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种观念的孩子,要问他们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不是从父辈母辈那儿来的?要改变孩子的观念首先得改变父母的观念。有抱著「养儿防老「观念的父母,就会有觉得父母给买房「天经地义」的孩子,与其问孩子为什么这么想,不如先看看这种家庭里的父母是怎么想的。


这个不是现在,其实是传统,过去也是,父母给孩子修房盖屋娶媳妇成家,一直如此,甚至有的父母惯出了个立不起来的儿子,还要继续完成孙子的事儿。


这不算啃老。

是父母愿意给孩子提供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

但如果父母没有能力提供,孩子也不应该有什么怨言,毕竟这就是阶层固话。

有房的孩子,没房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的区别是很大的,肉眼可见的具体生活品质落差就不说了。更大的问题在于有房的孩子他们生活的抗风险能力,容错率都比那些没放的孩子要高的多,所以同样的事,给有房的孩子,那不叫事,给没房的孩子,那叫压力山大。

因此,有房的孩子事实上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他们更敢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跳槽,去博取更大的机会,成就更大的成功,他们失败了,换个抵房再来。没房的孩子失败了,房子断供,银行收走,这辈子就完了。

所以很多一般家庭的孩子在认识到这种巨大差异的时候,会怨天尤人。

其实我也会,只是我知道,这没办法,这是我的命,得认


看父母房子哪儿来的了。

白手起家自己努力挣来的,孩子也会有不要你们东西的志气,当然父母可能知道辛苦,会主动给孩子准备,良性循环。

房子从祖辈继承的,自己偷懒耍滑一辈子的,孩子会觉得我爷爷奶奶给你们你们也得给我,父母又觉得反了你了我们还没死呢…恶性循环

有祖辈继承,还勤奋努力的…可能就他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毕竟未成年应该就有房产了


因为父母觉得理所当然


对我来说,不是是否理所当然,只是发自肺腑的羡慕。我不是好吃懒做,只不过是个普通人,没有可以质变生活的能力。没奢望过父母的帮衬,我有记忆开始,父母就一直赋闲在家,爷爷奶奶留下的财产挥霍完了,就一直由我分别养家寄生活费给他们俩。我34了,他们才50出头。我没有那么高的层次说漂亮话,说实话,真的很累。买房子根本不敢考虑。


这就像孩子不觉得父母给做饭是恩赐一样。目前这个社会,凭借一己之力买房太不现实了,所以大部分正常父母原因给孩子这个帮助,为什么孩子觉得理所当然,因为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接受父母的帮助感觉很正常呀!至于啃老,要知道,只有孩子生活稳定,才能有可能反过来协助父母,你看真正富裕家庭嫌弃老人的比例,和贫困家庭弃养老人的比例


首先是房价的问题,可能一个年轻人工作几十年也买不起一套房。

然后,是传统。成家,如果你连房子都没有,那里能有家呢!

最后,中国父母(大部分)是为孩子而活,自己有,让孩子吃糠咽菜,那不行。但自己吃糠咽菜,为孩子是可以的!


每个月把钱还给父母就好,有些媳妇儿不让还的或丈夫不让还的就是赖皮。这当然不是理所当然,本来就不应该只能说你借父母的暂时支助一下,要还。


买房需要父母帮助应该不算啃老,我们也要给我们的子女买房,买房需要资本的积累,毕业就能买房是不科学的,多数人一辈子买不起房就是社会的问题。


房价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人只能在没房住和父母帮忙中二选一


高档家庭,孩子起跑线和平台不一样,从小受到的教育不一样,眼界和思维不一样,他们可以站在祖辈的肩膀上去攫取资源和利益,事半功倍。

他们也是在享受父母的支持。在中国,多数财产也是留给了后代。

一般家庭,同样如此。不同的是钱更紧缺,更难能可贵。所以看得更重,甚至是斤斤计较,要求一分付出就要有一分回报,不然就是啃老的帽子扣下来。今日的收获需要明日的反哺,不过时间先后。一代代传承,皆是养育子女,照顾老人。这是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写照。

当然,排除一把年纪了还在家不务正业,不做家务,要父母养的人群。这一类人是啃老。


我觉得如果是遵循传统,其实也可以,父母给你买房子,你再给你的孩子买房子,一代照顾一代。两代人相互帮衬,没什么不对。

但是现在有的人,父母给买房子,帮忙带孩子,还要贴补家用,这个就有点过了。

年轻时候刚工作,没积蓄,父母帮你付首付,以后你挣了钱,给他们养老,再以后给你自己孩子付个首付,这不是挺和谐。以后你孩子也这样对你,我觉得不是非要搞的国外传说那种十八岁就赶出家门才叫独立。

说白了,你父母为你做到的,如果你能为你孩子做到,那就算是家族的传承和帮助。如果带著自己孩子,吃父母的,住父母的,自己都快过了中年了,还不能自立,这就得算啃老了。


这叫羊群效应,别人都这么干,你不这么干,肯定会认为你是逆行者。


现在房价高,买房就成为特别敏感的事。要认真算的话,吃父母做的饭,踩在父母拖好的地,穿父母洗好的衣服,上学花父母的钱,这些享受父母付出的行为都要算成啃老了。打个比方,就拿父母做饭来说,到市场买了回家煮煮上桌,很平常的事。如果买菜要花半个月的工资才能做一顿饭,那孩子吃了就上升到啃老的程度了。特地把买房拿出来说,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因为大多数人靠自己买不起房,父母也没有帮忙的能力,就用嘲笑别人啃老的方式,来平衡自己得不到的失落。如果父母有能力且愿意帮忙,有谁会不愿意接受。有爱的家庭,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阶段,孩子小时需要父母,父母老了需要孩子,真心付出是不计得失的。自私的家庭才会把责任义务摆在第一位,生怕自己吃一点亏。如果有觉得父母买房理所当然的孩子,必然有觉得养儿防老的父母,必然是利益交换大于一切的家庭。东郭先生就那么无辜吗


首先迫于现实压力,一般家庭的父母大多数是愿意给孩子买的。所以买房这事儿不是特例,即大家有,我也有,勉强算是理所当然。

其次,孩子不是啃老,是从小就在啃父母呀,无论父母多大年纪,没有金钱支持,也有精神支撑。

最后,有钱的家庭不需要啃,他们早早的替子女规划好了一切,一般家庭的孩子在承受这这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期望获得来自父母的支持,不应该被过分苛责。


算!

但是,这是我们的文化一部分,啃老文化!

深入一点,就是我们中国没有个体独立文化,国人大部分一生都不曾真正独立!

小时候,子女不独立于父母,是父母的附属。

成年后,看似独立,其实还是要孝顺,本质是顺从父母。

老年后,已经走上了曾经「领导岗位」,但是,还是要继续为子女服务。

所以,每个个体,一生都是和父母,和子女无限纠缠中。

现在很多家庭,不光是孩子觉得父母「给一切」是天经地义的,父母也觉得「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大文化圈,也是家风!

不然,试试在网上批评那些给子女一切的父母,能让那些父母骂死……他们认为这是应该的,不给子女买房就是不负责的父母。

这样的父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

所以,啃老,和必须给子女,是相辅相成的文化!


孩子倒是想啃,父母未必有能力让他啃。这样的孩子没认清自己一般家庭,要靠只能靠自己,父母要教他认清现状而不是纵容他无限要求,否则害子也害己


男女立业一般都在二十五岁之后了 这个时候事业刚开始 肯定没有积蓄 要想有个房产成家 必然会离不开双方父母的帮助

加上现在社会压力大 就业率下降消费水平上升 积攒积蓄不是一两年可以完成的

有的家庭甚至会动用父母一辈子的积蓄才能换来一个房子的首付

要想人前显贵 不想让自己和孩子落后于现在的起跑线上 必要人后受罪 (父母受罪)

所以很多事情不是理所当然 而是无奈之举 当然也有少数精英很快自给自足 然而少数也只是少数而已


这是被惯的吧?

从小爹妈解决一切,不解决就有问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