 尝试「非暴力沟通」

首先,反复告诫自己:发脾气不仅会把事情/场面变得更糟,还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比如:

自己难受(当下)

传染给孩子坏情绪(当下)

不得不面临更「复杂/困难」的亲子处境并解决(当下)

影响孩子对自己的看法(长期影响)

增加亲子沟通难度(长期影响)

……

有时,告诫还不够,感觉自己快控制不住、想「表达」负面情绪(言语/表情/动作)的时候,试试「命令」自己立即深呼吸、心里默数10秒,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来降低负面情绪的强度、尝试开启理性思考。

题主还可以试试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建设性地解决亲子冲突情境下的问题,日常也可以使用、有助于避免产生各种情境下的沟通冲突(不限于亲子)。


适当也可以发下脾气吧,对 妈妈就是生气了,妈妈有权利不开心 有权利生气 前几天刚被熊孩子气到,他不停的推我 我说:不要这样推我,有点疼 妈妈不喜欢这样玩,然而他就像没听到一样无视 我又说了妈妈不喜欢这样玩,有点疼,(正好那天我心情也有点不好) 他继续,我严肃又生气的说:别推我! 结果他生气了还发脾气了!那我更气了而且语气已经相当不好了:妈妈说了好几次了不喜欢这样玩 但你还这样! 然后我儿子就嗷嗷的哭了, 我有啥错!对啊 你是个孩子 但我也有有情绪的时候啊!然后我就非常烦躁生气的说:对!妈妈生气了!而且想发脾气!为什么你每次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妈妈也有权利!你对我生气发脾气大喊大叫 我会伤心 那现在你感觉怎么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