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当然不是中国特色,但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一国内的通胀or紧缩研究。我好奇的是,通货膨胀在全球经济中是否相当普遍的存在,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有其规律呢。

请注意我并不是对一国国内的通胀水平如何通过贸易影响其他国家存疑,只是想宏观地了解一下通胀水平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的活动轨迹以及未来会怎样继续存在下去。


简单地聊聊通货膨胀(Inflation)。

通货膨胀的基本概念大家都知道,即:

本意为货币流通数量增加,但也指向因货币流通数量增加,而使得物价水准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也就是物价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于同通货膨胀的解释各不相同。

不过笔者从简易的观点来说,有如下结论:

1、温和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必须。目前世界各国最为平均的年度化通胀率,大约2%-2.5%,这是最为合理的范围。

温和的通胀,在经济发展的国家,有利于刺激消费、刺激产出,促进经济稳步发展。

很简单的例子:以中国内地为例,这几年随著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亦不断增加。如果没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商品价格缓慢增长,价格还跟十年前一模一样的话,会造成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对于社会经济有巨大的影响。

2、温和的通货膨胀的对立面,则都是威胁经济发展的阻滞剂,包括:

1)反通货膨胀 disinflation:指通货膨胀率逐年下降。

物价仍在上涨,但是上涨速度逐渐变慢。往往是货币政策抑制过高的通胀率的后遗症,会导致经济萎缩,失业率增加。

2)恶性通货膨胀 hyperinflation:指通货膨胀率过高。

这个例子在2018年比较常见:委内瑞拉的通胀率最高估计达到1000000%(百分之100万)。

恶性通胀会造成本币急剧贬值,经济萧条。

3)停滞性通货膨胀 stagflation:通货膨胀的同时,伴随经济停滞,简称「滞胀」。

经济停滞,导致失业率上升,大量企业濒临破产;

同时,工资水平下降,供给相对增加;最终会自我修正至平衡水平。

4)通货紧缩 deflation :物价下降或者货币购买力上升。

通货紧缩是指通胀率为零或者负值。

长期的通货紧缩,会使得消费意愿严重下降,抑制投资以及生产,并导致失业率提高和经济衰退。

具体解决途径就是「量化宽松」,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

下面以中美两国过去十年的通胀率来做简要说明:

1、中国2008年至2018年的通胀率:

  • 2009-2010年处于短暂的「通货紧缩」时期;
  • 2008-2009年处于短暂的「反通货膨胀」时期;
  • 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2、美国2008年至2018年的通胀率:

与中国的通胀率数据几乎一致,在次贷危机之后都出现了反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时期。

但是大部分时间内都处在「温和的通货膨胀」区域。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局

可以说,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各个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当然了,有没有能力实现,那是另外一回事情。比如下图的委内瑞拉:

数据来源:委内瑞拉中央统计局

参考资料:

1、中文维基百科:通货膨胀

2、TradingEconomics 经济统计数据


是经济学家发现和总结的规律吧,跟自然科学家一样。

而且个人一直认为通货膨胀作为一个系统的表现,跟物理中的匀加速运动中的加速度一个意思。

加速度跟现有速度同方向,则是通货膨胀;方向相反则是通缩;

同时时间参数是单向且存在任何空间,在经济上的体现就是通胀,财富不会突然大量的消失。


通胀是二战后二十一世纪前全球普遍现象,所以经典经济学课本里,财政政策的四大目的之一就是防通胀。但为什么很多人看不上经济学哪,因为经济学连稳定的基础数据都没有,刚通胀了四五时间,抛去二战重建打鸡血时期,稳定发展也就二三十年,但二十一世纪立刻又进入了通缩的大环境,如果非要找原因,应该是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导致的制造业成本大幅下降导致的。但结果就是,宏观经济学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循环数据支持。拿最重要的一个参数利率来说,过去三十年单边下跌,再往前看三十年单边上涨。合著整个二战以后,非要较真,宏观经济环境连一个完整的周期都不敢说经历过。通胀通缩也一样,所以你问的这个问题,经济学家还是只能靠信仰来回答。


一切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是趋势所成,如自古代各大帝国的货币从一开始的黄金到现在银币,在到最后的铜币这是为什么?因为以黄金和银子的数量是有限的,不管国家在繁荣昌盛都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所以到了现在用纸币很好的解决了这问题,同样的一个问题当国家造的这些纸币流入民间无节制的发放又会造成货币膨胀!货币膨胀是整个社会趋势,没有经济增长哪里来的发展!没有形成差异化就不会形成动力,中国的高物价,房贷车贷的压力同时也造就了一代人才!

同样货币膨胀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民一食为天,只要中国的基础经济粮食,武器航母不断改进这才是正道!


前段时间达里奥先生有文章提及现在是处于长期以及短期债务周期的末端,需要担心的是通缩,而不是通胀。08年中国率先四万亿,基建和房地产起来,创造真实需求带领全球大宗商品走入牛市,而大宗商品(尤其原油)是引发通胀的重要原因。而现在各国央行利率本身都都在底部,货币政实施的空间以及效果不大,而经济又没有起来,没有真实需求(前两年的商品的上涨大部分原因是供给端,通胀只是略有上升),又没有新的产业革命创造新的增长点,未来两年通胀很难起来。

达里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