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第一句话的主语是石头,那么单纯缩句看主干,是「石头发出脆响」,但显然这是不合实际的。第二句看上去就比较合理,但是看第一句话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就知道是鸡蛋发出脆响,感觉没有语病。那么到底是第一句话有语病,还是第一句话省略了某成分,如果是省略了,语文里能不能像这样省略?


可以这样省略,如果不省略反而会拗口:

①石头打在鸡蛋上,石头发出一声脆响;

②鸡蛋打在石头上,鸡蛋发出一声脆响;

③石头打在鸡蛋上,鸡蛋发出一声脆响;

④鸡蛋打在石头上,石头发出一声脆响;

⑤石头打在鸡蛋上,发出一声脆响;

⑥鸡蛋打在石头上,发出一声脆响;

以上的②③都是为了强调「脆响」的是「鸡蛋」,这就有点「画蛇添足」,①④则看起来是「违背常识的」,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一般觉得石头不「脆响」,并且确实也不是「石头在响」。

而在⑤中,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是「鸡蛋脆响」,那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鸡蛋打哪哪响」,这符合我们的一贯认知;同理,在⑥中,亦是如此,我们会觉得「脆响的是鸡蛋」。

而⑤与⑥的本质区别在于「主语」、「宾语」的区别,⑤中发起动作的是「石头」,⑥中发起动作的是「鸡蛋」,如果非要再引申一下,那⑤就是「以强打弱」,⑥就是「以弱打强」。


石头打在鸡蛋上,是句子的主体「石头」发出来的声音。因为不知道石头有多大,有可能只是小石子,鸡蛋很可能是没有损伤的。

鸡蛋变成句子主体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鸡蛋发出「一声脆响」,大概率这鸡蛋是碎了。


石头打在鸡蛋上,发出一声脆响,那不是石头发出的声音?

鸡蛋打在石头上,发出一声脆响,那不是鸡蛋碎掉的声音?


主动和被动的关系,一攻一受。


两句都合理啊,都没有问题,只是动作不同而已。

第一句是石头打鸡蛋,第二个是鸡蛋砸石头,结果都是脆响。

喜欢推敲是好事儿,但是有些东西,没什么好钻牛角尖的,内容符合动作逻辑就行。


在我的眼里是这样的。

第一句:石头打在鸡蛋上,发出一声清脆(鸡蛋破了)

意义似自己的底很足,然后轻易的干掉弱的。

第二句:鸡蛋打在石头上,发出一声清脆(还是鸡蛋破了)

意义似自己不足,但是强去攻,然后被干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