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由《知乎汽车》联合《中国经营报》共同发起—

「开车需要戴口罩吗?空调如何调节?是不是开了内循环就可以?有什么小妙招可以优化车内的空气?」

知乎专题——实时:关于新型肺炎你需要知道的!

知乎实时:关于新型肺炎你需要知道的 - 知乎?

www.zhihu.com图标

《中国经营报》新冠病毒肺炎专题报道:

防控新型肺炎疫情蔓延?

www.cb.com.cn图标


来自天津交警-津警说的一分钟攻略,告诉大家如何做好车内防疫。

口罩要戴,防疫措施不能少

该戴口罩还是要戴,该做的防疫措施还是要做

更换有抑制病毒功效的空调滤芯

全车的消毒处理

用稀释的消毒液进行擦拭、喷洒

车内也不是绝对安全

很多人会认为车内和家一样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开私家车出门不去疫区,只要不开窗就不会被传染,所以没必要在车内带口罩。某种程度而言车内比城市公交相对安全,但是前提是车内外空气完全隔离。

在不打开空调的情况下车内算是一个密闭空间,但是一旦打开外循环空调,内外空气流通,那么车内空间就不那么密闭了,车内所有成员相当于暴露在了外面空气环境之下,这个时候如果车里的人没戴口罩,就会很容易沾染上外部空气所携带的飞沫和病毒细菌。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相关的防疫小贴士,提醒大家在密闭环境中一定要使用内循环方式,到了空旷场所再使用外循环通风换气,这可是车内防护重中之重。

总之,预防大于治疗,虽然开车出去会比搭乘公共交通更加的方便和安全,但是在如今的疫情面前,大家还是尽量少出门,这样既能保证自己健康,也能少给政府添点麻烦!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何在驾车出行期间有效防御新冠病毒,我们从认识敌人开始。

什么是病毒?病毒危害很大吗?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依附于「宿主」,窃取宿主细胞中的物质与能量进行自我复制,最终拖垮宿主。

病毒危害很大吗?在人类历史当中,损失超一千万人口的流行性病毒感染就有不少案例,包括美洲瘟疫、西班牙流感等。

病毒为何需要杀死宿主,进而毁掉自己所在的「培养温床」呢?实际上,病毒并非自愿杀死宿主的,只是「不小心」把宿主折腾成这样……病毒的可怕之处在于不断复制传播,而厉害的病毒会借助宿主的力量去加强传播效率,比如让宿主产生腹泻、溃疡、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情况,迫使宿主将大量病毒排出体外,以方便进一步传播。这个过程往往伤害到宿主正常身体机能,令其不适、患疾甚至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原理

根据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我们可以知道此时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与热量敏感,使用56℃加热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是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使用此类洗手液无效)。

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备著一大罐75%乙醇(酒精),对所有将要接触的东西进行彻底消毒,比如我们将要呼吸的空气。那么,在草木皆兵的环境当中,我们如何科学守护自己和家人呢?

我们必须先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才能知晓预防原理:

1、新冠病毒引发宿主A的咳嗽打喷嚏,包裹著病毒的唾液将病毒传播至空气中或物件上;

2、B的眼皮、鼻腔、口腔、嘴唇粘膜与皮肤伤口不小心接触到病毒唾液,途径可能是飞沫,或者以身体/物件为介质的接触,比如用手擦眼皮;

3、如果此时唾液内的病毒尚未灭活, B的抵抗力不佳,则有可能感染上新冠成为宿主B。

P.S. 卫健委官方称: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综上所述,病毒让宿主A咳嗽与打喷嚏,强制将病毒喷到空气中或物件上,进而接触到B的眼口鼻粘膜,找到新宿主。如果切断1/2/3当中的任何一环,传播就会阻断。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科学阻断传播途径。

驾车出行前的准备

首先,我们非常不推荐知友出门。如果我们为了「出去解解闷」而进一步增添社会运作的负担,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那必然是对社会也是对自己不负责的。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不出门,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离开感染风险较小的家,为民众提供医疗卫生救助、医疗卫生物资生产、餐饮快送等服务,或者为了生计必须继续外出工作。再比如周遭店铺已经停摆,就像这样:

家里冰箱一片菜叶都不剩,就像这样:

这时我们就必须出门采购了。在驾车出行之前,我们必须做好以下步骤:

1、优先做好个人防护

口罩是必备品。我们不需要过于纠结口罩是不是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者更高级的产品,凡是口罩都有一定的隔绝作用。各种口罩产品隔绝能力从低到高递增排列为:劣质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绝大多数人买到的)、医用外科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具。

实际上,「戴口罩」这一个动作就已经解决了许多风险,而「戴好口罩」则隔离了绝大多数风险,而「戴好口罩」的正确流程是这样的:

a、使用洗手液仔细洗手;

b、判别口罩的正反面(有标识或深浅色区分)和上下面(有定型鼻梁的为上面);

c、覆盖口鼻,固定鼻梁,拉开口罩下半至下颚处;

d、摸摸脸庞,把口罩按得更加贴服脸型。

除了自己戴的口罩之外,我们还需要多备几个口罩给同行人使用,记得放手套箱或者中央扶手箱,切勿放在后方的行李厢。

如果有吃鸡用的一次性手套,戴上几双也是挺好的。因为带病毒的飞沫或者气溶胶若是碰到手,你又用手擦眼睛,也是容易被感染的。为什么不首先推荐戴常规手套呢?因为晾晒或清洗消毒的过程比较费时。

2、多用移动支付

目前绝大多数市民都用上了移动支付,这在疫情期间也是挺有用的一项电子业务。若是使用纸币,卖家与买家之间的接触因纸币的存在而变得更多,而移动支付只需要隔著空气扫二维码便可完成。

因此,如果还没开通移动支付的用户,出门之前还是在手机开通一个吧。不过还是请各位知友注意,手机是藏污纳垢的圣地,因此出门期间千万不要碰了手机屏幕之后还去擦眼睛,或者碰了手机屏幕之后直接拿东西起来吃。

移动支付只是阻隔你和卖家的间接接触,但空气中的气溶胶还是有传播风险的,虽然这种风险已经小得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3、车内简单消毒

出门除了「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或移动支付),还需要带一瓶75%乙醇或者其他消毒液,带一点湿纸巾或者普通面巾纸,对自己的爱车进行一次简单的消毒。

进车之前需要先消毒门把手,像威马这种隐藏式门把手,需要在展开之后消毒门把手内侧。因为酒精挥发得快,因此不必担心有液体残留。

进入车辆之前,喷洒一些酒精或消毒液至车内,对座椅坐垫与车内空气进行一次简单消毒。

鞍座上的屏幕与按钮是常用的,务必消毒清洁一下。

中控大幕是接触高发地,划重点。

方向盘与挡把的消毒清洁同样也少不了,这是手掌和手指经常接触的地方。新冠病毒是完全不可能通过皮肤表层直接传播的,除非皮肤上有伤口。如果真的有伤口,记得贴止血贴,最好再加一双手套。

接下来是门把手与车门按键,喷好之后就关车门出发吧。

驾车出行时的注意事项

很多人认为,进入车内就是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100%安全空间,其实并非如此。虽然私家车内的空气受病毒污染的概率非常低,但只要概率稍微大于 0%,我们就必须有防范的意识和举措:

1、开车/坐车必须戴口罩

进入车内立即摘下口罩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没有任何隔绝方式能完全对新冠病毒形成阻隔,我们继续戴上口罩,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因为这道防线的阻隔效率是最高(贴身保护口鼻粘膜),而且成本也是最低的(再贵的口罩都不比呼吸机贵)。

知友们可能会好奇,车外空气与车内空气真的是直接流通的吗?并非如此。车外空气想要进入车内,必须先经过空调滤芯,滤芯过滤调粉尘微粒,空气接著被加热或降温,最后通过空调出风口灌入车内。

除了普通空调滤芯,威马EX5与EX6 Plus还多了一道「负离子空气净化系统」。负离子空气净化系统能源源不断地释放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以及其轻离子团,有除尘、降尘、灭菌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无需耗材,因此不必像口罩那样,总怕被消耗殆尽。

2、尽可能使用内循环

科学使用车载空调,也是一项非常必要的防护举措。

当行驶在空旷路面上,比如高速公路或者空旷国道,完全可以打开空调外循环,让外面的气流进入。因为这时候空气中基本没有包含新冠病毒的可能性。

当行驶在市区路面上,无论是否拥堵,我们都建议大家打开空调内循环,让空气在车内自动循环,尽可能少的获得外界空气,因为人口密集处的空气受污染概率相对较高。

3、接朋友亲戚要多留个心眼

所有半路上车的人员都是一个未知数,因为我们完全不清楚他们之前到过哪些地方,或者接触过哪些物体,或者本身是否已经成为感染源。

因此,在接人之前一定要仔细询问清楚,千万不要认为是朋友亲戚所以放不下面子来询问。要知道,你不是只对自己负责,你还需要对家里的所有人负责,对小区的、单位的所有人负责。

接朋友亲戚上车之后,第一时间让他/她用你一直备著的酒精或消毒液清洁双手,如果没有戴口罩,这时候就要把车里备著的口罩发给你的朋友亲戚,让他/她务必立即戴上,戴口罩这事可没有商量余地。

4、遇到险情如何处理?

如果路上遇到险情或故障,可以直接致电「威马实时云端服务」(400 6999 666)请求帮助,服务涵盖远程技术咨询服务、远程技术支持服务、远程快速诊断服务、远程车辆软体升级。

如果远程服务无法解决,还可以致电威马获得免费道路救援服务。威马汽车提供在整车质保期内不限次数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发道路救援服务。

驾车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驾车回家之后,我们还有一些琐事需要跟进,以完成整个防疫工作的闭环:

1、对车内进行二次消毒

2、充电时的防疫保护

如果电量不足,记得及时充电,威马可以提供最长520km的NEDC续航里程。

在充电过程中,建议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因为双手接触充电桩面板、充电插头等部位依然有风险,而对这些地方进行喷洒酒精消毒并不是最佳方式。

3、回家立刻洗澡

回家必须迅速洗澡,将穿过的衣服拿去阳台晾晒或直接放进洗衣机洗涤(多放消毒液),回头记得用酒精/消毒液清洁一下手机和钥匙等随身物品。

4、处理已使用的口罩

已使用的口罩,记得用袋子装好密封之后,扔进「有害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当中。

网上有很多口罩消毒再利用的方法,但多数都是不靠谱的,因为一次性口罩材料遇水之后,防护层比较容易被破坏,隔离失效。目前最佳的二次利用方法是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5、购买备用的汽车空气滤芯

空调滤芯此时需要多多更换。目前这个时期,「猫」家的快递很多都停了,「狗」家的基本都还在运作。

至于保养间隔,如果汽油车没有超里程太多的话,建议延后一段时间,等疫情风头过了再去保养;如果是电动汽车,因为保养间隔非常长,因此绝大多数用户都不必担心,可以安心用车度过疫情期。

了解传播原理 科学隔断传播路径

虽然威马回答的字数有点多,但每一句话都不可或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我们要战胜新冠病毒,就必须认识新冠病毒的传播原理,科学隔断传播路径,真正保护好自己、家人、同事、朋友,以及身边所有不认识但同样在战斗中的人。

威马汽车虽然只是一家初创企业,但我们从未忘记自己是一家「中国人创立的初创企业」。2020年1月29日,威马汽车向湖北省疫情第二严重的黄冈市定向捐助了400万元物资,包括医护用品、防疫工作用车以及现金款项等,全力驰援当地防疫工作。2月6日,威马汽车为海南提供100辆防疫工作用车。

威马汽车,向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斗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你们的一袭白褂,是现代骑士最威严的铠甲。

祝凯旋。


新冠疫情当前,有关疫情防护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车主和其家人亲朋的健康,驾车出行也不例外。对于这个问题,沃尔沃汽车特地请来了医学博士——梁硕医生,来为大家做出全方位的解答。

截至目前,全国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病例已逾超30,000人。虽然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仍在不断增加,但治愈人数已超越死亡人数,或许「疫情拐点时间」即将到来。

尽管治愈人数已超越死亡人数,但从专业角度出发,我们还是呼吁大家能够尽量待在家里,再躺著为国家多做几天贡献,不过躺著也是躺著,不如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新型冠状病毒知识。

一、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大家可能会问,前两种传播方式很好理解,最后一种「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气溶胶」和「飞沫核」,理解了这两个名词,就能够轻易理解病毒是如何通过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的了。

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aerosol)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简言之就是大气中超细的悬浮颗粒物。大家熟知的空气中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PM2.5颗粒就是巨大的气溶胶。 而人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也能形成气溶胶,病毒就会附著在空气中的液体或固体颗粒上进行扩散传播。

什么是「飞沫核」?

飞沫核,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由于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称为飞沫核。飞沫核的尺寸82%都集中在0.74~2.12微米,飞沫核可以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至远处,像结核杆菌等耐干燥的病原体就可以经飞沫核传播。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能够理解此次新冠病毒是如何传播的了。病毒颗粒单独是一条RNA链,很不稳定,新冠病毒在病毒携带者打喷嚏/咳嗽时经由呼吸道随著飞沫一起被喷出形成气溶胶,而含有病毒的飞沫核就会通过气溶胶,同时附著在空气中的液体或固体颗粒上形成有害颗粒物进行扩散传播。并且由于体内巨大推力的影响,这些飞沫液体的速度能高达35米/秒,传播距离能达到3~8米。

所以,预防病毒感染的最好方法,就是尽量别出门,更不要聚会。同时在家要适量运动,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以更好的姿态迎接「自由」。

二、那必须要外出时该怎么办呢?

1、戴好口罩

戴口罩是预防病毒传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

不推荐:棉布口罩和海绵口罩。

推荐:

-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大家可以选择针对医务、相关人员基本防护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也就是你们常看到医生戴的那种,它虽然看起来不如N95高大上,但也能够阻止空气中的飞唾、血液、体液的传播,很适合一般人群使用。

- N95防护口罩

除了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大家还可以选择更高防护等级的N95口罩。

N95口罩的滤棉使用的是高静电滤棉,相比较传统的机械过滤,过滤效率更高,可以更好的吸附超显微粉尘。能有效过滤和净化所吸入的异常气味(有毒气体除外),帮助降低某些可吸入微生物颗粒物(如霉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等)的暴露水平。

注意:一般人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即可,医务人员或所处环境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较大人群,一定要佩戴 N95 口罩。

2、 准备好手套、洗手液

佩戴手套、洗手也是切断传播途径非常重要的一环。

-手套:进入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可以选择佩戴手套,避免接触污染源是重要的保护措施。

洗手液:勤洗手,出门在外可携带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定期对手进行消毒,尤其是餐前餐后,便前便后。

除了要备好出行装备,此外,这个时期外出要首选自驾开车出行,尽量避免乘坐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但自驾并不代表可以完全避开病毒侵袭的风险,即便是选择自驾出行,也需要做好病毒预防措施。

三、选择自驾出行,如何做好病毒预防措施?

? 尽量驾驶或搭乘具有PM2.5空气过滤能力的私人交通工具

如果你的爱车配备具有过滤PM2.5粉尘能力的空气过滤系统,那么理论上是能够有效阻隔车外病毒传播源,降低被传染风险的。

首先要澄清的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尺寸约为125纳米,PM2.5滤网只能对过滤尺寸为2.5微米以上大小的污染物有效,病毒的纳米尺寸是远远小于微米尺寸的,所以对病毒本身是不起隔离作用的。

但正如前文所提及的,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中主要借由气溶胶,同时附著在空气中的液体或固体颗粒物上进行扩散传播,这种裹挟病毒的有害颗粒物存在于你所处的空气环境中,大部分能被PM2.5滤网有效阻隔。

但同时,这些有害颗粒物有大有小,所以过滤系统对超微粉尘(比如PM1)的过滤能力和工作原理,也直接决定了「防毒」能力的好坏,和不同口罩给人带来的防护效果不同是一个道理。

沃尔沃汽车课堂笔记:基于医生建议,沃尔沃汽车带给你更周全的守护。沃尔沃独有的AAC(Advanced Air Cleaner)双效增强型空气净化系统,为沃尔沃汽车携手Blueair共同研发,中国市场为全球首次运用。它在高效滤芯的基础上创新引入静电过滤技术,利用静电吸附提升对直径小于1微米颗粒物(PM1)的过滤能力(在空调滤网前,负离子发生器会发出负离子捕捉空气中的微粒,使微粒带电,从而更容易被滤网捕捉并隔离在车舱外),以双重科技达到更完美的过滤效果。大量测试结果显示,AAC在去除有害气体颗粒物方面具有同级最佳性能(在实际使用环境和条件下,AAC与空调滤芯的搭配可以阻止高达95%有害PM2.5颗粒物)。

感谢医生进行的专业科普,但沃尔沃汽车在此仍温馨提示:安全健康无小事,疫情期间车内相关的影响因素太多,建议车内仍然佩戴口罩,最大程度降低被感染风险。

? 保持车内人体接触面的清洁尤为重要

除了通过飞沫传播以及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也是此次新型病毒传播的一个途径,即便是非常好的车内空气循环系统,也无法屏蔽乘车人通过与外界公共设施接触而带回的病毒,因此对车内接触面的清洁显得尤为重要,对频繁接触的位置需要及时消毒。座椅、车门把手、车钥匙等手指经常接触的地方,是消毒的重点区域。但有条件的车主建议使用专业的汽车消毒产品,以免对内饰,特别是真皮配饰造成损伤。

正因为这次疫情,这种看不见的威胁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健康也成了每个家庭每个人最关注的的话题。但其实,有一个品牌,早在90多年前的创立之初,就将安全和健康根植在品牌基因里——这就是沃尔沃汽车。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所制造的汽车,在与健康安全有关的一切细节上,都有著远超其他品牌严苛和极致;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将安全和健康带给每一位车主和他们身边的。

沃尔沃汽车小贴士:

1、可使用Volvo On Call随车管家远程启动空气净化器,替你提前把关空气质量,并驱逐陈旧空气和有害物质。

2. 驾车时,请将空调调至自动模式,避免手动切换内外循环。这样既可以确保CLEANZONE?清洁驾驶舱正常工作,亦可防止前风挡起雾,提高行车安全性。

3. 注意定期检查车辆设置,确认IAQS智能空气循环控制系统等均在激活状态。

4. 特殊时期,建议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消毒杀菌。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护您的爱车,推荐沃尔沃汽车官方合作品牌推出的车内消毒剂伍尔特快速清新剂,可联系沃尔沃汽车授权经销商进行购买。


本文涉及医学部分的观点均由梁硕博士提供沃尔沃课堂笔记及小贴士来自于沃尔沃汽车

参考文献:

1 周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25.

2 石海鸥,王力红,张京利,等. 《口罩的合理选择与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3):358-360.

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协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


一分钟看结论:

1、自家车上车前先洗手(免洗洗手液或用消毒湿巾擦手),

2、正常情况车内人员可以不戴口罩,车上有感冒咳嗽发热症状人员,或搭载外人,车上所有人都需戴口罩。

3、大部分情况空调用外循环模式通风更好,并打开AC(冷气)按键,保持车内干燥,病毒不易存活。

4、无需刻意更换「活性炭」空调滤芯,过滤病毒效果并无优势。

5、出行后对门把手,座椅等位置擦拭消毒(建议使用滴露、威露士等含PCMX的消毒剂1:20擦拭不建议采用84消毒液和酒精,对内饰有破坏腐蚀作用)

6、停放在太阳直射位置(并打开天窗遮阳帘)有助于杀灭病毒。

7、少「串车」,如无必要,尽量不要搭载外人,也尽量减少搭乘其他人的车。停车休息时,车上人员减少下车和外界接触

最后,尽量少出门就对了,如果非要出门的话,开自家私车还是比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要安全一些。

——以下是全文——

以我自己为例,车是我的第二个家,个人私车的防病毒处理,其实跟家里防病毒的原理是一样的。

1、自家车上车前先洗手

跟回家后先洗手一样,这个就不多说了,75%酒精喷洒,免洗洗手液,用消毒湿巾擦手都可以。

2、正常情况车内人员可以不戴口罩,车上有感冒咳嗽发热症状人员,或搭载外人,车上所有人都需戴口罩。

家里没人有症状的话也在家也不需要戴口罩,如果其中一人有有感冒咳嗽发烧症状,全车人都一定要戴口罩!

事实上哪怕不是为了防新冠病毒,防止一般感冒病毒感染也是要戴的——医院的医生护士就是这样处理的,只是我们对一般感冒病毒不够重视罢了。

车上环境狭窄,也相对密闭,搭载外人的话风险较高,全车人戴口罩也是必须的。

3、大部分情况空调用外循环模式通风更好,并打开AC(冷气)按键,保持车内干燥,病毒不易存活。

手动空调的操作示范

自动空调的操作示范

在家里要保持通风,在车上也一样,只要不是在人群附近,多用外循环模式让车内空气流通。大部分车型的外循环通风,也是先经过车内的空调滤芯,有一定过滤病毒效果。

事实上哪怕是内循环,也不是完全密闭,是有3%-5%的空气循环。

在人群中穿梭,还是关闭窗户,开启「内循环」模式靠谱

另外病毒在干燥条件下更难存活,打开AC(冷气)按键可以降低车内湿度。

4、无需刻意更换「活性炭」空调滤芯,过滤病毒效果并无优势。

N95口罩的主要功效是是阻隔细小颗粒,汽车空调滤芯也是一样的所以汽车空调滤芯也有一定的过滤阻隔病毒效果。

注意:活性炭滤芯相对一般纸滤只是吸附异味和有害挥发物效果更好,吸附微尘和微粒(PM2.5)效果并无优势,而我最近在做的空调滤芯测试表明大部分普通纸质空调滤芯的微尘和微粒过滤效果都稍好于同品牌的活性炭空调滤芯。

同一品牌的普通空调纸滤(上),和活性炭空调滤芯(下)

5、出行后对门把手,座椅等位置擦拭消毒(建议使用滴露、威露士等含PCMX的消毒剂1:20擦拭不建议采用84消毒液和酒精,对内饰有破坏腐蚀作用)

这里注意了,家用消毒剂如75%酒精、84消毒液都会腐蚀汽车内饰,建议采用含PCMX(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消毒液,这个成分常用于汽车内饰清洁剂。

文献数据:0.12%的PCMX可以在30秒内将病毒滴度降低到原先的千分之一

我看了下家里的威露士消毒液,PCMX含量2.3%-2.8%,即可以1:20兑水进行擦拭。(官方建议的1:50对杀灭冠状肺炎病毒的浓度不足

6、停放在太阳直射位置有助于杀灭病毒。

因为病毒对干燥、日光、紫外线都很敏感,以前停车都习惯停放在阴凉处,现在特殊时期,应该将车停放在太阳直射处,暴晒半天后车里那个热浪逼人,随随便便达到50摄氏度,能有效杀灭病毒。

有天窗的,停车时打开天窗遮阳帘让太阳光充分晒晒更好。

7、少「串车」

跟在家「少窜门」一样道理。如无必要,尽量不要搭载外人,也尽量减少搭乘其他人的车。停车休息时,车上人员减少下车和外界接触

最后,特殊时间无事就别出门,如果必须出门的话,只要做好防护,开自己家的车还是要比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计程车、网约车要安全很多的。


下面的链接是我推荐的款式,但免洗洗手液和湿巾广东地区都缺货,我自己都买不到,只有消毒液有货……

滴露Dettol 免洗抑菌洗手液 50ml/瓶京东¥ 15.90去购买?

滴露(Dettol) 卫生湿巾10片×8特惠装京东¥ 39.90去购买?

威露士消毒液 地板玩具宠物内衣内裤通用消毒水淘宝¥ 45.90去购买?

参考资料:

真知拙见KnowledgeHot:威露士等消毒水可以杀死目前这种新型病毒吗??

zhuanlan.zhihu.com图标

这个春节打破了我的一项纪录:最长时间不开车记录。我已经4天没开过车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研究了一下,毕竟过了正月十五也就正常上班了,每天还是要开车,还是要和很多人接触,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还是得注意一下,只有车里没病毒,才敢放心开上路。所以以下内容的核心是:如何实现车内杀毒?

另外,所有推荐商品均京东有货(截止答案发布时),我估计这几天大家看到到货通知都看疲了吧。

75%酒精棉片

如果我有【75%的酒精棉片】,我会拿它把车内所有表面都【擦】一遍,然后用湿纸巾再擦一遍(防止损伤真皮)。

但是现在连「数码产品清洁纸」和「餐具消毒纸」都断货了。所以我早就断了买酒精的念想了,总不能去买一桶闷倒驴回来当酒精用吧。注意:酒精是「乙醇」,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买「甲醇」来当酒精用!!!

不用研究了,这个真没货,你能买到算我输!


84消毒液

84消毒液可以消灭新型冠状病毒吗?_科普中国网

如果我有【84消毒液】,我会拿它把车里所有表面都【擦】一遍,然后用湿纸巾再擦一遍(防止损伤真皮)。

但是现在连「滴露」、「衣物消毒液」都断货了。找了半天,唯一有现货可发是这个:

有货状态!!!
EZ CLEAR超医人美国进口二氧化氯消毒液,孕妇儿童适用京东¥ 128.00去购买?

其他【含氯消毒液】也可以达到相同或类似的效果(2月25日发货),比如:

有货状态!!!
倍利卡 日本进口空气消毒喷雾,次氯酸钠京东¥ 138.00去购买?


免洗洗手液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_卫生_中国政府网

如果我有【免洗洗手液】,我会拿它把车内所有表面都【擦】一遍,然后用湿纸巾再擦一遍(防止损伤真皮)。

实际上我有一小瓶50ml的,都不够擦一个座椅,这是我在迪卡侬买的,前几天我电话给迪卡侬问还有没有这个,答复很干脆:全国断货!

我1月24日在京东买的洁芙柔的免洗洗手液(很多医院就用这个)到现在还没发货,而且我问了客服,他们也不知道哪天才能发货(可恨的是我不问没人通知我,昨天之前页面一直写的是「2月4日之前发货」)

现在可能还能买到的大概只有这个了,醋酸氯已定,页面上写2月9日起发货:

有货状态!!!
【军研】免洗洗手液500ml×2,醋酸氯已定京东¥ 138.00去购买?


紫外线灯

较真查证:医用紫外线灯能消灭新型冠状病毒?

如果我有【紫外线灯】,我会那它放在车里不同的地方【照】上1个小时。在开著紫外线灯的时候我会远离,不让自己暴露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

目前京东自营、京东物流发货的紫外线灯就只剩下「灭蚊」和「灭蝇」用的了,第三方店铺可能还能比较快发货的是这个,它的紫外线波长正好是254纳米:

有货状态!!!
40W家用紫外线消毒灯(带定时器)京东¥ 415.00去购买?


过氧化氢(双氧水)

双氧水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吗?提醒:达到这个浓度就可以

如果我有一罐【过氧化氢】,我会用它把车里所有表面【擦】一遍,然后再用湿纸巾擦一遍(防止损伤真皮)。擦的时候我会戴上橡胶手套,不让双氧水长时间接触皮肤。

目前双氧水的热度比不过酒精和84,所以还能找到有货的,但发货也都是几天之后了:

有货状态!!!
瑞泰奇(RETOUCH) 医用过氧化氢消毒液500ml 100ml 清洗耳朵 500ml 五瓶装【图片 价格 品牌 报价】-京东?

union-click.jd.com图标

高温杀毒

同济医院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病宿主可能是蝙蝠 56度持续30分钟可灭活病毒

烈日下车内温度有多高 暴晒6小时竟达67℃

如果我能遇到【夏季的烈日】,我会打开天窗遮阳帘,把车放在太阳下【暴晒】几个小时。但很可惜现在是冬天,晒几个小时后车里有十几度。


不推荐系列

不推荐使用高锰酸钾,主要问题在于它的颜色,所过之处都被染色,而且较难清除。

不推荐使用臭氧,主要问题在于杀毒效果不明确,不确认是否真有效果。虽然有研究报告称臭氧水含臭氧量达到4.86mg/L以上,对悬液内SARS病毒具有很强的灭活效果,但1是这次不是SARS病毒,2是这个家庭臭氧设备制造的臭氧是否能达到这个浓度也是不确定的,3是高浓度臭氧对人体有害。


破除迷信系列

看到有部分汽车公众号发的文章,说自己家车的防PM2.5空调滤芯可以防病毒……文章乍一看很有道理:病毒很难在空气中独立存活,需要依附在飞沫、灰尘等颗粒物上,而PM2.5滤芯能有效过滤这些飞沫和灰尘,所以能防病毒。

那我要问了:为啥国家不告诉老百姓把家里的空气净化器开大点也能防病毒?家里的空气净化器就是用来过滤PM2.5的,无论是过滤能力还是效率不都比车载空调和滤芯强多了吗?

个人观点:只能说防PM2.5的汽车空调滤芯,尤其是HEPA滤芯,比普通滤芯的病毒感染几率更小一点,家里的空气净化器如果是HEPA滤芯也建议一直开著,非HEPA滤芯就随意吧。


我是张师傅,一个开过上百款车,安全驾驶里程绕地球5圈的「老司机」。关注我你会看到和驾驶、用车有关的各种实用内容。

近期推荐:

购置新车后还可以购入哪些汽车用品、车载装备??

www.zhihu.com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