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起来就3句话。

物质财富的本质价值: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产生和增殖的方式:显明或隐秘地暴力剥削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矛盾:以资本增殖为目的,在增殖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自己的掘墓人

在《资本论》的第一章马克思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区分开,这是《资本论》的重要立足点。如果没时间看全本,强烈建议阅读第一章,几万字就帮你重新认识商品经济(中学政治也有教,但真的不如原著的论述来得清晰明了)。

这篇笔记措辞尴尬,因为还没理解全,记述3块内容:

1.商品的二重性、商品交换的等价形式和商品拜物教。

2.资本的产生和增值。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1.商品的二重性、商品交换的等价形式和商品拜物教。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物质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这些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谁拥有这些社会财富的分配权是各种经济模式的核心区别。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商品的有用性使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简单来说使用价值是购买者拿商品来使用的价值,比如买水喝、买饭吃、买床睡……同一个商品,对于不同人而言,使用价值并不一样,这是商品贸易的基础。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如果我们再把劳动产品的物质实体抽象出来,剩下的就只有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些抽象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价值,也就是交换价值。

商品的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个与另一个物之间交换的比例。这种交换价值在具体的商品交换中被人感知到,假设:

1杯喜茶=2/3杯星巴克=2杯一点点

从这个等式中我们会发现1杯喜茶背后有某个价值使它等于2/3杯星巴克的价值,等于2杯一点点的价值;同时,2/3杯星巴克的价值,等于2杯一点点的价值。

由此可见,我们在将两个物的价值做比较时,会在脑里生成它们各自的价值,而且「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

另一个方面,交换价值必然是两个可以相区别物体之间的表现方式,如果你说1包40克乐事黄瓜味薯片=1包40克乐事黄瓜味薯片,这是毫无意义的反复。如果你在和别人说话时这么说,对方会把你当傻子,如果你在写字的时候这么说,读者会认为你在凑字数。

作为交换价值,商品之间只有量的区别,这个量实际上是由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用来生产商品的劳动,也表现出一种二重性:质与量。

劳动的质指不同的劳动方式,生产出不同的产品,表现为产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的量则指劳动中所耗费的人类劳动力,它的单位是时间,表现为产品的交换价值,即价值量。

不同形式的劳动所耗费的人类劳动力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可以通过某种比例换算成一种简单平均劳动,比如:

播种x量种子的劳动=翻y量泥土的劳动

一些极具创造力的劳动除外,比如顶尖的艺术品或者科学发明等。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等价形式,这种等价形式有三大特点: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了商品的价值量,继而成为商品定价基础(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价值量决定的,但最终价格要看商品对购买者的使用价值)。

二、具体劳动变成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不同的劳动方式,在它们所耗费的人类平均人类劳动时间上获得同一单位,可以相互换算)。

三、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个人劳动为社会提供服务,然后从社会中获得报酬养活自己)。

其中第三点有个很有意思的展开,可以用来对抗资本主义的「人要有用论」:既然我是社会一份子,我养活自己就已经是为社会做贡献了,所以那些要求我对社会有用的论调可以歇歇了,我一直在为社会做贡献!

社会主义语境下的个人价值是什么呢?

养活自己就够了,对其他人有没有帮助不是必须的。

商品拜物教(所谓经济地位)

一个人在经济社会中所处的层级是由他在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分配社会财富的权力)决定的,谁拥有社会财富的分配权是各种经济模式的核心区别。

在资本主义经济时代,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显明的,它被掩盖在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关系下。人们能直观察觉到的是商品和货币的交换,于是人们把这种物与物的交换当作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认为这是商品拜物教)。

这种认知导致人们认为,有钱人或者当权者所占有的财富和商品代表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在这种认知驱动下,许多打工者常常购买超过自己经济能力的商品,以此暗示自己和他人——我是成功者。

生活中,人们真的很吃这一套,表现在职场中就是西装革履妆容精致的群体确实能比T恤拖鞋打扮土气的群体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有钱人也深谙这一套,他们常常通过展示自己的财富,来获取商业贷款或者投资,一家公司越是资金紧张其领导人越是大笔消费,购买跑车、直升机等炫耀财富的奢侈品,他们这种行为其实是为了给银行和投资者虚假的信心——我们资金很宽裕,你们想上车要趁早。

2.财富的产生和增值,对剩余价值的剥削。

有一种流俗的经济观念认为,只要不停地贸易,就能不断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但是,如果说商品转手一卖就能让社会财富增值,那么不需要生产,全世界互相卖来卖去就可以买下整个宇宙,这种贸易就能创造新价值的逻辑是根本性的悖论。

还有一种流俗的经济观念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全靠资本家的「节欲」,节俭、攒钱(这种愚蠢的想法在全书中不断被马克思拉出来鞭尸)。

但马克思认为,只有人能生产出新的价值。假如资本家花3000元雇佣工人为他劳动一个月,而工人一个月能创造出等同于6000元的价值,

6000元-3000元=3000元

这多出来的3000元就是剩余价值,也是社会财富增长的真正秘密!

如果我们观察这个剩余价值产生的过程,会发现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换过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其劳动力,然后用工人的劳动力生产超出其成本的新价值。

要完成这一交易需要两个前提:1.资本家有足够的钱能够支付工人工资,并置备必须的劳动资料;2.工人能自由支配其劳动力。

交易完成后,过程中所使用的钱就成为资本,这一交易过程就是资本产生的过程。

这两大前提很关键,是资本家许多行为的主要动机。

第一个前提:资本家有足够的钱能够支付工人工资,并置备必须的劳动资料。

「足够的钱」就是人们常说的原始资本,马克思认为这一原始资本全都是通过「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攫取的,「暴力是每一个孕育著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

这些暴力的表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殖民制度、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保护关税制度、财政补贴等。

图片

在现代社会,又添加了一种直接而隐晦的掠夺方式:企业家向股票市场借债雇佣劳动者,然后剥削劳动者。借韭菜的钱来割韭菜。

第二个前提:工人是自由身,可以支配其劳动力。

这里所说的自由,有双重意义:

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

要使工人一无所有,无法实现其劳动力,最基础的方法是使人失去土地,耕作和渔猎是人类最原始的劳动方式,让一个人失去土地,他就自由了。

第二个方法是,增加生产资料(工具和原料)的成本,让单个的工人无法获得。

第三个方法是,减少工人工资,使其只能勉强糊口。

第四个方法是,通过配套其他娱乐设施,再次收割工人的工资。让他们重新做回自由人,也就是月光族。

《资本论》的重头戏就是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方式,以及工人温和抵抗的失败,来看。

资本家购买工人是为了让他们生产超过其生产成本的价值,这超过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工人创造的价值减去过程中「消耗掉的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

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创造的利润/工资,表现了劳动力被剥削程度(注:必要劳动是你创造相当于自己工资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剩余劳动是在必要劳动以外的劳动)。

举个例子,假设你去美团送外卖,每月底薪1800元,每送一单外卖,美团向商家收6元,给你3元。如果你每个月送600单,这时刚好完成每个月的必要劳动,这时你一共创造了3600元价值,美团在扣错你的底薪和提成后只拿到0元。

但资本不是请客吃饭,肯定想要赚钱,它会逼你每个月送超过600单,比如设定最低提成单数、每月最少送单量、送单超过多少提成增加等等。

假设在种种手段刺激下,你每个月送1200单,你创造的总价值是7200元,你拿到5400元,美团拿到1800元,这时剩余价值率就是1800/5400=1/3。

当然美团拿到这部分剩余价值还要再分给其他工人(程序员、客服……),交税,商业竞争等。

资本家为了赚钱,就会想尽办法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简单来说主要是两大维度:延长工作时间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延长工作时间是最常见最便捷的手段,现代社会基本上所有上过班的人都有加班经历吧?

老板们才不会管你身体受不受得了,他们要的是最大程度发挥你的劳动力,996、007……将每天的工作时间延长到12小时以上,加上来回通勤时间每天2小时,吃饭洗漱2小时,睡觉6小时,每天花在工作和为了明天的工作而恢复体力的时间上一共就是22小时,最后只剩2个小时是属于自己的。一天高强度工作下来需要放松吧,其他老板们的各种娱乐app已经脱衣露骨准备给你慰藉了,工作——消费——工作一气呵成。

中国每年猝死人数上百万,死在马桶上、地铁上、天桥上、办公室……死亡地图连起来就是社畜们一日行程。

那么辛苦加班导致猝死、工伤能不能够得到足够的赔偿呢?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大特征就是资本家操控或影响政府权力,表现在工伤验证上就是:验工伤的医院是他们指定的、确认是否工伤的委员会是他们组建的、相关媒体他们自家的、工会、法院……

那么这样拼死拼活工作能拿到足额的加班费吗?

劳动法规定: 平时加班1.5倍工资 周末加班两倍工资,可调休 法定节假日加班三倍工资,不可调休 每天加班不得超过三小时,一个月加班不得超过36个小时

你拿到足额的加班费了吗?

另一方面,在加班盛行之后工人拿到手的钱确实增加了,但对资本家而言身无分文乃至一身债务的工人才是好工人,于是他们的基本操作是,将加班费计入工资,变相压低正常工资;鼓吹消费主义让你漂来漂去一身自由最后只剩一堆名牌包包摄像机;再有钱一点也不怕,来扎根嘛,买个房嘛,阶级跃迁嘛,你逃离北上广你孩子终究还是要回来的……总有一套洗脑术适合你。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创造相当于其工资的价值所需的时间,因此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方式:1.增加生产力;2.减少工资水平。

增加生产力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促进科学技术探索,然后不断将新的科学技术用于生产领域。从手工小作坊到工厂,从工厂到工业化工厂,再到自动化工厂……将最顶尖工人的技术经验研究拆分,通过机器复现,再由一个普通工人操纵大量机器大规模生产。还有就是专业化分工,不断提高工人在本行业的生产效率,这同时意味著想换行就必然伴随工资的断崖式下跌。

这一过程同时意味著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工人成本的降低(普通工代替熟练工人)。

于是生产所需的人工成本直线下降,生产力飞速攀升,一个新行业只需要十几二十年就能满足全人类的需求,于是消费市场不足,产能过剩,工人失业,小资本家破产,消费能力再次下降,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经济危机。这就是马克思预言的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一是开拓新市场,二是国家兜底刺激消费,三是科技水平再次飞升,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在生产端是供给侧改革,在消费端是消费升级。最后手段是工人造反,暴力分划资本家的财富。

不知道谁说过科技发展能使经济危机周期延长到六十年,19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科技发展,最终是20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最后二战;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科技发展,到现在……国家兜底就是预支未来的消费能力,把雷变大。全球化贸易的现在,新市场在哪?

其实这一段简单概括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会不断把熟练工人淘汰出来,换上便宜的工人;如果社会不能帮这些工人兜底,给予生活救济或者帮他们找到新工作的话,就会导致社会动荡甚至经济危机。如果他们能找到新工作,工资也一定比原来低一大截,这就为资本剥削留足了空间。

所以说「职场人不努力奋斗就会被社会淘汰」这种话是很蠢的,社会不会淘汰人,是资本淘汰了你。

为什么社会上总是一边叫著劳动力短缺,一边有一大堆人找不到工作?

这就是资本的必然套路,把一个旧行业的熟练工抛出来,要求便宜好压榨的新工人。它从诞生开始就准备将所有人卷入资本洪流里,一方面创造自由工人,一方面创造失业工人,不断让大多数人滚到新行业,丧失技能熟练度,丧失议价权,工资从零开始。

这就是节约!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优点其实就是上一节提到的,它能够促使人们自觉地将科学技术商业化,把所有人都教化成自觉的工具人,最大化激发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此而来的就是社会财富激增,人民物质享受越来越好,商品(服务、享受)越来越丰富……

缺点也很明显,周期性的失业潮和经济危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资本增殖同时当做行为和目的,就好像把更多作为追求,那么结果就是没有终极,只有更多更多更多……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最后整个海里只有1条大鱼和少数小鱼,以及无数虾米,生物圈崩溃 。boom!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竞争方面其实很符合人性,盲目、短视、缺乏远见,还有独创的特性——没有止境的竞争。

事实上,如果货币量刚好等于社会财富总量,人们占有货币的百分比才是其真实财富值,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竞争永不停歇的一大内因。假设你占有a数量的社会财富,以为已经够养老了,但社会财富总量在不断扩大,你所拥有的财富比例就会不断变小,社会财富总量变大的过程又必然带著物价上涨,结果就是你必须一直采取手段避免自己的财富缩水。

另一个原因是,人类生性要与人攀比,要超越别人,这种要求超越是因为人类永恒地受到死亡威胁因而有永恒的不安全感,超越他人,获取财富、权力能给人一种虚幻的安全感,之所以说它是虚幻的,是因为这种不安全的根源是人类必然面临的死亡,在人的层面所能获得的超越永远无法改变死亡的必将降临性。

这种要求攀比、追求超越,一方面确实能促进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使人类永远活在竞争与合作中。

在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社会都进入被货币交换覆盖的状态,所以这种人类永恒的竞争与合作就表现为人们对货币(财富)的竞争,与合作创造财富。

第三个原因是,有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人生不能自我完成,是由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组成的。持这种生活态度的典型表现就是为他人而活,读书不是为了超越自己而是为了成绩比别人更高、穿衣吃饭不是为了自己快乐而是为了晒朋友圈、婚礼不是为了让爱人和自己开心而是让亲戚朋友开心……

在这种生活态度影响下的人,很容易就为外界改变自己,而外界最大的宣传语言就是消费——赚钱——向上爬——赚钱——消费……

这种生活态度的根源,大约是本我向来被掩盖著,大多数人只能通过与他人的关系、连接,确认自己的位置。久而久之,便把他人的看法当作自己生活的目的。

第四个原因是,政府或说整个世界的所谓正统观念。这是第三个原因的补充,一个人的觉醒和自我实现是可能的,但所谓的觉醒真的就能帮你发现人的本质吗?还是进入当前世界早已设置好的向度中,比较靠前的位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实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促进社会财富增加,同时也必然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那么问题就是,多少钱能使两个人变成不同生物呢?

钱本身并不具备物理上改变物种的能力,但钱可以驱动科技为其宿主服务,最终创造超人。

比如江湖传言中一针十亿人民币,包你延寿十年的瑞士药,虽然只能生效一次也是实打实延寿十年了。

或者美国人体冷冻技术、换血变年轻技术、超级记忆……

一旦这种超人出现,凡人和他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变成小说中修仙者和平民的差距。

所以,修真世界的平民联合起来能够反抗修真者吗?


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写到:本书说的就是阁下的事情。

对于立志发财的人,资本论告诉了你发财的路径;

对于立志为无产大众服务的人,它告诉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背后的真相,引导你为之奋斗;

对于提高自己分析能力的人,它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认识客观世界;

对于无产阶级的人,它让你意识到被剥削的命运,并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总之,从内容讲,资本论告诉了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从思维方式来说,一种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


简单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人剥削人的社会。资产阶级通过掌握生产资料为私有,剥削无产阶级劳动的剩余价值,形成反反复复资本,他们按资本分配利益,大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所以掌握上层建筑为其服务。广大无产阶级始终处于压迫剥削地位。


最近看了些资本论相关的资料,写了点学习笔记,供大家参考参考——

1、财务自由,不是指你的工资覆盖了你的生活成本,而是指你的资产性收入超过了你的生活成本,也就是说你躺在家的收入都可以维持自己的日常花销。——一边要获得钱,一边还要让钱能生钱。

2、你的资产性收入就是别人的劳动收入,因此,实现财务自由就是要成为资本家。——不要鄙视资本家,因为只有他们拥有真正的自由。

3、资本家毕竟是少数的,多数人都是被剥削的对象,干的多、挣的少是常态。——剥削永远都存在,只是越来越隐蔽而已。我们要多怀疑、多独立思考,少被人收智商税。

4、一线城市的工人未必就比三线城市的工人幸福,因为他们多挣的钱,往往都被更高的房价,更高的教育费、生活费、医疗费抵消了。——逃离北上广的人未必都是失败者,他们很可能只是为了自由而舍弃了繁华。因此,找工作的时候,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5、高学历工人未必就比低学历工人的工资高,因为当你苦学几年后获得高学历时,以前低学历能应聘的岗位多数已经要求更高学历了,随著扩招的进一步放开,学历的贬值速度将大于你获取学历的速度。——不要用战术勤奋来掩饰你的战略懒惰,大学毕业能就业就赶紧就业,未来的就业难度只会比现在更难。

6、「物以稀为贵」是这世上最贵的成语,你真的理解它并应用好它了吗?大家今天趋之若鹜的东西,往往正是明天最廉价的东西。——无论有没有疫情,都不要扎堆,一切美好的东西遇上人山人海都将成为你的噩梦。

7、科技的进步,并没有减少我们的工作时间,甚至还让我们经常加班,生活压力更大,为何呢?因为工人越来越廉价、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人类的伪需求越来越多。——老鼠成堆就会互相残杀,人也是如此,人才更是如此,是鹤就该立鸡群,而不是去立鹤群,别去人才聚集之地找虐。

8、导购员说「穿著廉价淘宝货的女人走出去是不会被人尊重的,你没有一点高级的衣服只会被人看轻,如果你自己背著爱马仕的包包,用著香奈儿的口红,人家月薪5000的男生都不敢追你,送你礼物都不会送的很差!你要对自己好,你知道吗?你不把自己看的高级,别人怎么会把你看高级呢?」很多傻女人都信了导购员的话,把自己当富婆养,结果陷入了无尽的债务中。——人是富了才用奢侈品,而不是用了奢侈品才富,莫因果倒置,打肿脸充胖子。

9、钱是可以获得快乐的,但并不一定花钱才能获得快乐。优越感也并不一定是全身大牌,也可以是暗地里嘲笑穿大牌的人无脑,因为你不光知道她为什么会买大牌,也知道她长此以往会有什么后果,这后果将督促你坚持储蓄。——永远不要忘了商品的成本价,花几万块钱买几块钱的东西,那是有钱人的任性,穷人模仿TA就是作死。

10、在商品社会里迷失的人,总是通过商品来定义自己。——所有人都有虚荣心,但请量力而行

11、所有的护肤品、保健品、装饰品、名牌包包、各种奢侈品,其实都是收的智商税,不信,你就提高智商之后去研究研究它们,几乎个个都是骗人的。有这钱,少加点班、多些娱乐时间比啥都顶用。——商业社会,所有的网路信息都内藏机心,不要轻信砖家、大伽,TA们说这些话只是为了你的钱。

12、多数的工人都是不自由的,他们忙碌的人生可能连一个月空都抽不出来,很少有时间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他们被逼著加班、被诱惑著扩大消费,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不要嘲笑工蜂无脑,工人本质上也是在用时间和身体换取生存的权利,在蜂后的统治下,你有真正的自由吗?你活成了自己想活的样子吗?又有几个人能潇洒走一回呢?

13、和钻石一样,商品被和爱情之类的意义强行挂钩,你爱不爱我和买不买恒久远成为了同一个度量衡,那么我不光要购买商品来论证我的阶层以求和身边人同步,还要购买商品来证明我的真心。——什么叫洗脑,让你心甘情愿花10万元买一颗100元钱成本的钻石来证明自己的爱是真的,这就叫洗脑。

14、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中期,工人们被诱惑著花各种钱,最终几乎人人都有了负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后期,工人们的工资只够还负债的利息,最终形成了低欲望社会。——只有收的住心,你的身体才是你的,不然,背著负债,你只能忍辱负重、行尸走肉。

15、由于阶层的固化,下层人民的上升通道变得越来越窄,甚至连最公平的教育也在逐渐丧失功能,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于是,更多的青年逐渐接受了现实,过上了得过且过的生活。——得过且过是无奈之举,自保之举,自古隐士多隐于盛世、出于乱世,盖因盛世难以突破阶层。

16、住房、医疗和教育,这三座大山终将促成我国的低欲望社会。掏空2个钱袋子完成学业,掏空6个钱袋子完成买房,最后倾家荡产住医院,这将会是普通人的人生常态。中国人均寿命76岁,其中读书上学26年,加班工作40年,苟延残喘10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减少欲望、不屈从主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人身自由、心灵自由的不二法门。

结语:认清当前社会规则下的苦难,与这个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不忘初心,过上幸福的生活。

《观音心经》只有260字,可谓字字珠玑,用来隔绝资本主义的毒害颇为合适,这首歌也特别好听,附在此,看看有没有同好者。心经孟庭苇 - 心经

历史相关文章:

1、《找工作,如何选择一个值得自己托付终身的城市?

2、《物以稀为贵,如何选择就业单位与就业城市?

3、《数据揭露的那些真相

4、《一条越来越快的高速列车——期待

5、《我的理想国

原文:《资本论_野猫学习笔记

更多资源的获取方法如下:


我认为这本书讲的是:一种政体来源主义的客观运行形式。类似于1+1等于几这种客观存在的公理。

资本主义黑盒子里面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钱在资本主义里可以生钱。围绕著剩余价值理论来将整个资本主义政体剖析。


雇佣即奴役。


最简单地说,资本论就是告诉人们,人离了生产资料是什么物质利益也生产不出来的,而资本家占有和控制了生产资料,以剥削和压迫那些没有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廉价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工人,这是不公道的。


斗胆为您献上文章一篇,关于对马克思学说的整体脉络的梳理。链接如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0215483?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少数人让大家过不好日子的原因,我用别人的八字总结。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