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找到一组所有官话都具备,而其他汉语方言不具备的特征?以此作为官话的严格定义?


按罗杰瑞的观点:

官话方言的三个鉴别性特点:

(1)日母和微母不读鼻音;

(2)全浊上声归入浊去声;

(3)第三人称代词使用「他」。

ps,按照这个标准,杭州被划为「官话」

之后他又补充典型特征:

A、通用否定词是「不」。

秋谷又补充典型特征:

B、梗摄开口三四等入声读[i ? ]之类的高母音;

C、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不同步发展。

由于每个人对「官话」的定义不同,上面指称的是学术界一般认为的「官话」,大致等于《地图集》里的官话方言。


是否可以找到一组所有官话都具备,而其他汉语方言不具备的特征?以此作为官话的严格定义?

我觉得难。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附录有六十四张地图。

没有几张图能做到把官话和湖北的非官话(赣语大通片)区别开来。

例如:

即使有寥寥几张能让湖北官话与非官话划清界限的图:比如唐江阳的主要母音

湖北官话区虽然一律读a,与赣语区的o,?形成了大对立,但跟普通话的ɑ也不统一。即使在赣语区中,亦有读a的崇阳话。

题主问「什么是官话」,也许走错了方向。如若以具体的语音特征判别,实际无明显直接的定理。

我的母语鄂城话,尽管被学界认为是江淮官话,但其调值、辞汇却与西南官话如武汉话高度接近。事实上黄孝片是否从属江淮官话的争议不小。我个人的认同是相较「淮语」更与武汉话捆绑的「鄂东官话」。

名皆由人定。温州话与主流吴语差别极大也被划为吴语,只是因为语言区划分太多麻烦。因此便于讨论才是核心规则。坚持普遍原理划分语言,本身就与复杂的地域连续性相悖。


不能。官话也是八个次方言的集合。这八个次方言尽管大体接近,但各有各的特征。以入声的演变划分了这八大次方言,其中江淮官话保留了入声,实际上将之归属官话的确很牵强(参考更加偏北方的晋语)。黄孝片归入江淮官话则争议更大。西南官话中少数小片保留独立的入声调,且西南官话次方言有少数入声字并未派入阳平(鄂北片多入阴平,疑似中原官话冲击)。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的分立甚至连量化的标准都没有,仅仅凭借入声派入上声较多和较少一条进行模糊处理。因此,官话的划分并没有所谓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所谓与非官话不同的个性特征。汉语各大方言之间都是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

一个小问题,官话应该是共同祖先能追溯到同一个源头(原始官话)的所有方言的集合,为什么一定要找到一组所有官话都具备,而其他汉语方言不具备的特征?


1.分类是为了讨论(描写)的方便,为了分类而分类没有意义。

2.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范畴并不一定一定要有共同特征,有一个特征集即可。相邻范畴之间没有明显界线。参考这种思想,「官话」本身也是概念化的结果,官话与非官话没有自然的界线。如果要有人为划定界线,那么仅仅是为了讨论的方便,即第一条所说。


排除诸淮,官话的好几个韵,阳韵入韵母音错开的。蓝青的也是这样,除非像晋官那样入声继续坍缩。

咸山一等开口喉牙 阳a- 入?-

桓韵 u?n uot

魂韵 u?n ut

宕江 阳a- ia- 入?- i?-

即便是最老的旧时正也是这样,可见明初南京官话就存在这个特征。


跑个题。我觉得「官话」这个概念不好,西南官话肯定不是官方的话,胶辽官话也不是官方的话。所以我建议用「中国话」「中国语」这个概念代替「官话」概念。与粤语、闽南语对应时,称「中国语」,与广东话、潮汕话对应时,称「中国话」。因为「中国」的本来意思就是中原之地,官话使用地基本上包括了中国的主要地区,与古代中国这个概念相似,中国语或者中国话是古代中国地区的汉语自然演变的结果。次方言改名为「中国北京方言」「中国中原方言」「中国胶东方言」「中国华北方言」「中国西南方言」「中国中原方言」「中国江淮方言」「中国西北方言」「中国东北方言」其中「中国」二字可以省略,直呼「中原方言」即可。

另外一点我觉得河南话作为普通话最合适,中原官话使用人口接近两亿,仅次于西南和东北,且位于中国核心地带,郑州、开封、洛阳、西安、咸阳、南阳、济宁、徐州、临沂、淮安、安阳这些城市都用中原官话,河南话也最好懂,比北京话还好懂。



鹿鼎记里的官话,是普通话的意思

在别的地方也有打官腔的意思吧


试著给官话下个定义。同时符合下列四个特征是官话:

第一,声调阴去与阳去合并,且塞音/塞擦音声母阳去调均不送气(部=布,换=唤);

第二,韵母*ian与*ien合并(间=兼,咸=嫌);

第三,韵母*??与*e?合并(北=百,刻=客);

第四,韵母*on与*an合并(蚕=惭)。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