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也是人,人的精力就那么多,高负荷的工作不是对其他患者的不负责吗?而且医生也有家人,也需要照顾自己的身体。


钱最终都是百姓出,真的增加了就是

黑心医生又赚我钱


从全社会范围尤其是决策层看,大家对医疗效果的满意率远高于对医疗支出经济负担的满意率。头拱地,嗷嗷叫,小车不倒尽管推。

讲个段子。某医院一批护士集体上班迟到,媒体来医院采访, @丁香园等行业新媒体介入报道。医院与护士们沟通,表示「你们认为这份工作需要值夜班、需要节假日值班、必须面对医患矛盾和院内感染风险,至少值年薪20万,这很有道理。但是你们要想到,跟你们一起上班的保洁月薪一千四,保安月薪一千八,保安的一个班要值12小时;VIP楼的电梯姐姐年轻漂亮普通话标准,月薪两千二。这个城市里到处都是月收入两三千块钱左右的人,尤其是多病的中老年人收入更是普遍偏低。你们的诉求让社会了解,社会上这么多看不起病的人,这么多觉得看病贵的人,社会还会像现在这么包容你们么?」

———————————

评论区里很多朋友急了。急也没用,现阶段的社会就是这样的,民粹乡愿的力量还很强大。何况医院真的不会把起薪定到二十万。


说得好啊!

谁出钱呢?

政府?建议查一下政府赤字率。

医院?拜托,人家医院自己都穷好吧。

病人?我国还有六亿人收入不足一千,你猜他们真看不起病了,医院会不会需要武警保护,直升机驻守。

钱去哪了?好问题,问一问大洋彼岸的灯塔国是如何收割全世界财富的。

穷,大家都穷,政府民众医院都穷,只能一起忍一忍了,有钱的民众给钱,没钱的民众政府补贴一些,医院再压低一下价格,压榨一下医生,老医生再压榨一下新医生。

很多的问题说起来都是阶级问题。


一,因为老百姓并不觉得医生少啊,只是觉得医生坏啊。

花那么多钱养坏人,傻不傻?

二,给医生加工资,其他事业单位要不要加?公务员要不要加?

闹起来怎么办,傻不傻?


那教师是不是人?教师有没有家庭?他们拿多少工资你知道么?

警察是不是人?警察有没有家庭?警察忙成什么样你知道么?

科研人员是不是人?科研人员有没有家庭?科研人员拿多少钱还忙成什么样你知道么?前一段时间的科研人员集体辞职事件听过没有?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人员平均年龄才30岁出头,为啥?

他们该不该加工资?

这么多人都加工资了,钱你来出?


知乎大夫护士扎堆,我们这些搞医的就是书念太多,于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而且抱团碎碎念,互相洗脑,越念叨越深信不疑自己这行有多举足轻重,美强惨。

醒醒吧,医疗真不是我们自以为的那么重要…人均寿命提高对国家有啥好处,养老钱不是花的更多,还有医保支出,最好一分钱都不要用好不好。另外硕士博士跑光了,还有一大堆医专什么的等著呢,念个中专就给稳定工作稳定收入,你看有没有人来填空。

至于老百姓看病?就拿儿科来说,一天到晚嚷嚷儿科荒,于是大学各种降分录取,医院入职时候降低门槛,孩子成片死了吗?没有吧,说明降低门槛后招的儿科大夫不论从质量和数量来讲,都足够应付现在的就医需求。别总拿咱们的学历说事儿,看病真的需要那么高学历吗?学医人数太多造成内卷才是主要原因。退一万步,新中国成立之初,赤脚医生江湖郎中撑起祖国医疗事业,中国人活的还不是好好的,没见灭种啊,所以,凭啥给咱们涨待遇?


因为不用提升也大把人填坑啊

啥,你说儿科急诊没人干了?降分就能解决的事,给钱就俗了

归根结底,不是说医生有多惨,而是比医生惨的职业有的是,比的是相对而不是绝对


你值夜班能算加班吗?你配得上加班吗?加班是按小时算加班费的,夜班只有宵夜钱


我觉得,因为生产过剩

当然,这个生产过剩是借过来的概念,和经济学里的生产过剩可以类比,但是不太一样

现在中国医疗的现状就是,对于治不好的病,新疗法新设备药物的发展相对缓慢(当然这点全世界都一样)。而对于治得好,或者说能够有效地缓解或者延缓病情发展的病,已经严重供给过剩了。

一方面这体现在人员的过剩上,有人说不对啊,不是说中国医务人员数量和人口的比值还很低吗,这是没错,但是问题是基层医疗还没有效建立起来,待遇问题难以解决,每年毕业的大量医学生都要尽可能往大中型医院挤,挤不进去的人大都不愿意退而求其次,而是纷纷读研,再不行就读博。最后导致了整个行业的学历泡沫化。而较好的岗位就那么多,一个医生入职以后,占著编制就是几十年,而大医院扩张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了,新增岗位对于新增的硕士博士来说那都是杯水车薪,结果就是,在招聘的时候,我一个岗位编制放出来,凭什么要你不要他?那就拿硬指标来说话,门槛逐年上升,这又会反过来导致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而更大的投入带来了巨大的沉没成本,30多岁还没正经开始工作的老博士,还能转行不成?议价权就彻底丧失了,你说临床工作真的需要博士才能学会做?我看不是吧,很多本科规培熟练到飞起,但架不住博士这么多又便宜,用人单位不要白不要。而在入职以后,新手的临床经验就不用说了,除非你真的在发文章之类人无我有的技能上有巨大优势,不然你想干就干,不乐意干了赶紧走人,后面的人排著队要进来。议价权再度丧失

另一方面体现在医疗服务的供给上,前文说过,现在人类文明的前沿医疗技术进展是很缓慢的,相当于医疗行业这些年一直没有出现重大产业升级。而能够有效治疗的疾病,相关技术则早已经供给过剩了,除非真的是业内顶尖的大牛(他们其中很多还都脱离临床很久了),大部分你能看的病我也能看,你能做的手术我也能做。而具体某一种病的患者就这么多,你提高看病的门槛费用,想摆架子,自然就会有其他医疗机构,或者公立或者私立,把病人分流走。加上现在公立医院都是自负盈亏,结果就是只能重复当年只有落后产能造衬衫换飞机的路子,用超负荷劳动,靠数量来维持生活。我们这一些乡镇的私立眼科医院,都是开著大巴包接送,主动到村里拉白内障病人的,你多做一个别的医院就少做一个呗。你别看大医院的门诊天天水泄不通,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把原本属于基层医院的病人给虹吸过来了,说是累的精疲力尽,如果真的把病人都引导回基层,很快大家就会想念病人多的日子了。

所以说,在这个生产过剩的行业里,某些个体的收入提高可能有各种机遇各种办法,但是提高整体待遇无异于缘木求鱼,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有责任,但又都是无辜的。这套东西有没有好处呢,当然有,它对除了医务人员以外的全体人民来说都是一种福利,毕竟大半夜一点不舒服,就能花个几十块小钱马上到三甲医院让个名校博士半夜不睡觉起来给你看看告诉你没大事让你回去安心睡觉的,估计也只有中国了。

至于解决方案,我能想到的就是生产过剩怎么解决它就只能怎么解决。一个是供给侧改革吧,去产能。实际案例看看美国和乡岗就知道了,为什么这两个地方的医生收入高的让人眼红呢,第一人家去产能做得好,第二看看人家服务的对象是谁。我就不提供服务给付不起钱的人,而且提供多少我说了算,收入能不高吗,但是在中国大陆可能这样吗,不可能的,这不符合我们这个国家的定位,毕竟也不止一个行业在做这种付出,只能说大家互相服务吧

第二个办法当然就是升级啊,开发新的药物,研究新的术式,改进发明新的设备和医疗器械,让原本治不好的病能治好了,原本活不过一年的病可以活过五年了,自然就会产生新的需求,产生新的岗位和上升空间,很多医院外科都有三四十岁的大佬,就是抓住了新技术的时代浪潮上去的,毕竟选择比努力重要。至于说全行业的升级,那就慢慢等了,大部分人估计是等不到的。


因为没钱给!

宏观经济学认为投资是未来有产出的叫做投资!国家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最基本的观点是发展能解决一切问题,经济发展优先其他。政府也只会做投资。

医疗其实在广义上,算是投资。投资健康。但是,投资健康还不如投资教育来的实在。大家可查查数量,中国GDP总量虽然目前已经上到世界第二,但是教育的投入都在世界110名之外,医疗甚至才145位。要知道全世界只有157个国家!中国还有那么多人口。相对人均的教育医疗资源何其低下。

然而,国家也十分清楚国内巨大的医疗健康市场需求。这是从80-00年代激活人口教育需求,00-20激活人口住房需求,再到20-50激活人口医疗需求的三步战略。整个70-80年代出生的韭菜,都在滚滚洪流里不得不掏尽一生。

相比50-60,至少拥有个可以说无虑的晚年。改革的成果他们可以享受。相比90-00,他们只是迷茫于未来如何更进一步。而一切不过是建立在70-80的用一生换取的荣耀而已。

年轻人不懂吗?大家都懂,所以没人学医。尽管未来还是那么大的市场,但是有钱人可以到国外医疗。拥有权利的人,可以有特权占有医疗资源!医生不过是生产要素!

更大的社会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不,我不这么认为!但是,政府领导没意识到。我们的国家体制也是后知后觉型,当发展到现阶段,积重难返,即使提高待遇,也很难短期纠正之前失误了!


收入高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医生收入高不高,看跟谁比了。我们横向比较下,跟美国医生比当然待遇很差了。拿最基础的住院医生对比,美国住院医生年薪5-6万美元。据我了解,广州三甲医院住院医生年收入约10万人民币 。确实是少了。这个是15年全国医疗人员收入的数据。

2015 中国医生薪酬报告出炉 揭秘医生待遇现状?

vote.dxy.cn图标

但是跟古巴比呢?

医生助古巴出口创汇 每年挣超60亿美元收入?

finance.huanqiu.com

古巴医生一年年收入400-500美元。古巴医生水平不低啊,中国也有些留学生到古巴学医。人比人 气死人吧。

做医生有几个优点啊,

1)几乎都是终身制

2)旱涝保收,今年疫情可以明显看出来了,开餐饮的,做外贸的,开酒吧的,说垮就垮了。这个时候是不是想起吃医疗饭的好?

3) 越老越吃香,不会出现很多行业的中年危机。

4)社会地位高,人脉广。不客气的说,只要业务不断晋升,做到北上广医疗科室带头人,所拥有的资源可以说不亚于一个贫困县的副县长。

至于说医闹 打杀医护人员的,可以说碰到这种事都是凤毛麟角。您不能拿个案做例子。

下面是18年几家著名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大家看看,如果医生这么惨,为何还有这么多高分考生挤破头要到医疗行业?


假设,5000元你可以找黄牛挂到协和专家的号,你可能就交了。但是让你直接把这5000元给到医生的挂号费,你就会觉得收费贵。也就是说目前大部分人拿钱买关系可以,拿钱尊重知识?nonono...


我反问答主

你为什么觉得任何人对病人有与生俱来的义务啊

意思意思就完了好吗


因为提高医生待遇没办法让更多人学医,只要扩招就够了


这个问题反复问 反复问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恐怕明白了就没人学医了。

第一 从小说 单位领导不同意,医生在临床舍生忘死拿高工资 比我们坐办公室的领导还多 那怎么行!?哪怕一线出身的领导同意了 后勤财务人事这些更上层领导安插的亲朋好友还不干呐!天天找你院长的事儿,要知道给临床开少了,医生没工夫找你领导闹,给领导身边人开少了,他们的工作能闲的每天找领导谈半天以上的话,得了,全都开一样的吧!

第二 再大点说 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既然挂在事业单位名下 还是名义上的道德制高点 那你不能开的多 你开的多 各企事业单位怎么看!?企业开那么点 给你们医院开那么多 工人还不都来信访局!?通通中低档!

第三 再扩展说 这个东西就是医保没钱国家没钱弄的 93年起国家要求医院自负盈亏了 除了卫生保健支出一个子儿的工资没播过,你让医院怎么办?医院得买地买设备啊!关键是买地买设备也没有国家优惠贷款,而且800万的设备,经过报备,国家招标,变成了1500万,卧槽,这踏马都是医生的血汗钱!几乎所有医院都是负债累累,举债发工资不在少数。

第四 舆论导向 说事话医院收费物价局定的 收费项目医保局定的 看不起病真不是医院乱收费整的 但是锅不能领导背 于是上层默许情况下都是黑心医生黑心医院。就这样还怎么宣传学医?

从我自身见识出发 自己学校的学生肉眼可见的少了 后来几乎一半的定向班 否则根本没多少人。工作上国家只是喊喊口号 最近又说国家下半年要求提高医护待遇 要是不给钱 懂的人都明白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喊了这么多年 我保证明年后年年年都还会说提高医护工资待遇 可见这是工资多么低的发指的工作了。

再揭露个黑暗面 上层不是傻缺 有的医院还是给钱的 否则领导和家人有病了怎么办?一大批北上的国家三甲拔地而起 301光新门诊楼就花了四五十个亿(相当于我们市6个三甲医院93年后总拨款的两倍以上) 北京各种特护病房建的那叫个嗨皮 生怕揽不到领导 捞不到人就没人帮说话 没人帮说话医院就没钱没地。


因为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以最广大人民的福祉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目的的。就凭我国有生产力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维持现有医疗人员待遇和数量都很勉强了。而且我国现在学医的人不少,少的是公立医院编制,私立医院人民又不待见,难呀。


所以才有了「医德」「白衣天使」「医者仁心」这些词啊。


现在儿科和急诊缺医生缺的厉害,因为和其他的科室比又辛苦又赚的少。这几年上面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出台了办法,这个办法不是提高待遇,而是降低标准。

考生如果以后定向儿科或者急诊,参加执业医考试有加试,可以加分。也就是说一部分分数不够执业医生考试及格线的考生,可以通过选择急诊或儿科的方式获得医师资格证。

这样确实能缓解一部分医生短缺的问题。


医疗本属于民生,公立医院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立医院相对价格都是偏低,服务也属于大众水平,就诊人数多,如果说医院变为盈利机构的话,就会像私立医院。私立医院本就没有工资收入太低的,不管医生护士。在医院做一台手术,赚多少钱,外出私人就诊能赚好几倍。

如果说提高医生的待遇,公立医院私立医院无非都是提高就医的标准收费而已。

那同样就会变成老百姓看不起病


实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国情决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