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發電遭不住啊。。。


可以看看「語言學午餐」這個公眾號,(不是打廣告,畢竟別人早停更了,但仍然有很多人不肯取關)如果看了裡面各種段子、各種流派還沒啥興趣,那可能可以勸退了。


看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不用直接回答,而是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如何培養對一個人的興趣?

如何培養對一本書的興趣?

如何培養對一道菜的興趣?

如何培養對跑步的興趣?

如何培養對游泳的興趣?

這樣,我們就把複雜而龐大的問題簡化了。

同樣,學習語言學也一樣,要培養對它的興趣,首先要對這個學科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可能你會有疑問,語言學到底學什麼?怎麼去研究?在思維層面上能帶給我們什麼?又有什麼實際的應用價值?會不會非常繁瑣而學到中途而放棄?沒有足夠的興趣怎麼辦?要解決這些疑問,首先要了解語言學是什麼。簡單來說,語言學涵蓋面非常的廣(絕不僅僅停留在玩弄字詞句上面),除了本體的研究,語言學還與心理學、醫學、法律、神經科學、計算機等等接軌。可參考我之前的一個回答:

學習語言學能對社會帶來什麼貢獻??

www.zhihu.com圖標

了解了語言學之後,我們要把自己帶入進去,看看哪些方面(甚至哪一個點)與自己有共鳴,然後就找准這個點去看相應的文獻,看看他們在研究些什麼,與自己的想像有沒有差別能不能稍微解答一下自己心中的疑問,是否會引發自己進一步的興趣。如果這個點了解了一圈之後發現不能繼續引發自己的興趣,那麼就嘗試下一個點。切記在語言學最初的階段枯燥地去閱讀所有的語言學方向的東西。在對一個學科興趣的培養上,應當是在了解了它的架構之後,找到一個興趣點,然後再逐漸地擴大,發散開來,這樣興趣才會持久而濃烈。

等沿著這個興趣點慢慢摸索到枝葉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去做相應的研究了。不是說那種系統地做一個項目的那種研究,而是自己提出一些研究問題,並且嘗試著去回答它。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個課堂作業,一篇期末論文,或者就是純粹的自我思考與解釋。當我們完成了一個小研究之後,那種完成感本身也會帶給我們成就感,有了成就感,興趣也會越來越大。

題主用「培養」一詞,可以有兩種解釋:一層意思表明語言學有點枯燥難啃,讓人沒有天然好感,所以要培養;另一層意思是題主還想著要去「培養」,表明還是有著最初的興趣,願意去了解去深挖。

可能在最開始接觸這門學科的時候會覺得比較茫然,比較困難,但恰恰是做困難的事,並且不帶任何功利的心態,這種付出感,會讓你對語言學的興趣越來越大。甚至有時一開始你覺得索然無味的東西,因為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它底下深層次的東西,最後會興趣會愈發純粹而富有美感。

祝好!


可以看看商博良的紀錄片,也可以看看《語言探秘》這本書


從母語方言中的小現象入手,帶著問題做研究。


當你知道自己學的語言原來背後有這樣驚奇的玄機和規律的時候 會很興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