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個。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的主要問題集中在東線,東線又集中於高平方向。除了撤軍階段50軍一個團受到較大損失外,作戰初期遇到的困難又以41軍方向較為突出。

東線打高平是此次作戰中最艱難的一場苦戰。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原本是想動用第41軍、第42軍、第43軍129師共7個步兵師及配屬部隊的10萬人馬,對高平越軍形成5:1以上的兵力優勢,3-5天拿下高平,殲滅越軍步兵346師。然而實際作戰中遭遇了意想不到和複雜艱難局勢,困難不斷,進展緩慢,許世友不得不又先後投入第54軍160師、162師,第20軍58師,第50軍150師,把戰役預備隊大都投入到高平方向,用了11個步兵師在高平地區反覆清剿纔算基本控制了作戰地域。

廣州軍區關於高平戰役的計劃是實施大縱深、大迂迴的穿插包圍,南北對進打殲滅戰。因此用41軍打北線,以122師從正面攻擊高平的北大門朔江;123師368團從龍邦方向進行牽制性攻擊,以使茶靈越軍難以分兵增援高平;121師和123師主力從右翼進行雙層迂迴,切斷高平越軍西退原平和南退太原的道路,然後從北面和西面壓向高平實施總攻。用42軍打南線,以126師為第一梯隊,124師為第二梯隊,集中大量坦克、裝甲車和自行火炮,搭載步兵從佈局關突破,直插東溪,北上打通4號公路,與41軍南北對進會攻高平;以125師從水口關向復和縣城進攻,西進打通3號公路,進逼廣淵;以43軍129師在42軍南側插向七溪以北,截斷4號公路,阻擊諒山越軍北援。

實戰進程中,北線打朔江是高平戰役部署的小翻版。122師兵分三路實施淺近縱深突破迂迴,攻克坂洋,攔腰斬斷了越軍沿166號公路的防線,然後東西對進直取朔江,殲滅性打擊了號稱「新潮團」的越軍346師246團及部分地方軍,共殲滅越軍2100餘人,打開了高平的北大門。但歷時5晝夜戰鬥纔拿下朔江,已超出了許世友和廣州軍區前指對整個高平戰役完成時間的估計。

123師368團攻擊茶靈方向的八姑嶺和八達嶺,有力牽制住了越軍346師677團,殲敵260餘人,完成了預定的戰鬥任務。這兩座山嶺的山地攻防戰相當激烈殘酷,從中可以看出越軍的單兵戰鬥力很強,工事相當堅固,這一仗絕不是那麼好打的。

右翼121師和123師的雙層迂迴則很不理想。

121師穿插路程最為艱難,步兵輕裝走山間小路急進,翻山越嶺,穿林過河,長途80公里。沿路地形複雜、敵情不明、遠離後方、補給困難,受越軍大小襲擊上百次,傷亡很大,後勤基本掉隊,糧彈供應不上,部隊餓著肚子拚命穿插,情形非常悲壯。最後雖然插到目標地班莊、董賽地區,截斷了高平越軍的西退之路,但各部因迷路遇襲和飢疲交迫而戰鬥力大減,再加上上級命令多變,導致該師沒能迅速收攏進至高平外圍,而是滯留於扣屯地區。太原、原平方向越軍是沒有積極東進和北援,高平越軍也沒有大規模突圍,真要來了,飢餓疲憊的121師能自保就不錯了,要完成西阻、南敵、東拒是太難了。

123師留了368團在茶靈方向牽制越軍,只有2個步兵團配屬坦克部隊沿公路向高平西側的扣屯地區實施穿插,全程90公里。在打蘭地區遭遇越軍襲擊時,因指揮員情況掌握不準,加上通信聯繫不暢,造成錯誤理解上級命令,以致未能抓住時機果斷進攻,反而後撤等待,從而貽誤戰機。最後穿插先遣隊1個步兵營雖插到目標地扣屯,但兵力不足,只能持防禦態勢,也沒有迅速進至高平外圍。123師主力則滯留河安地區與沿路之敵激戰,未能迅速打通公路跟進。不過也有收穫,倒是打掉了那懷地區的越軍346師師部,敵師長黃扁山大校當時戰場失蹤(戰後從躲藏的深山中走出,被越南國防部免職)。

121師和123師都沒有在預定時間內到達高平外圍,與南線42軍共同實施總攻。實戰進程證明,在地形不利、敵情不明、補給困難的越北地區搞大縱深穿插迂迴作戰,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複雜情況,直接後果就是難以按時穿插到位,且遭受嚴重傷亡,影響作戰任務的完成。越軍擅長遊擊作戰,穿插部隊的傷亡很多是被越軍襲擾造成。加上沒有控制主要交通線,後方補給不利,不但斷糧缺彈,戰鬥中的傷員也要隨部隊行動,加重了部隊的負擔,導致部隊戰鬥力大減。41軍的大縱深穿插迂迴實戰效果很不理想,直接影響了高平戰役的進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欣賞更多精彩文章。


對越反擊戰,規模最大的高平戰役,作戰計劃基本落空

1979年初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越邊境廣西和雲南全線,進行了為期28天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廣西方向的高平戰役,是這次作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廣州軍區前指為了殲滅高平地區的越軍346師及其地方部隊,先後投入了11個陸軍師的兵力,佔廣西方向19個參戰陸軍師的58%,佔整個作戰29個參戰陸軍師的38%。但從實戰進程來看,高平戰役的作戰實施,同戰前廣州軍區前指擬制的戰役計劃相去甚遠。

原計劃戰役發起當天關上高平大門,實際上用了4天。為了合圍高平之敵,軍區前指根據軍委的指示,組織了兩個主力師,採取大縱深戰役穿插的打法,向高平以西和以南實施迂迴包圍。

41軍121師奉命擔任戰役北線穿插部隊,在那坡縣念井地區佔領進攻出發陣地,突破之後以3個輕裝步兵團沿莫隆、通農、黃得軸線,向班莊、扣屯地區穿插,於戰鬥打響後12個小時的時間到達董賽、841高地、809高地地區,首先切斷3號A公路,殲滅班莊地區之敵越軍852團,爾後以一部兵力搶佔有利地形,構成對內對外正面,阻止高平之敵逃跑和太原之敵增援;師主力迅速向扣屯、高平方向發展進攻,會同42軍完成對高平地區之敵的合圍,保障主力全殲高平地區之敵。

42軍124師奉命擔任戰役南線穿插部隊,配屬軍坦克團和汽車48團5個連編成快速穿插梯隊,在龍州縣佈局地區佔領進攻出發陣地,待軍第一梯隊126師打通東溪公路之後,沿4號公路向高平實施坦克、摩托化快速突擊,於當日18時前插至高平,在41軍協同下合圍殲滅高平地區之敵。

戰役發起後,由於地形複雜,道路難行,以及越軍沿途襲擾,節節阻擊,甚至炸壩防水。121師行動最快的363團用了32個小時進至指定位置,師主力用了4天時間才全部到達841高地地區。124師克服班翁水障之後,先後奪取嫩金山口,博山和652高地,於20日上午攻克490高地、17號高地和526高地主峯的高平外圍要點,才形成了威逼高平之勢。

原計劃3到5天全殲高平地區之敵,實際上打了整整28天。從過去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出發,軍委和軍區前指認為,只要我軍穿插成功,控制了敵人縱深的要點,對敵人達成合圍,敵人就會動搖,就會逃跑,就便於我將其各個殲滅。因此,在戰役發起當天穿插到高平外圍斷敵退路的前提下,預計用3到5天時間即可速決全殲高平地區之敵。

可實際情況是,在越南北部的山嶽叢林裏,不僅可供大兵團作戰機動的道路稀少,而且路面不寬,路況不好,嚴重地限制了我軍進攻路線的選擇和行動的速度,從而造成我軍的優勢兵力和重型武器裝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部隊為了進至指定位置就用了4天左右時間,速決全殲的決心完全淪為了空談。

越軍面對我軍的大兵團進攻,採取了最為適合自身情況的戰法,即化整為零,分散上山,憑藉有利的地形和熟悉的民情開展遊擊作戰。由於高平戰區的面積廣闊,高達2400平方公里,再加上山高洞多林密的複雜地形,我軍只能是分片展開,逐山逐洞地清繳敵人,這就大大地延長了作戰時間。直到3月16日撤軍完畢,也沒有能夠完全肅清敵人。配屬41軍作戰的150師,在回撤時由於50軍工作組的錯誤指揮,被越軍咬了一口,導致448團損失一個加強營,成為了此次作戰最大的一次失利。

原計劃用7個師的兵力全殲高平之敵,實際上投入了11個師。軍區前指的戰役計劃是使用41軍和42軍(加強43軍129師)共7個師的兵力遂行高平戰役,這一兵力使用計劃的根據是高平地區越軍為1個步兵師、3個獨立團、5個獨立營和若干武裝公安部隊約15000人,我軍投入7個師再加上其他兵種部隊,預計兵力可以達到8倍於敵,佔了絕對優勢,有把握完成作戰任務。

可在作戰過程中,軍區前指仍然感到兵力不足,這是主要因為在計算敵我兵力對比時,沒有把越南的民軍力量計算在內。戰後據保守估計,高平戰區民軍的數量比越軍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的總和還要多,而戰前卻沒有把如此龐大的一支武裝力量計算在內,是一個嚴重的失誤。

越南師從我國,實行主力部隊、地方部隊、民軍三結合的國家武裝力量體制,民軍規模龐大,熟悉地形民情,在各級軍事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利用有利地形節節阻擊我軍進攻,襲擊我軍指揮所、交通線和後方。121師在徒步穿插的過程中,沿途大小戰鬥幾十次,多數是被民軍襲擊和阻擊。師預備指揮所和後勤前梯隊於18日晚22時在魁剝山谷遭到敵人的伏擊,蒙受了重大損失,部隊和隨軍民工一共傷亡了300多人,攜帶的物資也全部丟光,喪失了保障能力。而伏擊他們的,就是附近鐵礦的越南民軍。

除了忽視越南民軍之外,我軍處於敵國作戰,為了維護交通線,掩護指揮機關、後勤單位和炮兵陣地,應對意外情況等等,用兵的地方還有很多。因此,在戰役進程中,我軍又陸續投入了4個師(20軍58師、50軍150師、54軍160師、162師)的戰役預備隊,才基本滿足了作戰需要。

高平戰役的實施結果證明:這次作戰我軍的主觀指導和客觀實際沒有統一起來,戰役計劃和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相差很遠,從而導致完成任務使用的兵力比預計的增加了,時間大大延長了,對預備殲滅的敵人只做到了基本殲滅。從總體來看,仗是打勝了,但是作戰過程很艱辛,部隊傷亡也不小,從戰役計劃到戰術運用,從掌握敵情到研究地形,都有眾多的教訓值得吸取。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註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小時候,識字有限的情況下,偶然得到一本《中越戰爭祕錄》。磕磕巴巴的,但是看明白了。是我人生第一次體味戰爭的殘酷,一名年輕中國士兵火化後,用磁鐵吸出了幾十塊彈片,令我記憶猶新,至今。

那場戰爭,我軍號稱有飛機、導彈,可是戰爭模式依舊落後。英國《簡式防務》評價:最殘酷的戰爭是兩個SHZY國家的戰爭。

雖然,題主想要評價不足,但是,我說不出什麼不足,只有心痛。1950年10月,我軍開赴朝鮮,用36萬傷亡,換了北約不能臥榻於我側。

在國家落後的時刻,中國軍人一次一次用血肉之軀撿起我們近兩百年來被別人踐踏在地的尊嚴。

落後,又不想舔,只能拿命拼,拼也拼不了,就得忍,忍辱負重的忍。

今天,我們依然不是最強大的,依然四面環敵,一個新冠都能讓一羣西方羣魔,不顧死活地亂舞。作為冷戰遺孤,我們只能使自己更強大,只有這樣才能逆轉一生天數。

我只知道,今天的越南,如果敢跟我們開戰,一定會讓它們領教飛機、導彈,我們也不再用士兵滾雷。


暴露了十年動亂部隊訓練不足,單兵素質差,指揮落後,戰術僵化等問題,但比較是牛刀殺雞,在付出一定數量的傷亡之後,兵鋒直指河內,這是一場投名狀式的低烈度戰爭,既要打給美國看,表明我方誠意,又要防止蘇聯介入,造成腹背受敵,我方刻意的控制戰爭規模,只動用炮兵和步兵,空軍沒參戰。戰場是最好的練兵場,我們從越南國境撤軍後進入邊界對峙和兩山輪戰階段,從各軍區調部隊輪流參戰,極大的提升了部隊戰鬥力,培養了一大批基層指揮員。


私以為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不足之處主要就是軍隊缺乏訓練,裝備落後,作戰思想落後。眾所周知,WG期間,政治掛帥,軍隊的日常訓練是有很多欠賬的,而且經濟的落後,也導致武器裝備的落後。可以說,從武器裝備上來看,當時我們軍隊的裝備是不如越軍先進的。軍事作戰思想也是落後於時代的,大多停留在幾十年前。

越南幾十年如一日的在打仗,先打法國,在戰美帝,雖然這之中少不了中蘇兩國的支援,但不得不否認,人家在作戰經驗、武器裝備上是優於我軍的。

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勝,我覺得首先是我們選擇了正確的戰略,不以佔領為目的,就是要教訓他,所以獅子搏兔亦用全力,20多萬大軍,攻入其境內。而且,當時越軍主力還在柬埔寨,這也在客觀上增加了我們的優勢。戰爭取得優勢後,果斷後撤,只佔領邊境越南一側幾十公里的縱深,讓越軍以陣地戰攻我們,讓他們的遊擊戰在後期的對峙作戰中不能發揮出來,一邊消耗對方,一邊輪訓我們的部隊。

歷史已經證明,當時我們的對越作戰方式,就是最合適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