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李雲龍一個獨立團就達到7000多人,甚至能達到一般國民黨軍隊加強旅的水平,而後來李雲龍獨立團最多時甚至發展到九千多人,抗戰後期八路軍很多團達到上萬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先問是不是,拿小說當歷史我是沒想到的。

抗戰後期八路軍很多團達到上萬人

請給出處,謝謝。

真實的歷史:

紅軍主力改變為八路軍時,國民黨給了三個師的編製,分別是115,120,129師,每師定員約1.5萬人。

在陳錫聯將軍的回憶錄中提到,385旅769團共有2900多人。而在38年1月成立的385旅獨立團只有1200餘人。同年4月,386旅771團有3853人。

至1940年,根據《八路軍第一縱隊關於第三期整訓計劃致各支隊、各軍分區並報中央軍委等電》,要求整訓補充後,主力團要達到2500-3000人,普通團1500人。

1941-1942年,因為日寇的瘋狂掃蕩,根據地損失很大,中央指示八路軍實行精兵簡政,縮編主力部隊,加強地方武裝。1942年129師決定實行甲乙丙三種團制,例如769團為甲種團,含三營九連共1921人。而丙種團由團直屬部隊和三到五個步兵連組成,人數有時不過千。也稱大小團。

1943年,大團人數在2000-2500,小團1100餘人。

1944年後,地方部隊不斷升級為主力部隊,小團擴編為大團,大力擴建主力兵團和野戰兵團。

所以,從編製上看,八路軍從來沒有超過5000人的大團,蘇魯豫支隊下轄四個團級規模的大隊,人數巔峯時方纔9000餘人。你這題目裏的一個團一萬多……怕不是想說八路遊而不擊暗搓搓的擴大實力啊。

對了,楚雲飛的358團,號稱加強團有5000人馬,1941年晉綏軍有12萬人,但是分要給21個步兵師,三個騎兵師,六個遊擊縱隊,五個炮兵團,兩個政衛師,這楚某人一個團有閻長官一個師的兵力,你覺得可能嗎?

總而言之,就是都梁歷史一塌糊塗。至於題主…你為什麼會有小說電視劇的設定就是真實歷史這種錯覺呢?


小說就不要太當真

這裡以64軍前身部隊為例

1945年2月大事記

這還是45年8月的決9團

關於編製的情況

七千人的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越往後是越精簡人員的。


這小說是垃圾,挑對的都難。

只不過電視劇演員演的好。


因為都梁只想黑我黨,沒正經瞭解過相關方面的知識。

有權力擴編的是軍區首長和軍分區首長,部隊首長負責作戰指揮,這是在重視紀律的我黨我軍是不可逾越的紅線。(可能有人想問下李團長的原型王近山,然而王近山本人在43—44年是太嶽縱隊副司令員兼太嶽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當然可以對部隊進行擴編)

另外,抗戰後期也沒有團達到上萬人。如果你想問八路軍有沒有超大編製的團,那是有的,八路軍改編後的三營十五連和之後的晉察冀軍區的甲種團三營十二連,但是43年晉察冀軍區精簡後就已變成下轄七個連隊,再之後的45年八路軍整編就是大家熟知的「三三制」的事了。當然你要十五個連哪怕再加上直屬的兩三個連隊就想達到上萬人,就算你人同意,槍也未必同意啊。


1、《亮劍》是一部被神仙編劇與演員力挽狂瀾的傷痕文學類小說,並不是歷史類小說——裡面的人物與事件雖大多數有原型,但實際上與史實相去甚遠;

2、八路軍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正式總編製僅3個師【凱申物流規定的】,為了擴大兵力,將下級單位數量增加或規模擴充是很常見的事,但像《亮劍》那樣擴充到近萬人【相當於國民黨一個乙種師】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因為指揮體係指揮不過來】,但一個團3k人以上的並不少見,也有數百人組成的一個團的情況。

3、八路軍除了正規野戰軍外,還有暴動隊、赤衛隊等遊擊隊類型的部隊,這些也是不納入野戰軍指揮體系的【歸地方政府管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