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承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每次抛出一个具体问题,每个人的解决能力都不同,解决问题是否有方法论一说?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讲一个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通过直觉,比别人早一步找出答案的能力,而是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问题,都能够一步一步以逻辑思想找到正确答案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1.

提到数学,我们一下子能想到什么?方程,函数,数列,椭圆曲线,集合……其实,如果你以后不用这些知识,完全不会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

大多数学思维,并没有太多别出心裁的思考方式,我相信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在使用。不过,千万别觉得如此一来数学学习就可有可无,恰恰因为每个人都在不自觉的使用这些数学思维,才让数学学习更具意义。

因为了解和意识到数学思维的意义,能够让你在未来遇到任何问题时,都能游刃有余、切实地理出解决问题的头绪。能够有意识的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还必然能够开拓出他人眼中的新思路,同时,你的解答也会更加令人信服。

2.

整理的思维

「整理」的思维方式其实每个人都在使用。这种思维方式如此普遍,以至于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把它看作是一种数学思维方法。

那么数学思维方式中的整理到底意味著什么,又如何开展?

整理的目的不是单纯把东西收拾整齐,而是获得新的信息。我们可以稍微思考一下各自的妈妈,她们擅长各种整理,能将你的二维展开的房间三维化。在整理房间这件事情上,任何一个妈妈都比我强得多,但也许她们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这种整理除了能够收缩空间,还有什么意义?

数学思维下的整理,是「通过明确规则加以分类,使用算数方法等原则加以整理、检索、检查。」

通过数学方式的整理,可以把信息归纳得井然有序,从而获得「新的信息」,这个新信息就是数学式整理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规则不同,整理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异。

举一个例子。比如我想整理一下茶叶的知识。很显然,我可以根据茶叶的种类做归纳。比如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如果我喜欢喝茶,拿到一包茶叶,我只要知道它是属于什么茶,我就可以大概清楚自己是不是喜欢它。你看,这就是整理所得到的新信息,根据茶叶种类和我的喜好,快速选出我想要的茶来。

不过,我还可以根据年份和时间对茶叶进行归纳。比如今年的新茶,去年的茶,十年前的老茶等等。如果拿到一包茶叶,你告诉我是今年的新茶,那么是否可以选择出是否是我想要的呢?不行,因为我不一定想要今年的新普洱,但如果是今年的新绿茶,可能还符合我的口味。所以,如果根据年份信息来整理,得到的新知识并非那么有效。

所以,你应该又发现了「整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秘密——不同规则下的整理,会产生不同的「新信息」。

虽然茶叶根据年份整理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主意,但如果是白酒或者红酒,年份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整理方式。

如何整理,选择什么规则作为整理的规则是很重要的,因为规则决定最后出产的新的信息是什么。

3.

函数的思想

函数思想的核心,就是找到定量变数之间的联系。或者说,函数思想研究的是规律。研究规律可是很了不得的,换在网路小说中,那就是法则强者。

其实,函数思想正是「联系和变化」这种古老的哲学思想的数学化描述。

它最奇妙也最令人赞叹的一点,就是它一直在思考的是不同数量之间的关联,试图用有限长度的公示去准确地描述无限的数量变化。然后,通过研究函数公式的性质,可以方便地研究事物数量的变化。

数学家们试图将世间万事万物都用函数来进行描述,这个梦想很伟大,路途很遥远。

这种思想在解决问题时有著各种妙用。

在遇到现实问题时,你把需要考虑的最终问题看作因变数,然后尽可能找到影响因素,也就是自变数。然后运用你观察得到的事实,去估计自变数和因变数之间的关联。

比如我需要你选择一个好的基金。那么首先你要分析影响基金估值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包括但不限于投资领域,基金经理人,基金规模,基金公司,国家政策……你去寻找这些因素和基金未来估值走势的变化,哪些是正相关,哪些是负相关,哪些关联不太大

(真实世界中的关联很少是线性的,大多是复杂因素的共同扰动,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在控制变数的前提下,看一个量的变化导致最终结果的变动。这也是运用了函数的思想)。这种变化规律可以让你更容易的选择尽量好的基金投资。

这个思想的运用核心就是找到事物运行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可以进一步指导你的决策。

4.

分类讨论的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的核心,就是当某个可变数发生变化时,这个问题的结果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不同。

这里注意「根本性」,这也是分类讨论思想和函数思想的差异所在。

分类讨论的思想,实际上是对问题「增加信息」(这一点和整理的思维方式很像)。但这种增加信息有一个要点,就是「不遗漏,不重复」。

通过这种严格的分类,可以提取出新的信息来。这就回到了我们开头所说的「整理的数学思想」。在整理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一直在有意无意的使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比如通过类别整理茶叶时,我们试图穷举所有茶叶的类别。但任意新的一种茶叶,是否可以放到「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这样一个类别中呢?比如花茶是属于什么茶?

那么你看,根据类别来分类有一定困难,我们其实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分类:比如「全发酵茶,半发酵茶,未发酵茶」这个分类方式。

你会发现,这个方式可以清楚明白的把任意种茶叶进行分类,因为所有茶叶,要么发酵了(全发酵或者半发酵),要么没发酵,不存在「薛定谔的茶」。

所以,分类讨论思想就是进行「不遗漏,不重复」的整理。这样得到的信息价值更大。

当类别不同时,茶叶的性质可能会有根本性的差异,这不是用函数的变化思想可以容易描述的。(事实上,函数确实也可以描述,用分段函数即可)

但是通过分类,我们得到了茶叶的另一个性质——发酵程度。这个性质对于我们进行其他分析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可以单独讨论全发酵茶的性质,比如全发酵茶的好喝程度和时间的关系(全发酵茶的好喝程度和时间可以看成正相关关系),而未发酵茶的好喝程度和时间则是负相关。

5

数学思想是极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你也许用不到你在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而且这完全不会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单对于每个学习数学的同学来说,这些知识,最大的作用其实用来培养逻辑思维的工具。

而思维的锻炼,只能靠我们用自己的头脑去训练才能得到。对于这些复杂而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只是似懂非懂的死记硬背,无异于拒绝思考。


最后,点个赞再走呗~


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框架,此时,你已经列出了措施清单。

接下来就是高效执行解决措施,以及检查和调整。


你说的问题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问题,一个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问题,一个就是自己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在这三个方面。

方法论就是分析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数时候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立场来看问题,没有换位思考,这是产生问题的一大部分原因。

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问题的实质分析清楚以后,解决办法自然就会呈现出来。

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办法,一个是阅读,一个是思考。


首先我个人肯定方法论的存在。但你这个问题实在太大,我只能对以下方面尽量作自己的阐释理解!

  • 个人方法论与问题的相关性;
  • 在我的理解里,什么是方法论;
  • 一般情况下,解决问题所需的个人基本能力;

一,

个人一整套方法论的形成和扩充,来源于对问题的不断分析与反思。

我以为,一个人所秉持的方法论,是随著他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而不断扩充深化的。

就像做数学题,有各种各样的题型,不同知识点有不同题目,混合起来题目复杂程度可以超乎想像。而老师会教各种做题方法,不同题型有不同方法,初学者刚开始做题,从题目简单逐渐到复杂,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种方法,这些方法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但随著经验的丰富和思考的深入,他们会渐渐跳脱开具体的方法,而达到对题目背后知识点的敏锐洞察,一切具体的题目都是背后知识的演化。

遇到一个问题,你分析问题,找到切入点,开始尝试行动,最后解决问题;后来又遇到有些相似于此的问题,你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这些问题的一些共性,发现隐藏于复杂现象背后一些本质的事物。而这些发现认识,又构成了你解决更复杂更深刻问题的资源和能力。

而回过头来看,这个过程所沉淀下来的,正是你心中所谓的方法论。它来源于你成长过程中对所遇到问题的经验与反思,是具体方法的跃迁。

在我看来,所谓方法论,就是在具体困境里,找到具体方法的方法。简而言之,方法论就是找到方法的方法。

二,

在我看来,方法论就是找到方法的方法的方法,它建立在一个人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深度与广度上。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扁鹊三兄弟。

魏文王之问扁鹊耶?

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

老大治病于发作前,老二治病于初起时,老三治病于严重时,三者切入问题的时间不同,所面临情况的复杂程度远远不同。

在我看来,老三的水平是最高的,或者说,老三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佳的,因为他面对的问题更复杂,医治的要求更高。前两人的工作后者也能做到。

我想说的就是,扁鹊强大的业务能力,实际上根植于他在医药、病理、人体等方面远比他人更深刻广阔的视野和认知。

或者说,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高层次的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来自于他对问题分析的深度广度。正是这种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超乎常人,他们才能较之常人更好地应付各种复杂情况。

这种对问题的强大分析能力和敏锐性,体现在对问题本质和核心矛盾的准确把握,它不囤于具体方法指导,而是跳脱开来,从对问题的把握中出发去设计方法。

凡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类问题的,叫做方法;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可以称为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可能是针对某一领域的问题,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普遍原则,或者一种态度等等。类似于做计划时的长期主义,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态度,科学研究时的以实验为核心的原则……

但我喜欢称之为,狭义的方法论,而它们正是从我称之广义上的方法论孕育而来,是在其土壤里长出的花朵。

我始终坚信,广义上的方法论,必然根植于一个人认识和思考事物与世界的深度及广度。在这基础上,发展建立起一个个对世界事物、本质规律的思维模型和基本原则,用于指导生活!

三,

那么,对于最后一个方面,我的建议就是:

不断地去经历,不停地去思考

这经历,应当是新奇的,而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视野范围不断开阔!

在思考中去经历,在经历中思考。

当然这上面说的都是废话,我其实就是想强调,要有那么个意识,去打开好奇心,去尽可能多尝试,并且不要偷懒多动脑!这是个人生原则。

至于一般情况下,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我以为有必要一提的就是观察能力,以及耐心。(其他当然还有很多,但说多也没用呀,基本能力很难改变,能对一个有变化就不错了。)

面对问题,面对复杂情境,首要做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认识问题。

面对问题,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是解决它,但我以为这是从结果出发上去看待的,而从过程出发去看,实际上认识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认识清楚了,行动起来就游刃有余!

而认识问题,最要紧的就是观察,既要站高望远,又得把握到细节。

而耐心,实际上也是跟你对问题的认识挂钩的。认识清楚,知更知底,自然不焦躁有耐心。

怕的就是先入为主,急于解决问题,结果反而没办好。足够耐心,是你在面对复杂情境时有助于认识问题的重要前提。


囤于个人水平及见识不足,描述不清表达不明。且以上所说的多为个人臆想,仅供参考和提供灵感!


问题不会被提出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

所以,简单的方法一定是向外。求助别人、阅读相关书籍等等。

大多数问题,一般都有人遇到过,也一定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在书里、在经验里,去寻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