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乐评」下面,一个学过音乐的学生,试图用专业知识与人交流,并无故意找茬抬杠之意,从其回复中能看得出来是个科班的。但这种无攻击性、单纯想要交流性质的回复,却被这篇「乐评」煽动的跟风者,喷的注销了账号。


近十年听后摇比较多,最喜欢的一条简短乐评来自网易云《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我对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人类发展感到失望,我觉得人类失去了探索精神,太多本应成为领路人的大脑变成了逐利的收割者。

也许这才是苏联解体对人类最大的害处。一旦失去对手,我们就开始变得懒惰,追求利润,眼光向内。


"我喜欢一个人,我想要给她最好的结局。"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我没有变,你知道就好。"

《我们很好》网易云热评


他妈的—尧十三

灯泡灭了,我仔细检查了下,钨丝并没有断。我重新按下开关, 灯泡闪了两下又灭了。我问,你怎么了,不开心么。灯泡回答,等会儿,有个蛾子在窗外看我好久了。我说,那不挺好,有人看得上你。灯泡说,我不是火,别让她看错了,误了人一辈子。

绝望的歌曲,绝望的评论,原来爱情可以如此之丧。


不说哪条,说哪类吧。

莫过于在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曲子下面,复制(或者现编)上一段毫无关联的土味文青散文。

每次看到都感触颇深:啥时候音乐素质普及教育才能取得初步成果,好让大家哪怕不懂乐理,至少稍微猜一猜这曲子究竟是个啥,而不是跑到练习曲下面回忆初恋,跑到弥撒下面歌颂青春,跑到梦中的婚礼下面介绍爱听古典的男孩子多温柔。

这样一对比突然觉得某著名卡农下就帕老的妻子展开的讨论已经很给面子了,好歹看了下「背 景 故 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