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做的好了我自然會買,我現在雖然在開特斯拉,優點缺點都有,國內做的好了下一輛買國內的就是了。

吹的秒天秒地的byd,四年了還沒出車,p7我去試駕了還行吧,但是他還沒經過時間的考驗,如果他表現更之前g3一樣那我也不會買,g3就不考慮了,二十萬最不值得買的車前幾位,蔚來我同事就有還行吧。

網上包括知乎相當一部分憤世嫉俗覺得買特斯拉都是跪舔外國,說百分百都是啥都不懂看看網路消息自以為是的鍵盤俠肯定有誤判,但95%一定是有錯漏的。花大幾十萬買輛車的人,都會貨比三家中正平和的,但凡去試駕一次,都不會這麼激動。現在最火的新勢力背後都有媒體背景,水軍多的不能看,上網的人還是要有點獨立判斷的精神,小馬過河去試駕體驗下,不然今年汽油車大降價還是買汽油車吧

現在電動車市場就像iphone6時候的手機市場,當時國內手機就開始瘋狂碰瓷iphone,其實完全差一節。如果國產汽車水平能做到如今小米華為手機對標iphone雖細節小有差距,綜合水平基本趕上的話,我會買的


拿續航和特斯拉一樣,但遠超特斯拉的豪華內飾和空間來pk


如何應對外國品牌殺進中國的策略,無數行業品牌已經告訴過我們:本地化。

遠如谷歌vs百度,uber vs滴滴,蘋果vs華為小米,日本家電vs格力/美的/海爾,無一不是如此。

造車新勢力如何應對特斯拉大舉進攻,其實答案非常明顯——只有通過本地化吸引消費者。

具體拆解為兩點:

1.市場細分。特斯拉先面向極客群體,繼而面向中高端無差別群體,從價格區間來看直接對標BBA。目前銷量前三的造車新勢力可是本地化十足。理想汽車,直接將理想one定位為奶爸專駕,六座-七座suv,精準定向二胎群體,30萬出頭的suv,各方面考慮二胎家庭需求。特斯拉要打這群體明顯抗不住。小鵬汽車,先用G3掃一遍「年輕人第一輛新能源車」,再用P7掃一遍「年輕家庭的第一輛新能源車」,這價格這顏值設計,年輕人要入坑。蔚來汽車,市場並沒有拆太細,對標的幾乎跟特斯拉差不多,但把各種體驗做到了日式服務,特斯拉的美式服務頂不住啊。

2.快速迭代。沒有看錯,特斯拉在功能上的快速迭代確實很強。但貌似新造車勢力三傑更快。理想one還沒上市,已經更新了一眾軟體硬體升級,在前端應變上更快,更合理。如新造車勢力影音娛樂內容上跟眾多國內app合作,甚至玩起了車內直播(雖然感覺不太靠譜),但總的來說,本地化迭代方向一直推進中。

至於像本地資源優勢,快速跟進特斯拉一些舉措,在中國市場上,簡直是一如既往的兇殘。所以各位不必擔心,新勢力拿什麼吸引消費者,只需看看華為小米oppo這些手機品牌是怎麼做到跟蘋果三星世界巨頭抗衡就知道,本地化做得好,特斯拉也只能拿走一部分份額。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


舉個栗子。

面對iPhone4 的時候。國內手機廠家是怎麼吸引消費者的?價格,只要價格適合,稍差品質是可以忍受的。

然後到現在國產手機怎麼吸引客戶的?各有各的特色,充電、屏幕、電池、照相,差異化競爭,蘋果市場佔有率節節下滑。

或許這就是國家費盡周折引進特斯拉的目標。對比看一下燃油汽車行業,完全沒有超車的希望。


特斯拉算是純電動領域目前最成功的企業,但並不是洪水猛獸,目前國內價格區間與特斯拉重疊比較多的主要是蔚來,理想也算一個,其他品牌目前與特斯拉價格區間重疊不多,但不排除未來競爭的可能。

特斯拉本身的造型只能說各有所愛,特斯拉的內飾很LOW,不要用簡約簡單之類當說辭,不行就是不行。特斯拉的做工,品控更LOW,當然國內大部分消費者不看這個。

再來說說部分人覺得香的地方,第一是國外品牌,不要不承認,國內消費者買車不是交通工具,是面子,第二算是三電方面的整合能力(有優勢,但不是最好),第三就是智能輔助駕駛(抱歉,只能用這個稱呼,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可以稱之為自動駕駛,真正的自動駕駛不知猴年馬月)方面。

說完特斯拉的好與不好,就可以聊聊造車新勢力,其實每家在對標或者推廣的時候,非要拉上特斯拉,無形中就是花錢給別人做廣告(看看人家廣告費才多少?),做好自己的品牌,拿出足夠產品力的產品,在配置,顏值,做工,續航上都下足功夫,相信選擇的人會很多,也會去倒逼特斯拉做出改變。

但是,你很難去改變有些人,就像前段iphone一降價,被國人瘋搶一樣。消費者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但某些人不管你產品,價格都如何優秀的時候,都不會認可你,就這麼簡單,所以,造車新勢力是做好產品讓更多人選擇,而不是非要讓選擇特斯拉的人轉頭來選擇你,再者說了,新能源目前的份額又有多少呢?雖然前景很不錯


所以你們是絕對不會考慮比亞迪的,儘管爆燃的鋰電池,儘管廉價的內飾,儘管減配到渣的自動駕駛,你們還是會選擇跪舔美國。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擴展為所有中國市場的其他純電動汽車們拿什麼吸引消費者?包括眾多的新勢力造車企業、在純電動汽車上孤注一擲的大眾、以及豪華品牌BBA們規劃中的新能源車型。

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下特斯拉是拿什麼吸引消費者的?

  1. 品牌:無論特斯拉算不算豪華品牌,但無可否認它已經成為傳統豪華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標杆;而更令人驚訝的是特斯拉的廣告費用為0,所有的品牌塑造和傳播都只靠創始人馬斯克。光在這點上新勢力造車們就望塵莫及了。
  2. 產品:從roadster,到Model S和Model X,再到目前的Model 3和Model Y,top-down的產品規劃,先進的智能駕駛以及智能網聯功能(Autopilot/FSD/智能召喚)、領先電池技術以及驅動技術(續航里程/百公里加速)、引領時代的黑科技裝備(隱藏式電子門把手/鷗翼門)等等。優秀的產品力進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3. 價格:在品牌以及產品獲得市場以及消費者認可後,通過Model 3國產化後價格下探,吸引了大批消費者。

那麼針對消費者購買因素中最主要的三要素,目前在中國是否有可以和特斯拉相抗衡的產品呢?很可惜沒有。

簡單對比下,新勢力雖然價格上面比特斯拉有優勢,但是品牌力和特斯拉不是一個水平上,即使是國內新勢力的佼佼者蔚來。

大眾等中端品牌的電動車,品牌雖比新勢力稍微好點,但是和特斯拉還是有一定差距,此外大眾車型在智能網聯和智能駕駛、以及電池電驅技術方面與特斯拉也是有一定差距的,這一點從目前大眾的朗逸電動車和Model 3的對比顯而易見。

唯一從品牌和產品方面可以與特斯拉抗衡的估計就是BBA未來規劃的新能源車型,品牌方面BBA作為老資格豪華品牌在中國擁有堅實的品牌影響力和客戶忠誠度,產品力方面BBA依靠豪華汽車品質感方面多年的經驗以及紮實的汽車底蘊勉強可以與特斯拉黑科技持平。但BBA最大的問題在於價格,這點從已上市的國產賓士EQC入門價格超57萬可見一斑。

因此,根據以上分析,回到問題上,新勢力只有靠推出一款和特斯拉產品力相當(續航、智能駕駛、裝備、品質)但是價格更低的產品,才有機會吸引一部分注重品牌的消費者。而各新勢力確實也正在往這個方向做,比如蔚來的ES6就刻意拉開了特斯拉Model Y的差價,目前ES6的最高配車型價格與Model Y的最低配價格相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