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一个独立团就达到7000多人,甚至能达到一般国民党军队加强旅的水平,而后来李云龙独立团最多时甚至发展到九千多人,抗战后期八路军很多团达到上万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先问是不是,拿小说当历史我是没想到的。

抗战后期八路军很多团达到上万人

请给出处,谢谢。

真实的历史:

红军主力改变为八路军时,国民党给了三个师的编制,分别是115,120,129师,每师定员约1.5万人。

在陈锡联将军的回忆录中提到,385旅769团共有2900多人。而在38年1月成立的385旅独立团只有1200余人。同年4月,386旅771团有3853人。

至1940年,根据《八路军第一纵队关于第三期整训计划致各支队、各军分区并报中央军委等电》,要求整训补充后,主力团要达到2500-3000人,普通团1500人。

1941-1942年,因为日寇的疯狂扫荡,根据地损失很大,中央指示八路军实行精兵简政,缩编主力部队,加强地方武装。1942年129师决定实行甲乙丙三种团制,例如769团为甲种团,含三营九连共1921人。而丙种团由团直属部队和三到五个步兵连组成,人数有时不过千。也称大小团。

1943年,大团人数在2000-2500,小团1100余人。

1944年后,地方部队不断升级为主力部队,小团扩编为大团,大力扩建主力兵团和野战兵团。

所以,从编制上看,八路军从来没有超过5000人的大团,苏鲁豫支队下辖四个团级规模的大队,人数巅峰时方才9000余人。你这题目里的一个团一万多……怕不是想说八路游而不击暗搓搓的扩大实力啊。

对了,楚云飞的358团,号称加强团有5000人马,1941年晋绥军有12万人,但是分要给21个步兵师,三个骑兵师,六个游击纵队,五个炮兵团,两个政卫师,这楚某人一个团有阎长官一个师的兵力,你觉得可能吗?

总而言之,就是都梁历史一塌糊涂。至于题主…你为什么会有小说电视剧的设定就是真实历史这种错觉呢?


小说就不要太当真

这里以64军前身部队为例

1945年2月大事记

这还是45年8月的决9团

关于编制的情况

七千人的团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越往后是越精简人员的。


这小说是垃圾,挑对的都难。

只不过电视剧演员演的好。


因为都梁只想黑我党,没正经了解过相关方面的知识。

有权力扩编的是军区首长和军分区首长,部队首长负责作战指挥,这是在重视纪律的我党我军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可能有人想问下李团长的原型王近山,然而王近山本人在43—44年是太岳纵队副司令员兼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当然可以对部队进行扩编)

另外,抗战后期也没有团达到上万人。如果你想问八路军有没有超大编制的团,那是有的,八路军改编后的三营十五连和之后的晋察冀军区的甲种团三营十二连,但是43年晋察冀军区精简后就已变成下辖七个连队,再之后的45年八路军整编就是大家熟知的「三三制」的事了。当然你要十五个连哪怕再加上直属的两三个连队就想达到上万人,就算你人同意,枪也未必同意啊。


1、《亮剑》是一部被神仙编剧与演员力挽狂澜的伤痕文学类小说,并不是历史类小说——里面的人物与事件虽大多数有原型,但实际上与史实相去甚远;

2、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式总编制仅3个师【凯申物流规定的】,为了扩大兵力,将下级单位数量增加或规模扩充是很常见的事,但像《亮剑》那样扩充到近万人【相当于国民党一个乙种师】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因为指挥体系指挥不过来】,但一个团3k人以上的并不少见,也有数百人组成的一个团的情况。

3、八路军除了正规野战军外,还有暴动队、赤卫队等游击队类型的部队,这些也是不纳入野战军指挥体系的【归地方政府管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