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並不必然痛苦,豬並不必然快樂,我選做快樂的哲學家。


「智者不追求愉悅,而在痛苦中尋求自由」


所有在哲學家那裡能體驗到的痛苦,在「快樂的豬」的身上會應驗的更酷烈。「快樂的豬」的快樂,是唯我的快樂,是他意識不到抑或有意隔絕客觀世界對他施加的影響,「快樂的豬」的無知不會消除客觀世界存在的於他的一切的致郁因素,「快樂的豬」的快樂只是他尚未撞見痛苦,因為「快樂的豬」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所以哲學家體驗到的痛苦降臨在「快樂的豬」的身上常常會進化為災難。

做一位哲學家,是在感知客觀世界給予他的觸感;做一位「快樂的豬」,是在迴避客觀世界給予他的真實。哲學家和「快樂的豬」都是人,從各自的立場上說,哲學家有尋求解脫自我抑或超越自我的意志,所以既是在探索世界又是在對抗世界,故而哲學家痛苦。「快樂的豬」是無知無覺的還尚好,但若是出於個人有意識的選擇,意味著他對現實世界的殘酷有足夠的認知,所謂的做「快樂的豬」不過是消極的自欺欺人罷了,一時的環境安逸越昭示著面臨痛苦時的無措。

哲學家的痛苦是真實的,但不是每一種痛苦都能恆久的停留在哲學家的身心上,哲學給予人的慰藉就是心靈可以得到救贖,以及現世的諸多痛苦可以得到解決抑或尋求到可以解決的方向。哲學家的痛苦是當下的,雖然世界常常間會予人虛無,但一個人的中心就是自我,哲學家所見到的遠方是美的和讓人嚮往的。

「快樂的豬」的未來是沒有一絲希望的,他的安然體驗不過是在絕望之地為自我的意識建築了幻覺的城堡,他不僅不敢走出這座虛幻的城堡,甚至連朝城堡之外看一眼的勇氣也沒有。「快樂的豬」會為自己的快樂付出生命無法承受的代價,常常一種哲學家體驗的痛苦就能刺破他苦心經營的心上世界。哲學家的痛苦是在各種危機中小心翼翼,「快樂的豬」的快樂是在重重危機中渾然不知。


小時候。初中的時候和同學討論過這個問題。那時候年幼無知,但也很有知。說:要做「痛苦的哲學家」。

大學畢業後再次面對這個問題,想做「快樂的豬」。

但畢竟哈…當你想做什麼的時候,你就真的會往身體里灌輸什麼。

到現在的我,再看這個問題,先不說想做什麼。當下的我,快樂的豬或者痛苦的哲學家的,特質在我身上都有。

再考慮想做什麼?想做可以看起來像豬一樣,但是真有豬般快樂的不痛苦的哲學家。哈哈~期望外在看起來像豬(不是胖,是傻),但腦子是哲學家的腦子,心情是中和平靜的。

簡單說,期望自己是大智若愚的豬豬女孩。

這話說出來,好像就……


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約翰· 穆勒用來解釋功利主義倫理學產生的梗不是讓你這麼用的。建議你先看看《功利主義》再行思考不遲。


為啥不做快樂的哲學家


個人認為:離真理近的人,會比離真理遠的人幸福。

個人體驗:當我為自己過去是頭快樂的豬而羞愧、恐懼、悔恨後,我明白,我沒學哲學之前,和學懂了點哲學後,是兩個人。


有困擾選豬就行了


首先說,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我能不能再給你簡化一點,你選擇做哲學家還是做豬?或者你選擇做人還是做豬?那我毫無疑問,肯定是選前者,畢竟後者不知道是不是明天就該被宰了!如果問題改成這樣,你選擇做一個充滿智慧但是無人理解被人嘲弄的人,還是做一個沒心沒肺有酒就醉的人,那我可能會選後者,沒有啥原因,我就是單純的想要快樂,和我喜歡的人一起快樂就夠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