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姑娘六岁了,近来看到不认识的女孩,她就会「哼」。并且经常问我「妈妈,我看到别的女孩,老是嫉妒她们。」我问她嫉妒什么呢?她就说「我嫉妒她们漂亮。」或者「她们都有我没有的玩具。」其实,我宝宝长的挺漂亮的,经常有人夸她。我以前也是情不自禁夸她漂亮啥的(看自己的孩子都自带柔光滤镜)。后来我怕她长大后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相貌上影响以后学习啥的,就比较理性了。玩具这方面,不是说要啥就买啥,但她的合理的要求都会满足,并且买玩具的时候基本都尊重她的意愿,买她挑选的。我安慰她说,她有的玩具别的小朋友不一定有啊,但感觉收效甚微,怎么引导孩子的嫉妒心?现在很困扰我。请各位有经验的老师,家长,心理学家,帮帮我。


1.比较和嫉妒是人的天性

孩子的问题往往不严重,严重的是家长的焦虑是家长把害怕孩子「不好」而产生的过度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

2.你家宝宝这个年龄,比她更小的时候多出来一些基本需求,比如渴望变美

首先你要允许孩子嫉妒

允许孩子扩张自己的动物本能大人身上的嫉妒比孩子多多了,为什么你不愁?因为大人会掩饰而孩子不会如果你太刻意地引导孩子,甚至告诉她嫉妒不好看上去培养了一个「好」的品德实际上,让孩子失去了做自己的机会鼓励孩子爱自己,减少嫉妒的负罪感,比培养所谓的品德,要好得多所以即使你引导她,我希望你不要著急,不要焦虑你希望孩子管住嘴不要那么锋芒毕露我可以理解,但是你只要观察到自己那种害怕空,害怕孩子不好的焦虑,你就能允许孩子膨胀自己的个性而不至于过度压制

3.身教远大于言传

如果你看到比你美,比你富,看上去比你悠闲比你过得好的人

你怎么说?怎么做?引导孩子,比不上父母自己反思自己,比不上创造一个爱自己的家庭氛围当你和你爱人,都非常爱自己,活在当下,不为拥有什么而狂妄狂喜,不为失去什么而过度失落焦虑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卑不亢享受完善自己的过程孩子不会嫉妒过度的

4.生下了孩子,别把自己做不到的遗憾,投射到孩子身上

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社会最可笑的笑话只有虫子父母,才会有这样的望

如果,父母是龙是凤,还需要过度地望吗?孩子不优秀都难

孩子,是上帝给所有父母一次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所有父母要把重心放在完善自己身上

认识自己,永无止境

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嫉妒行为了。

心理学家玛利亚 莱赫丝特 带领的研究小组曾经考察了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大小的婴儿在四个情境实验中的反应,这四个情境分别为:实验者在婴儿面前喝水,实验者盯著婴儿看,实验者和婴儿的母亲说话但是母亲没有回答,以及婴儿的母亲与实验者说话并且发出笑声。结果发现,前三个情境都不会引起婴儿明显不安,因为他们都没有占据母亲的注意力。但在第四个关于实验者持久的占据婴儿母亲注意的情境中,同其他年龄的婴儿一样,3个月的婴儿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安,他们会在座位上动来动去,并且嘴巴里面发出急促而愤怒的声音。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因为养育者持久的注意力对于个体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嫉妒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

随著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自我保护分为两个部分:保护亲密关系和保护自尊

首先,宝宝会因为保护亲密关系的动机而变得嫉妒。例如,当母亲对另外一个宝宝关爱有佳的时候,宝宝会觉得另外一个宝宝正享受著母亲的爱,可是自己却没有,于是就感觉到了对于自己和母亲亲密关系的威胁,进而产生了嫉妒的情绪。

在行为上,这种情绪反应既会指向母亲,也会指向被母亲关爱的那个孩子。指向母亲时,会不让母亲抱别人而让母亲抱自己,严重时则会大吵大闹。指向别人时,会推开被母亲关爱著的那个宝宝,甚至攻击对方。

其次,宝宝会因为保护自尊的动机而变得嫉妒。这一般发生在2岁以后的孩子身上,因为伴随著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2岁之后的宝宝渐渐的开始关注他人,尤其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而获得自尊体验。 当母亲等在夸奖别的宝宝时,就会觉得别的宝宝在收获著自已渴望的积极评价,从而感觉到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威胁,而为了保护自尊,宝宝就会表现出主动索取表扬或者说别的宝宝不好等嫉妒行为。

而内心没有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宝宝更容易感受到关系或者咨询的威胁,产生自我保护的反应,产生嫉妒。因为缺乏安全感,宝宝倾向于时时刻刻把家长对于自己的关注攥在手心里,需要时时刻刻保证家长对自己的肯定,一旦体会到「空档」,就仿佛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此外,「养尊处优」的宝宝也会更容易「吃醋」,因为这样的宝宝在日常的生活中被过分溺爱,形成了强烈的优越感和特别自我的性格,认为家长只能艾滋,只能夸自己,别人不能比自己强。一旦发现了「意外」,他们就难以接受。

而作为宝宝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嫉妒以及之后的进一步反应,可以及时的提醒家长对于宝宝的关注,有助于宝宝重新感受到与家长的亲密关系及自尊等。但是这样的消极体验也可能会导致宝宝动手打人等不当的过激行为,阻碍宝宝良好的的社会互动;持续的嫉妒还容易成为心理困扰,不利于宝宝心理的健康发展。

那么,家长如何应对宝宝嫉妒别人这个问题呢? 这里有几点建议:

1. 给宝宝稳定的爱

通过稳定的爱,以防宝宝感觉到不安全,或者担心失去家长的关爱或者肯定。但是也要注意,不要溺爱宝宝,唯宝宝独尊。

2. 与宝宝多加沟通

通过沟通,让宝宝明白,当家长关爱别的小宝宝的时候,不代表家长就不爱宝宝了,家长夸奖别的宝宝的时候也不代表自己的宝宝就不好了。通过这个方式,一方面增加了与宝宝之前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加快宝宝的社会化过程。

3.注意宝宝的感受

当家里来了其他的小客人的时候,不要在照顾小客人的时候冷落了自己的宝宝,更加不要以「警示」的方法显示对小客人的关照,应同时照顾到宝宝的感受。比如,不要对宝宝说「你别欺负小客人」,相反,可以对他们说「你们两个在一起好好玩,不要相互打闹」。

4. 避免比较多夸奖

尽量避免将自己的宝宝与别人家的宝宝做比较,尤其避免在夸奖别人家宝宝的同时,贬低自己的宝宝。注意在夸奖别的宝宝的时候,也 要夸奖自己家的宝宝。

5. 不要责怪 「吃醋」 的宝宝

当感觉到宝宝因为「吃醋」的原因发脾气时,不要责怪也饿不要嘲笑宝宝小气「」,可以站在宝宝的视角说:「宝宝是想提醒我冷落宝宝了吗」,然后及时的成活宝宝「亲爱的宝贝」,对宝宝说「我爱你」等等。

德国嘉瑜伽卡尔·威特说过:教育孩子,首先要重视孩子。很多时候,重视孩子才能明白孩子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照顾与教育孩子。


案例:


我的孩子 4
岁了。有时他表现不好时,我们就拿邻居小朋友小宇给他做榜样:「小宇可乖了,小宇就好好吃饭。」渐渐地我发现,我再提小宇如何时,我的孩子会说:「小宇不乖,小宇臭!」甚至见了面也不理小宇。有时还会跑过去,推人家一把。上次我去幼儿园接他,老师告诉我,今天在做操时,儿子故意绊倒小宇,让小宇磕破了膝盖。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


嫉妒是一种心理缺陷。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做最顽强、最持久了。」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和成长之中,这种嫉妒之心也就更多一些。孩子的嫉妒心基本上都还处于萌芽期。但有嫉妒心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是不受欢迎的。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孩子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也就越多。这就给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障碍。所以,嫉妒心也是孩子的人际智能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大绊脚石。


嫉妒心强的孩子一般有如下表现:


(1)盲目骄傲自满


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看不到或不愿意承认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过分自信,甚至自大。认为什么都是自己好,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还要强词夺理,故意挑刺贬低别人,有时还冷落、不理睬比自己强的人。


(2)感情上过于自私霸道

有些孩子只允许父母、老师关心他一个人,以他为中心,一切围著他转;不愿意父母与客人讲话,不愿意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看到别人受表扬就不高兴,甚至嫉恨。


(3)不切实际地争强好胜


有些孩子处处要求占上风,不能同小朋友平等相处,喜欢别人听他的指挥;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时,自己总要挑最好的玩具,选最好的角色;比赛时,只能胜不能败,只能赢不能输;败了输了就发脾气或诡辩,破坏游戏规则,使大家不欢而散。


(4)爱虚荣


有些孩子喜欢在同伴面前炫耀显示自己,对不如自己的人讥笑、嘲讽,对强者挑刺、中伤,背后讲坏话,搞恶作剧等,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


因为对自己和别人的认识过于主观和偏激,所以有嫉妒心的孩子在发展内省智能方面也困难重重。


嫉妒心的产生,与人最关心的事物相联系,因年龄而异,因人而异。孩子们之间的嫉妒常常反映在以下问题上:


(1)因别人学习好而嫉妒


学习是孩子们的主要任务,学习成绩是评价孩子的重要指标。因此,有的孩子学习不如别人就嫉妒别人。有一个班级曾经发生这样的怪事: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星期,班上成绩最好的几个同学的笔记本不翼而飞,这几个同学著急的心情可想而知。考试之后,笔记本又回到了那几位同学的课桌里。显然,这不是一般的恶作剧,是某个同学出于嫉妒心理,采用了不道德的手段。


(2)因别人受表扬而嫉妒

这在孩子们中是常见的现象。别人受了表扬,有的孩子暗中不服气,有的公开挑人家的缺点,也有的故意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实,他们的心理反应是:「有什么了不起,我也做得来。」


(3)因别人受到老师重视或与老师关系好而嫉妒


这也有老师的责任,应该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嫉妒是没有好处的,有的孩子因为不被重视或与老师关系不如别人而嫉妒受老师重视及与老师关系好的同学,并且常常迁怒于老师,背后议论老师,甚至对班上的某些事情采取消极的态度。


(4)因同学之间的亲疏而嫉妒



孩子故意捣乱?嫉妒心太强?父母应该如何教育?

有时候父母会遇到一些事,就是孩子似乎很容易吃醋。

如果家里刚好有个二胎,或者是其他亲戚的孩子,孩子很容易表现出嫉妒的心理。

看到网上有个妈妈分享了一个故事:

A妈妈有个3岁的孩子,但是A孩子非常爱「吃醋」,为此特别苦恼。

自从妹妹出生后,A孩子就非常不喜欢妹妹。

在家里每当妈妈抱妹妹或者给妹妹喂饭的时候,A孩子就会故意捣乱,引起妈妈的关注,甚至会发脾气。

再者每当妈妈师夸奖其他小朋友的时候,A孩子就表现得很不开心,有时会故意攻击被夸奖小朋友。

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嫉妒心理,俗称「吃醋」。

从理论上讲嫉妒是因为对别人拥有的东西或能力怀有「本应该属于我」的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怨愤的情绪或行为。

1

如何看待孩子的嫉妒心?

什么是嫉妒?

嫉妒是一种「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几乎是与生俱来的。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

实验显示,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时。

3个月大的婴儿通常会会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蹬腿和发出叫声等不安反应,甚至哭闹起来。

嫉妒的危害

婴幼儿期的嫉妒最初多数与母亲有关。

如果母亲抱别人家的孩子、把好吃的分给其他孩子或夸奖了其他孩子,都会引发孩子的嫉妒。

有的孩子会变得不高兴,甚至去攻击人家。

随著年龄的增大,孩子相互比较的对象和机会增加了许多,嫉妒会出现的更加频繁和多样。

如偷偷地把别的孩子的玩具藏起来,破坏那些爱炫耀孩子的东西或当家长夸奖其他孩子时,便大喊大叫以引起注意。

可见,孩子期的嫉妒往往具有外露性、攻击性和破坏性的特点。

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

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

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嫉妒的好处

不过,嫉妒也不完全是件坏事,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够宽容的具体表现。

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是成长的副产品。

通常,嫉妒情绪强烈的小孩,好胜心也强,愿意为某一方面的成功付出双倍的努力。

只要家中予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使之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2

5招疏导嫉妒心

理解孩子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人之常情,只是年龄小的孩子表现的更直接,更外显,很容易被大人察觉到。

当孩子表现出嫉妒的感受时,家长不应该一笑置之或者立刻站出来否定。

而是应该给予承认和接受,让孩子正视这种情绪。

当孩子的这种情绪得到承认的时候,他的愤怒往往会减弱甚至消失,然后,再进行引导,更容易得到孩子的接受。

分析嫉妒行为出现的可能原因

为什么孩子突然会出现嫉妒行为?

需要我们根据当时的情景分析孩子嫉妒的原因,然后给予针对性的安抚、引导甚至教育。

如果孩子因为担心父母会把自己的爱转移给别人而嫉妒其他跟我们亲近的小朋友。

我们就可以一边安抚孩子一边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喜欢他、爱他,但爱他不等于不能对其他小朋友好。」

培养孩子乐观宽容的品格

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喜欢这么思考:我能、我行,我会。

而心胸狭窄的人自然容易出现嫉妒心理。

所以家长们从小就应该锻炼孩子如何去宽容别人,如何去强大自己,培养乐观开朗的好品格。

当孩子出现嫉妒心理时,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暗示。

如用鼓励的目光进行情感暗示,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讲故事,带他出去散步等,使他用另一种情感冲淡或代替嫉妒心。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嫉妒心。

因此,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他知道自己也有优点,也有为自己而骄傲的资本。

研究发现:当孩子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时候,他们就更容易接受别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关注这种自信。

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妒嫉心理,更有利于他们塑造自我,这才是真正值得别人艳羡的本领。

因此,要对孩子的长处给予由衷的肯定和赞美,赞扬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满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引导嫉妒情绪向积极方面转化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

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

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若在竞争中输了,家长帮助孩子弄清别的小朋友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使他改变只从结果进行比较的简单的思维方法。

3

应对孩子嫉妒心的误区

故意让孩子「吃醋」

家长在最初发现孩子的「吃醋」行为时,第一反应往往是开心,觉得孩子长心眼了。

为此甚至会故意让孩子吃醋,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温暖,尤其是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

父母要注意态度,避免对别的孩子太亲热而刺激孩子的嫉妒心。

过于袒护孩子

有的家长当看到孩子因为嫉妒别人而说「他的水枪一点都不好,还漏水」。

千万不要接著说「是的,改天妈妈给你买个更好的」。

这样做,不但不能缓和孩子的嫉妒情绪,反而会火上加油,诱发他的攀比心理。

同时家长千万不要用贬低孩子所嫉妒的对象的办法来减轻孩子的嫉妒心理。

那样会导致孩子过多地去看别人的不足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过分使用「反面激励」

有的家长为哄宝宝听话总说:「你要是再淘气,我就不要你了,我们再生个小妹妹。」

正是这样的话在孩子心中种下嫉妒的种子,你的话让他感到不安和不快活。

甚至会由嫉妒小朋友、不服气而产生嫉恨。

很多时候,小孩子的表现其实都是自然而为。

这么小的孩子,可能自己也是第一次经历类似「嫉妒」的感受,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更多是引导,而不是责骂。

当一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经历的是什么,可以有哪些选择去面对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盲目去批评他做出了一种行为呢?

总之,父母重要的是去引导和帮助。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再学会如何正确地去应对它。

更多育儿相关可以点击这里

本文来源公众号:奇爸奇妈(qmqb110),专注分享宝妈宝爸最关心的育儿知识。


首先我们作为成人,需要允许和接纳孩子这样嫉妒的情绪,需要正确地引导她正视自己的心理过程。在某种情景下,比如她看见有个小朋友拿了很多的芭比娃娃,会出现一些行为和表情上的呈现,你可以就此观察,可以让孩子来描述下她自己内在的真实需求,「那你觉得你需要我来帮助你做些什么吗?」她在表述的过程中,实际上这个语言就帮助她的情绪得到释放。孩子有时无法描述自己的需求,家长需要询问、核实,帮助她明晰自己内在的需求,需求被关注了,那么情绪就被转化成了能量。

其次,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一分钟欣赏,事情+感受+一句爱的语言。比如你看见孩子照顾小动物,可以这样说:「妈妈看到你照顾受伤的小动物,及时给小动物喂食物,关心小动物是否会冷、会生病、是否会饿。这个过程妈妈觉得很感动,妈妈欣赏你,欣赏你爱护生命、尊重生命。」如果孩子经常被及时的欣赏,孩子会变得自信,喜悦,外在的欣赏与肯定满足后,孩子才能够达到自我欣赏。当孩子可以自我欣赏时,孩子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需要透过外在的肯定来获得认可。

成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无意识地拿她来与别的孩子比较。所以,当我们知道她有这样的情绪变化时,需要有意识地去避免比较(比较也会导致孩子产生这样的嫉妒情绪),成人在她面前欣赏他人的时候,也需要谨言慎行。

生活中,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管理情绪,精微情绪的绘本,比如建议你阅读一下《我好嫉妒》、还有贝贝熊系列《甩开嫉妒心》这两本书。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故事,成人对嫉妒有一个正确和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嫉妒的情绪。


我觉得,应该思考一下,嫉妒是怎么来的,可能是你老夸孩子漂亮,孩子觉得只有漂亮才会被夸,那遇到更漂亮更可爱的小姐姐,她害怕被比下去,会得不到夸赞,所以产生嫉妒,

我觉得吧,生活中,平常心对待就好,不管是自家孩子,或者是别人家孩子,都不要过多的夸赞和贬低,不管你的初心是希望孩子更加努力,上进,或者是希望孩子有自信。

过多的夸赞和贬低,只会带来自负和自卑,所以,我不赞成一个劲夸或贬,都不可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