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思想是什么?如何做好目标管理?


其实目标管理最简单的就是以极简的方式明确自己要通过什么路径完成什么样的目标。

建议您了解一下OKR目标管理法

英特尔的前执行长安迪·葛洛夫看到这种管理方法的问题,改良了目标管理模型,他提出了OKR,也就是「目标与关键成果」(Objectives Key Results,OKR)。后来OKR在谷歌得到发扬光大,并在领英、推特等大型跨国企业得到推崇。

近几年来国内的OKR热度也在持续高涨,包括百度的李彦宏、位元组的张一鸣、龙湖的吴亚军等大佬都在用OKR。Robin要求百度2018年全员学习OKR,2019年全员落地OKR。可见这种管理方法的影响力之大。

OKR就是先制定目标O,在根据目标制定关键结果KR,通过实时更新关键结果进度完成目标。这个过程当然是需要一定的学习,才能很好地制定出KR。

如果不知道怎么落实OKR的话也不要紧,现在有很多真真假假的OKR落地软体,在这为您推荐一下Worktile。这是国内首家OKR管理方法以软体形式实施落地的企业协作平台。

使用OKR驱动个人目标和个人事务,不失为一种工作、生活两不误的好方法。

个人建议在如果是公司使用,最好是公开OKR,目标透明化,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能时刻看到公司的目标,清楚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偏离了公司目标。

图为Worktile目标关系树

也可以查看个人、部门、公司全部目标及完成度。

这只是一小部分功能,您可以戳【Worktile】了解更多有关OKR的内容~


说下我的经验,我曾经是一个常立志而非立常志的典型代表,经常制定计划,但是几乎从来没有成功执行过。但我花了五年时间开发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目标管理方法,现在有了一些不错的改变。

我从2015年开始,用excel表做计划,每年列一张总表,其中12个月各有一张分表;每个月又包含4、5个周,每周七天,总之每天都有计划。至今五年期间,我靠这个计划表对目标进行管理,考上了一个研,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小成就。我把经验总结为九个原则,包括三大原则、三中原则和三小原则:

三大原则:

1、明确量化。目标要量化且可执行,这是所有目标管理书都会教你的第一件事。比如「要减肥」这不算一个量化的目标,甚至「这个月要减5斤」也不是,因为不可执行。减肥是一件非线性的事情,不是每个月减5斤、5个月就能减25斤的,完全可能第一个月没减,第二三个月逐渐开始减。所以你定的可量化减肥计划需要是这样的:每周跑步4次、每天饮食摄入量小于1200卡(用个app计算卡路里)、每天食谱为xxxxxxx……诸如此类,只有这样才能把大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量化目标

2、来都来了。意思是当你惰性很大的时候,你尽量啥也别想先直接开始,比如你的目标是写文章,你就先打开电脑新建一个文档,先随便写一句话;如果你的目标是跑步,你就先把衣服换好出门。此时虽然你只刚开始,但实际上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你的惰性已经被克服了。

3、反复提醒。我每天早上一到公司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我的计划表,对昨天的表现进行打分,再看看今天的计划。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番话是绝对有道理的,每到年初、月初、周一、每天上午,都需要拟定新的计划,或提醒自己要完成自己的计划。绝大部分人之所以不能完成自己的计划,是因为他只在头一天制定了计划,然后执行了三五天,后面就没有每天、每周、每月提醒自己。这样没过几天就回到原来固有的生活轨迹中去了。

三中原则:

1、拒绝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目标管理的大敌,除了极少数的清华学霸那样的人,绝大多数人都必然不可能完成自己列的计划,接下来他们就失去了自信心,草草结束,直到一两年后才再次鼓起勇气想再次挑战自己的计划,结果再次失败,最终得到失败的一生。所以从列计划的一开始,你就要知道你是完不成你的计划的。那这岂非很矛盾吗?我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对于年度计划、月度计划,我可能有三个目标,能完成其中一个就算合格,完成两个就算优秀,完成三个就算完美(我至今从没有在某一年度完成自己定的三个计划)

拒绝完美主义的第二个要点,是制定目标时不要好高骛远。对于这件事,如果你持之以恒制定目标并去执行,那你很快就懂得要降低自己的目标。降低没有什么统一标准,全靠你自己觉得只要完成了xx事情,这周/这个月/今年就算没有白过,以此为标准就行。

2、打分制。上面讲的三个目标完成一个就算合格,是对于年度、月度计划来讲的。对于周计划还需要更细致才行,对此我采取了打分制。

我给每周的3、4件任务赋予分值,每个任务都是有重复性的,比如跑步一周要跑4次,写作一周要写3篇,读书一周要读5次等等。对于不同的任务,我根据其重要性大小、和其难度的大小,给予不同的分值,例如跑步最难且最要紧,一次给5分;写作其次,一次给4分;读书最简单,一次给3分。那么一周总共就有 4x5 + 3x4 + 5x3=47分。得分80%以上为优秀、70%为良好,60%为及格,也即38分优秀、33分良好、28分及格。

我不需要真的不折不扣执行了这么多次任务,我只需要得分28,这周就是合格的。得分38,这周就是优秀的。

大家可以试试看,刚开始你想得及格分都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你只要及格了,就会有成就感;今天都周五了你还离及格差不少分,那你就有紧迫感。凭借这种成就感和紧迫感,就能持续不断地让你去完成你的每个周计划、月计划。

到后面你会觉得每周给自己定目标并且打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会主动去执行,而不需要痛苦地「坚持」。

对了,如果一周不及格、甚至一个月不及格,接受它,别崩溃。不及格就不及格吧,下周一我又是个活蹦乱跳、精力旺盛的目标管理小王子。

3、复利效应。有一句名言说的是:「我们常常高估自己一年的成就,而低估自己五年的成就」。这句话有人说是巴菲特说的,有人说是比尔盖茨说的,那都不重要。关键是你不要指望你今年就能取得多高的成就,相信我,你年初假如制定了3个计划,年底能完成1个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是假如我一开始只有1的水平,我一年只能进步10%,达到1.1,那么5年后我就能达到1.61; 十年后我甚至能达到2.6, 2.6的水平跟1相比,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毫不为过,这就叫做复利效应。而且,随著我们在目标管理上越来越得心应手,我们第一年只能进步10%,也许第二年可以进步12%,第三年可以进步15%,那就是复利上又加复利,真可以令人几年不见刮目相看。

现在的我,跟五年前相比就已经脱胎换骨了,站的高度和五年前完全不同。所以,你在战略上要重视你五年、十年的成就,战术上不要高估你当下的执行力,千万不要完美主义。

所以除了制定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以外,我还有三年五年规划,但那只有寥寥的几条而已,没有具体的执行步骤,也无法制定具体步骤。我只要能一个月一个月、一年一年完成,那么终将逼近我的三年五年计划。

三小原则

1、别崩溃。无论计划执行得多么糟糕,也千万都不要崩溃,不及格就不及格吧,下周一再来重新制定一周计划。看看我五年以来的计划表,前几年经常有一周、一月不及格的,现在已经很少很少了。这就是我在目标管理上取得成就的证明。曾经我在备考研究生时,国庆假期制定了满满的计划,结果因为回老家、走亲访友等等原因,几乎一点也没有复习,而12月份马上就要考试了,当时我也濒临崩溃的边缘;但我及时调整心态,给了这个星期以合格分,告诉自己就当这周是休养生息的一周,好好休息之后再投入后面的复习中去。靠这个方法,我重整旗鼓,最终成功撑过了考试。

2、前半程时间要完成前半程工作量。每个目标周期内,前半段时间内要完成总目标量的一半,比如周计划,你这周假如30分及格,你需要在周四之前完成15分。我有无数次惨痛经验证明凡事要做在前面,不要在最后deadline的时候来赶,最后两天如果你还差很多分的话,心里会有巨大的压力,很容易崩溃和自暴自弃,何况周末两天很可能会发生预期之外的聚会,完全打乱你的补分计划。假如你养成了把工作做在前面的习惯,你能获得很强大的心理势能,会有一种尽在掌控的感觉。这是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可以提升你的自信心。

3、每周的目标只订3个。说是三个,实际你也可以订1-5个,但是订少了我总觉得这周有点白过,订多了我又做不过来,而且我也记不住; 你最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制定。

结语

目标管理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长跑、是一个持之以恒与自己谈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认识自己的不完美,逐渐喜欢上目标管理这件事情,或者说你喜欢上了自己能掌控自己这件事情。你的生活不再是随波逐流,而是朝著目标快乐地、持续地前进。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有句话说的是:希望我们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只要持续做目标管理,你终有一天可以拥有这一智慧。

除了我这九大原则之外,关于目标的制定和管理还有很多的细节,由于每个人性格不同,细节也会不一样,你需要慢慢发明一个最适合你的计划表。如果一开始你不知该怎么制定良好的计划表,可以先尝试制定一个表并私信我,我会给你一些建议。

祝你成功。


根据你的问题描述,我们可以从团队管理和团队合作角度来解答。


每个组织都应该从愿景或使命出发,确定自己的目标。但是在这个愿景或使命之下,我们还要注意范围到底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


另外,每一个决定都是一次资源的分配,每一次资源的分配我们都要确定是用什么视角来看事情?是从客户的视角、股东的视角还是员工的视角?不同的视角会让我们做出不同的决定。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确定目标的视角,界定目标的范围,还要公开地说出来,而且经常说。否则团队成员不但会忘记,还可能认为领导也忘记了,或对目标不认真。


可能你会问,作为领导制定的总体目标为什么对团队成员要公开分享呢?直接把细枝末节的具体工作分配给他们去做不就好了吗?


这是因为团队合作有两个先决条件、必要条件:(1)共享的目标;(2)互相依赖,才能成功地达到目标。


因此,一个团队无论规模大小,如果没有公开、共享的目标,这个组织就不会有团队精神与合作互助。团队成员如果不知道组织共同的目标,即使想出力都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使劲,每个人都在猜测、揣摩领导的意图,其实这就是在浪费资源。


另外,如果目标不共享,即使团队在朝著目标努力前进,一些队员因为收获感不明确,在过程中也不会尽心竭力地追求目标。我们都知道,团队之间的协作、互助是以互相依赖为基础的,如果大家不能齐心协力,那么各做各的工作可能还更有效率,更愉快呢。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33 节内容

盐选专栏

成功决策 32 讲 把握关键时刻

王嘉陵 IBM 原副总裁、现任三家企业董事、资深商学教授

33 小节 | 3 小时

¥168.00 会员免费


一、什么是目标?

目标是个人或者组织想要达到的结果。

二、为什么要制定目标?

1、指明方向

目标能使组织内的所有人看清想要达到的结果,并为此制定计划,调配资源。比如销售目标1亿元,成为中国500强。

2、激励作用

目标能使组织内的所有人产生动力而为之努力,当达到了目标后,也会使人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3、凝聚作用

目标能使组织内的所有人团结起来,凝聚力量达成结果,避免了一盘散沙的情况出现。

4、考核与改进依据

目标能帮助管理者对下属的行为进行评判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奖励,比如A员工达成了目标,不但可以提炼TA成功的经验分享给组织内其他成员,而且对于该员工的奖励也能做到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5、找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目标能使人找到存在的意义,比如我想当一名老师,我想帮助1000名贫困儿童,我想发明出能改变世界的产品等等。

三、制定目标的方法是什么?

1、原则

-SMART:具体的工作指标,明确的评判标准(数字或者行为),跳一跳可以达到的,有本岗位相关的,有截止时间的

-目标分解:目标确定后一定要进行分解,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周→日

-平衡短期与中长期:在制定目标时要短期与中长期兼顾,避免短期的收益损害了长期的发展

-计划与资源:目标制定时要考虑计划的可实施性及资源的可利用性,比如销售目标定1亿,但就给你100万的推广费,那是非常困难甚至说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需要重新思考目标与资源。

-抓大放小:目标一定要少而精,对于企业来说核心的目标不超过3个,对于个人来说核心目标不超过5个,否则目标过多的话,精力与资源都是难以匹配的,很可能到头来一个都没达成

-激励措施:管理者在制定重要且有难度的目标时要配备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动力,激励措施可以是钱也可以是奖项荣誉

-双向沟通:目标制定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在制定个人工作目标时,可以让员工先提管理者给予调整;在制定企业目标时,老板与高管定完后可以与中层管理者一起沟通下,这样能很好的避免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抗拒与不理解

2、工具

-PDCA:目标→计划→总结→改善→目标

-OKR:目标与关键事件

-年度目标:年度分解至月

-月度目标:月度目标分解至日

总的来说,无论是工作,生活,学习都应该有目标,它能帮助我们指明方向同时也能让自己找到存在的价值。

The End


1.

德里克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都要学会目标管理。没有目标,行动将变得随意,没有方向,力量得不到集聚,没有积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就是以终为始,这个终就是目标。

目标可大可小,大目标是人生的长远目标,有的人很早就立下了人生的大目标,比如要成为科学家、成为将军,成为明星等等,有的人可能成熟得晚一些,对自己的目标不是很清晰,不是很坚定。

有一个办法可以迫使你去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想像一下,假设要你来给自己写墓志铭,你会如何来总结自己的一生,你希望别人如何来评价你的一生。

村上春树说他会给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下:作者兼跑者,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那么我们呢?

2.

完整的目标管理包括5个环节:

2.1、设定目标。要达到什么目标,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目标还可以按大类分,比如工作目标,生活目标,家庭目标等;

2.2、分解目标。每个大目标都是由很多中目标组成的,中目标再由小目标构成,大目标的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

2.3、制定计划。把三个层级的目标安排进具体的日程,分布到年、月、日每天的行程中;

2.4、执行计划。列出每日清单,要事优先,日事日闭;

2.5、回顾总结。盘点清单,查疑补漏,总结成绩,反思经验。

3.

目标管理的技巧:

3.1、目标要具体,参照SMART原则,要记录。不具体的目标,不具有可执行性。记录可以使目标形象化,以便不断的提醒自己。记在脑子的目标不够具体,清晰,常常会导致我们忘记或执行偏差。

3.2、定期回顾,及时评价。每周、每月、每季、每年,定期回顾计划,那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没有完成,为什么?突发事件经常发生,使得我们偏离计划,目标,我们必须定期纠偏,使自己重新回到轨道上来。定期回顾还有利于自身技能的提升,总结经验教训。

约翰杜威说:我们不是从经验中学到东西,而是从经验的反馈中学到东西。

3.3、日积月累,积沙成塔。若干个小目标的完成是中目标完成的基础,而若干个中目标的完成构成了大目标完成的基石。就像玩积木一样,只有每一个目标叠加在一起才会有最后的效果。

比如你想5年内成为一名人资经理,你可能要设定3年内要成为人资主管,你可能要掌握几个模块的内容和经验,而要想成为主管,那么你必须要在某一个模块里能够做到精通,并且展现良好的团队意识,这样机会来临的时候,领导才有可能想到你。根据目标,你就知道平常要看哪些书籍,做哪里知识准备,提升哪些技能,成为上级的得力助手。

3.4、设立原则,保持专注。人们每天冒出来的念头太多了,那我们通过什么来进行取舍呢?我们如何决定做这件事,而不是那件事?各级目标就是我们进行取舍的原则,确定什么是需要做的,什么是不用做的,确保我们中途不开小差,专注于与目标相关的领域。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同时被人问到:「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他们俩不约而同都写到一个词:「focus(专注)」

推荐全文阅读:享动365:幸福101:如何进行目标管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