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就题主的问题而言,其实语文教育不是为考试而生的。

诚然,目前的语文教育仍然有不足之处,所谓语文本就不该是用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来框死的东西。但是试想如果没有现在的考试制度,是否会让「公平」这件事变得更难呢?

考试这东西和古代科举制度一脉相承,旨在营造一个尽量公平的竞争环境来选拔人才。事实上因为每个人天生拥有的资源就各不相同,有人投胎投得好,就是皇室成员官宦子弟;有人空有才华却偏生寒门,可能就一生碌碌无为,抑郁而终。考试的出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用人唯亲和有才无门的情况出现,有个机会总比没有要好吧。

而如果讨论范围缩小一点,就看「考试」这件事对语文的帮助,我只能说,应试语文和「语文」真的有差别。前者考量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很多人,特别是大部分理工专业和工作的人,他们应试语文的学习貌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这的确教会了他们基本的对话理解、揣测句意、语用常识,甚至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和撰写论文能力。说到底,这是在学习沟通世界的方法。

对于文职工作者来说,应试语文培养的基本鉴赏与写作能力也是重要的,就算是填鸭式的议论文写作与经典记诵,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一个人的思想与涵养。

如果你认为这根本不能称作语文,那就对了。

回到开头,语文教育不是为考试而生的,语文这件事更不是。应试语文的学习,干脆将其视作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一门课,真正的语文写作和批评在大学才会真正涉及,如果真的感兴趣或想以此为职业,在那时也有应试留下的基础,学习也会得心应手很多。

新概念作文大赛知道吗?每年这个作文竞赛都会在全国范围内举办,里面的文章倒是突破了所谓「应试作文」的桎梏。而主办方的话也值得回味:

「总有高三学生说没时间写文章,我就说,等到你们高考考完,再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吧!可惜真正这样做的少之又少。」


可是我见过的语文老师中,往往应试技巧教得好的也很善于给学生补充文学营养……既不会教考试技巧也没啥文学素养的倒是一抓一大把…


念书的时候, 我以为最没用的就是语文课。

工作后的我发现, 语文才是最重要的课程。物理化学的知识的匮乏,对我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但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在工作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作用。

我反对阅读理解里的过度解读, 也反对各种套模板的作文,但是语文教育不可缺少。


谢邀

高考指挥棒不换,中国基础教育就不可能不应试。问题是,语文教育为应试而生?不至于吧。

还有是,老师的角度,如果一个中小学老师足够厉害,他不仅可以给你带来文学上甚至影响一生的启发,并且。他也可以把卷子讲好,这不是矛盾的。这也是他工作中重要组成

试想,你听一个老师的课那么久,只要你足够认真,分低的要命是不可能的。而一个老师,他知道高考多么重要的情况下,刻意避之或者没有能力去做好,他也是生存不下去的。

哪有非黑即白,老师们都在这座独木桥上努力把握平衡。


如何看待以前为入仕而生的古代教育制度?

同理,利大于弊。


没有为考试而生的语文教育,我大概就不会了解那么多古今中外的名篇。


就算语文教育很应试,语文高考150分的比重都没有必要去吐槽它了。应试的是偷懒的老师和不感兴趣的学生,好的老师能开启学生的语文之门,不意气用事的学生如果能够沉下心也能从中发现语文的美并受益终身。社会压力在那,全面彻底的改革是不可能的。

与其批判,不如想想在当下这种教育模式下,如何帮助学生在剩余空间里获取真正对语言掌握和成长有益的精华。

简而言之,就不要来知乎问这种毫无意义的问题了,根本不是想著解决问题,你就是想抱怨发泄而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