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发现好像生活中好多人在自己世界中就是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形象,而事实却很少是君子,我对此产生了疑问,同时也想自省下,麻烦大家了

(范围不限;事例,心目中,或者可以以自己举例子等等都行)


房景伯,五代时期人,担任清河太守。其母不但学问好,而且还十分通情达理。贝邱地方有一位妇女,列举了她儿子不孝的事实,告状告到太守府,景伯母对景伯说:「老百姓尚未明白道理,通晓礼义,不宜过分责备他们。」于是景伯母就将这位告自己儿子状的贝邱妇人,召到太守府里,和她一起吃饭,并且叫她儿子在一旁站著,看太守景伯如何侍奉母亲吃饭。这样过了十天,这位不孝的儿子对母亲说:「妈,我错了,我一定改过,孝顺您老人家的,我们回家吧。」可是景伯母亲对景伯和贝邱妇人说:「这孩子表面上虽然已经露出了惭愧的样子,但是他的内心还没有真正感到惭愧啊!」因此就再留贝邱妇人母子在太守府中二十多天。这时候,贝邱妇人的儿子,忽然向母亲下跪,叩头忏悔,一直叩到流血,贝邱妇人因此感动得泪流满面,乞求太守准许他们母子回家。后来这位贝邱的儿子,果然以孝顺而闻名。

后汉人陈实,待人宽厚,处事公正,乡里间,若是有人发生争执,都会请陈实出面裁判,究竟谁是谁非?陈实都能准确作出裁判,并且说出对错的道理,令当事人心服口服,没话可说。久而久之,乡里间就流传了一句谚语:「宁可被官府责罚打板子,千万别被陈实点名说缺点。」有一天夜晚,陈实家里来了一位小偷,躲在屋子的大梁上,被陈实发现了,陈实就起床拿著蜡烛,招呼家中的子弟,集合起来训话。陈实说:「人不可以不自勉啊!不善之人,未必是他本来就恶的。只是因为他经常作恶事,养成习惯之后,就改不过来以至于此啊!就像我们家屋上的梁上君子啊!」这位小偷听到了陈实的话,大吃一惊,就从屋梁上跳了下来,向陈实认错请罪。陈实就和颜悦色地劝导他,要他立志改过迁善,别再作见不得人的勾当了。并且还赠送他绢布两疋,勉励他务必要痛改前非。陈实的作风影响所及,居然感化了一个县,从此以后,县里再也没有盗窃的事情发生了。

若人能如房景伯母子,陈实者,是为君子。正己化人,乃至明明德于天下,德行天下,道遍宇宙,则君子之至也。


描述性定义+操作性定义才是完整的定义。

仁:关爱自己,关爱别人。

义:不自私,不钻营。

礼:尊重他人,明白人人的人格平等,并践行。

智: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认知水平。

信:说到的事情要办到,办不到的事情不要随便乱讲。

勇:不惹事,能忍让。不怕事,有担当。


有三个标准:

1、有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有止。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3、有容。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君子是奉行圣人之道的人。这个社会的组成是:君,臣,民。

君王用来管理民众,臣子用来辅助君王。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的救命之恩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同样是救人,子贡不受金,子路却受了,他们两人的做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孔子说:我们做人做事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帮社会改良不好的风俗,利益国家,利益众生,教化百姓,给大家做好榜样。

学为教化,言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才是我们的人生目标啊!

子贡救人不受金,是错误的做法,不足以为世人做榜样。现在我国富贵人少,贫穷人多,子贡认为赎人不接受奖金才是廉洁,这对于自己来说,是说的过去,但是对于整个国家风俗影响来说,就错了。

这样一来,那些本想即做好事,又能拿到奖金去贴补生活的人,就不好意思去做了,那好事不就没人做了吗。

真正懂得圣人之道的人就会欢欢喜喜的接受奖金,以此鼓励有心之人效法。

子贡也许会想:别人没有我这样的财力,完全可以接受国家的赎金,不必像我一样拒绝。

某地受灾,捐的少的明星,企业家,往往会被嘲笑,被讽刺,被骂。

捐款是一种善行,无论捐钱多少,都应该被赞扬,被尊重。如果你因为做了一件善事,而得到恶名,你以后还会做这样的事吗?

所以当有人因为不接受赎金被赞扬时,也会有人因为接受了赎金被批判。

他把平淡无奇,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拔到了很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如果一种道德不让善良而普通的人觉得自己有希望做个好人,人们就会丧失一颗善良的心。这种道德就叫伪道德。

可是这种道德标准的虚高,正是由于普通民众促成的。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其实不是人心,而是世人的那张嘴。

圣人是在民众的痛苦达到顶点的时候出世为民寻找出路,即使背负民的骂名,依旧负重前行,为民请命的人。君子是圣人的辅佐,是以身做示范,为民做榜样的人。


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一切人生的基础。天通过阴阳五行创生万物,「气」赋予万物形体。「理」或者「天理」就是软体,是抽象的,没有实体;「气」就是硬体,看得见、摸得著。如果没有硬体,软体就没处存储,没处运作;如果没有软体,硬体就没法运行。

天通过「气」和「理」来创生人类——「气」给了形体,「理」给了人性,这才有了完完整整的、能动的、会思考的人。这是「天命之谓性」。

人循著天性而行,走在该走的路上,这就是「率性之谓道」。

每个人都要用礼乐、刑罚、政治这些手段来「修道」,让「性」、「道」、「气」相互匹配,正确地发扬天性。「修道之谓教」。

三者是否匹配,有没有发扬天性,祖宗会通过天象,动植物,风霜雪雨这些五行迹象告之子孙。

怎么做到呢?最关键的,也是最基础的,从「诚」开始,正心诚意,依次得到父母、朋友、领导的信任,然后身居高位,宾士天下。

坚持原则,不计成败,内心的坚守最重要。

对于一个君子,一个人在磨难当中会照旧怡然自得、随遇而安,并不会生闷气,既然不生闷气,当然也就不需要改变心态。「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君子永远生活在一个不抱怨的世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