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点是:落后没挨打,只是因为列强没空打你。

看看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欧洲列强都在干嘛:

法国二月革命(1848):推翻「七月王朝」,建立了第二共和国。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VS沙俄,最终沙俄战败。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北方美利坚合众国VS南方美利坚联盟国,最终北方获胜。

普法战争(1870-1871):普鲁士VS法国,最终普鲁士战胜,国王威廉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成立。

第一次布尔战争(1880-1881):英国VS南非布尔人,最终双方签订《比勒陀利亚协定》。

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1902):英国VS荷兰移民后代阿非利卡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最终英军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出战争,南非联邦形成。

日俄战争(1904-1905):日本VS沙俄,最终沙俄战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英、法、俄、美等组成的协约国VS德、奥匈等组成的同盟国,最终协约国获胜,沙俄在战争期间发生内战,苏联建立。

我没算英国在此期间入侵阿富汗或者大战祖鲁黑叔叔,也没算时有时无的俄土战争(每隔一二十年就来一次,前前后后打了至少十次),光是以上这些战争,就够那些列强喝一壶了,根本没法腾出手来把我们如何。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侵略中国。


日本全面侵华有这么几个原因。

1.日俄矛盾的爆发。18世纪后俄国的东扩,与日本产生了战略矛盾,日本意识到必须在亚洲大陆建立根据地,抵制俄国的扩张。日俄战争后两家的仇恨是越结越深了,当然日本也只是惨胜,所以不敢一丝一毫的大意,向满洲扩张成为必然趋势。

2.种族对抗的声浪。在20世纪早期,黄种人和白种人迟早爆发大战的声音甚嚣尘上。为此,北一辉等人提出了建立大东亚联盟,以对抗欧美列强的构思,要支配亚洲必须对中国下手。

3.各国的挑拨。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受到列强的打压,列宁提出世界革命的构思,希望掀起世界革命,搞乱各国内部,将祸水引出苏联。斯大林继承了这一思想,继续挑拨中日仇恨,借此消磨两国力量。美国对日本的成长和中国的日渐统一也比较忌惮,也极力撺掇两国发生战争,在战前一二十年内,两国民间就充满了仇恨。

4.日本受到经济危机冲击。极力希望对外发动战争转移危机,少壮派军人崛起,逼迫政府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土地无法养活大量人口,日本向国外,尤其中国东北大量移民,与中国产生越来越多利益冲突,驻军保护侨民、保护日本利益成为刚需。

5.东北政权的软弱。东北易帜后,地方政府事实上放弃了外交权,而中央政府又无力接管,导致纠纷得不到解决,两国矛盾日益激化。中东路事件引发的中苏战争中,东北军暴露了自己纸老虎的本质。日本担心再不抢先下手,苏联将控制整个东北。这一条其实也是日俄矛盾的延续。

6.国内部分反蒋势力,为谋求自己利益,也希望日本的入侵能消耗国民政府的力量。如广西广东军阀与日本勾结,借抗日之名,行反蒋之私。一盘散沙的中国,对日本而言充满了诱惑,这些都客观促成了日中全面战争的爆发。

至于中日战争中,日本一系列选择的背景,可以参考另一个答案。

山有云路有风: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在保持平等的同时消弭百年来的宿怨??

www.zhihu.com图标

首先鸦片战争时期,欧美列强距离中国还是太远,以当时的科技仍无法从地球的另一端大规模全面入侵中国,并且当时列强之间的矛盾就有很多,欧洲才是冲突最重要的部分,要是你把家底都拿来打中国别人偷你家怎么办。。另一方面,中国在当时是世界上少数没被殖民扩张的地区,有一个列强来了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等等,因为这块肉太肥了,谁都想来抢,这样就构成了一种制约,谁都不想中国被一个人独吞。

列强之所以没能像肢解奥斯曼一样肢解瓜分中国是因为

一是中国本身政府控制力相比当时的世界其他落后地区而言,算是古典社会里强大的了。另外人太多,控制不方便,尤其是民族主义一旦觉醒,西方国家是无法直接控制中国的殖民地的

二是因为中国离欧洲太远了,大规模入侵东亚得不偿失,所以选择傀儡、发言人是比较划算的掠夺资源方式,即使这样后来中国依然被瓜分了势力范围,可见如果中国离欧洲近分分钟被搞残。

所以欧美列强是无法全面侵华的,除非欧洲先统一了,要不然人家没余力来全面打中国。

而日本就不一样了

本身日本地方小,还在火山高频地段,自从学习汉唐开化了之后就一直认为要向东亚大陆扩张,之后明治维新之后成为亚洲少数不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近水楼台先得月,离得近运输就好办。

再加上当时最初亚洲的国际形势是英国联日抗俄,逐渐让日本发展起来,成为亚洲数一数二的强国。

后来为什么日本能够全面侵华

1.地理原因,本身距离中国近,并且本土资源少,还有潜在的危险,让日本有了外扩意识,从民族历史角度上,决定了日本必须向中国扩张

2.日本在亚洲的国力很强

3.欧美列强因为种种原因无暇顾及削弱日本

4.1937时候的世界科技发展了,飞机舰艇在输送能力上都较先前的时代有著极大的提高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除了第一点还是第三点,君不见二战日本所谓工业国,在主要欧美列强面前渣都不是,一旦欧洲战事结束,欧美的关注点重新回到亚洲,别说美国海军能直接打到日本本土,苏联红军一个南下就能直接灭了日本关东军。

或者再直接点,二战开始要不是苏联忙著刚德国,诺门坎之后日本还能南下?斯大林怕是有勇气直接让日本实现「未曾设想的道路」。


不是不想,是不能。中国这块肉谁都想吃,凭什么你自己独吞,别说独占中国,就是独占中国一个区域都可能导致列强之间的分歧甚至战争,三国干涉还辽和日俄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列强在中国相互制衡,基本上很难实现一家独大的情况。所以代理人式控制中国是主流,中国面临最大的威胁是被瓜分而不是被一国独占。日本能够全面侵略中国是一个特例,是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各种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有时代的原因,也有日本自己本身的独特性的原因。

对于列强而言,中国非常大,晚清的中国版图面积超过整个欧洲,堪比沙皇俄国一样的存在,而且人口和自然环境还远超俄国。这样一个大国被一国完全征服在此之前只有印度一个,而且印度在英国人到来之前本身就是分裂的,连文化都是分裂的,没有统一的思想认同,即使这样,英国在没有其他强劲的竞争对手竞争的情况下,也用了上百年才征服整个印度,征服的还很不彻底,连其基本的种姓制度都撼动不了。清政府起码保持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还有儒家思想这个巨大的思想凝固剂在巩固著这个国家的民族认同,征服难度远超印度。最主要的是国际形势已经变了,美国崛起,俄罗斯因为跟中国接壤并且有长期的交往历史,在东北、正北、西北三面压境,本身就有先天优势,英美法等国都在东南亚有自己的地盘作为进攻中国的跳板,中国一开始面临的就是群狼环伺的局面。这种局面一方面导致中国一有事列强都一哄而上分一杯羹(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都是如此,尤其是庚子国难表现最为明显),导致中国主权和领土丧失的更快。另一方面也让列强相互竞争,谁也不敢做的太过分,怕伤害到对方利益,毕竟因为吃相太难看导致列强开战的事已经不是一件两件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最大的威胁是被瓜分而非独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前,这个趋势还不明显,毕竟洋务运动给中国打造了一支远东第一舰队,尤其是中法战争中法国的战败,给列强一个中国已经变强的假象 甚至当时有人认为中国实力已经堪比沙俄。直到甲午战争,中国丧家犬似的大溃败,才让列强彻底看清中国的真正实力,恰好此时非洲瓜分完毕,列强开始在全球划定势力范围,中国既然如此衰弱,自然也就成为第二个待瓜分的非洲。之后短短几年列强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大有瓜分中国之意,这才有了戊戌变法,等到庚子国难的时候,这种瓜分的势头发展到鼎盛,俄罗斯甚至直接出兵占领东北全境,抢先把自己的那份吞下去。至于最后为什么中国还是躲过一劫,我觉得跟义和团没啥关系,主要还是上面那个原因,列强利益分配不均,毕竟中国不是非洲,列强在非洲殖民数百年,早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势力范围,分歧不算太大。而庚子时距离甲午战争不过五年,列强只是大概有个势力范围的划分,距离能明确瓜分还早著呢,庚子之后没几年日本跟俄罗斯就在东北大打出手就能看出这种矛盾的激烈程度。而且出兵直接瓜分中国成本太高,远不如扶植代理人划算,老太后的及时转弯和东南互保也让列强看到继续依赖中国政府的可能性,最终才导致了中国避免被瓜分命运的下场。

清政府灭亡以后,随著袁世凯的死,列强共用一个代理人的时代结束。北洋的混战再一次让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不过随著一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列强瓜分中国也就无从谈起。不过日本趁机扩大在华势力,占领青岛,抛出二十一条等举措开始表现出独占中国的野心,一战结束后,英美重返中国,开始遏制日本,尤其是华盛顿会议,美国强势的逼迫日本吐出已经吞下的在华利益,归还山东主权,放弃部分二十一条条款,实际上还是列强利益纷争导致他们都不能独占中国,也为之后美日开战埋下了伏笔。

这里就不得不提日本的独特性。首先,相比于欧美国家而言,有著上千年唐风时代的日本,本身就跟中国有这浓厚的文化认同性。再加上同样的肤色人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日两国都将对方视作同文同种的一类人。这就导致了日本长期存在一种不拿自己当外人的情绪,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发布的讨清檄文就带有强烈的驱除鞑虏的色彩,这种心理让日本进攻中国有著天然的心理优势,总觉得自己不是在侵略,而是在把中国从愚昧中解放出来首先共同富强,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就是这种心理的代表。这种心理不仅日本有,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于中国人自己的思维当中,像戊戌变法中,中国领导层就有过中日合邦的想法,之后日本也成为中国革命者长期的支持者和避难所,像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就是在日本成立的,很多反清义士也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然后日本距离中国很近,有著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天然地理优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日本长期有一种登陆思想。就是希望能够入主大陆地区,而不是在这个岛上瞎晃悠。这种思想并非抗战时才有,可以说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甚至一度因此跟中国发生战争,例如万历朝鲜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甲午战争的爆发也是这种思想在作祟,其具体规划就是先占领朝鲜,再占领东北,进而占领整个中国。从甲午到抗战,包括中间的日俄战争,可以说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打的每一场仗,都是在离鲸吞中国一步步的靠近,直到抗战时期千载难逢的机遇到来。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对日本的打击尤其沉重(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对抗经济危机的能力弱),再加上同时期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盛行(德国的纳粹党和义大利的法西斯党能上台也是这个原因),还有关东大地震的打击,让日本民族主义极速高涨,原来主张在中国培植代理人的温和派或下野或被杀,日本迅速法西斯化,并且在激进军官的操纵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而同时期欧美列强奉行的绥靖政策又对日本激进的举动造成了极大的纵容。

随著德国的迅速崛起,日本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英美两国甚至苏联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欧洲,无暇在远东与日本竞争,可以说,这时候列强对中国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控制真空,日本一家独大的时代到来了。与此同时,日本狂热的民族主义也发展到顶峰,野心膨胀到极致,也产生了机器强烈的吞并中国的欲望。这就像一个非常渴望金钱的强盗,突然发现看守金库大门的看守都走光了,怎么可能忍住不去抢。侵华战争的爆发也就不难理解了。

显然日本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更低估了美国捍卫自己利益的决心。美国一边打著德国一边用半只手就把日本打的满地找牙,最后几近亡国,自此也就彻底的退出了在中国的竞争。

二战之后,欧美列强非死即残,实际上在中国的外部势力就只剩下了美苏两国,随著解放战争的一槌定音,美国也彻底出局。直到十几年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黯然退出中国,完全结束了列强在中国影响政局的历史。


英国这个岛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在世界各地占殖民地的目的真的是占领原料产地和市场。

美国自己家的地都用不完。不会看上远东的土地。

日本的逻辑是这样的。就是原来的亚洲爸爸中华家已经不行了,以天朝上国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体系已经崩溃。日本这个东北亚小儿子只能代为出来当家。统一亚洲,重建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朝贡体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