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起來就3句話。

物質財富的本質價值:凝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資本產生和增殖的方式:顯明或隱祕地暴力剝削剩餘價值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根本矛盾:以資本增殖為目的,在增殖的過程中不斷創造出自己的掘墓人

在《資本論》的第一章馬克思將商品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區分開,這是《資本論》的重要立足點。如果沒時間看全本,強烈建議閱讀第一章,幾萬字就幫你重新認識商品經濟(中學政治也有教,但真的不如原著的論述來得清晰明瞭)。

這篇筆記措辭尷尬,因為還沒理解全,記述3塊內容:

1.商品的二重性、商品交換的等價形式和商品拜物教。

2.資本的產生和增值。

3.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優缺點。

1.商品的二重性、商品交換的等價形式和商品拜物教。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佔統治地位的社會的物質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這些商品的價值量是由商品中凝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誰擁有這些社會財富的分配權是各種經濟模式的核心區別。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

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

商品的有用性使商品具有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

簡單來說使用價值是購買者拿商品來使用的價值,比如買水喝、買飯喫、買牀睡……同一個商品,對於不同人而言,使用價值並不一樣,這是商品貿易的基礎。

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一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

如果我們再把勞動產品的物質實體抽象出來,剩下的就只有抽象的人類勞動,這些抽象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價值,也就是交換價值。

商品的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一個與另一個物之間交換的比例。這種交換價值在具體的商品交換中被人感知到,假設:

1杯喜茶=2/3杯星巴克=2杯一點點

從這個等式中我們會發現1杯喜茶背後有某個價值使它等於2/3杯星巴克的價值,等於2杯一點點的價值;同時,2/3杯星巴克的價值,等於2杯一點點的價值。

由此可見,我們在將兩個物的價值做比較時,會在腦裏生成它們各自的價值,而且「同一種商品的各種有效的交換價值表示一個等同的東西。」

另一個方面,交換價值必然是兩個可以相區別物體之間的表現方式,如果你說1包40克樂事黃瓜味薯片=1包40克樂事黃瓜味薯片,這是毫無意義的反覆。如果你在和別人說話時這麼說,對方會把你當傻子,如果你在寫字的時候這麼說,讀者會認為你在湊字數。

作為交換價值,商品之間只有量的區別,這個量實際上是由商品中凝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的。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時間。」

用來生產商品的勞動,也表現出一種二重性:質與量。

勞動的質指不同的勞動方式,生產出不同的產品,表現為產品的使用價值。

勞動的量則指勞動中所耗費的人類勞動力,它的單位是時間,表現為產品的交換價值,即價值量。

不同形式的勞動所耗費的人類勞動力是不同的,但是它們可以通過某種比例換算成一種簡單平均勞動,比如:

播種x量種子的勞動=翻y量泥土的勞動

一些極具創造力的勞動除外,比如頂尖的藝術品或者科學發明等。

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表現出一種等價形式,這種等價形式有三大特點:

一、商品的使用價值表現了商品的價值量,繼而成為商品定價基礎(商品的價格是由其價值量決定的,但最終價格要看商品對購買者的使用價值)。

二、具體勞動變成抽象人類勞動的表現(不同的勞動方式,在它們所耗費的人類平均人類勞動時間上獲得同一單位,可以相互換算)。

三、私人勞動成為直接的社會勞動(個人勞動為社會提供服務,然後從社會中獲得報酬養活自己)。

其中第三點有個很有意思的展開,可以用來對抗資本主義的「人要有用論」:既然我是社會一份子,我養活自己就已經是為社會做貢獻了,所以那些要求我對社會有用的論調可以歇歇了,我一直在為社會做貢獻!

社會主義語境下的個人價值是什麼呢?

養活自己就夠了,對其他人有沒有幫助不是必須的。

商品拜物教(所謂經濟地位)

一個人在經濟社會中所處的層級是由他在社會財富分配過程中所處的位置(也就是分配社會財富的權力)決定的,誰擁有社會財富的分配權是各種經濟模式的核心區別。

在資本主義經濟時代,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係是不顯明的,它被掩蓋在商品和貨幣的交換關係下。人們能直觀察覺到的是商品和貨幣的交換,於是人們把這種物與物的交換當作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係(馬克思認為這是商品拜物教)。

這種認知導致人們認為,有錢人或者當權者所佔有的財富和商品代表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在這種認知驅動下,許多打工者常常購買超過自己經濟能力的商品,以此暗示自己和他人——我是成功者。

生活中,人們真的很喫這一套,表現在職場中就是西裝革履妝容精緻的羣體確實能比T恤拖鞋打扮土氣的羣體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

有錢人也深諳這一套,他們常常通過展示自己的財富,來獲取商業貸款或者投資,一家公司越是資金緊張其領導人越是大筆消費,購買跑車、直升機等炫耀財富的奢侈品,他們這種行為其實是為了給銀行和投資者虛假的信心——我們資金很寬裕,你們想上車要趁早。

2.財富的產生和增值,對剩餘價值的剝削。

有一種流俗的經濟觀念認為,只要不停地貿易,就能不斷創造新的社會財富。但是,如果說商品轉手一賣就能讓社會財富增值,那麼不需要生產,全世界互相賣來賣去就可以買下整個宇宙,這種貿易就能創造新價值的邏輯是根本性的悖論。

還有一種流俗的經濟觀念認為,社會財富的增長全靠資本家的「節慾」,節儉、攢錢(這種愚蠢的想法在全書中不斷被馬克思拉出來鞭屍)。

但馬克思認為,只有人能生產出新的價值。假如資本家花3000元僱傭工人為他勞動一個月,而工人一個月能創造出等同於6000元的價值,

6000元-3000元=3000元

這多出來的3000元就是剩餘價值,也是社會財富增長的真正祕密!

如果我們觀察這個剩餘價值產生的過程,會發現這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交換過程:資本家向工人購買其勞動力,然後用工人的勞動力生產超出其成本的新價值。

要完成這一交易需要兩個前提:1.資本家有足夠的錢能夠支付工人工資,並置備必須的勞動資料;2.工人能自由支配其勞動力。

交易完成後,過程中所使用的錢就成為資本,這一交易過程就是資本產生的過程。

這兩大前提很關鍵,是資本家許多行為的主要動機。

第一個前提:資本家有足夠的錢能夠支付工人工資,並置備必須的勞動資料。

「足夠的錢」就是人們常說的原始資本,馬克思認為這一原始資本全都是通過「集中的、有組織的社會暴力」來攫取的,「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

這些暴力的表現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殖民制度、國債制度、現代稅收制度、保護關稅制度、財政補貼等。

圖片

在現代社會,又添加了一種直接而隱晦的掠奪方式:企業家向股票市場借債僱傭勞動者,然後剝削勞動者。借韭菜的錢來割韭菜。

第二個前提:工人是自由身,可以支配其勞動力。

這裡所說的自由,有雙重意義:

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做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另一方面,他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東西。

要使工人一無所有,無法實現其勞動力,最基礎的方法是使人失去土地,耕作和漁獵是人類最原始的勞動方式,讓一個人失去土地,他就自由了。

第二個方法是,增加生產資料(工具和原料)的成本,讓單個的工人無法獲得。

第三個方法是,減少工人工資,使其只能勉強餬口。

第四個方法是,通過配套其他娛樂設施,再次收割工人的工資。讓他們重新做回自由人,也就是月光族。

《資本論》的重頭戲就是揭露資本家剝削工人剩餘價值的方式,以及工人溫和抵抗的失敗,來看。

資本家購買工人是為了讓他們生產超過其生產成本的價值,這超過的部分就是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工人創造的價值減去過程中「消耗掉的產品形成要素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價值而形成的餘額」。

剩餘價值率=剩餘勞動/必要勞動=創造的利潤/工資,表現了勞動力被剝削程度(註:必要勞動是你創造相當於自己工資的價值所需要的勞動,剩餘勞動是在必要勞動以外的勞動)。

舉個例子,假設你去美團送外賣,每月底薪1800元,每送一單外賣,美團向商家收6元,給你3元。如果你每個月送600單,這時剛好完成每個月的必要勞動,這時你一共創造了3600元價值,美團在扣錯你的底薪和提成後只拿到0元。

但資本不是請客喫飯,肯定想要賺錢,它會逼你每個月送超過600單,比如設定最低提成單數、每月最少送單量、送單超過多少提成增加等等。

假設在種種手段刺激下,你每個月送1200單,你創造的總價值是7200元,你拿到5400元,美團拿到1800元,這時剩餘價值率就是1800/5400=1/3。

當然美團拿到這部分剩餘價值還要再分給其他工人(程序員、客服……),交稅,商業競爭等。

資本家為了賺錢,就會想盡辦法壓榨工人的剩餘價值,簡單來說主要是兩大維度:延長工作時間和縮短必要勞動時間。

延長工作時間是最常見最便捷的手段,現代社會基本上所有上過班的人都有加班經歷吧?

老闆們纔不會管你身體受不受得了,他們要的是最大程度發揮你的勞動力,996、007……將每天的工作時間延長到12小時以上,加上來回通勤時間每天2小時,喫飯洗漱2小時,睡覺6小時,每天花在工作和為了明天的工作而恢復體力的時間上一共就是22小時,最後只剩2個小時是屬於自己的。一天高強度工作下來需要放鬆吧,其他老闆們的各種娛樂app已經脫衣露骨準備給你慰藉了,工作——消費——工作一氣呵成。

中國每年猝死人數上百萬,死在馬桶上、地鐵上、天橋上、辦公室……死亡地圖連起來就是社畜們一日行程。

那麼辛苦加班導致猝死、工傷能不能夠得到足夠的賠償呢?

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大特徵就是資本家操控或影響政府權力,表現在工傷驗證上就是:驗工傷的醫院是他們指定的、確認是否工傷的委員會是他們組建的、相關媒體他們自家的、工會、法院……

那麼這樣拼死拼活工作能拿到足額的加班費嗎?

勞動法規定: 平時加班1.5倍工資 週末加班兩倍工資,可調休 法定節假日加班三倍工資,不可調休 每天加班不得超過三小時,一個月加班不得超過36個小時

你拿到足額的加班費了嗎?

另一方面,在加班盛行之後工人拿到手的錢確實增加了,但對資本家而言身無分文乃至一身債務的工人才是好工人,於是他們的基本操作是,將加班費計入工資,變相壓低正常工資;鼓吹消費主義讓你漂來漂去一身自由最後只剩一堆名牌包包攝像機;再有錢一點也不怕,來紮根嘛,買個房嘛,階級躍遷嘛,你逃離北上廣你孩子終究還是要回來的……總有一套洗腦術適合你。

縮短必要勞動時間。

必要勞動時間是工人創造相當於其工資的價值所需的時間,因此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有兩種方式:1.增加生產力;2.減少工資水平。

增加生產力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促進科學技術探索,然後不斷將新的科學技術用於生產領域。從手工小作坊到工廠,從工廠到工業化工廠,再到自動化工廠……將最頂尖工人的技術經驗研究拆分,通過機器復現,再由一個普通工人操縱大量機器大規模生產。還有就是專業化分工,不斷提高工人在本行業的生產效率,這同時意味著想換行就必然伴隨工資的斷崖式下跌。

這一過程同時意味著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和工人成本的降低(普通工代替熟練工人)。

於是生產所需的人工成本直線下降,生產力飛速攀升,一個新行業只需要十幾二十年就能滿足全人類的需求,於是消費市場不足,產能過剩,工人失業,小資本家破產,消費能力再次下降,陷入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經濟危機。這就是馬克思預言的資本主義週期性的經濟危機。

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一是開拓新市場,二是國家兜底刺激消費,三是科技水平再次飛升,形成新的消費市場,在生產端是供給側改革,在消費端是消費升級。最後手段是工人造反,暴力分劃資本家的財富。

不知道誰說過科技發展能使經濟危機週期延長到六十年,19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科技發展,最終是20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最後二戰;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科技發展,到現在……國家兜底就是預支未來的消費能力,把雷變大。全球化貿易的現在,新市場在哪?

其實這一段簡單概括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會不斷把熟練工人淘汰出來,換上便宜的工人;如果社會不能幫這些工人兜底,給予生活救濟或者幫他們找到新工作的話,就會導致社會動蕩甚至經濟危機。如果他們能找到新工作,工資也一定比原來低一大截,這就為資本剝削留足了空間。

所以說「職場人不努力奮鬥就會被社會淘汰」這種話是很蠢的,社會不會淘汰人,是資本淘汰了你。

為什麼社會上總是一邊叫著勞動力短缺,一邊有一大堆人找不到工作?

這就是資本的必然套路,把一個舊行業的熟練工拋出來,要求便宜好壓榨的新工人。它從誕生開始就準備將所有人捲入資本洪流裏,一方面創造自由工人,一方面創造失業工人,不斷讓大多數人滾到新行業,喪失技能熟練度,喪失議價權,工資從零開始。

這就是節約!

3.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優缺點。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優點其實就是上一節提到的,它能夠促使人們自覺地將科學技術商業化,把所有人都教化成自覺的工具人,最大化激發社會的生產力水平。由此而來的就是社會財富激增,人民物質享受越來越好,商品(服務、享受)越來越豐富……

缺點也很明顯,週期性的失業潮和經濟危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把資本增殖同時當做行為和目的,就好像把更多作為追求,那麼結果就是沒有終極,只有更多更多更多……小魚喫蝦米,大魚喫小魚,最後整個海里只有1條大魚和少數小魚,以及無數蝦米,生物圈崩潰 。boom!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競爭方面其實很符合人性,盲目、短視、缺乏遠見,還有獨創的特性——沒有止境的競爭。

事實上,如果貨幣量剛好等於社會財富總量,人們佔有貨幣的百分比才是其真實財富值,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競爭永不停歇的一大內因。假設你佔有a數量的社會財富,以為已經夠養老了,但社會財富總量在不斷擴大,你所擁有的財富比例就會不斷變小,社會財富總量變大的過程又必然帶著物價上漲,結果就是你必須一直採取手段避免自己的財富縮水。

另一個原因是,人類生性要與人攀比,要超越別人,這種要求超越是因為人類永恆地受到死亡威脅因而有永恆的不安全感,超越他人,獲取財富、權力能給人一種虛幻的安全感,之所以說它是虛幻的,是因為這種不安全的根源是人類必然面臨的死亡,在人的層面所能獲得的超越永遠無法改變死亡的必將降臨性。

這種要求攀比、追求超越,一方面確實能促進人的生產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也使人類永遠活在競爭與合作中。

在資本主義社會,整個社會都進入被貨幣交換覆蓋的狀態,所以這種人類永恆的競爭與合作就表現為人們對貨幣(財富)的競爭,與合作創造財富。

第三個原因是,有這樣一種生活態度:人生不能自我完成,是由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組成的。持這種生活態度的典型表現就是為他人而活,讀書不是為了超越自己而是為了成績比別人更高、穿衣喫飯不是為了自己快樂而是為了曬朋友圈、婚禮不是為了讓愛人和自己開心而是讓親戚朋友開心……

在這種生活態度影響下的人,很容易就為外界改變自己,而外界最大的宣傳語言就是消費——賺錢——向上爬——賺錢——消費……

這種生活態度的根源,大約是本我向來被掩蓋著,大多數人只能通過與他人的關係、連接,確認自己的位置。久而久之,便把他人的看法當作自己生活的目的。

第四個原因是,政府或說整個世界的所謂正統觀念。這是第三個原因的補充,一個人的覺醒和自我實現是可能的,但所謂的覺醒真的就能幫你發現人的本質嗎?還是進入當前世界早已設置好的向度中,比較靠前的位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實帶來了經濟的飛速發展,

還有一個問題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能促進社會財富增加,同時也必然導致社會貧富差距加大,那麼問題就是,多少錢能使兩個人變成不同生物呢?

錢本身並不具備物理上改變物種的能力,但錢可以驅動科技為其宿主服務,最終創造超人。

比如江湖傳言中一針十億人民幣,包你延壽十年的瑞士葯,雖然只能生效一次也是實打實延壽十年了。

或者美國人體冷凍技術、換血變年輕技術、超級記憶……

一旦這種超人出現,凡人和他們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最終變成小說中修仙者和平民的差距。

所以,修真世界的平民聯合起來能夠反抗修真者嗎?


馬克思在資本論序言中寫到:本書說的就是閣下的事情。

對於立志發財的人,資本論告訴了你發財的路徑;

對於立志為無產大眾服務的人,它告訴你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背後的真相,引導你為之奮鬥;

對於提高自己分析能力的人,它提供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認識客觀世界;

對於無產階級的人,它讓你意識到被剝削的命運,並為爭取自己的利益而奮鬥;

總之,從內容講,資本論告訴了你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規律,出現的各種社會現象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從思維方式來說,一種完整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考方式。


簡單說,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是人剝削人的社會。資產階級通過掌握生產資料為私有,剝削無產階級勞動的剩餘價值,形成反反覆復資本,他們按資本分配利益,大資本家掌握生產資料所以掌握上層建築為其服務。廣大無產階級始終處於壓迫剝削地位。


最近看了些資本論相關的資料,寫了點學習筆記,供大家參考參考——

1、財務自由,不是指你的工資覆蓋了你的生活成本,而是指你的資產性收入超過了你的生活成本,也就是說你躺在家的收入都可以維持自己的日常花銷。——一邊要獲得錢,一邊還要讓錢能生錢。

2、你的資產性收入就是別人的勞動收入,因此,實現財務自由就是要成為資本家。——不要鄙視資本家,因為只有他們擁有真正的自由。

3、資本家畢竟是少數的,多數人都是被剝削的對象,乾的多、掙的少是常態。——剝削永遠都存在,只是越來越隱蔽而已。我們要多懷疑、多獨立思考,少被人收智商稅。

4、一線城市的工人未必就比三線城市的工人幸福,因為他們多掙的錢,往往都被更高的房價,更高的教育費、生活費、醫療費抵消了。——逃離北上廣的人未必都是失敗者,他們很可能只是為了自由而捨棄了繁華。因此,找工作的時候,想清楚自己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5、高學歷工人未必就比低學歷工人的工資高,因為當你苦學幾年後獲得高學歷時,以前低學歷能應聘的崗位多數已經要求更高學歷了,隨著擴招的進一步放開,學歷的貶值速度將大於你獲取學歷的速度。——不要用戰術勤奮來掩飾你的戰略懶惰,大學畢業能就業就趕緊就業,未來的就業難度只會比現在更難。

6、「物以稀為貴」是這世上最貴的成語,你真的理解它並應用好它了嗎?大家今天趨之若鶩的東西,往往正是明天最廉價的東西。——無論有沒有疫情,都不要扎堆,一切美好的東西遇上人山人海都將成為你的噩夢。

7、科技的進步,並沒有減少我們的工作時間,甚至還讓我們經常加班,生活壓力更大,為何呢?因為工人越來越廉價、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而人類的偽需求越來越多。——老鼠成堆就會互相殘殺,人也是如此,人才更是如此,是鶴就該立雞羣,而不是去立鶴羣,別去人才聚集之地找虐。

8、導購員說「穿著廉價淘寶貨的女人走出去是不會被人尊重的,你沒有一點高級的衣服只會被人看輕,如果你自己背著愛馬仕的包包,用著香奈兒的口紅,人家月薪5000的男生都不敢追你,送你禮物都不會送的很差!你要對自己好,你知道嗎?你不把自己看的高級,別人怎麼會把你看高級呢?」很多傻女人都信了導購員的話,把自己當富婆養,結果陷入了無盡的債務中。——人是富了才用奢侈品,而不是用了奢侈品才富,莫因果倒置,打腫臉充胖子。

9、錢是可以獲得快樂的,但並不一定花錢才能獲得快樂。優越感也並不一定是全身大牌,也可以是暗地裡嘲笑穿大牌的人無腦,因為你不光知道她為什麼會買大牌,也知道她長此以往會有什麼後果,這後果將督促你堅持儲蓄。——永遠不要忘了商品的成本價,花幾萬塊錢買幾塊錢的東西,那是有錢人的任性,窮人模仿TA就是作死。

10、在商品社會裡迷失的人,總是通過商品來定義自己。——所有人都有虛榮心,但請量力而行

11、所有的護膚品、保健品、裝飾品、名牌包包、各種奢侈品,其實都是收的智商稅,不信,你就提高智商之後去研究研究它們,幾乎個個都是騙人的。有這錢,少加點班、多些娛樂時間比啥都頂用。——商業社會,所有的網路信息都內藏機心,不要輕信磚家、大伽,TA們說這些話只是為了你的錢。

12、多數的工人都是不自由的,他們忙碌的人生可能連一個月空都抽不出來,很少有時間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他們被逼著加班、被誘惑著擴大消費,來滿足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不要嘲笑工蜂無腦,工人本質上也是在用時間和身體換取生存的權利,在蜂后的統治下,你有真正的自由嗎?你活成了自己想活的樣子嗎?又有幾個人能瀟灑走一回呢?

13、和鑽石一樣,商品被和愛情之類的意義強行掛鉤,你愛不愛我和買不買恆久遠成為了同一個度量衡,那麼我不光要購買商品來論證我的階層以求和身邊人同步,還要購買商品來證明我的真心。——什麼叫洗腦,讓你心甘情願花10萬元買一顆100元錢成本的鑽石來證明自己的愛是真的,這就叫洗腦。

14、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中期,工人們被誘惑著花各種錢,最終幾乎人人都有了負債;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後期,工人們的工資只夠還負債的利息,最終形成了低慾望社會。——只有收的住心,你的身體纔是你的,不然,背著負債,你只能忍辱負重、行屍走肉。

15、由於階層的固化,下層人民的上升通道變得越來越窄,甚至連最公平的教育也在逐漸喪失功能,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於是,更多的青年逐漸接受了現實,過上了得過且過的生活。——得過且過是無奈之舉,自保之舉,自古隱士多隱於盛世、出於亂世,蓋因盛世難以突破階層。

16、住房、醫療和教育,這三座大山終將促成我國的低慾望社會。掏空2個錢袋子完成學業,掏空6個錢袋子完成買房,最後傾家蕩產住醫院,這將會是普通人的人生常態。中國人均壽命76歲,其中讀書上學26年,加班工作40年,苟延殘喘10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減少慾望、不屈從主流,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獲得人身自由、心靈自由的不二法門。

結語:認清當前社會規則下的苦難,與這個時代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不忘初心,過上幸福的生活。

《觀音心經》只有260字,可謂字字珠璣,用來隔絕資本主義的毒害頗為合適,這首歌也特別好聽,附在此,看看有沒有同好者。心經孟庭葦 - 心經

歷史相關文章:

1、《找工作,如何選擇一個值得自己託付終身的城市?

2、《物以稀為貴,如何選擇就業單位與就業城市?

3、《數據揭露的那些真相

4、《一條越來越快的高速列車——期待

5、《我的理想國

原文:《資本論_野貓學習筆記

更多資源的獲取方法如下:


我認為這本書講的是:一種政體來源主義的客觀運行形式。類似於1+1等於幾這種客觀存在的公理。

資本主義黑盒子裡面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錢在資本主義裏可以生錢。圍繞著剩餘價值理論來將整個資本主義政體剖析。


僱傭即奴役。


最簡單地說,資本論就是告訴人們,人離了生產資料是什麼物質利益也生產不出來的,而資本家佔有和控制了生產資料,以剝削和壓迫那些沒有生產資料而不得不廉價出賣自己勞動力為生的工人,這是不公道的。


鬥膽為您獻上文章一篇,關於對馬克思學說的整體脈絡的梳理。鏈接如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0215483?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少數人讓大家過不好日子的原因,我用別人的八字總結。

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