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猫 本问问的是毒性,我已经用一系列证据证明:细辛有毒,但合理使用根本没有风险。至于有效性,我已经在评论区贴过论文,你不认没关系,学界认就够了,不要用这点来转移话题。

用正确的计算过程来掩盖结论错误,把PDE偷换成单次安全剂量,这个把戏并不高明。你不配谈「严格」。

另外 @丁丁猫 可能不知道,过去的药理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而网路药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体,有效性结论可靠。

既然谈临床,没问题,那就发挥「证有不证无」的精神,拿出细辛致癌和致肾损伤的临床证据来——毕竟算得再好也是理论,临床所见才是事实。

前有偷换概念,后是打稻草人,这是恼羞成怒了吧?

药品的定义不是由你下的,是不是药品你说了也不算,说出这种话只能显现出你胡搅蛮缠。

贴的文献更是可笑,生动演绎了何谓「自打嘴巴」:

吃的是散剂,最后也是用中医处理了后遗症

「误服」权当是汤剂吧,从症状看显然是黄樟醚的锅,又是用了中药解毒

又是黄樟醚,而且汤剂里除了细辛以外还有什么药?没讲。

贴这篇文章就更好玩了,文章里清楚明白地写著细辛中毒的主要原因

  • 过量
  • 煎煮不够充分
  • 品种和入药部位混乱

感谢你送子弹的行为!


@丁丁猫 你的计算方法很精彩,可惜结论是错的。

至于是有意还是无意,我就不评价了。

你的错误在于,用PDE作为单次安全剂量。

你用大鼠TD50推0.0141ug/d是安全剂量,没问题,但这个数字的含义是:

一个50公斤体重的健康人,终身、每日摄入0.0141ug马兜铃酸不会引起患癌风险显著增高

而不是短期服药时,单日摄入马兜铃酸不能超过0.0141ug

短期内摄入而不会引起癌变的剂量是多少?不知道。但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推出——

在动物实验中,马兜铃酸引起肾脏病变远比产生癌症要快,即:发生癌变前,一定先发生马兜铃酸肾病(AAN)。

AAN的典型病理改变是怎么样的呢?是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考虑到以往我国含AA中药的使用广泛程度,我国应该有相当比例的患者表现为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

实际呢?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我国肾病的主要原因肾小球肾炎,其后是高血压和糖尿病,

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连见都没见著。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3350319?

zhuanlan.zhihu.com图标

肾病都排不上号,更何况癌症?

据此判断,目前细辛的用法用量不会引起癌症风险显著增加


开门见山:有毒,但毒性不大,而且可控。

细辛是马兜铃科植物,植株含马兜铃酸,这个不假。但是,中药细辛的来源并不是植物全株,而是根和根茎。上世纪60年代,由于药源紧缺曾经把细辛的药用部位定为全株,但2005年的药典修正了这一点,把药用部位重新限定为根茎。

为什么要强调用药部位?因为不同部位的马兜铃酸含量是不一样的。

朱振兴[1]、侯帅红[2]、Zhao[3]和蔡少青[4]分别报道,植物细辛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马兜铃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侯帅红报道在细辛的地下部分中未检出马兜铃酸,Zhao和蔡少青报道细辛的地下部分含马兜铃酸在2ug/g以下。

来自文献1。注意批号为110728的细辛根茎和叶的含量,与文意和文献2-4均不符,可能为制图错误

来自文献2

来自文献2

来自文献3

来自文献4,注意两个表格的单位不同

另外据臧埔报道[5],不同产地的细辛,马兜铃酸含量也有很大差别。如果按马兜铃总酸计,含量最高和最低的样品相差3倍多,按马兜铃酸A计能达到4倍。

来自文献5

但是,从臧埔的报道也可以看出,不是所有入药的细辛马兜铃酸含量都是合格的。怎么办?

答案是炮制脱毒。据严建业报道[6],细辛炒焦和碱醋制可以有效脱去所含的马兜铃酸,其中炒焦去除率可达63%。

来自文献6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以上实验都是用有机溶剂来提取马兜铃酸,实际上马兜铃酸难溶于水。换言之,水煎液可以起「过滤」马兜铃酸的作用,这一点在文献3中得到证实。

配伍减毒是中医运用中药的特点之一,这个特点在细辛上也有体现。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所用的细辛超过了药典规定量一倍(6g),曾引发广泛关注。陈奕君针对此作了研究,对比清肺排毒汤、6g单味细辛的水煎液和70%甲醇提取液马兜铃酸含量,实验结果证实配伍可以有效降低马兜铃酸溶出。

除了马兜铃酸,细辛还有两个有毒成分,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但这个问题处理起来比马兜铃酸简单得多——两者都不耐热,经长时间煎煮后可有效消除[7]

说完药理,看一下动物实验

先看急性毒性。马国秀等[8]将细辛水煎液浓缩后与挥发油混合,制成每毫升相当于细辛原药1克(1g/ml)的浸膏,按40g/kg的剂量给小鼠一次性口服,连续观察一周,无一死亡。该剂量相当于60kg体重的人类一次性口服264g,而且不是单纯水煎液,而是水煎液+全部挥发油,后者的黄樟醚含量远高于水煎液。不过本文结论有瑕疵,这个剂量应该是药典剂量的264-88倍,作者打多了一个0。

湖北中医学院(今湖北中医药大学)的研究人员自2007年起做了一系列慢性毒性实验[9][10][11][12],用单味细辛研粉,按高、中、低剂量(0.27g/kg/d、0.95g/kg/d、1.72g/kg/d)与蒸馏水调配为药液给大鼠灌服,连续4周,与正常食水2周作为恢复期,恢复期满后分别观察肝、肾、心、肺的损伤程度。实验结果显示:

  • 低剂量组仅生化指标稍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并不显著,各器官病理检查有轻微改变,但恢复期可完全恢复;
  • 中剂量组行为和形态出现改变,生化指标升高显著,各器官病理改变较低剂量组严重,恢复期肺脏病变可完全恢复,肝、心、肾也有明显恢复;
  • 高剂量组普遍出现毒性,行为和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生化指标和病理检查均有明显改变,恢复期也可显著恢复,但程度病变程度仍重于中低剂量组。

这一系列实验证明细辛的毒性轻微且可逆,但是有以下几个不足:

  1. 用的药是细辛粉末与蒸馏水调配成的「药液」,实质上是散剂,与实际使用方式(水煎液)相去甚远;
  2. 用单味细辛,临床上极少这样用,都是配伍;
  3. 服用时间长达4周,远远超过临床疗程。

也就是说,在实际使用方式(水煎液,配伍,短期使用)下,造成的损伤比以上实验中的低剂量组更轻微,甚至没有损伤。

这一点在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结果[13]中得到充分印证。研究人员设置了散剂、单味水煎液和麻黄附子细辛汤(复方)水煎液三种给药方式,又在各给药方式下分别设置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其中低剂量组为6.6g/kg,相当于60kg正常人60g剂量,药典剂量上限的20倍。

实验结果如下: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散剂毒性最强,水煎液毒性大大减少,复方水煎液毒性又比水煎液低一个量级。病理结果如下:

复方水煎液+低剂量组没有任何损伤

在「结论」部分,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再强调一遍,这是上海交大的研究结果。

那么实际使用中细辛有没有中毒案例?

有,但极少,而且都由大剂量直接吞服引起。

以「细辛中毒」为关键词在cnki搜索,只有21个结果,其中真正的细辛中毒病例报告不到一半,近10年只有一例,用的还不是细辛,而是金粟兰科的四叶细辛:

http://m.cnki.net/cnkiday/appdownzwj.html?type=CJFDid=XCYY201907025 (二维码自动识别)

迄今为止全世界唯一一例细辛中毒导致肾损伤在台湾,当事人把细辛研粉直接吞服,而且该药粉里还有其他东西:

综上所述:细辛有毒,但毒性不大,而且在合理的用法用量(水煎液,不超过3g)下短期使用,是安全的。

参考

  1. ^朱振兴.细辛药材不同部位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0):2394-2395.
  2. ^侯帅红,李晶晶,韩林涛,黄芳,汪琼,李亚敏,戴王强,周祯祥.细辛不同药用部位马兜铃酸的含量测定[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06):42-44.
  3. ^Zhao ZZ, Liang ZT, Jiang ZH,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ristolochic acid I content of Herba Asarifor safe use. Phytomedicine. 2008;15(9):741-748.
  4. ^张翠英,俞捷,刘广学,徐风,尚明英,李耀利,王璇,小松かつ子,朱姝,蔡少青.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醯胺在北细辛、华细辛及汉城细辛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含量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07):1295-1305.
  5. ^臧埔,武晓琳,郜玉钢,杨鹤,赵岩,马琳,王潇晗,张连学.不同产地细辛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4,31(04):416-421.
  6. ^严建业,王元清,王炜,王智,彭买姣,朱承慧,席秀利,廖端芳,罗堃.细辛中马兜铃酸A与黄樟醚的炮制减毒方法研究[J].中草药,2015,46(02):216-220.
  7. ^黄鲛,易进海,刘玉红,黄志芳,陈燕,刘云华.细辛煎煮过程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的变化研究[J].中成药,2012,34(10):1971-1974.
  8. ^马国秀,于艳,张立德,孙科峰,陈颖萍,刘桂芳.北细辛全草和根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及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06):1132-1134.
  9. ^李晶晶,杨伟峰,周祯祥,廖广辉,陈泽斌,胡平,蔡青,汪琼.细辛的长期毒性研究——长期大量服用细辛对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及功能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01):5-7.
  10. ^游姣娥,周祯祥,黄芳,韩林涛,李晶晶,汪琼,董小艳.细辛长期毒性对SD大鼠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04):1-3.
  11. ^陈文霞. 细辛长期毒性对SD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和功能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9.
  12. ^蔡青,周祯祥,陈泽斌,李晶晶,汪琼,胡平.细辛长期毒性对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7(04):3-5.
  13. ^牛卉,郑柳,赵晓冰,潘磊,柳威,孙远岭,李继君,刘忠.细辛肾毒性与细辛剂型剂量的动物实验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6):5006-5011+5130.


我看了一圈大家的回答,感觉心挺累的。

药品三要素:有效、安全、质量可控。

高赞回答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证明:

开门见山:有毒,但毒性不大,而且可控。

那么我想开门见山的问下:

细辛能治什么病?是值得患者要冒著肝肾损害的风险去服用的「有毒但毒性可控」的药材吗?

请问下细辛对什么疾病有特效,收益风险比有多高?

@骑车的叉烧 正好,我想问下你,马兜铃酸算是细辛的有害杂质还是活性成分?如果是有害杂质,那基因毒性杂质的计算就是这么严格,不服你去找CDE辩;如果是活性成分,emmmmm,你怎么说都对!

@骑车的叉烧 请你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多写几遍不然怕你看不到):

马兜铃酸算是细辛的有害杂质还是活性成分?

至于你给的有效性证据,如下图所示,你先问问CDE认不认吧,好吗?

@骑车的叉烧 既然你承认马兜铃酸是有害杂质,麻烦您翻开ICH的M7指导原则:评估和控制药物中的DNA活性(致突变)杂质以限制潜在的致癌风险。

嗯,怕你找不到,链接放在此,英文原版和官方翻译都有,任君选择:

药品审评中心-法规与规章-ICH指导原则?

www.cde.org.cn

顺带一提:您认为网路药理学能够替代临床研究吗?

根据我初步了解的情况,网路药理学的概念如下:

2007年英国Dundee大学药理学家Andrew L. Hopkins率先提出了网路药理学」概念。该概念是基于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多向药理学等学科的理论,运用组学、高通量筛选、网路可视化及网路分析等技术揭示药物、基因、靶点、疾病之间复杂的生物网路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预测药物的药理学机制并通过相应的实验来验证、评估药物的药效、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发现高效低毒的药物。网路药理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对生物系统的网路分析,选取特定信号节点进行多靶点药物分子设计的新学科。网路药理学强调对信号通路的多途径调节,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成功率,节省药物的研发费用

认为网路药理学能够替代临床试验,你们品,你们细品。


21世纪最大的惊喜,隔空喊话。

@骑车的叉烧 现在我的观点是:

细辛有致癌性风险,尚无确凿有效性证据(临床试验数据),安全性存在风险但有效性尚不明确的,不符合「药品」的定义。不应用作药用用途。

不作为药品,而划分为保健食品或保健品,我本人无异议。毕竟保健品并不需要充分确凿的临床有效性数据。至于毒性,这个要尊重消费者的选择。

@骑车的叉烧

你的有效性证据呢?

你的有效性证据呢?

你的有效性证据呢?

请提供临床有效性证据,并评估收益风险比。

我不需要举出临床有毒的文献,就可以否定「细辛可以药用」这个观点,不过好像临床报道细辛中毒的文献也不少?嗯,对了,你肯定要说,这都是过量服用的。你说是就是咯~


正好翻到一篇文献,我就截图放这里吧。


顺便附上我之前的一篇回答:

为什么国家还允许细辛(马兜铃酸)等中药继续销售??

www.zhihu.com图标

部分重点摘出:

根据CPDB的毒性数据以及ICH M7的基毒杂质指导原则中推荐的计算方式,细辛中马兜铃酸的安全剂量为1.41ng/g

马兜铃酸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中的I类致癌物之一。

马兜铃酸在大鼠中的半数致癌量(TD50)为0.0141mg/kg/天,马兜铃酸的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的结果为:阳性

马兜铃酸的PDE(Permitted Daily Exposure,是指某物质被允许摄入而不产生毒性的日平均最大剂量,单位为mg/天)值为:0.0141mg/kg/天÷50000×50kg=0.0141μg/天(TD50值简单线性外推50000倍使患癌风险降低为十万分之一,再乘以成年人体重系数,50kg)。

在细辛中,马兜铃酸的安全限度应为:0.0141μg/天÷(3g/天)=0.0047μg/g=4.7ng/g

中国药典中对于马兜铃酸的限度要求为10000ng/g

马兜铃酸微溶于水。微溶,系指溶质1g能在100~不到1000ml中溶解。极微溶解,系指溶质1g能在1000~不到10000ml中溶解。

假设一碗药汤的体积为250ml,其中可溶解的马兜铃酸量为(1g/10000ml)×250ml=25mg/ml。

还看不明白的话继续算:

1g细辛中含马兜铃酸不得过10000ng(按中国药典要求),假定1g细辛中马兜铃酸实际含量为限度的10%,也就是1000ng,在煎煮过程中损失80%,剩下的200ng在250ml药汤的浓度为0.8ng/ml,小于其实际可溶解的量(25mg/ml)。

最后,这一碗250ml药汤中剩余的200ng马兜铃酸,仍然远超马兜铃酸的安全剂量14.1ng/天。

还有什么疑问么?下课!


有毒。但作为马兜铃科的药用植物,其毒性却并不来自马兜铃酸这个曾被西医堂而皇之当药用的有机酸,现在饮片厂输出的细辛是以根须作为入药部位的,而这些进入市场的根须就算含这玩意,能检测出来的数值也小得只有好比在大海里打颗鸡蛋整个海洋就是蛋花汤的那么点意思,当然总会有个别超标的货,这些会经「炮制」达标,所以有时候会看到一些焦乎乎的细辛

细辛的毒性来自广泛存在于多种药性「温热」的香料药材中的黄樟醚——对,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樟科植物含有,例如桂皮(肉桂)里就有,那么有人桂皮中毒吗?这玩意的减毒措施很简单:多煮一会就会挥发得差不多了

这也是细辛在古代说剂量不能过钱的原因:那段时间人们喜欢用丸剂和散剂,那几乎就是生药直接吞,你不煮当然毒性大啊


是药三分毒。

细辛要注意两类非常厉害的毒性,这两类都是致癌的。

这里先科普一下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是一类什么物质?它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www.zhihu.com图标

国家允许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继续卖,可能是下一盘很大的棋。具体什么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回到细辛来,里面含有马兜铃酸,但是含量很低,之所以不肯把里面的马兜铃酸去掉原因有

1、成本增加

2、去掉后就不叫中药了,如同青蒿素不是中药一样的原理

3、中医从业者有不少人说,体质不同,吃下去没事。

……

细辛除了马兜铃酸外,还有其它的致癌物质,如黄樟醚。这个容易得肝癌。4-烯丙基-1,2-亚甲基三氧基苯是黄樟醚的系统命名法。

————

马兜铃酸,曾经中医跟西医都认为是神药。在1996年后,西医基本禁止任何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单独的马兜铃酸更不可能入药。

为什么国家还允许细辛(马兜铃酸)等中药继续销售??

www.zhihu.com图标

具体说下去就比较专业了。

建议自己去看一些书

一场关于药物常识的科普 live作者 Alchemist88号 等会员专享¥ 19.99去查看?

比如上面的就有一些基础内容

电子书中国人要用好中成药作者 裴胜会员专享¥ 19.89去查看?

看完了上面的两个,请记住,马兜铃酸 跟 黄樟醚 会致癌就行。

如果细辛能完全去除两种物质, 细辛还是无毒的。 但是上面两种物质,尤其是马兜铃酸的安全剂量非常非常小。小到可以认为无安全剂量。


有毒,同时其马兜铃酸若使用不当还会引发肾毒性。细辛的毒性源自其挥发油成分,煎剂煎煮30分钟以上,毒性的挥发油成分几乎完全挥发,所以煎剂是安全的,用量不过钱完全没有必要。至于马兜铃酸,根据香港的中药标准,辽细辛根部的马兜铃酸含量很低,完全可以不考虑其马兜铃酸毒性,放心使用,但是其地上部分的枝叶的含量就很厉害了,能让人肾衰。有一次我在吉隆坡的中药行买细辛,他们拿出来的居然是带叶子的细辛,而当地的药房就这么个用,当时真是吓出我一身冷汗。虽然辽细辛的根中马兜铃酸的含量低微,但西医院肾脏内科也经常有服用细辛导致马兜铃酸肾的患者,以本人药理学phd的经验判断,这种情况应该是其他药物在某些人的某个体质时期增强了细辛的马兜铃酸毒性导致的。例如一个不该用麻黄剂的人用了小青龙汤,因为毒性这个东西其实个体差异很大,在中药复方当中,其他药物也有增强马兜铃酸毒性的可能,是由患者当时的体质状态及马兜铃酸与其他药物的相互所用所决定。有一些人,用马钱子能救命,但我还没那水平。所以,在中医临床中,我也不会将当归四逆汤一类重细辛方剂长期使用。不过马兜铃酸肾也很容易搞定,用附子剂就能逆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