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部分的汽车改装爱好者,大多喜欢把家用车往运动方向改装。比如动力提升、运动外观套件、排气声浪等。

如果要把一辆十多二十万的普通家用车,改装成为一辆外观大气、操控稳健、行驶质感高级、Nvh水平佳的"高级"车,是否具备可行性?毕竟这方面的改装产品,也不是很多。

举个车型,比如阿特兹,能否改装到四十万以上的豪华高级车水准?

请各路大神赐教。


主机厂工程师路过。

先说结论,改不了,或者说,改到高级车同样水平,花费的代价不会低于卖掉再加钱改个高级车。

在车型开发阶段,最先定义的就是车型级别,然后才会根据具体级别定义,做后续开发。换句话说,在最初定义了低级车以后,之后的所有性能指标都会朝著低级的目标去靠拢。有人可能会问,那会不会有良心车企,把低级车做得比高级车更高级呢?

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成本会有制约,另一方面车企内部也有产品等级划分的需求,不然你让买了高级车的人怎么想?

我能想到的几个最直接的不可能性,首先是轴距。低级车的轴距肯定更短,而且这个是后天难以改变的。更小的轴距意味著更小的空间,更差的稳定性,更高的造型难度。乘坐空间小,坐著就憋屈,自然没法高级起来。发动机舱空间小,发动机排量和缸数也少,没有办法拥有游刃有余的动力总成。稳定性差,来自于轴距和悬挂形式的综合作用,同样是宾士,smart开起来就是蹦蹦跳跳,s级开起来就是四平八稳,高级感不言而喻。更高的造型难度其实也不难理解,把大车做好看可以使用更多的线条和元素,小车上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则会显得臃肿且复杂,这也是为什么a0级车很少有好看的。

另外没法改的就是白车身的设计,不要小看白车身,它承载了整台车的一切零件,就像一个人的骨架一样,先天骨质疏松,注定没法成为优秀运动员。低级车的白车身无论是刚度还是模态,都是比较差的,所以会有各种异响,行驶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再次,整车的声学品质也和车型定义息息相关,尽管通过后期改装,可以提升一点隔音能力,但是很多通过白车身乃至玻璃等传递到车内的噪音依旧是无解的。哪怕在polo上贴满隔音垫,nvh性能依旧比不过辉腾。

随后,动力总成这种就不说了,三缸,四缸,六缸,八缸这种先天的差距没法克服,传动系统等等的匹配也没法通过后天改装来改变。

最后,改装零件的品质,整体感,造型设计,乃至风格,品味等等,都决定了一台车的高级感,反正目前我见到大多数改内外饰的都是不太协调的风格,没有所谓高级感。

总结,汽车是一个非常系统的产品,零件之间存在太多的相互制约,想要通过一家改装店廖廖数个技师后期几天的努力外加十几万元,就达到主机厂上千工程师苦心工作数年耗费上亿的设计效果,这也不公平吧?


内饰丑,这个基本没啥办法。

加隔音应当还是有效果的,重点是防火墙和底盘。

悬挂改装我不太了解。

刹车换全套布雷博、AP这种的,填满它那个空荡荡的19寸轮圈。

轮圈换铸造。

轮胎换米其林静音胎,改善行驶质感。


  1. 一套舒适的好避震 但是要换软一些的弹簧大约是竞技避震弹簧一半到1/3硬度 保持适当通过性(这是悬挂的灵魂)
  2. 悬挂加强- 车身加焊 上地盘拉杆(井字架) 换防倾杆(略粗就好,一定要适可而止)前上拉杆-顶吧(后顶吧请慎重考虑)
  3. 换一套低扁平比的好胎 米其林?(厚胎)
  4. 找专业人士调下四轮定位 注意要转向灵敏 但是有推头倾向的设置(后驱车前toe out 后toe in)
  5. 全车换上静音防震胶贴 大约下降10DB
  6. 把内饰里布的换成皮的 皮的换成alcantara的 塑料换成碳纤维/拉丝铝/实木(看你口味)
  7. 重新喷漆 至少三层 可以上一些稀有颜色(请咨询专业人士)

这些搞完 嗯 一般开起来就差不多了

除了一些车型固有印象(捷达)和设计上的问题(三轮)一般的四门轿车 这么弄完就差不多至少是豪华车入门的水准了,嗯花的钱加上你原车价肯定也比豪华车便宜。 因为没有品牌溢价。

至于年检......什么年检....

坐标澳洲 从来没有听过什么年检

-———————————————————

你要高级感 到这里为止算入门了

现在说下引擎

首先不能否认6缸或者8缸引擎的平顺性 小排量车是无法比拟的 但是换一个引擎 复杂的工序 成本 车架契合度甚至邮箱的大小都会是你提升的巨大障碍

但是你有想要丝滑平顺并且任何时候都够用的动力。咋办?

为你推荐...........电动机移植!

平顺——电动机无级变速 一脚到底

动力——电动机扭矩上来就是巅峰

静音——电动机没声音

工程简单 效果显著

而且不用加油 没有油箱 没有波箱 没有杂音!

而且电池挺重的 又布置在地盘和原来油箱的位置 所以:

重心下移了 车比重更加接近类似 拉博基尼或者破鞋那种 前40:后60 (全车套衬跟换警告)

满满的运动感有没有?贴地飞行有没有?

起步轻松秒GK5,思域,高尔夫等平民超跑有没有?

你和我说M4? C63? 信不信我后轮再上个电机,分分钟变四驱?

过弯都不用刹车?电门踩到底信不信?

虽然略重,跑赛道还是有点紧张的。但是这个问题问的是高级感啊!

高不高级? 你就是路上最高级的仔!

主机厂不敢那么干 他们换生产线搞研发有成本的...


先说结论:改装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高级感,尤其是内饰

之前买商务车的时候看过好几款,包括宾士威霆,大众凯路威,别克GL8等等,这些车在「提升高级感」的改装界都很流行。

威霆和凯路威在欧洲都是非常普遍的拉人轻客,类似国内的阁瑞斯,菱智等,最多可以坐9个人。

但是在国内,威霆由于其宾士品牌的身份和面子,不少买车用作商务接待等用途的人也会去选择威霆,因为比V级便宜不是一点半点,还是长轴距,和V级顶配一样的车身,但如此简陋的内饰很明显不能满足要求,改装就应运而生。

你可以看看各大汽车网站中威霆的论坛,有很多人,包括车主或是改装厂的人都在分享他们的改装。各种改装层出不穷,有改航空座椅的,沙发床的,有改迈巴赫顶灯的,还有加像LM那样的隔断,甚至还有改高顶和加长到5.9x米(蓝牌的极限)这种切割车身的操作。在外观上还可以改长得很像S级迈巴赫的大包围,改装完之后的威霆完全就不像一辆工具车了,可以说花了更少的钱,在除了中控台以外的地方都达到了超越宾士V的效果(何况改V的中控也不是不可以)。


基本难以实现。

你提到的四个方面

1.外观方面:

这个随意,怎么改是否高级见仁见智

2.操控稳定性:

影响车辆操控性和稳定性的因素有非常多,除了后市场只知道改的弹簧刚度减振阻尼,还有车身整体刚度,局部刚度,轴距,轴荷配重,轴荷转移的宽容度,悬架几何决定的纵倾中心,横摆中心,侧倾中心,还有决定转向特性的EG(德语Eigenlenkgradient),悬架衬套刚度,副车架衬套刚度,以及衬套裕度对动态下横摆响应的增益效应与舒适度之间的矛盾,等等等。这些是主机厂在早期车型开发的时候就相互匹配好的,是一系统工程。后期改装的话存在水桶效应,有提高,但不一定充分合适。

3.行驶质感:

对发动机活塞连杆组往复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矩按倍角公式展开,取一倍角频和二倍角频的项称其为一二阶的往复惯性力和力矩。直六发动机运行时一、二阶往复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矩天然为零。再加上六缸工作冲程的相互交替,丝滑的平顺性不是后期四缸机能改出来的。(直列四缸二阶往复惯性力不为零)

变速箱的好坏对整车的行驶质感相信无需多言,好的变速箱兼顾平顺性和拳拳到肉的响应,ZF-8HP55A和GM 6AT45开起来能一样?不过马自达的变速箱倒是挺好的,这个我相信面对高一级的对手也不逞多让。

底盘方面:高级车丝柔踏实而富有韧性的悬架质感,除了一部分来自轴距和车身整体刚度的固有优势,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与车身刚度相匹配精准调校的衬套件,能滤去不少中低频的噪音和高频振动,有的车过烂路框框的,有的车却犹如太极化力,衬套带来的滤振和韧性功不可没。

4.NVH:人云亦云的就不多说了,直说车身模态。粗颗粒路面行驶起来很多车车厢内或多或少都有「轰隆隆」的路噪,100%车评人们基于他们的经验法将其归结为「胎噪」。其实不尽然。好的车在早期开发阶段就对白车身模态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设计工作,尽可能使得路面激励不会靠近模态频率。在底盘设计中,前面提到的「与车身刚度相匹配精确调校的衬套件」其实是一种机械隔振措施,目的就是削弱路面对车身的激励能量。另外在副车架或者悬架上不少车型(比如X5)还能看到一个大的圆柱状的谐振块,目的也是调整频率以削弱路面激励导致的车身轰隆声,当然这些谐振块也是针对特定白车身定制的。轮胎作为接收路面激励的初始环节,确实对带来的路噪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改变不了通过白车身模态,衬套,谐振块等已经调教好的整车频率特性。作为消费者,想后期提升这方面,恐怕也只是换个轮胎。至于后市场满车无脑贴的止振贴和隔音棉,我想说的是,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改变了车厢的频率响应特性,要么不是让你耳朵最舒服的状态,要么干脆收效甚微或者没有效果。

综上看来,不仅后市场能改的范围比较局限,而且缺乏整车层面上的匹配和调校,要想通过改装实现跨级别的质感提升,难度较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