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貓 本問問的是毒性,我已經用一系列證據證明:細辛有毒,但合理使用根本沒有風險。至於有效性,我已經在評論區貼過論文,你不認沒關係,學界認就夠了,不要用這點來轉移話題。

用正確的計算過程來掩蓋結論錯誤,把PDE偷換成單次安全劑量,這個把戲並不高明。你不配談「嚴格」。

另外 @丁丁貓 可能不知道,過去的藥理研究以動物實驗為主,而網路藥理學研究的對象就是人體,有效性結論可靠。

既然談臨牀,沒問題,那就發揮「證有不證無」的精神,拿出細辛致癌和致腎損傷的臨牀證據來——畢竟算得再好也是理論,臨牀所見纔是事實。

前有偷換概念,後是打稻草人,這是惱羞成怒了吧?

藥品的定義不是由你下的,是不是藥品你說了也不算,說出這種話只能顯現出你胡攪蠻纏。

貼的文獻更是可笑,生動演繹了何謂「自打嘴巴」:

喫的是散劑,最後也是用中醫處理了後遺症

「誤服」權當是湯劑吧,從癥狀看顯然是黃樟醚的鍋,又是用了中藥解毒

又是黃樟醚,而且湯劑裏除了細辛以外還有什麼葯?沒講。

貼這篇文章就更好玩了,文章裏清楚明白地寫著細辛中毒的主要原因

  • 過量
  • 煎煮不夠充分
  • 品種和入葯部位混亂

感謝你送子彈的行為!


@丁丁貓 你的計算方法很精彩,可惜結論是錯的。

至於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就不評價了。

你的錯誤在於,用PDE作為單次安全劑量。

你用大鼠TD50推0.0141ug/d是安全劑量,沒問題,但這個數字的含義是:

一個50公斤體重的健康人,終身、每日攝入0.0141ug馬兜鈴酸不會引起患癌風險顯著增高

而不是短期服藥時,單日攝入馬兜鈴酸不能超過0.0141ug

短期內攝入而不會引起癌變的劑量是多少?不知道。但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推出——

在動物實驗中,馬兜鈴酸引起腎臟病變遠比產生癌症要快,即:發生癌變前,一定先發生馬兜鈴酸腎病(AAN)。

AAN的典型病理改變是怎麼樣的呢?是腎小管萎縮腎間質纖維化。

考慮到以往我國含AA中藥的使用廣泛程度,我國應該有相當比例的患者表現為腎小管萎縮和腎間質纖維化。

實際呢?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我國腎病的主要原因腎小球腎炎,其後是高血壓和糖尿病,

腎小管萎縮和腎間質纖維化連見都沒見著。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3350319?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腎病都排不上號,更何況癌症?

據此判斷,目前細辛的用法用量不會引起癌症風險顯著增加


開門見山:有毒,但毒性不大,而且可控。

細辛是馬兜鈴科植物,植株含馬兜鈴酸,這個不假。但是,中藥細辛的來源並不是植物全株,而是根和根莖。上世紀60年代,由於葯源緊缺曾經把細辛的藥用部位定為全株,但2005年的藥典修正了這一點,把藥用部位重新限定為根莖。

為什麼要強調用藥部位?因為不同部位的馬兜鈴酸含量是不一樣的。

朱振興[1]、侯帥紅[2]、Zhao[3]和蔡少青[4]分別報道,植物細辛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馬兜鈴酸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侯帥紅報道在細辛的地下部分中未檢出馬兜鈴酸,Zhao和蔡少青報道細辛的地下部分含馬兜鈴酸在2ug/g以下。

來自文獻1。注意批號為110728的細辛根莖和葉的含量,與文意和文獻2-4均不符,可能為製圖錯誤

來自文獻2

來自文獻2

來自文獻3

來自文獻4,注意兩個表格的單位不同

另外據臧埔報道[5],不同產地的細辛,馬兜鈴酸含量也有很大差別。如果按馬兜鈴總酸計,含量最高和最低的樣品相差3倍多,按馬兜鈴酸A計能達到4倍。

來自文獻5

但是,從臧埔的報道也可以看出,不是所有入葯的細辛馬兜鈴酸含量都是合格的。怎麼辦?

答案是炮製脫毒。據嚴建業報道[6],細辛炒焦和鹼醋制可以有效脫去所含的馬兜鈴酸,其中炒焦去除率可達63%。

來自文獻6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以上實驗都是用有機溶劑來提取馬兜鈴酸,實際上馬兜鈴酸難溶於水。換言之,水煎液可以起「過濾」馬兜鈴酸的作用,這一點在文獻3中得到證實。

配伍減毒是中醫運用中藥的特點之一,這個特點在細辛上也有體現。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用方「清肺排毒湯」所用的細辛超過了藥典規定量一倍(6g),曾引發廣泛關注。陳奕君針對此作了研究,對比清肺排毒湯、6g單味細辛的水煎液和70%甲醇提取液馬兜鈴酸含量,實驗結果證實配伍可以有效降低馬兜鈴酸溶出。

除了馬兜鈴酸,細辛還有兩個有毒成分,甲基丁香酚和黃樟醚。但這個問題處理起來比馬兜鈴酸簡單得多——兩者都不耐熱,經長時間煎煮後可有效消除[7]

說完藥理,看一下動物實驗

先看急性毒性。馬國秀等[8]將細辛水煎液濃縮後與揮髮油混合,製成每毫升相當於細辛原葯1克(1g/ml)的浸膏,按40g/kg的劑量給小鼠一次性口服,連續觀察一週,無一死亡。該劑量相當於60kg體重的人類一次性口服264g,而且不是單純水煎液,而是水煎液+全部揮髮油,後者的黃樟醚含量遠高於水煎液。不過本文結論有瑕疵,這個劑量應該是藥典劑量的264-88倍,作者打多了一個0。

湖北中醫學院(今湖北中醫藥大學)的研究人員自2007年起做了一系列慢性毒性實驗[9][10][11][12],用單味細辛研粉,按高、中、低劑量(0.27g/kg/d、0.95g/kg/d、1.72g/kg/d)與蒸餾水調配為藥液給大鼠灌服,連續4周,與正常食水2周作為恢復期,恢復期滿後分別觀察肝、腎、心、肺的損傷程度。實驗結果顯示:

  • 低劑量組僅生化指標稍有升高,與對照組相比並不顯著,各器官病理檢查有輕微改變,但恢復期可完全恢復;
  • 中劑量組行為和形態出現改變,生化指標升高顯著,各器官病理改變較低劑量組嚴重,恢復期肺臟病變可完全恢復,肝、心、腎也有明顯恢復;
  • 高劑量組普遍出現毒性,行為和形態發生明顯改變,生化指標和病理檢查均有明顯改變,恢復期也可顯著恢復,但程度病變程度仍重於中低劑量組。

這一系列實驗證明細辛的毒性輕微且可逆,但是有以下幾個不足:

  1. 用的葯是細辛粉末與蒸餾水調配成的「藥液」,實質上是散劑,與實際使用方式(水煎液)相去甚遠;
  2. 用單味細辛,臨牀上極少這樣用,都是配伍;
  3. 服用時間長達4周,遠遠超過臨牀療程。

也就是說,在實際使用方式(水煎液,配伍,短期使用)下,造成的損傷比以上實驗中的低劑量組更輕微,甚至沒有損傷。

這一點在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結果[13]中得到充分印證。研究人員設置了散劑、單味水煎液和麻黃附子細辛湯(復方)水煎液三種給藥方式,又在各給藥方式下分別設置高、中、低三個劑量組,其中低劑量組為6.6g/kg,相當於60kg正常人60g劑量,藥典劑量上限的20倍。

實驗結果如下: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散劑毒性最強,水煎液毒性大大減少,復方水煎液毒性又比水煎液低一個量級。病理結果如下:

復方水煎液+低劑量組沒有任何損傷

在「結論」部分,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再強調一遍,這是上海交大的研究結果。

那麼實際使用中細辛有沒有中毒案例?

有,但極少,而且都由大劑量直接吞服引起。

以「細辛中毒」為關鍵詞在cnki搜索,只有21個結果,其中真正的細辛中毒病例報告不到一半,近10年只有一例,用的還不是細辛,而是金粟蘭科的四葉細辛:

http://m.cnki.net/cnkiday/appdownzwj.html?type=CJFDid=XCYY201907025 (二維碼自動識別)

迄今為止全世界唯一一例細辛中毒導致腎損傷在臺灣,當事人把細辛研粉直接吞服,而且該藥粉裏還有其他東西:

綜上所述:細辛有毒,但毒性不大,而且在合理的用法用量(水煎液,不超過3g)下短期使用,是安全的。

參考

  1. ^朱振興.細辛藥材不同部位中馬兜鈴酸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J].時珍國醫國葯,2015,26(10):2394-2395.
  2. ^侯帥紅,李晶晶,韓林濤,黃芳,汪瓊,李亞敏,戴王強,周禎祥.細辛不同藥用部位馬兜鈴酸的含量測定[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20(06):42-44.
  3. ^Zhao ZZ, Liang ZT, Jiang ZH,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ristolochic acid I content of Herba Asarifor safe use. Phytomedicine. 2008;15(9):741-748.
  4. ^張翠英,俞捷,劉廣學,徐風,尚明英,李耀利,王璇,小松かつ子,朱姝,蔡少青.3種馬兜鈴酸和2種馬兜鈴內醯胺在北細辛、華細辛及漢城細辛不同部位的分佈及含量分析[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9,21(07):1295-1305.
  5. ^臧埔,武曉琳,郜玉鋼,楊鶴,趙巖,馬琳,王瀟晗,張連學.不同產地細辛有效成分與毒性成分的比較研究[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4,31(04):416-421.
  6. ^嚴建業,王元清,王煒,王智,彭買姣,朱承慧,席秀利,廖端芳,羅堃.細辛中馬兜鈴酸A與黃樟醚的炮製減毒方法研究[J].中草藥,2015,46(02):216-220.
  7. ^黃鮫,易進海,劉玉紅,黃志芳,陳燕,劉雲華.細辛煎煮過程中甲基丁香酚、黃樟醚和細辛脂素的變化研究[J].中成藥,2012,34(10):1971-1974.
  8. ^馬國秀,於艷,張立德,孫科峯,陳穎萍,劉桂芳.北細辛全草和根中馬兜鈴酸A的含量測定及小鼠急性毒性實驗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6(06):1132-1134.
  9. ^李晶晶,楊偉峯,周禎祥,廖廣輝,陳澤斌,胡平,蔡青,汪瓊.細辛的長期毒性研究——長期大量服用細辛對大鼠肝組織形態學及功能的影響[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8(01):5-7.
  10. ^遊姣娥,周禎祥,黃芳,韓林濤,李晶晶,汪瓊,董小艷.細辛長期毒性對SD大鼠心電圖及心肌酶譜的影響[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04):1-3.
  11. ^陳文霞. 細辛長期毒性對SD大鼠腎組織形態學和功能的影響[D].湖北中醫學院,2009.
  12. ^蔡青,周禎祥,陳澤斌,李晶晶,汪瓊,胡平.細辛長期毒性對大鼠肺組織形態學及動脈血氣的影響[J].湖北中醫雜誌,2007(04):3-5.
  13. ^牛卉,鄭柳,趙曉冰,潘磊,柳威,孫遠嶺,李繼君,劉忠.細辛腎毒性與細辛劑型劑量的動物實驗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6):5006-5011+5130.


我看了一圈大家的回答,感覺心挺累的。

藥品三要素:有效、安全、質量可控。

高贊回答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證明:

開門見山:有毒,但毒性不大,而且可控。

那麼我想開門見山的問下:

細辛能治什麼病?是值得患者要冒著肝腎損害的風險去服用的「有毒但毒性可控」的藥材嗎?

請問下細辛對什麼疾病有特效,收益風險比有多高?

@騎車的叉燒 正好,我想問下你,馬兜鈴酸算是細辛的有害雜質還是活性成分?如果是有害雜質,那基因毒性雜質的計算就是這麼嚴格,不服你去找CDE辯;如果是活性成分,emmmmm,你怎麼說都對!

@騎車的叉燒 請你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多寫幾遍不然怕你看不到):

馬兜鈴酸算是細辛的有害雜質還是活性成分?

至於你給的有效性證據,如下圖所示,你先問問CDE認不認吧,好嗎?

@騎車的叉燒 既然你承認馬兜鈴酸是有害雜質,麻煩您翻開ICH的M7指導原則:評估和控制藥物中的DNA活性(致突變)雜質以限制潛在的致癌風險。

嗯,怕你找不到,鏈接放在此,英文原版和官方翻譯都有,任君選擇:

藥品審評中心-法規與規章-ICH指導原則?

www.cde.org.cn

順帶一提:您認為網路藥理學能夠替代臨牀研究嗎?

根據我初步瞭解的情況,網路藥理學的概念如下:

2007年英國Dundee大學藥理學家Andrew L. Hopkins率先提出了網路藥理學」概念。該概念是基於系統生物學、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多向藥理學等學科的理論,運用組學、高通量篩選、網路可視化及網路分析等技術揭示藥物、基因、靶點、疾病之間複雜的生物網路關係,在此基礎上分析、預測藥物的藥理學機制並通過相應的實驗來驗證、評估藥物的藥效、不良反應及作用機制,發現高效低毒的藥物。網路藥理學是基於系統生物學的理論,對生物系統的網路分析,選取特定信號節點進行多靶點藥物分子設計的新學科。網路藥理學強調對信號通路的多途徑調節,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從而提高新葯臨牀試驗的成功率,節省藥物的研發費用

認為網路藥理學能夠替代臨牀試驗,你們品,你們細品。


21世紀最大的驚喜,隔空喊話。

@騎車的叉燒 現在我的觀點是:

細辛有致癌性風險,尚無確鑿有效性證據(臨牀試驗數據),安全性存在風險但有效性尚不明確的,不符合「藥品」的定義。不應用作藥用用途。

不作為藥品,而劃分為保健食品或保健品,我本人無異議。畢竟保健品並不需要充分確鑿的臨牀有效性數據。至於毒性,這個要尊重消費者的選擇。

@騎車的叉燒

你的有效性證據呢?

你的有效性證據呢?

你的有效性證據呢?

請提供臨牀有效性證據,並評估收益風險比。

我不需要舉出臨牀有毒的文獻,就可以否定「細辛可以藥用」這個觀點,不過好像臨牀報道細辛中毒的文獻也不少?嗯,對了,你肯定要說,這都是過量服用的。你說是就是咯~


正好翻到一篇文獻,我就截圖放這裡吧。


順便附上我之前的一篇回答:

為什麼國家還允許細辛(馬兜鈴酸)等中藥繼續銷售??

www.zhihu.com圖標

部分重點摘出:

根據CPDB的毒性數據以及ICH M7的基毒雜質指導原則中推薦的計算方式,細辛中馬兜鈴酸的安全劑量為1.41ng/g

馬兜鈴酸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中的I類致癌物之一。

馬兜鈴酸在大鼠中的半數致癌量(TD50)為0.0141mg/kg/天,馬兜鈴酸的沙門氏菌致突變試驗的結果為:陽性

馬兜鈴酸的PDE(Permitted Daily Exposure,是指某物質被允許攝入而不產生毒性的日平均最大劑量,單位為mg/天)值為:0.0141mg/kg/天÷50000×50kg=0.0141μg/天(TD50值簡單線性外推50000倍使患癌風險降低為十萬分之一,再乘以成年人體重係數,50kg)。

在細辛中,馬兜鈴酸的安全限度應為:0.0141μg/天÷(3g/天)=0.0047μg/g=4.7ng/g

中國藥典中對於馬兜鈴酸的限度要求為10000ng/g

馬兜鈴酸微溶於水。微溶,係指溶質1g能在100~不到1000ml中溶解。極微溶解,係指溶質1g能在1000~不到10000ml中溶解。

假設一碗葯湯的體積為250ml,其中可溶解的馬兜鈴酸量為(1g/10000ml)×250ml=25mg/ml。

還看不明白的話繼續算:

1g細辛中含馬兜鈴酸不得過10000ng(按中國藥典要求),假定1g細辛中馬兜鈴酸實際含量為限度的10%,也就是1000ng,在煎煮過程中損失80%,剩下的200ng在250ml葯湯的濃度為0.8ng/ml,小於其實際可溶解的量(25mg/ml)。

最後,這一碗250ml葯湯中剩餘的200ng馬兜鈴酸,仍然遠超馬兜鈴酸的安全劑量14.1ng/天。

還有什麼疑問麼?下課!


有毒。但作為馬兜鈴科的藥用植物,其毒性卻並不來自馬兜鈴酸這個曾被西醫堂而皇之當藥用的有機酸,現在飲片廠輸出的細辛是以根須作為入葯部位的,而這些進入市場的根須就算含這玩意,能檢測出來的數值也小得只有好比在大海里打顆雞蛋整個海洋就是蛋花湯的那麼點意思,當然總會有個別超標的貨,這些會經「炮製」達標,所以有時候會看到一些焦乎乎的細辛

細辛的毒性來自廣泛存在於多種藥性「溫熱」的香料藥材中的黃樟醚——對,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樟科植物含有,例如桂皮(肉桂)裏就有,那麼有人桂皮中毒嗎?這玩意的減毒措施很簡單:多煮一會就會揮發得差不多了

這也是細辛在古代說劑量不能過錢的原因:那段時間人們喜歡用丸劑和散劑,那幾乎就是生葯直接吞,你不煮當然毒性大啊


是葯三分毒。

細辛要注意兩類非常厲害的毒性,這兩類都是致癌的。

這裡先科普一下馬兜鈴酸

「馬兜鈴酸」是一類什麼物質?它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www.zhihu.com圖標

國家允許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繼續賣,可能是下一盤很大的棋。具體什麼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回到細辛來,裡面含有馬兜鈴酸,但是含量很低,之所以不肯把裡面的馬兜鈴酸去掉原因有

1、成本增加

2、去掉後就不叫中藥了,如同青蒿素不是中藥一樣的原理

3、中醫從業者有不少人說,體質不同,喫下去沒事。

……

細辛除了馬兜鈴酸外,還有其它的致癌物質,如黃樟醚。這個容易得肝癌。4-烯丙基-1,2-亞甲基三氧基苯是黃樟醚的系統命名法。

————

馬兜鈴酸,曾經中醫跟西醫都認為是神葯。在1996年後,西醫基本禁止任何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單獨的馬兜鈴酸更不可能入葯。

為什麼國家還允許細辛(馬兜鈴酸)等中藥繼續銷售??

www.zhihu.com圖標

具體說下去就比較專業了。

建議自己去看一些書

一場關於藥物常識的科普 live作者 Alchemist88號 等會員專享¥ 19.99去查看?

比如上面的就有一些基礎內容

電子書中國人要用好中成藥作者 裴勝會員專享¥ 19.89去查看?

看完了上面的兩個,請記住,馬兜鈴酸 跟 黃樟醚 會致癌就行。

如果細辛能完全去除兩種物質, 細辛還是無毒的。 但是上面兩種物質,尤其是馬兜鈴酸的安全劑量非常非常小。小到可以認為無安全劑量。


有毒,同時其馬兜鈴酸若使用不當還會引發腎毒性。細辛的毒性源自其揮髮油成分,煎劑煎煮30分鐘以上,毒性的揮髮油成分幾乎完全揮發,所以煎劑是安全的,用量不過錢完全沒有必要。至於馬兜鈴酸,根據香港的中藥標準,遼細辛根部的馬兜鈴酸含量很低,完全可以不考慮其馬兜鈴酸毒性,放心使用,但是其地上部分的枝葉的含量就很厲害了,能讓人腎衰。有一次我在吉隆坡的中藥行買細辛,他們拿出來的居然是帶葉子的細辛,而當地的藥房就這麼個用,當時真是嚇出我一身冷汗。雖然遼細辛的根中馬兜鈴酸的含量低微,但西醫院腎臟內科也經常有服用細辛導致馬兜鈴酸腎的患者,以本人藥理學phd的經驗判斷,這種情況應該是其他藥物在某些人的某個體質時期增強了細辛的馬兜鈴酸毒性導致的。例如一個不該用麻黃劑的人用了小青龍湯,因為毒性這個東西其實個體差異很大,在中藥復方當中,其他藥物也有增強馬兜鈴酸毒性的可能,是由患者當時的體質狀態及馬兜鈴酸與其他藥物的相互所用所決定。有一些人,用馬錢子能救命,但我還沒那水平。所以,在中醫臨牀中,我也不會將當歸四逆湯一類重細辛方劑長期使用。不過馬兜鈴酸腎也很容易搞定,用附子劑就能逆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