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东线,东线又集中于高平方向。除了撤军阶段50军一个团受到较大损失外,作战初期遇到的困难又以41军方向较为突出。

东线打高平是此次作战中最艰难的一场苦战。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原本是想动用第41军、第42军、第43军129师共7个步兵师及配属部队的10万人马,对高平越军形成5:1以上的兵力优势,3-5天拿下高平,歼灭越军步兵346师。然而实际作战中遭遇了意想不到和复杂艰难局势,困难不断,进展缓慢,许世友不得不又先后投入第54军160师、162师,第20军58师,第50军150师,把战役预备队大都投入到高平方向,用了11个步兵师在高平地区反复清剿才算基本控制了作战地域。

广州军区关于高平战役的计划是实施大纵深、大迂回的穿插包围,南北对进打歼灭战。因此用41军打北线,以122师从正面攻击高平的北大门朔江;123师368团从龙邦方向进行牵制性攻击,以使茶灵越军难以分兵增援高平;121师和123师主力从右翼进行双层迂回,切断高平越军西退原平和南退太原的道路,然后从北面和西面压向高平实施总攻。用42军打南线,以126师为第一梯队,124师为第二梯队,集中大量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搭载步兵从布局关突破,直插东溪,北上打通4号公路,与41军南北对进会攻高平;以125师从水口关向复和县城进攻,西进打通3号公路,进逼广渊;以43军129师在42军南侧插向七溪以北,截断4号公路,阻击谅山越军北援。

实战进程中,北线打朔江是高平战役部署的小翻版。122师兵分三路实施浅近纵深突破迂回,攻克坂洋,拦腰斩断了越军沿166号公路的防线,然后东西对进直取朔江,歼灭性打击了号称「新潮团」的越军346师246团及部分地方军,共歼灭越军2100余人,打开了高平的北大门。但历时5昼夜战斗才拿下朔江,已超出了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对整个高平战役完成时间的估计。

123师368团攻击茶灵方向的八姑岭和八达岭,有力牵制住了越军346师677团,歼敌260余人,完成了预定的战斗任务。这两座山岭的山地攻防战相当激烈残酷,从中可以看出越军的单兵战斗力很强,工事相当坚固,这一仗绝不是那么好打的。

右翼121师和123师的双层迂回则很不理想。

121师穿插路程最为艰难,步兵轻装走山间小路急进,翻山越岭,穿林过河,长途80公里。沿路地形复杂、敌情不明、远离后方、补给困难,受越军大小袭击上百次,伤亡很大,后勤基本掉队,粮弹供应不上,部队饿著肚子拚命穿插,情形非常悲壮。最后虽然插到目标地班庄、董赛地区,截断了高平越军的西退之路,但各部因迷路遇袭和饥疲交迫而战斗力大减,再加上上级命令多变,导致该师没能迅速收拢进至高平外围,而是滞留于扣屯地区。太原、原平方向越军是没有积极东进和北援,高平越军也没有大规模突围,真要来了,饥饿疲惫的121师能自保就不错了,要完成西阻、南敌、东拒是太难了。

123师留了368团在茶灵方向牵制越军,只有2个步兵团配属坦克部队沿公路向高平西侧的扣屯地区实施穿插,全程90公里。在打兰地区遭遇越军袭击时,因指挥员情况掌握不准,加上通信联系不畅,造成错误理解上级命令,以致未能抓住时机果断进攻,反而后撤等待,从而贻误战机。最后穿插先遣队1个步兵营虽插到目标地扣屯,但兵力不足,只能持防御态势,也没有迅速进至高平外围。123师主力则滞留河安地区与沿路之敌激战,未能迅速打通公路跟进。不过也有收获,倒是打掉了那怀地区的越军346师师部,敌师长黄扁山大校当时战场失踪(战后从躲藏的深山中走出,被越南国防部免职)。

121师和123师都没有在预定时间内到达高平外围,与南线42军共同实施总攻。实战进程证明,在地形不利、敌情不明、补给困难的越北地区搞大纵深穿插迂回作战,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直接后果就是难以按时穿插到位,且遭受严重伤亡,影响作战任务的完成。越军擅长游击作战,穿插部队的伤亡很多是被越军袭扰造成。加上没有控制主要交通线,后方补给不利,不但断粮缺弹,战斗中的伤员也要随部队行动,加重了部队的负担,导致部队战斗力大减。41军的大纵深穿插迂回实战效果很不理想,直接影响了高平战役的进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对越反击战,规模最大的高平战役,作战计划基本落空

1979年初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越边境广西和云南全线,进行了为期28天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广西方向的高平战役,是这次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广州军区前指为了歼灭高平地区的越军346师及其地方部队,先后投入了11个陆军师的兵力,占广西方向19个参战陆军师的58%,占整个作战29个参战陆军师的38%。但从实战进程来看,高平战役的作战实施,同战前广州军区前指拟制的战役计划相去甚远。

原计划战役发起当天关上高平大门,实际上用了4天。为了合围高平之敌,军区前指根据军委的指示,组织了两个主力师,采取大纵深战役穿插的打法,向高平以西和以南实施迂回包围。

41军121师奉命担任战役北线穿插部队,在那坡县念井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地,突破之后以3个轻装步兵团沿莫隆、通农、黄得轴线,向班庄、扣屯地区穿插,于战斗打响后12个小时的时间到达董赛、841高地、809高地地区,首先切断3号A公路,歼灭班庄地区之敌越军852团,尔后以一部兵力抢占有利地形,构成对内对外正面,阻止高平之敌逃跑和太原之敌增援;师主力迅速向扣屯、高平方向发展进攻,会同42军完成对高平地区之敌的合围,保障主力全歼高平地区之敌。

42军124师奉命担任战役南线穿插部队,配属军坦克团和汽车48团5个连编成快速穿插梯队,在龙州县布局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待军第一梯队126师打通东溪公路之后,沿4号公路向高平实施坦克、摩托化快速突击,于当日18时前插至高平,在41军协同下合围歼灭高平地区之敌。

战役发起后,由于地形复杂,道路难行,以及越军沿途袭扰,节节阻击,甚至炸坝防水。121师行动最快的363团用了32个小时进至指定位置,师主力用了4天时间才全部到达841高地地区。124师克服班翁水障之后,先后夺取嫩金山口,博山和652高地,于20日上午攻克490高地、17号高地和526高地主峰的高平外围要点,才形成了威逼高平之势。

原计划3到5天全歼高平地区之敌,实际上打了整整28天。从过去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出发,军委和军区前指认为,只要我军穿插成功,控制了敌人纵深的要点,对敌人达成合围,敌人就会动摇,就会逃跑,就便于我将其各个歼灭。因此,在战役发起当天穿插到高平外围断敌退路的前提下,预计用3到5天时间即可速决全歼高平地区之敌。

可实际情况是,在越南北部的山岳丛林里,不仅可供大兵团作战机动的道路稀少,而且路面不宽,路况不好,严重地限制了我军进攻路线的选择和行动的速度,从而造成我军的优势兵力和重型武器装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部队为了进至指定位置就用了4天左右时间,速决全歼的决心完全沦为了空谈。

越军面对我军的大兵团进攻,采取了最为适合自身情况的战法,即化整为零,分散上山,凭借有利的地形和熟悉的民情开展游击作战。由于高平战区的面积广阔,高达2400平方公里,再加上山高洞多林密的复杂地形,我军只能是分片展开,逐山逐洞地清缴敌人,这就大大地延长了作战时间。直到3月16日撤军完毕,也没有能够完全肃清敌人。配属41军作战的150师,在回撤时由于50军工作组的错误指挥,被越军咬了一口,导致448团损失一个加强营,成为了此次作战最大的一次失利。

原计划用7个师的兵力全歼高平之敌,实际上投入了11个师。军区前指的战役计划是使用41军和42军(加强43军129师)共7个师的兵力遂行高平战役,这一兵力使用计划的根据是高平地区越军为1个步兵师、3个独立团、5个独立营和若干武装公安部队约15000人,我军投入7个师再加上其他兵种部队,预计兵力可以达到8倍于敌,占了绝对优势,有把握完成作战任务。

可在作战过程中,军区前指仍然感到兵力不足,这是主要因为在计算敌我兵力对比时,没有把越南的民军力量计算在内。战后据保守估计,高平战区民军的数量比越军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总和还要多,而战前却没有把如此庞大的一支武装力量计算在内,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越南师从我国,实行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军三结合的国家武装力量体制,民军规模庞大,熟悉地形民情,在各级军事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节节阻击我军进攻,袭击我军指挥所、交通线和后方。121师在徒步穿插的过程中,沿途大小战斗几十次,多数是被民军袭击和阻击。师预备指挥所和后勤前梯队于18日晚22时在魁剥山谷遭到敌人的伏击,蒙受了重大损失,部队和随军民工一共伤亡了300多人,携带的物资也全部丢光,丧失了保障能力。而伏击他们的,就是附近铁矿的越南民军。

除了忽视越南民军之外,我军处于敌国作战,为了维护交通线,掩护指挥机关、后勤单位和炮兵阵地,应对意外情况等等,用兵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在战役进程中,我军又陆续投入了4个师(20军58师、50军150师、54军160师、162师)的战役预备队,才基本满足了作战需要。

高平战役的实施结果证明:这次作战我军的主观指导和客观实际没有统一起来,战役计划和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相差很远,从而导致完成任务使用的兵力比预计的增加了,时间大大延长了,对预备歼灭的敌人只做到了基本歼灭。从总体来看,仗是打胜了,但是作战过程很艰辛,部队伤亡也不小,从战役计划到战术运用,从掌握敌情到研究地形,都有众多的教训值得吸取。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小时候,识字有限的情况下,偶然得到一本《中越战争秘录》。磕磕巴巴的,但是看明白了。是我人生第一次体味战争的残酷,一名年轻中国士兵火化后,用磁铁吸出了几十块弹片,令我记忆犹新,至今。

那场战争,我军号称有飞机、导弹,可是战争模式依旧落后。英国《简式防务》评价:最残酷的战争是两个SHZY国家的战争。

虽然,题主想要评价不足,但是,我说不出什么不足,只有心痛。1950年10月,我军开赴朝鲜,用36万伤亡,换了北约不能卧榻于我侧。

在国家落后的时刻,中国军人一次一次用血肉之躯捡起我们近两百年来被别人践踏在地的尊严。

落后,又不想舔,只能拿命拼,拼也拼不了,就得忍,忍辱负重的忍。

今天,我们依然不是最强大的,依然四面环敌,一个新冠都能让一群西方群魔,不顾死活地乱舞。作为冷战遗孤,我们只能使自己更强大,只有这样才能逆转一生天数。

我只知道,今天的越南,如果敢跟我们开战,一定会让它们领教飞机、导弹,我们也不再用士兵滚雷。


暴露了十年动乱部队训练不足,单兵素质差,指挥落后,战术僵化等问题,但比较是牛刀杀鸡,在付出一定数量的伤亡之后,兵锋直指河内,这是一场投名状式的低烈度战争,既要打给美国看,表明我方诚意,又要防止苏联介入,造成腹背受敌,我方刻意的控制战争规模,只动用炮兵和步兵,空军没参战。战场是最好的练兵场,我们从越南国境撤军后进入边界对峙和两山轮战阶段,从各军区调部队轮流参战,极大的提升了部队战斗力,培养了一大批基层指挥员。


私以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不足之处主要就是军队缺乏训练,装备落后,作战思想落后。众所周知,WG期间,政治挂帅,军队的日常训练是有很多欠账的,而且经济的落后,也导致武器装备的落后。可以说,从武器装备上来看,当时我们军队的装备是不如越军先进的。军事作战思想也是落后于时代的,大多停留在几十年前。

越南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打仗,先打法国,在战美帝,虽然这之中少不了中苏两国的支援,但不得不否认,人家在作战经验、武器装备上是优于我军的。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胜,我觉得首先是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战略,不以占领为目的,就是要教训他,所以狮子搏兔亦用全力,20多万大军,攻入其境内。而且,当时越军主力还在柬埔寨,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我们的优势。战争取得优势后,果断后撤,只占领边境越南一侧几十公里的纵深,让越军以阵地战攻我们,让他们的游击战在后期的对峙作战中不能发挥出来,一边消耗对方,一边轮训我们的部队。

历史已经证明,当时我们的对越作战方式,就是最合适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