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在論讀書還是哪篇文章是有講過。簡而言之的話就是,人的大腦不能接受太多的書籍觀點的衝擊,這就好像一直再咀嚼別人已經消化過了的東西一樣,不同作家的立場觀點駁雜,不一而足,而像遊街一樣涉獵太多書籍,就好像一直替很多個作家思考問題一樣,而不是自己在思考,所以叔本華是不建議讀太多書的。


叔本華給自己讀書少找的借口,這句話只對叔本華本人有意義,對你我都無甚意義,不用仔細去追究。

所謂「整日」是什麼意思?這個度把握在他那裡,

即使你舉出一個每天讀書8-12小時,只有在通勤,洗漱,遛狗,入睡前思考的人沒有失去思考能力的案例,

他仍然會說」這不算整日,我所謂的整日就是連洗澡的時候都在看書那種」

這種爭論沒有意義,

類似於「學歷太高不是一件好事」,「錢太多不是一件好事」,」人長太漂亮不是一件好事「

這些論題有什麼意義呢,

唯一的意義是讓不具備這種特質的人感覺舒服,同時打壓具備這種特質的人,讓他們感覺不舒服,這和真理無關,和事實無關。

叔本華完全可以說:「讀書也要有所取捨,雖然了解了百家的看法,但由於作者的水平所限,書的質量良莠不齊,有些作者和作者之間的觀點還互相抵觸,無法納入一個體系,這樣的書讀多了,反而是負收益。書是讀不完的,我建議年輕人分配一部分精力來思考,面對海一樣的信息,去偽存真,整合出一個有力的體系來,部分爛書大可不必去讀。正如孔子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

但他不這樣說,他要說:」如果一個人整日讀書,將會失去思考的能力「

即使整日讀書,在讀書的時候也是有思考的,不可能腦子沒動,只有眼睛在動,嘴在動,尤其很多時候人會帶著批判心理去讀,怎麼可能失去思考的能力呢?聳人聽聞。

實際是叔本華對那些讀書比他多的人的一種貶低,」書讀那麼多,有什麼用呢?「聽起來是不是很像不讀書的人喜歡說的話,是的。

所以不要分析這些情緒化的言語,叔本華不是聖人,他說的這句話就是放P。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