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必要清楚区分一个人在科学研究领域所做的事和他身为一个公民所做的事。这样的观念,在物理领域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学。就以星球大战计划(Star Wars)这个热门的争辩议题而言,有些物理学家声明反对星战计划,但却有另一批物理学家支持这项计划。很明显的,这些不同的声明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已获大家认同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反而是这些物理学家个人价值观以及对政治事件的判断等等。要评价他们在科学上的能力或贡献,凭借的不该是这些声明,而应该是他们在科学上的工作。我相信,这种作法也适用于经济学家。

......

一般大众都有一个印象,经济学者之间永远意见不一致,甚至还说,假如房间里面有三位经济学者,那么至少会跑出四种意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把经济学的科学面由其政策面与价值面抽离,那么不管经济学者的政治观点为何,他们之间都有相当广泛的共同见解。我曾不只一次参加包括由经济学者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专家共同组成的团体,我一再发现,当任何议题开始讨论大约十分钟之后,所有的经济学者会逐渐站在一边,共同对抗其他所有人——不管那些经济学者是左派、右派还是中庸派。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剑桥三一学院《诺贝尔之路》演讲


举个混沌系统的简单例子:

你闭著眼睛朝北走,走三步之后,你的前进方向仍然是北或偏北——这就是科学。

你闭著眼睛朝北走,走三万步之后,你得前进方向完全无法预测——这只能瞎蒙。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高度混沌的系统,混沌系统不可预测。所以经济学模型得出的结论南辕北辙。但是,至少在系统没有完全化为混沌之前,这些模型是有用的。

我主张科学是」可证伪而未被证伪的理论「。具体到经济学,基本模型是」可证伪而未被证伪的理论「的,不会出现两个经济学家用基本模型演绎出不同结果的情况。但是很多问题用基本模型演绎不了,这时候就要用一些经济学家自己的的模型。结果当然是南辕北辙。

就像物理学,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肯定是」可证伪而未被证伪的理论「的,但是光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很多问题处理不了,比如质子是否衰变,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都预测不了,这时候就要用各种物理学家各自的模型。有人预测不衰变,有人预测衰变,预测的半衰期也是各种各样。

回到经济学,举个例子:

印钞→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增加。这一经济学演绎是完全符合现实的。

但是如果进一步演绎:

印钞→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增加→工厂开工率增加→本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这就不一定了,比如我主张出口增加会导致资本流入上层,结果本国民众反而因为货币贬值变的贫穷

当量,很多经济学家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的模型有效范围是一分钟还是一万年。

另外,经济学从来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问题。不是单纯的研究」人「的科学。单纯研究人,最远也就走到马圣或者凯恩斯的地步。经济是研究生产力的科学,生产力是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单纯的研究人,是不可能预测完全的预测经济,一个简单的例子:你预测一下未来50年投资可控核聚变投资收益率?用经济学完全没法预测对不对?或者你在五年前能预测到现在的猪肉价格吗?不可能的。

所以我自创」硅基生物经济学「(实际上就是复杂系统,不是什么稀缺玩意,集智俱乐部有不少人研究这玩意),单纯的研究物质,不将人区别于其他物质看待。


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宏观经济研究的很多领域缺乏公认的定论,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是更强调政府对市场的作用,还是更强调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是更重视政策对经济的短期效应,还是更多地考虑长期效应?是更注重经济总量的增加还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可以牺牲经济增长?这些问题在学术界都是没有广泛共识的,无论支持哪一方面都可以在经济史上找到许多相应的例证。

下面具体讲一个略微学术的问题来进一步阐释。现代宏观经济学里讲中央银行可以有五大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但这五个目标之间是具有一定冲突性的。比较普遍的一个话题,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权衡取舍。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稳定的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是负相关的。那么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施行政策时应当更注重经济增长(充分就业)还是物价稳定呢?

这个问题也没有一定之规。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经济增长始终是排在第一优先位的。但在美国、纽西兰和诸多西欧国家,中央银行则施行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即中央银行承诺将物价增速控制在一定水平。两种政策在实践中都有优势,也都有缺陷。故而倘若请一位经济学家去做政策建议和分析,就要看他更重视经济增长还是更重视物价稳定了。


经济学的命题分两种,一种是实证型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另一种是规范型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实证型的意见一般比较统一,但规范型的就乱一些。

实证型经济学是客观分析试图描述事实,寻找因果关系,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大量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我自己觉得(不对请指出)这类经济学比较「科学」,是研究某个变化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的,比如货币需求大了会导致通胀增加,生产成本增加会导致产品售价上涨什么的这类的。这一类因果关系都比较确凿没什么好吵的,意见一般很一致。但是容易吵架的部分是,为了达到某个结果,该采取什么方法?这就是规范型经济学探讨的问题了。

规范型经济学是说」应该做什么「的,比如」国家应不应该搞全民医保「、"应不应该关停污染严重的工厂」,之类的。这类经济学问题首先是关乎主观的价值判断,一项政策可能会有得有失,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该怎么选?比如有些人认为医保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有些人却嫌弃它会导致增税(美国在9012还在讨论这个问题),所以是少税重要还是社会公平重要?经济效应该怎么算?因为太复杂,经济学家的论证方法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所以这类规范型经济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观点带有政治性。屁股坐的位置不一样,经济学家用的分析方法采用差别会很大,论述出来的结论也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些政策问题上经济学家会吵得不可开交。


数学家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大相径庭啊。

科学家都是啊。。。

不要以为只有经济学这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