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写旧诗也有几年,粗通格律,大佬们不喜勿喷。两三年前特别喜欢稼轩《将止酒》与辛派陈人杰的词(如《诗不穷人》《为问杜鹃》《抚剑悲歌》等),于是入乎其内,不得而出。结果自己填词,长调最甚,就时常喜欢以文为词,叙述事件来带出感情。但是我不太喜欢这么做,想要避免,求建议。

另外,如果题干描述与拙作问题并不相符,属本人题干有误,请大佬们不要太嘲讽,另外本人写得也不怎么好,也请大佬们稍微对本渣温柔一点,多谢。

沁园春·排紫微斗数盘有感

虚宿生辰,做得排盘,猬合大凶。

主万千孤独,寻常困贱,人间成梦,命里逢空。

涉水游山,寻僧访隐,秋雨寒霜独坐穷。

飘零事,正贪狼星位,天马无功。

临穹问世其中,若乐道安贫亦一终。

随歪诗陋赋,品茶止酒,高歌低诵,冯剑御风。

卧榻于床,飞神弄魄,吾令帝阍开彼宫。

梅花易,并诸如玄学,可问西东?

水龙吟·诘友叹

两堤斜挂残云,邪风吹雨过江去。

寒阳早尽,空怜湿袖,春声何处。

花漏胭珠,叶唯零落,孤行凭伫。

积千般言语,愿谁我解,唯垂眼,人间旅。

览史素来倾慕,鲁仲连、苏张烛武。

伶心巧舌,凭身城外,敌魁绝怒。

恨某无能,祢衡诘难,刺讥徒侣。

逞微时一快,生生寡助,哀之愚卤。


呃你们写词的真的是麻烦,咱也不懂,也不敢问。

劳驾能不能贴个七律?


谢邀,这个问题我稍稍说一下拙见,年少无知,还请轻喷。

我大概知道题主所说的问题,当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今轮到题主以文为词了[笑]

首先我本人也不太喜欢偏散文风格的诗词,但作者将此作为特色而独树一帜也无可厚非,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何况文体之间本身就可以相互渗透,并不那么泾渭分明呢~

不过,诗词本身是韵文的一种,但韵文却未必能称作诗词的,这其中当然有平仄格律的问题,但我觉得题主所关注的的差别在于手法。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想来是不宜入散文的,这是诗词中特有的语序颠倒,虽然不宜刻意追求矫作,但合理运用下来确实能增添诗味。所谓诗歌就是不好好说话,大概也有对此的吐槽吧XD

还有就是全篇的时空安排,散文大多移步换景,叙事状物多有规律可寻。而诗词由于本身的音乐性,在以文协律的同时往往带有时空交错式的蒙太奇切换。这一方面李贺和吴文英的作品是最好的例子: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蒙天。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若是写散文,「黄河冰合鱼龙死」句理当放在「百石强车上河水」前,而「三尺木皮断文理」和「霜花草上大如钱」按文意也该连写,可是李贺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些「不好好说话」,更有些诗味呢?

总之,诗词的笔法是跳跃式的,追求某个瞬间的感情碎片的,更宜用点睛之笔而不是自然展开。

然后再说回题主的作品,其实依某愚见尚不存在以文为词的问题,让一步而言,以文为词也未必不可(当然我个人不是很喜欢)。

这里举一个人的作品,嘉靖年间的文人王慎中,他是古文大手,但于词坛尚不足为名家。他的词作算是「以文为词」得比较明显而格调也较高的。

翠幕烟销,正虹断,雨声初歇。

碧天如洗四无荫,庭院人踪绝。坐见水晶宫阙,俄涌出,一轮眀月。浮云片片,细?轻遮,愈加清彻。起步循除,沾衣玉露苍苔滑。含情不语有谁知,此际心如结。。静听钟鸣漏咽,把睡鸭,炉香自熟。更堪江上,击汰人过,渔歌唱彻。——[明] 王慎中 《烛影摇红 江州公署月夜作》

意境非常完美,可是遣词造句谋篇都是散文笔法,这类作品如何评价就仁者见仁了。

再看一首比较「以文为词」的,依然是他的作品。

苍烟横广野,白水满平川。

处处郊原雨足,刚及暮春天。生长元知土性,种植无违农候,老少尽依田。塍笠童犹稚,携筐女正妍。感吾生,底羁束,甚缠牵。总为区区口腹,一饱受人怜。数亩隰田宜稻,三径荒园有竹,何必大官钱。幡然平子兴,去学有莘年。——[明] 王慎中 《水调歌头 春日观田家感述》

这一首的感受就更加明显了,即目兴感,自然展开,如果说上一首的意境还比较像词的话,这一首连意境都散文化了呢。


鄙人才疏学浅,不请自来,如有叨扰,还请见谅。

品过先生之词,屡觉如晏殊之词,文有质而乏理,意有情而欠深。行若浮云游天外,卧似蛟龙不解云。

一言以蔽之,曰:无事焉能赋金龙

闲愁毕竟只是茶余饭后之点缀,平安无事焉有黍离之悲,亡故之痛?

如何解决赋闲愁的问题呢,去发生一些故事吧。

一次用心的旅行,能寻觅到丢失了多年的自己。不是因为景色多美,而是仅仅因为,你找到了自己的步伐。


谢邀。这是个概念问题,就是什么是文?什么是诗词?

在传统文学中有散文和韵文的划分,这个划分的标准在于是否具有音乐性。

没有音乐性的,不以上口为欣赏目的的叫散文。散文包括:传、记、论、序,等等。以「阅」为信息传递方式,也就是说:文是看的。

韵文是用来读的,普遍有韵脚的整体韵律循环架构,是具有音乐性的。诗、词、歌、赋,等等都属于韵文。由于循环节奏的存在,韵文是上口的,容易记忆且带有音乐的审美效果。

所以,在传统文学中,散文和韵文都有不同的写作和思维方式。文,偏向于视觉记忆和理解;韵文,偏向于语言和听觉感受和审美。诗词,必然属于韵文,是以吟唱为主要欣赏方式的文学体裁。诗词都看重音乐性和语言的意相审美,而不太看重逻辑性和纪实性。所以,纪实性、理论性表意是不适合的。适合于,儿童的启蒙、情趣的培养、形象思维的拓展以及汉语言的维护和创新。更在语言文化形态中演化成了琴歌、曲艺和戏剧等等形式。

所以,历代诗人都是精音韵、通文字的。而历代金石、书画家都是精文字学的。诗人重视文字的发音,而书画家重视文字的造型,两者合起来就是文化的基石。

题主要避免「以文为诗」,还是要从语言入手,由语感升华成乐感。古人用吟唱来培养语感和乐感,使吟咏成为遣字用词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和景物的交融中产生诗的语言,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蟹腰

说实话我不怎么懂格律

不过从诗词整体的感觉来讲,

写一首诗词重在抒情

叙事也是为了抒情

情到了意境也就有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希望你能拿出你的具体文章来,才好判断到底哪里出错。

否则,你听说过杜甫吗?你听说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吗?你知道有个故事叫做《孔雀东南飞》吗??


谢邀!我觉得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诗歌肯定不能在叙事性上较劲,就算是叙事诗,情节方面也干不过小说影视,但又不能放弃叙事细节,否则会脱离真实生活。我建议你从三行诗开始训练。三行诗限于篇幅,你必须浓缩,必然要捕捉闪光点。我写过不少长诗,现在又回头写三行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