⒆觿掺ㄗ约合胂竦氖澜纭?/h2>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西奥多·莱维特曾经说过:「创造力就是想出新鲜事物。创新就是制造新鲜事物。

不管多小的孩子都拥有纯真而丰富的创造力,而父母,只需要提供他们一个开放的空间和环境,运用适当的方法和引导,就能激发小小创造家的各种奇思妙想。

1、玩 玩 换 装 游 戏

2、和 小 伙 伴 排 一 场 戏 剧,并 在 其 中 扮 演 角 色

3、做 一 个 科 学 小 实 验

4、抓 昆 虫

对于种类繁多的昆虫家族,孩子们总是充满了各种好奇。

5、去 自 然 中 行 走

大自然中处处都是宝,树叶,果实,树枝,沙石......

等著孩子去发现和探索。

6、收 集 树 枝 和 落 叶,用 它 们 做 点 什 么

将树叶放于纸下,用彩铅或蜡笔摹出纹理

做个树叶灯罩,很唯美哦

把树叶想像成一个小精灵,赋予它性格

7、建 造 一 个 城 堡

用家里废弃的卫生纸筒,做个壮观的城堡,

能把想法通过动手的过程得以实现,实在太有成就感。

8、自 制 家 用 粘 土 或 彩 泥

原料:面粉1杯, 温水1杯, 2匙盐, 2匙塔塔粉(在烘焙商店中买),2匙植物油,食用色素

如何自制?

1.将所有原料混合在一起,放在平底锅内。

2.将原料搅拌,一直到搅匀。

3.用中火煮,不断搅拌直到浓稠成一个面团,最后变稠变硬。

4.将面团放在案板上冷却。

5.约20-30分钟后,揉动面团,再加入面粉,让它不再粘手。

6.用面粉自制的彩泥成功了,可以自制不同颜色的彩泥哦。

小提示:这些自制彩泥可以分颜色贮存在小容器里,放入冰箱,想玩的时候就拿出来,这些彩泥至少能在冰箱里存放好几个星期(如果每天都玩的话),如果拿出来有一点硬,可以放在蒸锅上稍微加热,如果手感粘,也可以再加入面粉。

9、经 常 去 图 书 馆 阅 读

10、编 一 个 故 事 ,并 且 画 下 来 做 本 小 书 !

孩子脑袋里的情景故事太多了,鼓励他们大胆画下来吧!

11、走进大自然

12、培 养 记 日 记 的 习 惯

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帮他们来记录。

13、多 问 问 题

14、学 习 一 门 新 乐 器

15、利 用 纸 盒 做 个 东 西

16、试 著 做 没 做 过 的 食 物 或 新 菜

做好吃的食物,对小朋友来说具有天然的诱惑力。

17、参 观 展 览 馆

把孩子带到经典面前,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和感受。

18、在 别 人 有 需 求 时 提 供 帮 助

19、试 著 在 某 个 场 合 销 售 亲 手 做 的 东 西

20、和 小 伙 伴 建 立 一 个 主 题 俱 乐 部

21、坚 持 做 喜 欢 的 事 情

帮助孩子坚持一个爱好,让它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22、用 粘 土 或 橡 皮 泥 做 点 什 么

23、用 彩 色 的 颜 料 去 创 作

24、看 著 镜 子 画 一 幅 自 画 像

画自画像是小朋友提高观察,发现自我的好方式。

25、在 石 头 上 画 画

石头彩绘,最好使用丙烯颜料,便于著色

可以组合的石头造型

26、自 制 一 个 玩 具

这么好玩还不花钱,善用生活中的废物,是一种智慧。

27、玩 一 个 棋 盘 游 戏

棋盘游戏,有助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以及专注力。

28、学 习 一 项 新 的 运 动

29、自 创 一 首 歌

30、将 一 天 内 要 做 的 事 情 写 下 列 表

31、每 天 想 一 个 好 点 子,然 后 将 它 写 下 来

32、向 一 个 陌 生 人 介 绍 自 己

33、舒 展 身 体,以 最 快 速 度 奔 跑

34、制 做 一 个 立 体 雕 塑

35、玩 拼 图 游 戏

36、随 身 携 带 一 个 绘 画 本

无聊时,本子可以随时承载小朋友的各种奇思妙想。

37、为 孩 子 们 举 办 一 个 舞 会

在音乐声中舞动身体,快乐是激发创造力最好的调味料。

38、保 持 小 睡 的 习 惯 ,让 身 体 得 到 休 息

39、安 静 的 呆 上 5 分 钟

40、看 一 个 大 开 眼 界 并 学 到 新 知 识 的 电 影

41、做 和 科 学,技 术、工 程 及 数 学 相 关 的 事 情

42、用 废 旧 物 品 设 计 一 个 很 酷 的 东 西

43、去 工 厂 参 观,了 解 商 品 被 制 作 出 来 的 过 程

44、在 花 园 里 种 植

从一株植物的生长,感受神奇的生命体验。

45、创 造 一 个 特 殊 的 空 间 去 阅 读 或 做 白 日 梦

「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

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

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

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要思考和创造的更多!


【长文预警】

文章很长,有4000多字,阅读需要8-10分钟的时间。但如果你是真心想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我相信这个答案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另,这个答案可能会颠覆过去你对创造力的认知。

Part One

智商高,想像力丰富,发散性思维能力强就会富有创造力吗?

过去我们普遍认为创造力与高智商或者想像力及发散性思维密切相关,然而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可能并不支持我们这样的假设。

一、杰出的创新者都是高智商天才吗?

当我们说某个儿童或者成人是天才时,我们脑子里第一个念头跳出来,一定是那些智商超高,记忆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超群的人。

心理学家推孟关于高智商人群的那些纵向研究里,「天才」一词曾一度被定义为智商在140分以上的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则意味著智力测验的分数超越了人群中99.621%的人。

然而推孟研究的这些天才儿童成年后除了生活状况比较好以外,没有一个是真正杰出的。

事实是我们观察到许多传统智力测验没有涵盖的一些能力,那些在音乐、艺术(绘画、雕塑、雕刻、刺绣、设计等)、文学、影视、运动、舞蹈等领域有特殊才能的人,例如莫扎特、梵高、达尔文、爱因斯坦、宫崎骏、刘慈欣、周杰伦、周星驰、袁隆平等在各自选择的领域中取得了开创性的杰出成就的人,他们并不一定拥有高智商,但他们却拥有非凡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这一类开创性人才来说,创造力事实比高智商更加重要。

二、想像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能够决定创造力成就吗?

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他的智力结构模型(J. P. Guilford, 1967, 1988 )中指出,创造力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而不是聚合性思维。

聚合性思维要求个体找出问题的一个最佳答案,并且要精确,这正是智力测验以及学校教育所考察的内容。相反,发散性思维要求个体发现问题的各种不同的答案和解决方法,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

举个栗子

问题:画画的工具有哪些?聚合性思维的答案:蜡笔、油画棒、彩色笔、毛笔、铅笔。。。发散性思维的答案:手指、纸巾、蔬菜、毛线以及一切可以创造图形的工具

然而,受测者在儿童或者青少年时期所获得的发散性思维测验得分,与其后来取得的创造性成就之间只有中度相关(Feldhusen Goh , 1995 ; Runco , 1992 )。

显然,发散性思维会对创造性解决问题其促进作用,但发散性思维本身并不能完全被理解为创造力(Amabile , 1983 ; Simonton , 2000 )。

同理,想像力也会对创造性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但想像力也不能被完全理解为创造力。

原因我们可以从对创造力的定义里窥见一斑。

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代表一种能激发新想法和产生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所得到的产品不单纯新颖或者超乎寻常,而是在新颖或超乎寻常的基础上能够与情境相适应,并被他人认为是有价值的(Simonton , 2000 ; Sternberg , 2001 ; Sternberg Lubart , 1996)。

以上定义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创造力的产品不单纯新颖或者超乎寻常,而是能够与现实情境相适应,并且被他人认可为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想像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空想之上。

插个题外话:

其实这一点我个人对此深有体会。

我大学时在大三那一年,一年之内获得了国家五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这应该可以算是具有一点点小小的创造力的体现吧?)

拍个证书证明一下我说的是真的。。。

这事儿到现在想来我仍然觉得不真实,不像是在我身上会发生的事情。因为我自认是一个非常缺乏想像力,思维刻板,并且非常擅长聚合性思维的人。

所以除了用「走了狗屎运」这种玄学理论来解释,其它我们对于创造力的普遍认知实在是没有办法解释我这种异常表现。

Part Two

决定创造力高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那么既然高智商、想像力和发散性思维都不能对创造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或者说决定了一个人的创造力呢?

针对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和陆伯特提出了创造力投资理论

斯滕伯格和陆伯特认为,只要人们能够整合创造力资源,而且能够将自己投入到正确的目标上,大多数人都会有创造的潜能,而且至少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

他们认为创造力是由六种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组成。

一、智力资源

斯滕伯格和陆伯特认为,有三种能力对创造力有重要作用。

1、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或者用新方法去看旧问题的能力;

2、评估个人的构想,然后决定哪一种想法值得投入、哪一种不值得投入的能力;

3、向他人推销、宣传新观点的重要价值的能力。

这三种能力都很重要,如果一个人不能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估或者向他人推广新观点的价值的话,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有丰富的创造成果

二、知识

如果要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或有改革精神的文学家、音乐家或者其它学科领域的带头人,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都必须对他所在的领域非常熟悉(Feldhusen , 2002 )。正如 Howard Gruber (1982) 所说的那样:「顿悟只会光顾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机会只会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三、认知风格

偏好用自我选择的、新异的、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思考。这种认知风格可以帮助个体拓宽思路,从整体上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区分确定到底哪一种想法才是真正新颖且值得追求的。

四、个性特征

一些研究发现,一些个性变数与创造力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乐于冒险、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著清醒的头脑,不盲从、不从众,以及对某一想法执著追求的精神,坚信这种想法最终会得到认可的自信心。

五、动机

人们只有对从事的某一领域的事业有真正的热情,对工作本身感兴趣而不是对潜在的回报感兴趣,才会取得创造性成就( Amabile , 1993 )。

六、支持性的环境

研究发现,有创造性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鼓励孩子进行智力活动,并能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 Albert , 1994 ; Runco , 1992 )。

另外,有的社会比其它社会更重视创造力,他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创造潜能( Simonton , 1994 , 2000 )。比如说地球另一面的美帝,就很典型地是一种更加重视创造力的社会环境。

创造力投资理论假设,人们可支配的创造性资源越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越多。

那么这个创造力投资理论靠不靠谱呢?

答案是肯定的。

陆伯特和斯滕伯格( Lubert Sternberg , 1995 )在一个对青少年和成人的研究中验证了这个理论。他们首先用一系列的问卷、认知测验和人格量表对创造力投资理论包含的6中因素中的5种进行测量(环境因素除外)。接下来要求被试回答一些新异问题,包括写作、美术、广告以及科学。然后由一组评分者对他们的答案进行创造力评分。结果各评分者的评价非常一致。

创造力的5种因素的得分与被试在新异问题上的得分有中度到高度的相关。

而且,在新异性问题的创造性评价中等级最高的那些受测者,他们在5种因素上的得分也最高。

很显然,创造力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应,而不是由类似发散性思维或想像力这样单一的认知能力决定的。

这个理论自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像我这样没什么想像力,也缺乏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人,竟然能够成功申请并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因为我虽然没有很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但我知识储备够,好奇心重,有强烈的内在动机,又个性独立且叛逆,喜好冒险,且喜好不走寻常路。也就是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但胜在几项资源整合起来综合得分还不错。那么我取得有创造性的成果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Part Three

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鼓励孩子提问和冒险,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和内在兴趣,并且引导他们关注自己学习、探索、研究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只关心考试成绩好坏合格与否这一个结果。

因为孩子若是只在乎学习成绩这个结果,那么学习、探索、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对他来说就变得没有意义,也没有乐趣。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过度理由效应」。这个概念讲的是,如果人们自己对某种活动有兴趣,那么外在的奖励就会成为过度理由,损伤人们原有的兴趣。也就是说外在的过度理由有伤害内在动机的作用。

也就是说,当孩子认为他学习是为了拿到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及奖励的时候,那么他就会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成绩,而不是学习有关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知识和探究事物的内在运行规律。那他就不可能会爱上学习。

事实上,只关注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不好就把孩子所有的努力和兴趣一棍子打死,这正是我们许多家长在做的事情。至于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的乐趣,全都无所谓,不重要。

而这样的做法只会损害孩子的创造力。

二、尽量少要求孩子死记硬背,避免唯一标准答案,而是更多强调对复杂问题的讨论,或者启发孩子不同于常规的问题解决思路。

因为后者往往具有多种可能的答案,因此有助于孩子发散性思维的练习,增强对模糊问题的耐受性,也有利于培养创造性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整体思维能力。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对发散性思维的影响作用比遗传因素更强( Plomin , 1990 )。那些发散性思维得分高的儿童的父母经常鼓励儿童的好奇心,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去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深入探索( Getzels Jackson , 1962 ; Harrington , Block , 1987 ; Runco , 1992 )。

因此,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区别于普通智力的认知技巧,是可以进行培养的。

举两个栗子

1、问:土豆的用处?标准答案:作为食物被煮熟食用。独特答案:搭配牙签制作数学模型。

上图是我和熊孩子一起做的棱锥和棱柱模型

2、问:如果要画一个标准的圆应该使用什么工具?

标准答案:圆规。独特答案:一根绳子,一段胶布,一只笔。

用胶布把绳子一端粘在纸上,另一端打个结,把笔芯放进去。拉直绳子,笔垂直于桌面,就能画一个标准的圆了。

三、当孩子对一些不符合常规的事情表现出异常热情,或具有与惯例不同的兴趣时,父母要能够接受,并鼓励孩子去尝试、去探索、去投入精力研究和了解。

如果可能的话,给孩子提供一些支持,例如为孩子请一位专业的指导老师来帮助孩子提高。

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 1983 ,1999 )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至少拥有以下九种不同的智力:

1、言语智力;2、空间智力;3、数理逻辑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能力;7、自知能力;8、自然感知能力;9、对精神和存在的思索能力。

但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只要求了「言语智力」、「空间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而把其它智力都排除在了学校教育的教学和考核范围之外。这对在其它智力领域有天赋或热情的孩子们其实是不公平的。

那么既然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导致了孩子在其它智力方向缺少了发挥和展现自己的舞台,父母们就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尽可能地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给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而不是一刀切地抹杀掉孩子在其它智力领域发光发热的可能性。

最后,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自然也不能不做任何要求地放过。

因为创造力发挥并得到认可的基础是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要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 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奇思妙想,而不是让人感觉到匪夷所思的、不著边际、不合逻辑的空想。

—END—

参考文献:David R. Shaffer Katherine Kipp ,发展心理学(第九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291-324。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事实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或者说,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吗?在瑞士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我遇到了一位来自美国的著名创造力研究心理学家,于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


果不其然,他的第一句话和我的发现不谋而合:「其实,父母与其说是培养创造力,不如说是保护住孩子的创造力。很多创造力都是天生的,父母只要保护住它们,不要让它们磨灭或被扼杀。」


接下来,他又告诉我一些非常有趣的研究结果。他说,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多样爱好。从统计上看,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很多都有文艺爱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里,爱好音乐者所占比例比一般科学家群体高好几倍,爱好绘画者所占比例比一般科学家群体高十几倍,爱好舞蹈者所占比例比一般科学家群体高二十几倍。


这些统计结果说明,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可能会帮助孩子发展创造性思维。


这个结论,与创造力研究者们的结论如出一辙,那就是,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个性丰富。


基于多年的阅读研究,加上个人的实践体会,我也总结出几条对孩子发展创造力十分重要的建议,父母很容易在家实施。接下来,我们就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创造力的源头从哪里来?

先来想一想,什么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最有创造力、新点子源源不断?可能是在准备一场家宴的过程中,想到好几个创新菜,又突发奇想,想到一个惊喜环节;可能是在筹划一次旅行的过程中,兴致勃勃地搜索所有酒店、景区,对规划出的一条完美路线特别自豪;也可能是在最近公司征集新的营销方案时,花了好几晚写了新方案,特别希望能被领导赏识通过。所有这些时刻,都是你创造力爆发的时刻,你把全部能量都集中到想要有所突破的领域。


为什么呢?


首先,这些肯定是你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领域。


你一定是从心底喜欢做菜、旅行或者策划,才会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地投入。如果你想到厨房就头大,看旅行攻略完全看不懂,觉得营销真是太难了,那么估计你最多就是去想想,不会真的去做。


其次,你心里一定期望著某些人的热情反馈。


你心里期盼著家宴上听到家人的笑声,期盼著遇到志趣相投的同行旅伴,或者期待著老板对你的赏识和奖励。总体而言,他人的态度是我们做事时头脑中会想像的场景。


那么,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能够得出对教育孩子有帮助的什么结论呢?


首先,我们一定要非常尊重孩子,让他发展自己的好奇心与兴趣。


孩子没有什么功利考虑,愿意投入热情创造的一定是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创造力爆棚,最好不要强迫,而是让他追求自己最喜欢的方向。


其次,父母能帮助孩子控制的,是任务的难度。


在孩子感兴趣的方向,如果他不小心直接尝试了「困难」模式,立刻感觉自己不行,被吓怕了,以后就不会再试了。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能力天赋不行,而是难度节奏没掌握好。父母要帮助孩子从适宜的难度入门,让孩子感觉「我能行,我好棒」,比如做蛋糕时让孩子参与最终的花朵装饰。


最后,父母一定要积极热情地鼓励孩子创新尝试。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抓住0—7岁关键期培养一生的优势

郝景芳 等

中信出版社

¥35.40 会员免费


有一部微电影不知道大家看过没?名字叫《Alike》(《相似》),这是一部长达8分钟却没有一句台词,获117个奖项提名最终斩获64项大奖的育儿短片。

这里先不细讲电影内容,想看的我会在结尾放链接。其实大多时候,真正扼杀孩子创造力的就是成人自己,是我们的「碍于面子」,是我们的「墨守成规」,一次又一次阻止了孩子的创造力。

这篇回答我邀请了小马君一起,主要讲四个点:

? 孩子有没有创造力,是父母的培养方式决定的。

? 父母要清除预设,接受不完美的结果,允许孩子犯错误或做傻事。

? 父母要鼓励孩子大开脑洞,爱折腾,哪怕被别人嘲笑也不气馁。

?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不惧世俗、挑战自我的榜样。

在说具体如何保护孩子创造力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创造力测试的题目(选自TTCT测试)。主要想让大家感受一下,其实创造力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现在给你两分钟时间,你需要利用现在图中已有的线条,构建出一幅完整的画。

你画好了吗?

真实的测试中,打分者会根据最终测试者的图画,通过好多维度进行打分。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不需要知道这么多,即使靠肉眼我们也大概能判断出谁的作品创造力更高。给大家展示一些创造力很厉害的测试者答案。

有测试者把图片的方向调整,画出了蜘蛛和鱼——

有测试者画出了「帽子」——

有测试者画出了生日场景以及大鱼吃小鱼的情形——

还有人天马行空地画出了天使的翅膀,以及大灰狼的故事。

还记得最初线条本来的简单模样吗?是不是大开眼界!

再低头看看自己的?是不是很想仰天长叹一句:

人跟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所以关键来了,究竟我们输在了哪里?

我这样就罢了,怎么做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讲干货前再给大家分享一段视频,这是之前非常火的黄老板的《Shape of You》,一支外国乐队用极具创意的方式进行了重新演绎。

外国乐队创意翻唱黄老板的《Shape of you》_腾讯视频?

v.qq.com图标

不知你发现没有,在四个主角的背后,一直有个宝宝在沙发上到处乱窜。这么小就习惯了看著一帮大人干非常「疯狂」的事情。小小的他一定能认识到「It』s okay to be crazy」(疯狂点并没有啥大不了的!)

这种差异可能是两国文化深处就有的。作为一个多年在美国的幼儿园里跟孩子打交道的人,小马君发现,与其说要保护孩子的创造力,不如说成人自己首先要过自己「心里的坎」。

01

第一:清空自己的预设,愿意接受「不完美」

如果你的孩子上了幼儿园,有时你会带回他在幼儿园里的艺术作品,或者在走廊上看到老师张贴的作品。请问有多少次你看到的作品是如下图所示这样的!

请问这是真艺术吗?这是有创造力的作品吗?

NO!NO!NO!

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也没半点值得稀奇的,反而是款款不同,哪怕都同样得歪瓜裂枣,也是极富创意的,就像下面这样!

孩子们的创造力可以表现得非常多面,比如根据自己想像,编出千奇百怪的故事,比如制作出这些长得并「不好看」的艺术作品,每每这时,我们是不是都能真心接纳,而不是说「太阳怎么能是绿色的呢」或者「你编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当你愿意放弃你脑中预设的时候,孩子会给你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02

第二:鼓励孩子对「可能性」的思考(Divergent Thinking

如果给你一块圆形积木,外加两根木棒,你能想到用它来做什么呢?

这是小马君以前班上的孩子在摆弄超过15分钟之后,凹的一个造型,你能看懂她在干什么吗?

其实她是在「拉小提琴」呢!

这也是我见过的最与众不同的答案了,当时她一直在尝试,周围也没有任何干扰,也许她自己也没想好要做点儿啥。但可能就是这没有目的的尝试,最终才思考出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玩法。

这种Divergent Thinking,我把它翻译为可能性思考。几十年的研究都发现了如果我们在早期的教育多培养孩子关于各种不相关可能性的思维,那么他们的未来就会更加有创造力。

而且如果孩子具有较强的可能性思考能力,未来在工作中的优势也会非常明显。他们并不会对于某个规定死钻牛角尖,而且能够更多包容不同性格的人,更愿意去发现对方的优势

类似激发孩子「可能性」思考的方法还有很多。想要信手拈来,也需要大人多开脑洞:

「餐巾纸除了擦嘴还能干什么?」

「我画个十字,添两笔能变成什么?」 「你觉得路边这台机器是干什么的?」

问问题的时候,留出足够多的空间,鼓励孩子天马行空,同时不作过多的干涉。

03

第三:对孩子的「折腾鼓捣」宽容些

前两天翻手机,朋友圈里一个同事妈妈发了张大半夜,孩子一人在客厅「折腾」的照片:

原来每周五放学,都是孩子的「破烂日」,这一天,同事没有催孩子睡觉,只是说了一句,「我累了,你自己玩啊!」 然后孩子应了句:「哦!」

不知过去了多久,反正同事最后是被孩子一声「妈,我想喝点水」的声音吵醒的,然后带著困意,她发现了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品:

一个非常简陋但透著满满童真与创意的航空母舰产生了!

我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点赞,更要夸夸妈妈的宽容和当时的「不作为」。

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我们换一种回应。妈妈说,「都几点了你还在鼓捣,赶紧去睡觉!」 或者遇到位太爱干净的妈妈,说,「你怎么又把自己搞脏了,赶紧收拾洗洗睡了。」不用想,我们肯定就看不到后面那一幕了。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创造力,是我们成人用「严肃」与「规矩」扼杀了他们创造的可能啊!

04

第四:勇于成为被众人笑话的焦点

回到到最开始我提到的微电影,里面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影片接近结尾,父亲意识到孩子的不快乐,决定做点什么。面对众人疑惑的眼神时,他旁若无人。

他丝毫没有理睬别人的目光,而是在孩子面前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气定神闲地拉著空气小提琴。

最终孩子与他紧紧相拥,成为这个城市里,和身边大自然一样,唯一拥有色彩的一对父子。

很多时候,成人自己愿意出丑,就给了孩子「大胆创造」的底气。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都那么「不要面子」,那么愿意「挑战不同」和「冒傻气」时,他们当然便不在乎与父母一样,去尝试更多自己心中想要去完成但有可能会被人嘲笑的事情。

这个过程很难一帆风顺,但那又怎样?只有从我做起,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嘲笑」不屑,对「错误」宽容,才能激发出他们心中尝试那些与众不同点子的勇气。

对创造力培养的迷途知返,我们都来得及。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美国的孩子画完一张画后,会特别兴奋地问父母:「我画的好不好,你喜不喜欢?」但是中国孩子呢,多半都不敢展示自己的作品,即便给父母看也会怯生生地加一句:「我画的对不对?」

如今早不是以「标准答案」论英雄的年代了,每一天这个社会都涌现出一个个新的可能,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宽容,允许孩子探索和犯错,孩子自然会变得快乐起来,也会更有创造力和属于他自己的竞争力!

别一边用你要的面子和完美在破坏TA的创造力,一边花几万块钱报个「提高创造力」的兴趣班。其实放飞还是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决定权一直在你手上!

最后,给大家贴出开头微电影的完整视频,每次自己急躁了,焦虑了,就拿出来看看吧!

【Alike】短短8分钟微电影,你能看得懂吗?_腾讯视频?

v.qq.com图标

参考文献:

Rudowicz, E., Lok, D., Kitto, J. (1995). Use of the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reativity in Hong Kong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0(4), 417-430.


谈到孩子的创造力,我喜欢借用美国著名艺术家朱莉亚 卡梅伦的书中的故事,畅销美国20多年,她并不是什么育儿专家,而且和我们一样是个妈妈,通过家庭环境和日常生活活动分享了她自己和女儿的创造力培养的故事,而且我们都能做到。

她的妈妈和7个孩子

她来自一个大家庭,家中有7个孩子,长大成人后,都从事脑力工作,她的大姐是作家,大哥是音乐家,姐姐是画家,妹妹是作家...... 她这样评价她的妈妈:

「她简直就是一位热爱母亲这项工作的诗人,她总是把我们最新的艺术作品张贴到一个大的公示栏上,每当节日的时候,我们总是制作相关主题的艺术作品。万圣节的时候,我们制作鬼怪和小精灵;圣诞节的时候,我们制作雪花;情人节的时候我们制作卡片;复活节的时候,我们做菜单。我们所有的人都在客厅里的大橡木桌上做手工,男孩子和女孩子一样「

」不过节的时候,母亲总是让制作材料触手可及,我记得我画过一匹马,后来,爸爸给它做了画框,把它挂在家里的墙上。他们总是欣喜的看待我们的各种作品「

她曾经特别爱说的一句话是:想要孩子有创造力,就要自己先锻炼创造力,而孩子们会照著我们的样子学习。

在家里我们尽量提供开放性的材料给孩子,积木,橡皮泥,剪刀,纸张,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多多支持他们的想法。秋天到了,我们喜欢和孩子去公园捡些树叶,橡果等,制作贴画,标本,印章,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有创造力的。

为创造力奠定基础---热情

现在「多多益善」的社会文化深深影响了我们作为父母的方法,我们都是尽量完美,也希望孩子十全十美,执迷于行动产生的结果,试图为孩子提供每一个机会,每一点经验和知识,我有时也会我觉得我自己也太过严肃了,而孩子需要的是快乐,热情,允许自己探索未知并乐在其中。

如果不知道做点什么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列出你们喜爱的5件事情,比如雪,乐高,鸡蛋饼,敲鼓等等,然后和孩子一起想想怎样于孩子分享这些事物。

雪:用纸剪出雪花,用爸爸的体恤泡沫做出雪花

乐高:能不能搭建出雪花

鸡蛋饼:安装孩子的配方做一个

敲鼓:用家里的盆、纸箱做一个。

恐龙:能不能用橡皮泥和雪糕棍做个恐龙骨架

孩子需要纯游戏的时间,家长不再居高临下的指导

作者举了一个身边朋友的例子,以前是律师,孩子出生后就全身心的投入了孩子身上,有著良好愿望和高智商的妈妈,没有地方施展她的材质,于是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她不再替法律杂志写文章,孩子的教育成了她唯一的事情。孩子「玩」小提琴,网球和足球,在一个著名的教练指导下,后来就出现了各种行为的问题......作者建议到:给他一些自由的游戏时间,就是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时间,不是玩游戏,而是让他自己探索点什么新的事物......后来的后来孩子写了一个关于波士顿男孩的小说。

比如孩子搭积木的时候,我们总是想说,这样会不会不稳定啊?你这样很容易倒,应该控制住想要指导和参与他们正在做的事的欲望,或者说当我们不再是只关注结果而失去了过程的意义的时候,孩子也有了更多发挥他们创造力的空间和自由。

走进大自然,培养联系能力

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孵化场,让他们安全的与周围世界建立联系,比如和孩子一起去外面公园多走走,在家里找个花盆种些花草,让孩子接触任何形式的大自然,都能点燃他们想像的火花。

今年的桂花开的早了些,而且都是绽放,走著走著遇到一团红色的花,吉吉说:这就像一个热闹的火山群岛。

在作者看来,就是这些最基本最简单的工具和理念,如果我们能用心的用到生活之中,一定会和孩子打开创造之门。

著名艺术教育家拉塞尔说:创造力不是简单的给孩子提供纸和笔,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看待事情的方式。

我是大树和棉花,IBM工程师,受邀为华德福设计了积木创意玩法课程,也喜欢和孩子一起学少儿编程,欢迎一起深入交流(微信号:saharay9)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