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职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乐评人这个集体,既未参与中国乐坛的变革,也没有在音乐方面留有建树。

乐评人们是靠著盲目的个人自信和哗众取宠的手段而苟延残喘至现如今这个低俗的娱乐时代吗?


乐评人的作用不是去伪存真,最多只算是各抒己见。

他们不是结论者,而是总结者。

好与不好,对与不对,时间是唯一的标准。


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时候音乐欣赏是有「门槛」的。这个「门槛」没有分类和隔离的意味,只是说每个人在音乐面前的角色不同,对音乐的关注点不同,听音乐的数量不同,喜好不同,甚至目的不同,他们对同一音乐的理解都是有非常大的偏差的。

虽然现在的很多流行音乐已经足够低「门槛」和通俗化了,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听众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音乐的好坏。在评价一个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最常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好听不好听。好听的话它是为什么好听呢?旋律动人?节奏动感?歌词生动?和弦精妙?配器丰富?编曲新颖?事实上哪怕是前三个不需要任何乐理相关经验的问题很多人都回答不出个什么来。我相信很多喜爱音乐但缺乏经验的听友都希望能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样的音乐是真正值得聆听的,抛开客观意义上的好坏,以纯主观的思路去理解音乐,我们也希望在我们喜欢一个音乐作品的时候能知道自己喜欢的点在哪里,跟别人推荐的时候能用清晰的有逻辑的语言去描述它给你的感觉和背后的原因。而这些我们都可以在乐评人的评论中找到可借鉴的方式和可参考的角度。

换言之,很多听友不懂得乐理知识,也没有时间精力去深入了解,但希望能有一个懂行情的人能快速带自己入门。就像一个人不懂得奢侈品,也懒得学习如何辨别真伪,想买一个大牌包包,又怕自己上当受骗。于是他找了一个很有奢侈品购买经验的朋友帮他选购。对普通听友来说,乐评人就充当著这位朋友的角色。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一个职业的产生一定是和时代大环境息息相关的,衍生到音乐圈或者编辑圈这个小环境下,有乐评人这个职业一定是有一部分人是需要这样类型的内容输出的。硬要追究其成因的话,也许就和音乐评论一样,各自有各自的道理,各自有各自目的。


我总觉得乐评人用他们一些所谓专业知识去分析作品,影响人们对一首歌的最初理解与感受其实是非常没必要的事。对音乐的感受是永远属于自己的。

但很多人喜欢根据乐评人的分析推荐去听歌,好像这样自己的音乐审美就能提高了一样。其实乐评人大多也只是懂点基本音乐常识,并且有自己喜好的评论人罢了。

参见艺术家与评论家的关系。


乐评人不是一个职业,都是各大媒体的编辑。


写乐评就图一乐,如今国内拿这个当职业是不可能的。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国人习惯对于一切问题要有标准答案,甚至对于文章、音乐、电影这种个人主观意愿极强的艺术形式也要有标准答案(想想读书时令人啼笑皆非的语文阅读理解)。在时代洪流中,站在大众群体对立面,处于小众群体的人,会有一种天然的不适感和弱势感,他们难以和多数人交流自己的喜好,难以被认可,迫于合群的需求,不得不通过各种评论人的作品,追逐主流作品。

乐评人成为了一种标准答案的提供者,提供的标准答案越多,受到越多人认可,其水平也被默认为更高,往复循环,可能形成某种伪学术权威。

打击这种乐评人的现象越多,我认为青年群体独立性越强,越不会人云亦云。

毕竟,我喜欢,与你和干


乐评人不能算是职业吧,乐评人往往都有其他的工作,可能是自媒体,音乐推广。也有可能本身就是歌手,或者音乐方面的制作人之类的。乐评人只是一个身份,可能是当你本身的名片不够响亮的时候,就加个乐评人的称呼。

其实没必要这么讨厌乐评人,个人有个人的想法喜好,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无论你觉得是好是坏,有乐评人是一件好事情。再者就算你觉得他哗众取宠,怎么怎么样的,那不是因为他们是乐评人所以这样,而是因为那些人本身的原因,只不过综艺节目让你看到他们了,把职业本身和行为相连挺傻哔的


有需求呗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像我这样的经历

  1. 听歌往往听不出歌的好坏
  2. 刚开始听一歌倍难听,多听几遍就像遭受洗礼,感觉好听得不得了

反正我一直觉得我其实是没有音乐鉴赏力的,就是对歌的印象都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别人说它可能很独立 很小众 很经典 ,我就会很容易喜欢上? ? ?(小声哔哔,哪怕一开始特别瞧不起这歌 )

所以乐评家的存在是多么有必要啊,让我不至于 多听几遍学?叫,大苹果啥的,就会轻易觉得无比经典啊,好听非常啊,史无前例啊吧啦吧啦

所以我觉得对于听众来说,尤其是自我尚未具有鉴赏力的听众来说,正向的积极的引导绝对是有很大意义的。 就像在孩童时期,世界观还没形成,教啥就是啥,你告他学?叫有音乐价值,他自然就会相信,那么以后他就会倾向去听这类歌曲、、、

继而可以想见,这对我国的音乐市场又是多么大的冲击,听众难以接受真正有价值的音乐,那么哪怕有好的音乐出现,市场不容许,那就活不成

当然了,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喜欢不同种类歌曲的权利。但我想说,低俗不等同于流行。流行可以出现,经由市场和听众的淘汰,也许成为经典,也许不能,但歌始终都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价值观的反射。 我希望,不要到以后,下一代做音乐研究的时候,反问我们这一代,难道你们只剩下些口水歌来填充你们贫瘠的精神世界吗?所以在这种时候,乐评家就格外重要吧,承担自己责任,去指引像我一样不懂音乐的low逼 选择真正值得流量的音乐。

当然了,不可否认的是,乐评家可能成为流量音乐的走狗,为了所谓金钱 名声,去说昧良心的谎言,以此来给歌手披上所谓专业的外衣,哄抬身价

也有可能的是,有些乐评家,混进专业部队,人云亦云 借歌手名声 自我抬高

一个职业中,自然良莠不齐,实属正常,但以我个人之见,这样一个提高人类品味的职业,很值得被保存下来

话说,没有专业的乐评家考试吗?把所谓专家统统刷掉,留下真正有审美力的大佬啊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为什么有影评人?

为什么有美食评论家?

为什么有酒店试睡师?

对吧,真没必要抨击这个,只能说某些人评论不专业,不客观。


乐评人 影评人 大致类似 他们的观点都是主观的 只是给你一个参考或者说一个理解的角度 有一些评的很好很专业 也许可以帮助你更深的理解这个作品 所以说他们存在当然有意义啊 有一些评的不咋地 他就那么一评 你就那么一看 没必要杠什么 不能说他存在就没意义了 总之 尽信书不如无书


高中时我被艺术导师推送的就是大学进入音乐文学音乐文化专业,职业定位就是职业乐评人,当时并没有导师那种情操,一直就是当故事在听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像算数一样的做乐谱填空,样板戏背到吐……最终我还是选择放弃了这个专业,不过有点后悔吧,哈哈哈哈,真的没想到文娱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不过我以前曾经短期内向往的乐评人并非只是吹毛求疵的那种职业,更加像买手吧,把好的东西带给更多人这种


其实我就在想啊,本质上美食家其实是个作家,乐评人如果是评严肃音乐或许除外,写通俗音乐的话,恐怕身份也应该是作家。

本来以前乐评人就是叫音乐专栏记者啊……


没有乐评人的话,像华晨宇这种歌手怎么营销?


我觉得没什么意义,最多就是推荐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满足一下表达欲望罢了,甚至可能对音乐创作起到一些负面作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