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小学毕业正常的交流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了。却一直让我们学语数英科,这意义又在哪?将来用不到学他还有什么意义吗?为什么不能去研究自己想研究的东西或者一个领域,在去那个领域最底层的东西开始学这样不是更省时省力吗?现在放远看看这些年出过哪个像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伟人?要是让学者们从小就开始精通一门学科。我想这样会各个领域会出现更对像上面这样的伟人。甚至超过他们。


最可悲的是,很多人还在拥护这教育模式,觉得高考虽然不完美,但是是什么目前唯一的公平的选拔方式。鲜有人去思考这种教育模式在带来他们认为的所谓的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孩子们的摧残与压迫,使他们厌恶学习,恶心学习,使他们本应该有的创造力被考试机器一次又一次的磨碎到粉碎。

至于为什么,估计有很多不可说的因素,其中肯定有多方利益的博弈吧,所以教育改革是很难的一件事。假如今天说把高考这种应试选拔方式取消了,换成别的什么,首先冲向前边去铺天盖地骂的阻挠的不是既得利益集团,而会是家长,所以你就知道改革的阻力会有多大了。


你可能对精通有误解。

在我看来,小学只是让人不再是个文盲

初中,理化生这些主要是普及基本常识,让人不再被广告上的什么小分子纳米量子胶囊欺骗,政史地让人不忘记历史,明白世界格局,明白国内基本情况

高中才算是对各种学科的进一步了解,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我一个普通本科生混子都不敢说精通我学的专业…


首先,回答为什么不精通,我觉得是因为成本太高了。

比如,就拿生物来说,生物这门课想要精通,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做大量的实验,这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实验需要资金支持,试剂,生物原材料,试管等都不是免费的。

同样化学也是如此,体育也是如此,顶级运动员需要很多支持,饮食方面,需要营养师搭配,受伤了,还需要有专门的运动医师治疗等等。马克思也说过,只有物质得到极大丰富的时候,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才才能实现人类全面发展。

只是通过书本达到精通是不太可能的,更别说基础教育学的对整个学科来说,只是非常简单的知识。

再有学习语数外,语文是国家文化的体现,数学工科的工具,英语是了解其他国家的通道。

再有钱学森,邓稼先等,你要看到的不单单是他们的科学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作为中国人的爱国情怀。为什么他们在外国和中国存在极大差距的情况下,回到中国?为什么在当时外国和中国实验条件相差极大,在外国更能实现自己价值的状况下,回到中国?

再深点说,难道作为人,只能用成就衡量自己吗,那些电影里的疯狂科学家,为了自己的实验,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就对了吗?


看到这个题目我本来想谈谈通识教育和深入研究什么的,点进来看到"小学" 二字我就惊呆了……小学"精通"……emmnn……


傻孩子,现在,一定有很多很厉害的人,才能让国家如此强盛。而这些人不乏八零九零。中国义务教育普及在两千年吧,教育的好处很大很大,中国的孩子们很幸运。一代代的教育积累,将来定会遍地开花。

如果让那些人重新回到学生时代,我相信他们会科科都好好学。每门课都很有趣,为什么要放弃那么多有趣的事儿呢。

教育的意义在于,忘记所有知识以后留下的学习能力。这个学习能力要靠学习知识以后才能获得。

如果你还是学生,你现在根本看不到学习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多么天翻地覆的作用。努力学习,能学多好就学多好。

等我有空了,再详细补充。


不是教育要求我们门门精通,而是环境要求我们门门精通。竞争太大了,中国人口这么多,学生能努力的只有成绩,所以大家都在这点上发力。只要自己的目标够清晰,不被环境所影响,教育的初衷还是很好的~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底层结构决定上层建筑」。题主的想法是在经过小学的6年教育后,已经基本具备了交流能力,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去单个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但是这种想法是有一点点偏题的,就单拿材料学来说,一个材料你不仅要考虑它的物理性质还要考虑它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方面,要考虑这个材料的弹性形变的极限,要考虑材料的硬度,密度等等吧,化学方面考虑的也很多,要考虑该材料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吧。任何一个领域的探索研究都需要其他相关知识的积累。

题主所说确实,如果我们能够在单个的领域里投入更多,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这也就是大学分专业的初衷之一,让学生们独立选择自己想要为之奋斗的领域,可我们的人口太多,资源又太少,我们只能先让所有人都在一个公平的平台进行选拔,选出优秀的,最为拔尖的,将他们送到更高一级的学府去探索那些领域。

总结就是,语数英和其他学科的精通是为了能够批量化的生产出大量的高级人才,而这些高级人才则是各个领域的先行者,探索者


换个角度,给你每门学科都能了解的机会,不香吗?

能不能精通是个人的事,不能靠教育。


首先你这个问题就错了

什么叫精通?

你可能对精通有误解。

现在教育依旧只是让你广泛涉猎,略知皮毛,有点基础知识而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