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听别人说硫酸是很强腐蚀性的东西,一丁点都不能碰,所以想问问大伙它到底能恐怖到哪个境界?


我自己平时见到硫酸的心态就是:98%浓硫酸不会冒烟,都不用在hood里面操作,真是方便。而且用浓硫酸比较多的场合就是做溶剂,用来处理石墨,而且都是带著手套的,浓硫酸洒在手套上基本没事,所以没什么恐惧的心理。至于稀硫酸,比如用来做电解液的1M H2SO4,那就更随意了,用来洗手都没事,特别安全。

多说一句,如果是浓硝酸,我就会小心一点,一来是它发烟,你吸进去特别的呛,二来用硝酸处理碳的时候,很容易爆炸。

如果是浓氢氟酸,那基本上能不用就不用,即使用也是全副武装并且坚决防止洒在手套上,手套不见得能防止氢氟酸接触你的手,一旦接触了皮肤,基本上就完蛋了。

我做实验最小心的化学品是叠氮化物,轻拿轻放,不敢有任何怠慢,好奇为什么的话,你可以查查雷管的化学成分是啥。


放张图吧,为啥说硝酸处理碳很危险。前几年东华大学重大实验室爆炸事故。即使你对于做GO(Graphene oxide)这个实验已经司空见惯了,也不能放松警惕,否则结果就是这。


没想到这种科普小文章这么火,那就再说个有意思的事。

关于做化学合成,有些实验你在美国之类的地方是不让做的,所以你看到相关的文章都是中国发的。比如说有人用超高温和超高压的水热做多孔的磷化物。我没有亲眼看过,听传言说他们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单独盖了个房子,就是用来做这个反应,即使炸了,也就是房顶掀了而已,反正周围没有人。还有,如果你经常去查一些古老的文献,你会发现苏联时期,苏联人做过很多合成,把几种试剂放在一个容器里面,然后装满炸药,然后引爆,BOOM,用产生的激波来促进反应的发生,我想这实验除了苏联人也是没谁了。


再更新一个,关于危险化学品登记,购买,保管。

不同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定义真的差别非常大。比如美国认为氢氟酸是极其危险的,对人身安全伤害非常严重,所以想用氢氟酸一定要特殊的安全培训,然后登记购买,废液的处理也是独立于其他药品。相比之下,中国并不是很在乎一个人的安全,氢氟酸很多实验室都有,其实以个人名义都可以在化学品网站上面网购大量浓氢氟酸,完全不查任何手续。中国比较在乎的是社会稳定,群体性事件,所以对易制爆药品管制非常严格。比如硝酸,简直是太常见的药品了,但是在中国需要开手续备案才能购买,防止你私自制造爆炸物,危害社会稳定。而在有些国家地区,硝酸是随便买的,不仅是硝酸,乌洛托品都可以买到,所以分分钟制备出RDX(主流军用炸药)。


浓硫酸不恐怖,因为浓硫酸的危害都是可预见的。怎么说呢。浓硫酸一滴倒手上你的手会在短时间内火辣辣的疼,你会第一时间冲到水池边用自来水狂冲。。。冲完涂点烫伤膏该干嘛干嘛。。。回头就忘了。。。

如果一不小心滴了一滴氢氟酸在手上你都不会有知觉,半个小时后手开始巨疼。但是氢氟酸已经渗透进皮肤了,对骨头的损伤是永久性的。量大可能还致死。

硫酸撑死撑死毁容,小事。。。


那是要看在哪里了,如果说是在实验室里,那其实比他恐怖的多的物质多了去了,硫酸算是比较人畜无害的那种了,只要保证不沾手上就完事了

酸类比如氢氟酸。。。。哪个狗砸拿出来用完不放回去赶紧过来把你拿出来的氢氟酸处理好放回原位,什么你拿出来的时候它已经是在错的地方了?去查使用记录看是谁放错了把他拉出来挨打

比如硝酸。。。。这玩意会挥发和分解出二氧化氮,什么你想拿过来实验桌操作?滚回去通风橱边上玩去

但是如果说

是在实验室以外的地方的硫酸。。。。

这玩意就相当危险了

因为手头上不一定会有应急处理的物资和条件

被沾染了很可能会由于处理不及时而引发严重后果


再补充一点,为什么说浓硫酸没多恐怖呢?因为这东西虽然对有机物输出高,但是发育难(被塑胶手套针对)移速慢(油状液体流动慢)射程短(高沸点难挥发)还自带小地图定位暴露(很多人拿起硫酸都会把警惕性拉满)……总之,在危险性方面就是个蛇皮试剂。

摸过(字面意思)的表示没多恐怖。

我第一次拿浓硫酸的时候也是不敢用,举著瓶子手一直抖就是倒不出来……

学长在旁边一看,气的拿起浓硫酸走到水龙头旁边倒在他自己手背上,然后立刻冲冷水,冲了两分钟之后让我看他的手有事吗。

(只要能做到立刻用大量水冲洗,这东西真没啥好怕的……不像熔融碱液溴HF那样粘上就没救。)

说实在的,如果旁边就有水管子,这东西的伤害未必比得上高锰酸钾。但是如果给它脱水、放热、更快地脱水……的时间,对有机物的杀伤力还是有的。

我有一次弄到手上,先是愣住了,然后跑到另一边的水管那里,大约过了十秒吧,手指感觉有一点热和刺痛,但是洗过之后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实验室里比浓硫酸危险的东西多了去了,还是保持敬畏为好。


更新回答:

求求你们把回答看完了再去评论区吧,评论区所有问题我都在正文里讲过了

还有浓硫酸洒到皮肤上怎么处理的问题,信不信由你,反正那些质疑起哄的也不在化学实验室和化工厂干活,真干这一行的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补充回答,回答评论中的问题

既然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那稀硫酸能不能在空气中蒸发水变成浓硫酸

上图

只要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大于硫酸中水的饱和蒸气压,那空气中的水就会跑到硫酸里

标况25℃水的饱和蒸气压是3.169kPa,天气预报里相对湿度就是现在水蒸气分压占饱和蒸气压的百分比

有想算的可以算算哪个浓度下的硫酸能和现在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平衡(提示:图中压强单位为mmHg,需换算)


咱们分情况讨论一下:

稀硫酸就是普通的强酸,几乎只有酸性,0.1 M的尽管放心用,洒手上都没事,只要在它变成浓硫酸之前洗手就行。问题就是万一你把这茬忘了,比如洒到衣服上没注意,它变成了浓硫酸……请看下一段。?

浓硫酸(95-98%)对有机物的作用重点突出一个脱水性。?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实验室几乎见不著100%的硫酸,因为工业上生产的是硫酸与水的共沸物,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煮沸了硫酸(300℃以上),出来的是SO3蒸气和水蒸气与浓硫酸比例相同的混合物。想要100%的?没有纯硫酸,只有发烟硫酸,就是把SO3加到浓硫酸里。

好了讲浓硫酸的脱水性。硫酸水化?是一个非常剧烈的焓减熵增的过程,会把脱水反应的平衡用力地往脱水方向拉。有机物脱水本身是一个吸热熵增反应,硫酸水化正好放出大量的热,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蔗糖黑面包反应,中心大约是200-300℃吧。

所谓脱水呢,其实是浓硫酸将有机物内的羟基质子化,水分子离去,发生消除反应。把水从有机物中拽出来,让有机物按氢氧比例脱水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不正确的,比如同样是C2H6O,换成甲醚给我脱一个水试试?同理,冰醋酸和浓硫酸混一块也不会变黑炭(甚至都不用这个条件制备乙酸酐)。糖类变黑炭也分是什么,比如蔗糖和淀粉是变黑炭,纤维素(棉花,纸张等)是变黑变脆,说白了这个黑炭不是纯净的碳单质,聚合物的碳骨架在某种程度上保留著,淀粉的葡萄糖是弹簧一样的螺旋状,但纤维素是平行的直链,所以变黑炭以后的样子不一样。说白了淀粉变的黑炭和你烧糊了的饭没啥本质区别……纸烤黑了和硫酸弄的唯一区别就是硫酸区域边缘明显一点。

至于浓硫酸对皮肤的危害,只要立刻马上?赶紧用大量水冲就没事,我记得有几个版本课本写先用抹布擦,擦个毛啊,有找抹布的时间不如直接用水冲,正规的化学实验室走几步就是一个水龙头,隔几米就是一个洗眼器,走廊里还有好几个淋浴喷头。就算你全身都是浓硫酸,赶紧脱光了(对,别害羞,脱光了,要脸还是要命)用水冲,能洗多久洗多久,包你没事(不过还是得第一时间叫救护车的,叫救护车的情况:浓硫酸沾到眼睛或全身大面积,男性还可能多一个器官)。

至于为什么不和蔗糖似的变黑面包,皮肤的角质层是吃干饭的么?角质层算是脱了水(含游离水很少)的蛋白,?抗浓硫酸十几秒是没问题的。至于前边答案的水蛭,水蛭表皮又没角质化,还有粘液里多少多糖?用硫酸可不就效果拔群。顺便说一句,几丁质也抗浓硫酸,准确的说几乎就没有化学溶解几丁质的方法……浓硫酸不行,浓碱行不行?不行,就算把蚂蚁整个扔浓氢氧化钠溶液里,内脏没了,外骨骼照样。

再说个和浓硫酸类似的,吸水性极强的,五氧化二磷,没错,就那个用磷燃烧测试空气中氧含量产生的P4O10(真实分子式),这货和浓硫酸危险系数是一个级别的,就算以1mg/m3的剂量接触皮肤仍然会有剧烈的灼烧感,和棉花混合还会放热起火。

先讲这么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