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认识到什么,就是借这个问题来点解体苏联的大英雄叶利钦同志的小段子

1、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大统领在荣登宝座后,有人咨询见了面应该怎么称呼大统领好,「是称先生呢还是称同志呢?」。这个吧,大统领不是太喜欢别人管他叫先生,太俗气了。但是在当时的俄军中按照旧式习惯还是彼此称「同志」的多,所以叶利钦身为俄军最高统帅似乎也应该叫「同志」,但是大统领又不喜欢这个联共旧式称呼。有记者观察,在和统领本人交谈时所有的称呼中,统领不喜欢先生也不喜欢同志,而比较喜欢「尊敬的」这种称呼。

2、皿煮斗士叶统领在联共时期致力于反对联共特权,为此在联共未解体时被百姓视为反特权斗争的英雄。比如:叶利钦和他的民主主义者同志们曾经激烈批判过联共干部的小汽车特权,苏联老百姓只能挤公交,而联共中央书记却有国产吉尔高档小轿车享用,各加盟共和国第一书记和州委书记级别的也有领导专供的不外销的海鸥小轿车(中国人叫嘎斯)专用,小干部的配车就算是伏尔加,也装配了加速发动机。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当然皿煮的叶统领不屑于顾,他既然坚决批判的联共干部的特权,他当上俄国总统后就要兑现在野时反对特权的承诺,坚决拒绝继承联共干部们享用国产高级小轿车的特权,就是当上了皿煮的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后,叶利钦也把苏联特权的象征:干部专享吉尔高级小轿车坚决抛弃,改换用了没有特权的民主国家联邦德国生产的宾士特制加长装甲(豪华)版汽车,而每次出行时跟随的保镖配车也都换成了民主灯塔美利坚生产的雪佛莱大吉普,来充分表达对当年享受国产高级轿车的联共干部的特权的鄙视。

3、叶利钦同志是和联共干部特权斗争的大英雄,1990年,他公开表示:「我们现在的生活相当困难,我不能吃鲟鱼肉和黑鱼子酱。我不能服用进口高级药物,因为我知道我的女邻居为了患儿连阿司匹林也弄不到,我感到惭愧.......」叶利钦同志「走到人民中间去」的方法非常受到百姓欢迎,他当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时,每隔几天就去公共食堂吃一顿饭,和下属打成一片。有时还要坐一两次电车出行。他成了「民主派反对派」的领袖之后,有病还去区诊所排队挂号看病,这在当时引起了报界的轰动。叶利钦时刻关心百姓食品、医疗等民生问题的形象深入民心。

因此,即便叶利钦同志打倒联共,成为皿煮的俄罗斯联邦总统之后,依旧不忘初心,念念不忘俄罗斯公民的医疗环境。比如:日本拨给俄罗斯一笔救济贷款,计划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又名:统治东方)市建立一所儿童门诊医院。于是叶利钦总统把这笔规定用来建医院的五千万美金资金,转而用于莫斯科近郊的巴尔维赫疗养中心的开销,为了俄国公民的健康服务。而叶利钦总统亲身表率,定期来这个疗养院接受治疗,体现了一贯的亲民作风。

4、众所周知,苏联末年的消费品危机十分严重 ,俄罗斯人民感到商品贫乏和物质生活的困难,这是反联共计划体制思潮的重要诱因。于是叶大大宣布要终结计划体制,搞市场经济,因为人民已经忍耐了计划经济体制太长的时间,是应该结束人民的忍耐了。他经常去民间出访,来视察人民的生活和倾听人民的声音。

1992年3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副总统鲁茨科伊等人出访视察从计划体制下解放了的人民。他们来到一个尚未竣工的农场,农村干部组织一些劳模、先进分子的农民迎接叶大总统的问候。叶利钦亲切的询问:这个农场什么时候竣工?农场领导向叶领袖保证,很快就会好的,夏天叶总统就可以穿拖鞋来了。鲁茨科伊观看了现场后表示有些不信。然后叶利钦亲切的询问先进农民:大家对新生活满意吗?先进农民们回答:我们的生活都很满意,但是,这个商品价格,尤其是必需品的价格是否可以降低一些呢?叶大大沉默了。

然后,一位记者询问:「总统您是否知道俄罗斯东西的价格?」

叶利钦回答:「我时常到各个州转一转,并在路旁买农民的东西,他们并不在乎我是总统,一公斤肉要70-80个卢布,我压价到了50卢布,这就是市场经济啊。」

记者继续问:「尊敬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您不觉得这还不是市场,只是集市吗?我们正是在从集市向市场发展的道路上陷入困境的吗?」

叶大大回答:「哦,您说的是投机买卖吗?在市场条件下这种现象应该没有,但如果说商品从供应基地和企业流失了,那这是犯罪,执法机关会严肃处理的!」

于是叶大大再次号召大家要长期忍耐,要相信俄罗斯祖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三个月后,这位记者在另一个场合找机会又问总统一个问题:「总统认为当今莫斯科市民的情绪怎么样?」

叶利钦回答:「我和不下一百人谈过了,我有这么一种印象,人们的意识中,已经发生了一场不大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转变。」

那么这种意识转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记者觉得,应该是在莫斯科一根香肠开始卖到1125卢布,10个鸡蛋要值50个卢布的时候吧?记者这样写到。

后来,俄罗斯社会改革委员会表达了不安,发布了一个声明:叶利钦的民间出访有损俄罗斯总统的威望,劝总统不要老民间出访了。

5、众所周知,苏联时期,民众对联共干部的特权非常厌恶,比如说,联共干部住的别墅、用的专车、家里的司机和管家都是国家公共财产,也就是属于苏联全体人民的,凭什么要让一小捏联共干部享受特殊待遇?包括叶利钦在内的民主斗士们也顺应民意,痛斥联共干部私人享受全民的民脂民膏。

所以这个干部享受公共财产的特权,在苏联解体后,被俄罗斯的以叶利钦为代表的皿煮战士们终结了,绝不让国家干部再白白享受人民公用财产的特权现象发生,他们也做到了,因为他们把所有的公有财产全给私有化了。消灭了国家干部私用公共财产的特权后,新的公仆们都住进了各自的房子。比如哈斯布拉托夫住进了当年勃列日涅夫都没决定住进去的6居室住宅,又比如叶利钦总统在阿尔罕格尔斯克和巴尔维赫建造的郊外府邸..........

莫斯科的克雷拉茨区是个有威望的地区,这里就有叶利钦总统的住宅,坐落在奥谢尼亚街6号,这里是高档住宅。90年代时和叶利钦同住一栋楼的邻居有:维克托.伊柳申(助手)、帕维尔.格拉乔夫(防长)、尤里.卢日科夫(莫斯科市长)、叶戈尔.盖达尔(休克疗法之父)、亚历山大.科尔扎科夫(警卫)、米哈伊尔.巴尔苏科夫(克里姆林宫卫队长)、瓦连京.尤马舍夫(总统办公厅主任)、米哈伊尔.扎多尔诺夫(俄国著名讽刺作家)等。

6、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对联共干部高高在上、浪费民脂民膏、享受公用财产的行为非常厌恶,经常批判之。

当他打倒了联共,皿煮胜利后,他搬进了之前联共领袖住的克里姆林宫。他决心要做一个大扫除,一扫之前腐败的联共干部的风气,给这里带来新的气象。他的措施比如:大规模改建克里姆林宫的参政院大楼,之前联共时期没太改变过内部装饰。当叶利钦在地板上移动时,地板响了一下。叶利钦总统一扬眉毛,于是地板很快就重新铺了一遍,然后总统走在上面就不响了。还有总统办公室的家具和地板是在义大利仿造18世纪的样式制作的。还有克里姆林宫总务部门向德国订购了银餐具,不仅有勺子,还有盛鱼子酱的小瓶、冷却香槟酒的器皿和烛台等......

7、叶利钦总统的专机型号为伊尔96-300,号称空中宫殿。它沃罗涅日飞机制造股份公司组装的。这架飞机的机顶是荷兰生产的,机舱设备是瑞士制造的。当时克里姆林宫支付给瑞士制造人员约3000万美金,这笔钱有人计算,可以再造一架飞机,或者支付当时俄罗斯国内足足半数被拖欠的工资和养老金。

当在瑞士装修完毕的飞机到达莫斯科的时候,叶利钦的女儿指示将飞机拍摄成微型电影,来放映给生病中的叶利钦观看以尽孝心。叶利钦非常喜欢这架飞机,尤其是舱内设施。

8、叶利钦被授予过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劳动红旗勋章等,因此有俄罗斯人评价,叶利钦虽然毫不妥协的同共产主义制度斗争,但是他却不拒绝共产主义的荣誉。

9、叶利钦有个外孙女叫卡佳,是长女叶列娜.奥库洛娃的小女儿。她从1996年9月开始在俄罗斯最高学府:莫斯科大学历史系学习。叶利钦全家为了有一个能考入俄罗斯最高学府的孙女而骄傲。因为莫斯科大学历史系的考试很严格,入学竞争很激烈,录取率仅有1/4.。

据说卡佳在入学考试的作文成绩,不是很高,她作文考了两分。当时《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记者就这件事登出了一篇名为《总统的外孙女全然不懂俄语!》的文章。不过这不耽误卡佳的入学考试,这个考试被委员会判定为合格。卡佳是怎么考进莫大的,在莫大人内部其实不是秘密:每次考试,卡佳的妈妈(就是叶利钦的长女)必然一起来陪著考试。谈判的时候,卡佳的姥姥还亲自来了。多么温馨的家庭场面啊。莫大历史系的师生们其实也很欣慰,他们都预计,这回系里的物质技术基础多少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了吧?在这之前的系里的教学设备情况是挺糟糕的。

10、除了卡佳,叶利钦还有一个外孙子叫鲍里斯。1993年的时候,叶利钦宣布,他的外孙子们已经开始自食其力的工作了!他们的工作是给莫斯科大街上的外商窗户擦玻璃。3年后的1996年,鲍里斯到英国留学去了。当时的反对派记者讥讽这位自食其力的长外孙去英国留学用的是「在莫斯科给外商擦玻璃挣的钱。」

在职国家一号人物的后代出国学习,这是自1917年以来在俄罗斯整个历史上发生的第一回。当时小鲍里斯在英国最昂贵的私人学校之一的米尔菲尔德中学就读。除了他以外还在这所贵族学习上学的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丘拜斯·鲍利斯耶维奇(私有化之父)的儿子阿列克塞,俄罗斯总统行政机关的领导瓦连京.尤马舍夫的女儿波林娜,还有7个俄罗斯上层活动家的后代。那个学校一年学费是一万五千英镑,或者两万三千美元。这所学校名人的后代学生很多,比如沙特国王法赫德的儿子,约旦国王海珊的女儿等等,不过鲍里斯.叶利钦,是历史上第一位在这个学校就读的俄罗斯人。这所学校的教育水平很高,经过几年的学校如果在这里拿到了A级,就等于被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认可。当时鲍里斯在学校里面有专门雇佣的人监护,没有莫斯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接近鲍里斯。

额........本来想编成苏东笑话之类的,不过本人还是不适合写那一类东西啊,不是能写出那种东西的性格..........就这样吧。也许有人认为我偏离问题了,但.......就权当借地方写历史段子吧,苏联解体后初期俄罗斯的几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1.在商品经济领域对世界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就不要去争霸了,没那个能力

2.人本质上是非理性的,这就决定了阶级的影响力在长期是让位于文化的影响力的,所以,不要老是想解放全人类,重建自己的文化圈就足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3.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有组织的暴政总是大于正义的理念的

4.昂撒匪帮最本质的优势在于他们的底线足够低,低到让我们的政治文化传统最糟粕的那部分都无法接受的程度,所以不要有幻想,斗争到底把对手再次边缘化才行

5.不要怕,不要有受迫害妄想症,苏联的失败只是斯拉夫人作死传统的正常体现而已。


1,不要相信在野党。

2,政审必须严格执行。

3,东林党+半独立地方大员+前两者支持的内阁,等于走向亡国。

4,粮食安全很重要。

5,避免长期陷于治安战。

6,未曾设想的道路,不好走。

7,小布尔乔亚文人的破坏力大于帝国主义。

8,核震慑时代,强国的竞争,是比谁内部更稳定更高效的竞争。实际上是比烂。

9,苏联死了,变成了原始美国的样子,美国或者,变成了误以为苏联的样子。相亲相杀,莫过于此。

10,美国最大的对手,无论多困难也不能向美国投降。太惨了。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精装版·京东定制版京东¥ 88.00去购买?


一,历史可以在文牍官僚,改革吹鼓手,档案贩子,公众传销号,抒情写手用不同型号的歪焦距镜头对尸体变质切片的情况下重新构建一万遍。

二,不存在什么「我们」


整个国家都从学苏联变成学日本了,你说我们应该认识到什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