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属全球首例。

综合无线新闻、香港01等香港媒体24日报道,被证实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为一名33岁男子,他于今年3月底确诊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复出院,8月初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表示,对比该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个不同之处,且该患者返回香港再度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这是全球首例康复后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香港大学证实有康复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属全球首例?

www.guancha.cn


二次感染为什么备受关注李雷的视频 · 18.4 万播放

4月份曾经应 @中国科普博览 邀请回答过一个问题,就是是否可以二次感染,当时只是推测会发生,没想到这次证实了。

新型肺炎自愈者体内是否能产生抗体,是否还会二次感染??

www.zhihu.com图标

————二次感染而非复阳的判断依据————

新冠患者痊愈后再次被诊断出新冠阳性,面对这种情况,相信大部分人直观推断不外乎以下:

1,只是患者在排毒,所以核酸阳性

2,患者体内免疫一直和病毒进行著均衡,直到有一天均衡被打破,之前的病毒复发。

在排除合理情况后,我们才敢猜测是二次感染了。

如何证明二次感染?最佳的办法那就是比较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序列

如果是序列一致,那么就是复阳;序列不一致,那就是二次感染。

在今天之前,我们从未发现这种情况,即便之前有湖北荆州的新冠复阳事件,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可能是我上面提的情况。

因为我们没有那位患者之前的核酸序列,所以无法确定此次复阳核酸到底和之前的是否一样。

然而,今天,正式证实了一例新冠的二次感染。

—————世界首例二次感染—————

这是由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的。

患者是一个33岁的男士。

3月26日l,他首次感染了新冠,并于4月14日康复。

8月15日ll,他从西班牙经英国返回香港的时候,在机场被检测出了新冠阳性。

而香港方面恰好保存了他的样本,并且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意外的发现,前后两次,他体内的病毒序列是不一样的,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

两株病毒株一共有24个突变差异,对应的蛋白结构变化。这种变化是需要长期进化才能实现的,也就是意味著这个病毒并不是原病毒直接变过来的,而是两个独立病毒株。

Viral genomes from first and second episodes belong to different clades/lineages. A total of 24 nucleotide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viruses from the first and second episode. Amino acid differences can be found be found in 9 proteins, including a 58-amino acid truncation of ORF8 protein that was present only in the virus from the first infection

换句话,4个半月之内他被不同的新冠病毒株感染了两次。

这是真正的二次感染,是世界上报道的首例二次感染。

————抗击新冠蒙上阴影————

这给新冠带来了非常大的阴影。

我们一直相信新冠感染后不会再感染,甚至我们把希望寄托在疫苗上,然而如果感染了病毒还能再次感染,那疫苗也就失去了很多意义,本来疫苗就是用灭活或者减活病毒或者是病毒的片段来模拟感染,如果真实的感染都无效,那模拟感染就意义打折了

这关乎到免疫的持久性,疫苗有效保护时间和重复接种疫苗的间歇时间等几个问题。

之前的消灭冠状病毒的计划可能落空,我们付出的那么多努力难道要变成常态化的应对新冠?就如论文作者所言:

1,群体免疫可能无效

二次感染最大的打击之一是群体免疫理论。之前一直宣传的群体免疫,如果能够发生二次感染,那么这可能意味著我们应对新冠已经无法根除了,这一点在其他的季节性冠状病毒中也存在,比如229E,OC43,NL63l和HKU1,他们会引发感冒。

2,疫苗无法提供终生保护

疫苗本身是模拟病毒,比如用减活病毒、灭活病毒或者病毒片段来刺激机体引起免疫,而感染是真实的病毒去发挥作用。可以说,感染才是最佳的检验免疫效果的办法。而二次感染意味著疫苗并不能发挥完整的作用,无法实现用疫苗来杜绝疫情。因此即使研发出疫苗,也需要反复注射来加强免疫,这对疫苗的需求高。

现在来看,半生,三分之一生,百分之一生都悬~

这样下去,事实上某种程度意味著疫苗的落空,毕竟三四个月打一次的疫苗,谁撑得住?

3,疫苗实验要把新冠康复者也纳入

这一点是之前很少考虑的,这次意外情况意外著我们对新冠的认知尚不足,康复者都有可能感染,因此需要把之前的康复者纳入疫苗实验。

目前我们急需了解的是,患者为何会二次感染?

至少有两种猜测:

1,ADE效应.

所谓ADE效应是指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常常可以阻抑病毒入侵,将病毒「中和」,使其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抗体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却发挥相反的作用:它们协助病毒进入靶细胞,提高感染率,这一现象就是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简单地说,就是得了这病,一个新的病毒株感染,可能不仅不能抵抗,反而会更严重。

2,抗体消失

这个理解更容易,那就是新冠患者体内的抗体无法存在很久,导致新的病毒来袭,患者对于新冠是不设防的。

其实这一点在前期的研究中就有一些迹象。

前期《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显示,在8周时间里,81%的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抗体会减少,而有症状人群中抗体减少的比例为62%[1]。

同时,不到60天的时间里,竟然有40%的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抗体会降低到无法检测的水平。而即便是有症状的确诊者,也会有12.9%的患者抗体下降到无法检测。

换句话说,2个月后,竟然有的患者已经没抗体了。这种情况下,抵抗个卵啊。

所以我们目前尚不清楚香港这一例二次感染到底什么情况?到底有多大比例会二次感染?二次感染康复情况会如何?

其实之前看到恒河猴的研究时候,就有这种不祥的预感[2]。

新型肺炎自愈者体内是否能产生抗体,是否还会二次感染??

www.zhihu.com图标

当时研究人员目的是想检测抗体是否会对二次感染有效果。

然而,我注意到的是,有的猴子,二次攻毒,依然可以感染,尽管后续康复了,但是这给我一个不好的预感,就是新冠会二次感染,甚至连同一种病毒都抵抗不了(否则就不会二次感染了。)

但是,这种不祥的预感,真是不好啊。

—————苦中作乐—————

当然,你要是苦中做乐的话,还是有一些正面的东西的。

1,症状变轻了

这例患者第一次感染轻症,症状是咳嗽和痰,喉咙痛,发烧和头痛,二次感染是无症状。

2,抗体反应更快了

这名患者在初次感染后的第10天都没有检测到新冠IgG抗体。二次感染后第5天,就检测到了新冠IgG抗体。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抗体一直在下降,且记忆细胞存活时间也是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所以我们无法肯定说二次感染必然会轻症,因为有个最大的敌人:

时间!

3,这是世界首例

所以万一是孤例呢?

当然,如果你能承受新冠常态化,比如半年打一次疫苗的情形,也好。毕竟你无法让全世界人同时都打疫苗,也无法阻止人员流动和冷链运输。

而且,新冠不是流感。

新冠的死亡率高出流感几十倍,传染力也是流感的好几倍。

这么大的差异,怎么能类比呢?

1Long Q X, Tang X J, Shi Q L, et al. Clinical and immunological assessment of asymptomatic SARS-CoV-2 infections[J]. Nature medicine, 2020, 26(8): 1200-1204.

2The D614G mutation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enhances viral infectivity and decreases neutralization sensitivity to individual convalescent sera

3,本文论文还没正式发表,只是看到作者推了的部分文章内容,包括gisaid尚未查到对应的序列

—————补充——————

可能大家会看到同样一个新闻会得出悲观乐观两种态度,其实都是对的,本质上取决于你对新冠疫情的期待。

我一直期待新冠疫情可以像SARS一样消失,所以对疫苗期待很高,毕竟有很多成功地疫苗,比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A群流脑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精白破等,它们甚至能达到长效免疫,人类更是有天花疫苗直接把天花干掉的例子。

但是目前新冠来看,可能做不到这个,毕竟抗体2个月就衰减的不像话,记忆细胞本身周期也就是几个月到几十年,这意味著,我期望的用疫苗把新冠扑灭的可能性也很少了。

长期共存似乎是个难以避免的情况,而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面临更多的不便:比如长期戴口罩,学校长期封锁,随处可见的测量体温,以及局部爆发导致的地区封禁等等,这是极其不便的,我们很难回到2020年前的生活了。

而如果外出或者国外来访,可能检测新冠近期接种也成为一种常态。而冷链运输更是被严重影响。

可以说,新冠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运行方式。

当然,这并不意味著疫苗彻底无效,一针不行,多打几针,这大概率是今后的情况了。

但是,乐观的认为这是流感,还是太乐观了,你见到过死亡率几十倍于流感、传播率几倍于流感的流感?还可以不分季节持续发病的流感?而且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差别还是很大的。

也许,只能期待疫苗反复注射后以及病毒最终进化到了就像229E,OC43,NL63l和HKU1这样轻微的冠状病毒,而不是SARS、MERS、SARS-COV2这种烈性病毒。

—————想看论文原文部分,移步到此———————

由于不能问答不能发图,我把图放到了专栏了

李雷:【突发】世界首例新冠二次感染?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已经明确了是不同类型毒株的感染,这与之前国内出现的复阳病例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一种可能是患者抗体自然消失,导致第二次感染,也就是说自然感染的抗体无法长时间抵御新冠病毒。

第二种可能更加可怕,那就是在原抗体依然有效的情况下,因为毒株之间差异过大,使得抗体失效。这无疑给疫苗研发增加了巨大的困难。

而且无论是哪个原因,都证明自然感染的群体免疫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二次感染夹杂著ade效应,可能问题会更加严重。

西班牙流感是第二次爆发最为严重,希望今年秋冬季节不要再次重演人间悲剧!


对于事件的经过,题目和一些回答里已经有详细的描述了,我只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简单聊一聊我的一些想法。

总体而言,对于这个事件,我的态度是:让子弹再飞一会

基于两点:

I. 这是全球第一例二次感染报道,而目前已治愈的病例数已经超过1600万人

II. 关于这个病人的其它数据信息暂时都还是未知

所以,有没有可能这是一个个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utlier

比如,之前就有研究发现,因为一些未知的原因,同样的病毒感染,可能在部分人群中就不会刺激其免疫系统产生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ies,主要起阻止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1][2]

所以,不能排除这个男子的免疫系统是否本来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又或者在他第一次感染的时候就没有诱导产生出功能完整的抗体。所以,至少对这个病例,我们需要看一看他在第一次感染后,体内有没有产生中和抗体(基于他第二次感染的症状很轻,属于到了机场去唾液备份被检测出来的无症状感染者,说明至少他的免疫系统是有提供一些保护的,可能产生的抗体不完整,但T细胞功能完善)。

所以对于此次事件,我认为大家先不用过于惊恐,疫苗无用等言论现在说还为时过早,最起码需要看到更多的二次感染案例,对于此,有很多研究人员也有相似的观点。比如世卫组织的冠状病毒专家Maria Van Kerkhove也在采访中说了类似的观点。

「There』s been more than 24 million cases reported to date,」 Maria Van Kerkhove, a coronavirus expert a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aid at a briefing Monday, when asked about the Hong Kong report. 「And we need to look at something like this at a population level.」

当然,即便这次二次感染是个例,也对全球的抗疫工作有一些启发,比如在条件允许下,即便是之前痊愈的患者,也需要注意风险,哪些处于高危风险的人群(医务人员,边防,在疫区严重的地方工作的人群)最好还是要注射疫苗,另外这些痊愈的患者,依然需要注意社交距离和戴口罩,不要肆无忌惮,掉以轻心为好。

参考

  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neuroscience/neutralizing-antibody
  2. ^Kumar, R., Qureshi, H., Deshpande, S. Bhattacharya, J. Ther. Adv. Vaccines Immunother. 6, 61–68 (2018).


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属全球首例。

被证实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为一名33岁男子,他于今年3月底确诊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复出院,8月初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表示,对比该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个不同之处,且该患者返回香港再度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这是全球首例康复后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该团队还指出,以往就有证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在其感染数个月后逐步下降。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认为,此次出现的二次感染病例,说明确诊新冠肺炎即使康复后,可能也并非「一世免疫」,新冠病毒或许会像流感病毒等一样,长期在人群中存在。他还表示,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现也会对疫苗的研究有所启示。

对此,该团队建议康复者应继续保持防疫意识,并考虑将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针对二次感染病例,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上分析称:

香港报道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欧洲旅游返程,再次检测核酸呈阳性,经港大微生物系测序证实,与此前感染病毒株存在差异,因此证明是「再感染」,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复阳」。

此前大陆、香港以及国外也多有复阳报告,但多数认为属于无传染性的核酸残留,未发现有明显的传播证据,认为临床意义不大。 此次港大证实的「再感染」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包括病毒培养,需要证实是属于核酸阳性,还是活病毒。同时彻底比较两次感染病毒的核酸全序列。这还需要看港大进一步发表的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级别的还不能提供充分的学术信息。 美国此前也有再感染报告,最终没有全面的学术报告发表,也就不了了之。 此前全世界关注「复阳」,就是怕「再感染」。「再感染」关乎免疫的持久性,也关乎未来疫苗保护的时间和重复接种疫苗的间歇时间。这次四个月后就发生再感染,还是属于个例,这个问题应该在更大的感染后人群中观察,全球目前有2200多万人感染过,如果「再感染」成立,那么在新冠高发和流行地区,再感染会成为常态。让我们拭目以待,同时等待港大进一步的科学报告。目前还不需要过于紧张,毕竟历史上常见的其他冠状病毒(如我们常常感染的感冒,就由普通的冠状病毒引起,目前有4种,还有3种比较厉害的是SARS、MERS和COVID-19)的感染后免疫时间都远远超过4个月。 香港「再感染」消息若是属实,此后全球会陆续报道,毕竟这是一个人群免疫力持久性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若是此后全球还是没有陆续的个案报道,这例患者的报道也就会停留在新闻级别,而不是学术级别。(来源:中新社、@张文宏医生)

因为JID论文还未上线,从现在已有的报道看来,这位患者第二次感染入院时没有针对新冠的IgG抗体,说明第一次感染治愈后,体内的中和抗体已经基本没有,所以未能保护其二次被新冠感染。但是第一次感染后10天未检测到IgG抗体,但是在第二次感染后5天就检测到了针对COVID-19的新冠抗体,说明存在著记忆T细胞和B细胞针对新冠病毒再次入侵的响应。总结下来就是,新冠感染后,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的免疫反应并不强烈,导致中和抗体未能持续产生对机体产生保护,这是非常正常的感染模式,不必恐慌。但是针对第一例报道的二次感染案例,引发了两个问题需要继续研究解决:

(1)既然自然病毒感染都无法产生很强的中和抗体滴度,那我们研制的疫苗是否能够很好激活体内的免疫细胞,持续产生高滴度中和抗体进行保护,特别是灭活疫苗存在疑问。推测病毒载体疫苗能够更持续激活体液免疫,或者nanoparticle等针对单一抗原更好地递呈刺激才能取得较好的保护。

(2)两次感染的病毒毒株在膜蛋白等都出现了较大的氨基酸突变,随著COVID-19的全球流行,更多的突变株会涌现出来,对于疫苗的研制更加困难。HIV疫苗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出现,就是因为流行的毒株亚型太多差异太大,疫苗不仅仅要打出针对单一病毒株或者亚型的中和抗体,而是要打出广谱的中和抗体,而广谱中和抗体的产生就非常的困难,且因为体细胞的超突变需要时间,产生广谱中和抗体往往要1年甚至更长时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