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昧说一句,其实很简单的道理:无论西和东,人类社会在进化的过程中,自然会把有用的留下,把没用的忘记。

现在的你我,自认为很好的东西,未必适合将来的人类;反之,将来人类推崇的东西,可能现在的一部分人还不以为然,甚至斥之为逆!

岁月是把杀猪刀,杀的就是现在和过去种种不利于人类进化发展的「猪义」。别纠结于当下你对某某如何看中,返回头,看看过去---远到「率土之滨……」、「三纲五常……」,近到「一根小辫」、「一对小脚」、「一位圣君」、「一个主义」……不多说了,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最后借用一句话作为结尾:「当大潮退去之后,我们才能发现谁在沙滩上裸奔*^_^*


现在我国在这方面,拘泥于形式却忽略了内核。甚至以保护文化的名义去残害。举例,现在是个高举保护文化大旗的动不动就来几句京剧唱腔,唱歌莫名加几句京剧唱腔就叫传统文化继承了?

这东西还能吸引打动人么??这都是形式。你看看现在美国年轻人喜欢的嘻哈和当初老黑街头巷尾创造出的嘻哈音乐是一回事么?不是,音乐变化了,你让现在美国年青人听最初的黑人音乐他也可能会不喜欢。但是文化内核却继承下来了。

什么是文化内核,京剧里才子佳人动人感情,流传下来的忠君爱国的情怀,欣赏京剧的老外没多少,但是全球的三国粉丝哪个不为了关羽疯狂。千年前的故事你现在看来简直酷的一逼!汉武帝的豪情,卫青霍去病的英姿,太帅了....这些东西你把它弄成游戏,电视剧,电影,任何题材和形式都酷的一逼。

可惜现在那些喊著中国传统文化的都在电音的伴奏下穿著脸谱和大褂唱著嘻哈.....


我相信真正优秀的文化不需要保护,而没有竞争力的文化则怎么都拯救不了。中国人有一种天生的厚古薄今态度。文化自信不仅仅是相对其他民族,也要相对古人,也要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强。要发扬和保护日渐式微优秀传统文化,要加以改进使得其可以融入现代社会,拘泥形式固守成规只会加速它们进入博物馆的速度。要改变厚古薄今的态度,给现代中国以文化发展的宽容氛围,创造新文化。

儒家四书中的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借这句话的一部分,做一个回答吧。

大学这部书是儒家的「入德之门」,相当于是一份纲领性文件吧。然后这份纲领性文件的第一句话,就是在说儒家的根本方向是什么。和题目结合来说,就是我们首先也要明确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去学。

明明德,意思大致就是恢复自己生来就有的美好德行。放到我们题目里来的话,就是传统文化首要目的,在于提高我们学习者自身的修养。

亲民,就是新民,大概意思是说要通过自身的修养带动更多人去学去用;也有解释是说,要去找顺应时代潮流,顺应大众意愿的方式,去让他们知道学这个的好处,并去学去用。

联系题目来说,要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播弘扬,先要自己学好用好,让别人看得到你学了之后人变和善了,而且一直很开心;然后呢,也要结合现代人的这个喜好去做传播,不能太拘泥于古代的形式。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学传统文化,到公司上班一上来就给领导上司磕头,你怕不怕?说到底,其实是没学到家,学得用得让人不舒服,就多半是有问题了。孔老夫子不也说「礼之用,和为贵」嘛。

至于最后的止于至善,我理解不深刻,就不说了。藕益大师是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分别解作自觉、觉他、觉满,我依从大师的这个解。

至于西学,我原本了解就极少,2年前开始则基本上就很少接触了,所以没什么可以说。引用刘丰教授观点来说,就「求同尊异」吧。

最后的话,我理解比较浅薄,为学也不严谨,所以只能说是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真的是要学习的话,推荐还是先多读读原文,读熟了再去看一些有根据的解说吧,比方说藕益大师的《大学直指》等、李炳南教授的《论语讲要》。

不当的地方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吧。谢谢。


在周人入主中原以后怎么保持我们商人的优秀文化,在线等挺急的

文化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发展需要什么传统文化,自然会被发掘出来


多读书,多思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