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连她的作品看都没看过,只是靠网上营销号里的人讲的故事来认识的她。就把她当成一个文青言情幻想女。当你真的去读她的作品时,你就会发现原来普普通通的小事也可以描述的这么生动。苦难与欢乐在她的作品里都是有的,只不过她的苦痛只是几笔略过。她的感情也没有童话般的完美,很正常的夫妻感情,也可以看到她丈夫的大男子主义,也会有争吵。只不过记述的都是生活中的常事通过她的文笔变得美好起来。

她的作品可以感觉到感情的真实存在,是充满烟火气息的。所以才会让很多人著迷。并且你可以明显感觉出荷西的死是条分界线 ,乐观积极在死之前,死之后都变得有一股散不掉的哀伤。

她带给人的温暖,坚强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很多人有时候因为现实不如意转而去羡慕她的生活就会把自己变得不切实际,因为没有自知之明,反过头来却要去怪三毛。


(我真的头疼…先声明,以下回答仅从我个人角度出发,代表了我的三观和立场,我没有资格代表任何其他人,下述女孩仅指我自己,如果你被代表了,我感到抱歉,那不是我的本意!)

因为告诉你这句话的人,他们太害怕女孩子活成三毛的样子。可他们不知道,普通女孩会有多羡慕三毛的人生。

幼时读万卷书,少时行万里路,成年后又遇见了可以写成小说的爱情,虽转瞬即逝,但已经留下了多少人一生都无法触及的美好回忆。

而这个世界上更多人的选择,或者更多人劝身边女性做出的选择,是成为一个普通人。三毛的人生,永远都不要尝试。

不要让自己的求学路跨过数个大洲,因为会经历太多的挫折和波澜;不要为了爱的人去适应贫穷恶劣的沙漠生活,因为不值得;不要为了数年童话般的爱情飞蛾扑火,连灰烬都不曾留下;不要拥有太过丰富的感知能力和内心世界,结局宁可平淡,也不要悲伤。

可我作为被这些人劝说的女孩子,我是那么热爱和畅想三毛的人生。

我20岁就环游了欧洲,21岁追随她的足迹抵达撒哈拉,22岁再赴美国留学,又伴著她的作品游历了中南美。她的文字和我眼见的景色一起烙印在我的心中,走遍世界,我依然在尝试读懂她。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恋爱,因为我憧憬的就是她和荷西那样浓烈如火焰,纯净如清泉的爱情。他们每一次的牵手,拥抱,那种从心底蔓延出来的爱和依恋,才是我所向往的。我一直在等待这样的一个人,我不焦急,也不遗憾。

不读三毛,你也许会拥有幸福而平静的人生,你的生活不会充满冒险,你不会那么轻易就面对失去。可我读三毛,我愿意体验这一生所有的放荡不羁和肆意飞扬,我也愿意承受这迎风执炬般的美好背后的悲伤和代价。这是我的人生,只有我有资格决定要怎么活。

—————————————

评论里有人说我是「后浪」,出去进行旅游这种消费行为是因为有钱,而不是因为读了三毛。怎么说呢,首先我非常无比讨厌后浪这种说法,更反感完全不了解一个人,仅凭为数不多的信息就为其贴上标签,非常的片面。其次,旅游不是因为我有钱,而是我和我的家庭用一个普通二线城市正常的资产去支持我做在我和我家人的三观中最值得最有意义的事情。我4岁开始旅行,九岁就去了新疆这种在当时国内都没有什么人会去的地方,我的父母当时每个月车贷房贷也不少,他们却一定要带我出去看这个世界。再者,我16岁开始独自旅行,后面出国我都是采用的成本最低的穷游方式,我为此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绝对不是普通人报个旅行团,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就能想像的。也许这是很多人认为的旅行,但这不是我所说的旅行,它绝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它可以带你认知,甚至重塑你认识的这个世界。

三毛的书我是21岁看的,看之前我已经去了欧洲很多国家,在独立,旅行,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事情上和她产生了相当大的共鸣,以至于才会因为她开始畅想撒哈拉沙漠,畅想那种美轮美奂的爱情,还有她肆意飞扬的人生。这篇回答通篇下来,如果仅仅定义为后浪的炫耀,我觉得得出结论的人你不可能懂三毛的人生,也不可能理解我们的选择。

———————————————

涉及到阶层差距/贫富分化/「后浪」/人生高度等内容的回复我不想再管了,我初心抱著欣赏三毛的人生,鼓励大家去追寻自己精神生活的回答,因为几个奇奇怪怪阶级导向的评论,完全被带歪了方向。我更希望懂三毛的人一起来分享她的人生,探讨她的选择,而不是一群天然站在阶层低点和道德高点的人用一种「你不用解释了你就是后浪」的固执态度来强行评价他人的生活。希望大家多一点彼此的理解和尊重,谢谢。


因为该怎么说呢,我喜欢这位女作家,但完全不看好她的生活,或许这是我很平凡的原因。

与其说不要读三毛,不如说不要学三毛,可很多人会不受控的被她描述的吸引(包括我自己),但要分清楚有趣的人生和正确的人生完全不一样。

很多人读三毛,感觉她的人生自由独立、思想开放、热情

我读完了三毛,感觉这完全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觉得她看似洒脱实际不洒脱,看似阳光实际痛苦,看似自由实际早已自我「囚禁」,看似热爱生活实际早已有些脱离生活

我没有雨季只有花季,我不会拾荒,我不愿流浪撒哈拉,我亦不会自杀

我读她拾荒,朋友说她好厉害,骆驼骨头什么的都愿意收集,我说她好孤独,如果一个人对活物(这个世界)充满热情,为何痴迷于无言,是她对灵魂的热爱,还是生的无趣。

她说她热爱生活,我小学初中作文中经常用她的句子,尤其有一段最爱引用 以下

我当时格外喜欢最后两句,可是后来我越来越怀疑了,我感觉,她只求深刻,不求简单

第一句她做到了,第二句她也许做到了,第三句她一定没做到,后面几句我也不知道

我高中就基本再没引用过她的句子,不是不好,而是我会特别在意作家在我心中言行一致性,读她和读海子顾城经常让我感到讽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太阳强烈水波温柔终究是一场空

相比之下,林徽因应该比她落实的好,给徐的文强调著真

张爱玲比她坦诚,张爱玲会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萧红把自己的问题和真实情感写出来了。「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我将与长天碧水共处,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三毛,怎么说呢,她有她区别与其他女作家的很多优点,她的文有异域风情,朴素浪漫而有生气,但她的文是她想表达的吗,也许是,也许相反

如果生活细微之处归于生动美好,连骸骨都可以富有生趣,为什么感觉她很悲凉,可能是我的感受吧

三毛,她父母对她付出那么多,她家庭其实挺不错,她最后依然自杀告别世界

撒哈拉中她和荷西似乎爱的深沉,可她有刻骨铭心的初恋,和两段垂成而败的婚约,她的感情真的无法分析

至于她的少年时代,对她自身影响也很大,我很久前读了《呼兰河传》《城南旧事》《雨季不再来》。

除了作家作品年龄段和时间段有差异,体会对比之后冷漠、生动、忧郁,字里行间都有区别,我发现少年时期作家心境真的不同,似乎早就注定了结局,她自己的看法:

后来我读《小团圆》《撒哈拉的故事》《我们仨》亦是如此。

我一直崇拜三毛,但崇拜的是她自愿走向毁灭的结局,而我从心底里希望,千万不要拥有她的人生,她一开始就是流浪的灵魂

至于女生读三毛,读的千万不要是看了书中的故事想学习模仿她(个人经历和性格),应该读的是规避她的问题。

她们是天生的(或者环境造就的),平凡的人模仿这些女作家的人生,一般不会是一段「倾城之恋」,不会是一段「旷世奇谈」,多半是失败的。

以上个人观点,而且对三毛并没有很透彻的了解,就说一些个人想法,不喜勿喷


高考完,下了一个夏天的暴雨,没有毕业旅行,没有同学聚会,整日茶饭不思在门口的地上读三毛,有时候读到天黑的看不见字,我妈妈就让我弟来夺了我的书,三毛阿姨是活在你心的人,载著你想去不敢去的梦,讲述了她艰苦的生活,然而你只看到了她的浪漫。


除了《滚滚红尘》,如果没记错的话,三毛一直写的都是自己。

她笔下的女主都是「三毛」,她笔下的生活都是「三毛」的生活。

依照今天娱乐圈最受宠的人设来看,就是真实。

我爱三毛,就是因为她这份真实。和自我坚持。这种坚持包括她生命的结束时间,结束方式都由自己主宰(当然,你也可以说是抑郁症趋势)。

但这份真实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

三毛出身良好家庭,所以即使摆脱台湾「高考」禁锢,也可以去异国追求自己想学,喜爱的东西。因为良好的家世,三毛有很好的文化素养,而她父母所带回来的好友,亦不乏成为她认识启蒙的良师益友。

荷西,一样是来自良好家庭的少年。

在精神上,他们是一样有趣,且不用被物质物化。

虽然,在撒哈拉,三毛也困扰过生活清苦。但自幼的身心修养已经让他们把金钱工具化。没有钱的话,生活无法正常继续,这很困扰。但对金钱有无止境的贪婪欲念吗?

我觉得三毛和荷西都是没有的。

尤其是那段经典的对白「如果不喜欢的话百万富翁也不嫁,如果喜欢的话千万富翁也嫁。但是你的话,一日三餐就够了,我还可以再少吃点」,三毛是何等聪慧的「富家女」。她并非对金钱毫无概念,只是在她眼里,金钱是保证自己自由生活的必要工具,而非沉沦纸醉金迷的欲念。

人的心就这么大。当你不用被金钱支配欲念,那么就有空余之地去热爱你所热爱的东西。而三毛的热爱恰好是文学和哲学,也因为文学和哲学让一个人的灵魂真正获得自由。

自此,大多数女孩都不可能得到这样的身心修养。

与此同时,说句现实残酷的话。智商源自遗传。如果智商不够,先天就不容易接受文学与哲学的修养。

所以,现实中的女孩,要么家世不够支撑抵抗金钱欲念的渴望,抵挡不住消费主义的洗礼,另一方面,女孩因先天原因没有足够的智商接受文学,哲学的升华(理解有孩子天生不爱读书)。当然,还有一部分家世尚可的女孩,未必有其父母这样的涵养与社交环境,所以也没有这种耳濡目染的见底认知。自然也会被金钱支配。

这时候的「自由」就与三毛来自灵魂深处的定义,截然不同。

也不要说女生不要读三毛。

能读懂三毛的人,必然有共鸣。共鸣的基础是,她们和三毛起码不会是偏差太远的人。

而大多数,也许只当有趣的自传日记看看吧。即使看完,也不会真的像这样去生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