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买机票时候对比了几家主流机票网站,如去哪儿网、同程网、携程网、淘宝机票、财付通等等。发现同程网和携程网都会显示一下剩余票数,如图:

这个是携程网的;

这个是同程网的;有意思的是,目前仅这两家订票网站显示剩余数量,淘宝机票仅显示「剩余少量票」。因此想知道,他们的剩余票数数据从哪里来的?是否可靠?还是仅仅是一种对消费者的心理暗示,促使其快速下手买票?


数据基本可靠,数据从中航信过来的。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中航信的系统会告诉你很多航班信息(包括余座),同城与携程无非只是将后台信息搬上台面而已。
数据来自中航信,但是会出现上面说的情况,因为航空公司会根据销售情况调整舱位(航空公司并不是一次性把所有座位都放出来销售的),还有为了用户体验,这些网站会提前做数据缓存,也会造成一些数据不是十分准确
数据是中航信的,我只知道手机版上好像不是完全实时,都是有缓存的,貌似我印象完全实时的话刷新太多了要承担的费用还是有点小贵的。但基本没问题吧,我倒是没试过在只剩最后一张票的时候订票。。这里显示的「仅剩x张票」指的是该舱位(即该折扣价)只剩这么多了,卖完这个舱位还有下个舱位接著卖,一直到经济舱全价的Y舱或者头等舱全价为止。。所以@于肉卷 才会说以为卖完了。。我也犯过这种错。。去哪儿网在列表里不显示余票数应该是因为主要要比价的话太繁琐了吧,你点到订票页面去看的时候如果该舱位票少也会提示只剩下几张票的。


那时候看著仅剩一张,十分紧张,赶紧下手了!后来发现,骗子!卖了半个月呢,随便买。

其实你查好班次,去那个航空公司的官网买比较便宜,在去哪儿或携程上会贵一点点。

参考:机票数据采集系统策划方案介绍

携程、去哪儿、艺龙这样的平台,到各个航空公司自己的官网,都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实时的机票数据,将这些机票数据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数据池。

基于大数据的理论,机票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体架构应该是从这三方面来研发的:左边是大量的数据源,中间是大数据平台,后边是对大数据分析处理以后的用途归属。

中间的大数据平台是机票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大数据平台将数据池中的数据结构化以后,提供给项目作任何维度的分析和研究,查询和检索,同时根大数据平台的业务逻辑进行筛选。 当有了大数据平台以后,可将结构化的数据分发到不同的终端,这种终端可以是公司自有的APP、网站或者微信公共号,也可以是公司的第三方分销平台,如通过携程API上传到携程分销商,通过阿里开发结构对接到阿里旅行。
显示是,那个折扣剩下几张,不是整班飞机无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