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规定使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其规定。

只要第三方代表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受到欺诈、胁迫等依法应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可变更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下,且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其口头承诺的内容,该口头承诺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口头承诺具有不稳定性,如果对方不承认,且己方当事人无法有效举证,可能导致对方承诺了也可以不履行承诺的情况发生。因此,还原当时的客观情形非常重要,也就是当事人能够证明对方承诺的内容非常重要。


《合同法》第10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口头形式是法定形式之一

除此,还有传真、数据电文等

争议点在于口头形式不好举证,常见的就录音录像

当然,其内容必须是合法、合意才可


受法律保护,但是取证极其困难!


口头承诺也是合同的一种形式,形成合意,意思表达一致,理论上是受法律保护的。但口头的承诺,往往会带来一个新问题,那就是举证的问题。当发生矛盾的时候,一般都是一方不认账的时候,口头承诺被推翻,这个时候如果想要通过诉讼的方式救济权利,就需要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请。现实中证明起来比较困难。


口头承诺当然受法律保护,关键在于你怎么证明对方口头承诺过一些事实。

除非你自带录像设备,随时随刻记录别人对你的口头承诺,把他作为证据提交的法官。

录音、录像这些证据是最为不稳定的证据,你让对方微信承诺、简讯承诺也比口头承诺好呀。

以上答案不包括老板画的大饼。


口头承诺本身在法律上是可以被认可的

只不过说,口头承诺能留下的证据并不多

所以有录音之类的话,都是可以给到口头承诺保障的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说明:口头承诺也是成立合同的一种方式。只是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原告要证明这个口头承诺的存在,这往往比较难。


口头承诺同样具有法律效应,但现实中很取证,基本上来说就等于没有。


受,但如果有纠纷,对方又不认可,你有举证的责任。


口头承诺本身在法律上是被认可的,但现实中实际情况是很难取证。


关键看证据,口头承诺时是否有第三人在场证明,是否有录音录像等。


原则上受保护,但如何证明这口头承诺的存在,不是信口开河,比较难,也就是说你要证明口头承诺的真实存在,对方确实承诺过。物证最好,比如当时的录音录像,最次也要有人证,但这可信度就没有物证那么有力了。所以,但凡口头承诺都要写在一张纸上,签名,说都说了还差写一下吗?说了又找借口不写,这就是白说了,哄人一时开心而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