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绝笔信称是公婆逼迫。就在4月23日,四川米易也有一个妈妈,带著3个儿子跳河溺亡。

这两起案件的共同特点是:丈夫都「消失」了,他们对妻子的痛苦几乎毫无觉察,最终把丈夫逼上了绝路。但他们,本应和妻子共同分担这些痛苦。你如何看待「丧偶式」婚姻「丧偶式」育儿?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十几亿,有几个极端案例有什么好奇怪的?这是个人行为,和「丧偶式育儿」有何关系?上海申花足球队的球员艾迪弗朗西斯二十年时间才见过其黑人父亲几次,人家母亲有带著儿子跳河了吗?更别说中国无数的单亲妈妈家庭,她们的丈夫或意外死亡,或性格不合不能共同生活,有多少带著孩子跳河的?拿极端案例引导网友攻击中国男人不带小孩,攻击中国男人在家庭里面活著就等于死了,怕是题主的最终目的吧。


谢邀。

首先,您举的例子不是典型的「丧偶式」育儿,但可能是不会处理婆媳关系的丈夫的失职和缺位。

关于如何看待和改变「丧偶式」婚姻和育儿:

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中国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形态,很多人的思想比较固化。但是这种情况会产生,还是有几种可能性的:

1.女方在结婚前有没有擦亮双眼,有没有看清楚这个人是个父权思想大男子主义很重的人,还是能够做家务看孩子和女方一起承担家庭责任的人。看清人很重要。也许有的人婚前对你真的很好,甚至是无原则无底线的好,但这不意味著婚后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2.不排除有些女生就喜欢做家务看孩子的辛苦,觉得那是自己的价值,或者就希望老公专心于赚钱养家,那么按照她们的心理预期,老公是「丧偶式」育儿可能挺正常的。既然如此,那么自己也要认。不要一边觉得男人就要出去建功立业,一边再抱怨自己的劳累。

3.如果你希望老公跟自己一起照顾家庭照顾孩子,那么你要找一个和自己三观契合的人。其实恋爱时候的聊天能聊出来很多东西,包括你对恋人单身时生活的观察,也能看到很多。他自己住时,做家务的频率如何?自己做饭吗?做菜做的怎么样?整理家的时候是烦躁的糊弄的还是认真的开心的?我老公从单身时到现在孩子一岁多了,最喜欢吃的菜还是自己做的,因为他习惯了那个味道,只有他自己做才是他想要的味道。别人做的不是不好吃,但不是他熟悉的那个感觉。

4.女方婚后有没有正确引导老公。比如给老公机会自己看孩子,喂奶或者换纸尿裤,还有陪玩陪睡,等等吧。有些妈妈一边抱怨老公不看孩子,一边又根本不让老公插手,信不过他,久而久之,老公自然没有育儿的热情了。包括做家务也是,女方自己抱怨很累,但是又不让老公扫地擦地做饭,或者老公做了家务妻子看不上,又要指责一通,这都不是正确的引导。要给男生机会,无论是看孩子做家务还是其他,当他们做好的时候要及时表扬,没做好的话就当看不到,继续鼓励,让他们下次做好。

我们和孩子爸是并肩作战的队友,是最亲密无间的伙伴,我们要争取他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以及努力让他们成为看孩子的主力。父亲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重要。母亲似乎是自然成为的,父亲却是后天锻炼出来的,做一个好爸爸,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也很幸福。

我家孩子很黏她爸爸,带她去朋友家,她也总是要她爸爸抱著,她爸爸一边抱怨累一边却是满脸老父亲慈爱的微笑。


网上有很多关于父亲角色的吐槽。有一个新词叫「丧偶式养育」,抱怨那些当父亲的人,要么忙于工作,要么耽于玩乐,在家庭生活尤其是教养孩子上面,在和不在一个样。照顾孩子几乎变成了妈妈一个人背负的重任。


作为一个家庭治疗师,我也谈谈自己的经验。


我们在咨询室里接触的家庭,一般来说,是属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家庭了(通常这些问题都表现在孩子身上)。我们通常会要求全家人一起参与咨询。在咨询过程中,父母双方的表现往往就像网上的吐槽和段子一样:


妈妈是热情的、投入的,坐在孩子身边,表现出强烈的关心。她是这个家庭的发言人,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她在说话,不时给爸爸一个白眼。


爸爸也配得上这个白眼。他总是坐得很远。除非问到,否则从不主动开口,一脸「不关我事」的超然姿态。时不时地掏出手机,不知道处理什么军机大事。恐怕,如果不是我要求全家参与,爸爸从一开始就不会出席。


果然,到商量下一次会谈时间的时候,爸爸翻著手机:「下周一加班,周二有饭局,周三开会……再下周要去欧洲,要不就他们俩过来吧。」言下之意,「我出钱就够了」。


「丧偶」这种比喻,并非没有道理。


但这个比喻经常传递给家庭一个信息:「父亲是不存在的。」这个信息对家庭(尤其对孩子)来讲,是一种严重的误导,既不准确,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家庭治疗师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让家庭重新「发现」父亲的存在。


是的,重点是发现,而不是「创造」。

因为——父亲本来就是存在的嘛。

一种做法是,直接对家庭说:「对这个问题,妈妈的态度比较著急,爸爸的态度比较淡定,这会不会是在传递什么不同的信息?」这种说法的好处是,直接跳过「父亲不存在」的消极暗示,把父母双方放置在同一个高度进行比较。爸爸的沉默并非代表他不存在,他始终存在,而且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态。在这个家庭里,他从来都是——并且一直会是——跟妈妈同等重要的一方。


另一种做法则是对爸爸发起邀请:「妈妈的态度很著急,爸爸坐得比较远,有没有看到什么不同的东西?爸爸是怎么看待这个著急的?」其实还是把父母放置到一个高度来展开讨论,邀请爸爸提供妈妈看不到的东西。


而家庭(由妈妈代言)常见的反应是:


「他?他能有什么想法!」


「别问他了,他懂什么!」


「爸爸恨不得家里什么事都不要烦他。」


「他才不是淡定,他只是不关心。」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

李松蔚

磨铁出版社

¥24.90 会员免费


谢邀。

题主所说的2个事件与其说是丧偶式育儿,不如说是丧偶式婚姻。

一、婆媳矛盾怎么办?

① 远离「巨婴」

若老公是无作为的「巨婴」,婆媳矛盾自然无解。

朋友的蜜月是这样度的:

老公说带上我妈,

一路上碰到困难,他问的是妈,

走在身边的是妈,

立场一致的是妈,

朋友一个人背著包走在他们身后,

面对一个「妈宝男」和一个无孔不入的婆婆,她觉得自己好像是那个多余的「第三者」。

好的婚姻需要两个精神、人格独立,不再蜷缩在父母怀中的人共同营建。

② 配偶的态度很重要

「她是我妈,你就不能忍忍吗?」

「我妈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不容易……」

「我妈说……」

「烦死了,我不想参合你们的事,你们有矛盾自己解决。」

比指手画脚的婆婆更让我们寒心的是配偶的态度。

愚孝的「妈宝男」、置身事外的丈夫都忘了家庭的基石是夫妻关系。

曾有则很火的新闻,婆婆硬给对虾、蛋过敏的孙子吃虾仁蒸蛋;后来孩子没事了,但夫妻俩却在闹离婚。

丈夫打著「百善孝为先」的旗号、一味地偏袒婆婆,掩盖孝道之下的自私、软弱,才是对婚姻致命的一击。

请告诉伴侣:我们需要那个有胆量否定父母不恰当的要求、无止境的干涉,有能力保护自己所爱之人的你,你的态度和担当能让婆媳矛盾雨过天晴、云淡风轻。

二、丧偶式育儿怎么办?

① 妈妈请放手

谈到放手,朋友义正辞严地反驳:「我不让爸爸换尿布是因为他根本做不好,连尿布的正反面都搞不清楚,又清洗不干净,别把宝宝弄红屁股了。」

若爸爸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那他一定是袖手旁观的「猪队友」。

我们只有让爸爸参与育儿,从帮忙拿尿布,涂护臀膏,哼歌,讲故事等简单易行的事著手,一步步慢慢来,他才能更快进入奶爸角色。

② 包容「看不惯」

不够细心,不够熟练又何妨,妈妈们包容不足、多点耐心,爸爸们才能越做越好。

③ 简单明了地说出需求

「孩子要喝奶啦。」

爸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别急著恼火,身为直男的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可以简单明了地说出需求。比如:

「从温奶机里把温好的奶瓶拿出来,从旁边的奶粉罐里取3勺奶粉放入,摇匀,拿过来。」

明确的步骤会令奶爸豁然开朗。

④ 培养带娃习惯

带娃带多,也就习惯了;甩手甩多,就不会上手了。

我们可以为爸爸创造机会,比如每天抽出10-20分钟,给孩子读个睡前故事;周末花半天时光,全身心地陪伴家人等。

减轻爸爸带娃的无力感,才能建立起主动意识与责任心。

极端个体案例带给我们的是对自身家庭状况的反思,发现问题,及时改善,才能真正喊停悲剧。


如何看待和改变「丧偶式」养家?


底层的一个星期要上七天班,那些码农996,你告诉我怎么不丧偶?如果夫妻都工作,不但丧偶,而是父母双亡。

不谈经济,只管男女矛盾。


丧偶式育儿,其实就是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有那么男个人,但就是没那么回事。很多男性,也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进入父亲的角色。只能养,不能育。

这也受以前社会观念的影响,养育子女几乎都是妈妈一个人的事。但是丧偶式育儿这个词的出现,标志著现代女性越来越自主独立,从而逐渐产生观念的变化。

作为普通人,对于社会大环境,我们仅能呼吁并期待制度和风气能更适宜现代女性的生育需求。但对于家里的小环境,妈妈们还是应该有一套章法。

首先,谁会帮你带小孩这件事弄明白之前,不要著急怀孕。哪怕是全职妈妈,也不要认为只靠自己就可以,除非你把孩子当小猫小狗养。

其次,怀孕期间,产检多让老公陪,和老公一起学习储备育儿知识,一起准备母婴用品,让他提前准备进入父亲这个角色。这个其实挺重要的,从怀孕第一天起,就要让老公知道养育孩子是两个人的事。

孩子生下来那几个月,一定不要分床,最多有月嫂的时候分开住。并且要让老公打主力看孩子,长辈照顾产妇就可以了。换尿布,洗澡,哄睡都让老公先学,多做,这些事情就是父爱的沉没成本,只会加深爸爸对孩子的关爱。妈妈也不要内疚,因为产后女性相当虚弱,休息不好就会没有母乳,其实这样算是合理分工。

当然,妈妈出月子完全恢复以后,就可以多参与照顾小宝宝了。那个时候老公一般也休完陪产假工作去了。每天爸爸下班回来以后,就让他和妈妈一起陪孩子玩,带孩子散步,给孩子洗澡,兑奶。

长此以往,照顾孩子这方面,老公自然会习惯性参与,就不存在丧偶式育儿了。只是随著孩子长大,夫妻双方需要各有分工而已。妈妈一定要意识到育儿这件事上,爸爸是可以参与,也是值得信任和托付的,不要主观地在任何一个阶段逞强。宁可最开始多沟通,形成好的模式,也比后来吵架强。有一点很重要,一定要给新手奶爸及时的赞美,让他有做父亲的幸福和骄傲,也更乐意投入到这个角色里了。


谢邀

题主举的例子并不是丧偶式育儿

就我自身经验来说,我现在是二胎妈妈,丧偶式育儿看自己怎么来定义,有的家庭中,爸爸完全过著与婚前一样的日子,该打游戏打游戏,该浪就出去浪,完全无视家中多出来的家庭成员,甚至在妈妈强烈要求下还是我行我素,有些人觉得这样才算丧偶式育儿

有的爸爸是还没有进入角色,毕竟妈妈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对小朋友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这个小东西对于爸爸来说,感情是在日后的相处中慢慢建立的

有些情况是两个人的育儿理念不同,两方搞到一起反而是正正得负,于是其中的一方认为对方是猪队友,帮不了忙还拖后腿,但其实双方都有贡献

还有一些可能就是单纯的索取型,看不到对方的付出,只认可自己在婚姻中的付出

针对不同的情况,改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就我自己来说,爸爸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在姐姐一岁之前,他不知道如何与这个孩子相处,没法对话没法交流,但是随著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他可以和孩子越来越容易的相处,不用我强调,他就会抽时间陪孩子,虽然还是很喜欢玩手机,但是进步不小~去年十月有了弟弟,月子里晚上起夜换尿不湿之类的都是他做,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跟小孩的感情可以从小培养,现在弟弟六个多月,姐姐四岁多,他都可以独立带他们,虽然会出现各种状况,但是其他人要懂得放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